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连续ZIF-8膜制备及在氢气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钰麟
饶瑞晔
+3 位作者
黄建
蒿佳怡
王友益
黄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3-418,共16页
ZIF-8膜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蜂窝状多孔结构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ZIF-8膜的孔径介于氢气和其他气体(如氮气、甲烷等)的动力学直径之间,使其特别适...
ZIF-8膜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蜂窝状多孔结构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ZIF-8膜的孔径介于氢气和其他气体(如氮气、甲烷等)的动力学直径之间,使其特别适合用于氢气的分离。本文综述了连续ZIF-8膜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十年来有代表性的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表面修饰法和一些特殊的制备方法。整理并比较了这些方法所制备的连续ZIF-8膜的氢气分离性能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和表面修饰法的合成机理进行了详细总结。此外,还简要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ZIF-8膜
氢气分离
原位生长法
二次晶种法
载体表面修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温勇
林详宇
+2 位作者
孙兴燊
刘鹤
徐徐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4,共12页
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成本效益好和环境友好而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电源之一。本文在简单对比了生物质粘结剂和合成粘结剂的优劣势之后,总结归纳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依据其在锂硫电池中发挥...
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成本效益好和环境友好而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电源之一。本文在简单对比了生物质粘结剂和合成粘结剂的优劣势之后,总结归纳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依据其在锂硫电池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将生物质粘结剂分为正极结构稳定型、限制多硫化物溶解和穿梭型和导电型3大类,并重点综述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最后对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粘结剂
生物质
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羟基镧改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
8
3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2 位作者
刘瑞来
饶瑞晔
赖文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7-24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镧改性D101树脂复合吸附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复合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水溶液中氟离子(F^-)进行吸附研究,探讨了该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特性,并将其应...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镧改性D101树脂复合吸附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复合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水溶液中氟离子(F^-)进行吸附研究,探讨了该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含氟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在25℃、F^-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剂量为0.4 g/L、溶液pH=5时,F^-吸附量最大,为24.45 mg/g;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遵循拟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整个吸附反应为多级控制过程;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10℃、25℃和35℃下,吉布斯自由能(ΔGo)均小于0,焓变(ΔHo)大于0,熵变(ΔSo)大于0,表明该吸附反应为自发吸热熵增过程。采用羟基镧改性D101树脂复合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实际含氟废水中的氟化物,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羟基镧
D101树脂
氟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枝改性羧甲基竹纤维素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赵升云
穆寄林
+2 位作者
胡家朋
林志銮
肖小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72,74,共4页
以羧甲基竹纤维素(CMC)为原料,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合成CMC-AM共聚物。并进行正交实验条件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质量分数为10%的过硫酸铵为引发剂,m(CMC)∶m(AM)为1∶4,接枝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60℃。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共聚...
以羧甲基竹纤维素(CMC)为原料,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合成CMC-AM共聚物。并进行正交实验条件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质量分数为10%的过硫酸铵为引发剂,m(CMC)∶m(AM)为1∶4,接枝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60℃。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共聚物总接枝率可达158.5%。采用静态法测定接枝共聚物对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MC-AM共聚物对铜离子有很好的吸附脱除性能,吸附能力达到600 mg/L,吸附容量可达14.2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素
制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n-Al双氢氧化物对氟离子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2 位作者
饶瑞晔
陈喆
赖文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077,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其对氟离子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计算不同温度下该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Mn-Al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pH值为6时吸附容量最佳达到了44.15 mg·g-1;实验数据遵循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Mn-Al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ΔG0)小于零,焓变(ΔH0)>0,熵变(ΔS0)>0,说明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Mn-Al双氢氧化物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2 位作者
饶瑞晔
陈喆
赖文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仪(Thermogra...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pH为6时,达到最大吸附容量,为44.15mg·g-1,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够提高吸附剂除氟效率,磷酸根离子与氟离子有一定的竞争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
除氟
吸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连续ZIF-8膜制备及在氢气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谢钰麟
饶瑞晔
黄建
蒿佳怡
王友益
黄琦
机构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
学院
武夷学院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3-418,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6141)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24J01919,闽财指[2023]893号)
+1 种基金
福建省南平市科技计划(N2021Z015)
武夷学院经费项目(KC202224SC,YJ202009)。
文摘
ZIF-8膜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蜂窝状多孔结构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ZIF-8膜的孔径介于氢气和其他气体(如氮气、甲烷等)的动力学直径之间,使其特别适合用于氢气的分离。本文综述了连续ZIF-8膜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十年来有代表性的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表面修饰法和一些特殊的制备方法。整理并比较了这些方法所制备的连续ZIF-8膜的氢气分离性能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和表面修饰法的合成机理进行了详细总结。此外,还简要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关键词
连续ZIF-8膜
氢气分离
原位生长法
二次晶种法
载体表面修饰法
Keywords
continuous ZIF-8 membrane
hydrogen separation
in-situ growth method
secondary crystal seed method
carrier surface modification method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Q032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温勇
林详宇
孙兴燊
刘鹤
徐徐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
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武夷学院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4,共12页
基金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业务费(JSBEM-S-202201)
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WYKF-GCT2022-2)。
文摘
锂硫电池(LSBs)因能量密度高、成本效益好和环境友好而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电源之一。本文在简单对比了生物质粘结剂和合成粘结剂的优劣势之后,总结归纳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依据其在锂硫电池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将生物质粘结剂分为正极结构稳定型、限制多硫化物溶解和穿梭型和导电型3大类,并重点综述了生物质粘结剂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最后对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粘结剂
生物质
穿梭效应
Keywords
lithium-sulfur battery
binder
biomass
shuttle effect
分类号
TQ35 [化学工程]
TQ4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羟基镧改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
8
3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刘瑞来
饶瑞晔
赖文亮
机构
武夷
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
学院
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
化工
学院
武夷学院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大仁科技大学环境管理研究所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7-241,共5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11262)
南平市科技计划项目(N2012Z06)
武夷学院青年专项科研基金项目(XQ201020)
文摘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镧改性D101树脂复合吸附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复合吸附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水溶液中氟离子(F^-)进行吸附研究,探讨了该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含氟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在25℃、F^-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剂量为0.4 g/L、溶液pH=5时,F^-吸附量最大,为24.45 mg/g;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遵循拟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整个吸附反应为多级控制过程;复合吸附剂对F^-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10℃、25℃和35℃下,吉布斯自由能(ΔGo)均小于0,焓变(ΔHo)大于0,熵变(ΔSo)大于0,表明该吸附反应为自发吸热熵增过程。采用羟基镧改性D101树脂复合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实际含氟废水中的氟化物,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羟基镧
D101树脂
氟离子
吸附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anthanum hydroxide
D101 resin
fluoride
adsorption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枝改性羧甲基竹纤维素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赵升云
穆寄林
胡家朋
林志銮
肖小芳
机构
武夷学院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72,74,共4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K2009051)
文摘
以羧甲基竹纤维素(CMC)为原料,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合成CMC-AM共聚物。并进行正交实验条件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质量分数为10%的过硫酸铵为引发剂,m(CMC)∶m(AM)为1∶4,接枝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60℃。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共聚物总接枝率可达158.5%。采用静态法测定接枝共聚物对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MC-AM共聚物对铜离子有很好的吸附脱除性能,吸附能力达到600 mg/L,吸附容量可达14.23 mg/g。
关键词
竹纤维素
制备
吸附
Keywords
bamboo cellulose
preparation
adsorption
分类号
O647.3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n-Al双氢氧化物对氟离子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5
5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饶瑞晔
陈喆
赖文亮
机构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
学院
武夷
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
学院
武夷学院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大仁科技大学环境管理研究所
出处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077,共7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11262)
南平市科技局项目(N2012Z06)
武夷学院青年专项科研基金(XQ201020)
文摘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其对氟离子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计算不同温度下该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Mn-Al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pH值为6时吸附容量最佳达到了44.15 mg·g-1;实验数据遵循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Mn-Al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ΔG0)小于零,焓变(ΔH0)>0,熵变(ΔS0)>0,说明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
关键词
氟离子
Mn-Al双氢氧化物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Keywords
fluoride
Mn-A1 double hydroxides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
adsorption dynamics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饶瑞晔
陈喆
赖文亮
机构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
学院
武夷
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
学院
武夷学院绿色化工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大仁科技大学环境管理研究所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1004)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11262)
+2 种基金
南平市科技局项目(N2012Z06)
武夷学院青年专项科研基金(XQ201020)
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2012Y3008)
文摘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pH为6时,达到最大吸附容量,为44.15mg·g-1,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够提高吸附剂除氟效率,磷酸根离子与氟离子有一定的竞争吸附。
关键词
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
除氟
吸附
表征
Keywords
Mn-Al double hydroxide adsorbent
defluoridation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连续ZIF-8膜制备及在氢气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谢钰麟
饶瑞晔
黄建
蒿佳怡
王友益
黄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物质粘结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温勇
林详宇
孙兴燊
刘鹤
徐徐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羟基镧改性树脂的制备及其对氟离子的吸附
胡家朋
吴代赦
刘瑞来
饶瑞晔
赖文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接枝改性羧甲基竹纤维素对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赵升云
穆寄林
胡家朋
林志銮
肖小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Mn-Al双氢氧化物对氟离子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胡家朋
吴代赦
饶瑞晔
陈喆
赖文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
胡家朋
吴代赦
饶瑞晔
陈喆
赖文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