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市人工湿地再力花和花叶芦竹的重金属累积和迁移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汝凤 李冠军 +4 位作者 刘鑫铭 黄婷 林勇明 吴承祯 李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5,共8页
以武夷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种植的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和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 Stoke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生长时间(6月14日、8月2日、9月20日和11月8日)2种植物叶和茎中Mn、Cu、Cd、Zn、Cr和Pb含... 以武夷山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种植的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和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 Stoke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生长时间(6月14日、8月2日、9月20日和11月8日)2种植物叶和茎中Mn、Cu、Cd、Zn、Cr和Pb含量,分析了2种植物6种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点以及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6种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力花和花叶芦竹叶和茎中6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在9月20日或11月8日最高。再力花和花叶芦竹叶和茎中Mn、Cd和Z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或更低,Pb含量超出正常范围,Cu和Cr含量总体上在6月14日、8月2日和9月20日在正常范围内,在11月8日超出正常范围。总体上看,再力花的Mn、Cu、Zn和Cr迁移系数大于1,Cd和Pb迁移系数小于1;花叶芦竹的Mn和Cu迁移系数大于1,Cd、Cr、Zn和Pb迁移系数小于1。除再力花叶中Pb含量以及花叶芦竹叶中Cd含量和茎中Mn和Cd含量外,再力花和花叶芦竹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重金属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且再力花生长时间与叶和茎中Mn、Cd和Zn含量的相关关系较好,而花叶芦竹生长时间与Cr含量的相关关系较好。综上所述,再力花和花叶芦竹中6种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点存在差异,属于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在武夷山市人工湿地,建议将再力花用于Mn、Cd和Zn污染环境的修复,将花叶芦竹用于Cr污染环境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人工湿地 再力花 花叶芦竹 重金属 迁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Ti_(3)C_(2)T_(x)/Zn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方棣 赖丽婷 李学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1-446,共6页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法制备单层Ti_(3)C_(2)T_(x),并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高催化活性的Ti_(3)C_(2)T_(x)/Zn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法制备单层Ti_(3)C_(2)T_(x),并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高催化活性的Ti_(3)C_(2)T_(x)/Zn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O与Ti_(3)C_(2)T_(x)复合后,其光催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当Ti_(3)C_(2)T_(x)与ZnO复合比例为16%时,其具有最佳的降解效果,在可见光照射2h下对盐酸四环素(TCH)降解率可达91.36%。光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由于Ti_(3)C_(2)T_(x)与ZnO表面形成的肖特基势垒有效地抑制了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Ti_(3)C_(2)T_(x) ZNO 盐酸四环素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硒、钨元素对猪粪厌氧发酵的促进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彪 郭绍英 +2 位作者 陈芳 黄婧 肖艳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0-1388,共9页
为更精确地了解微量元素硒(Se)、钨(W)在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影响效应,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微量元素Se、W,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适量添加微量元素Se、W对厌... 为更精确地了解微量元素硒(Se)、钨(W)在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影响效应,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微量元素Se、W,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适量添加微量元素Se、W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M组(Se 0.8 mg·L-1、W 1.8 mg·L-1)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累积产气量、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和甲烷产率(以挥发性固体计)分别为177001 mL、68.3%和398.3 mL·g^-1,比CK组分别提高了10.2%、6.1%和21.4%。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微量元素Se、W能够加快产甲烷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的利用率(对丙酸降解作用最为显著),促进产甲烷进程,TVFAs浓度与甲烷产率呈负相关,M组具有最低TVFAs累积量(809 mg·L-1)、最大产甲烷速率(31.0 mL·g^-1·d-1),相比CK组水力停留时间(HRT)缩短了4 d、BDA提高了21.4%,厌氧发酵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R2=0.9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微量元素 厌氧发酵 影响效应 产甲烷潜力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异龄林林木资产择伐收益法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廖世涛 华伟平 +1 位作者 江希钿 池上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以马尾松异龄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择伐收益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择伐收益法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采用哑变量方法建立了以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以蓄积量和间隔期为辅助变量的蓄积生长率模型,利用204块固定样地的多次... 以马尾松异龄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择伐收益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择伐收益法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采用哑变量方法建立了以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以蓄积量和间隔期为辅助变量的蓄积生长率模型,利用204块固定样地的多次观测数据和采用蚁群算法求解模型参数。通过32块样地观测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8.08%,平均系统误差为2.17%;在此基础上,结合择伐收益法,探讨了马尾松异龄林林木资产的评估技术,分析了不同择伐强度和利率对资产评估值的影响,指出了天然马尾松择伐强度在30%~40%之间更合理,以及在天然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实践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完善异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收益法 蓄积生长率模型 哑变量 蚁群算法 天然异龄林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包埋丝孢酵母TX1处理含酚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芳芳 林皓 +2 位作者 邱凌峰 胡家朋 刘瑞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218,共7页
为了提高微生物对苯酚降解的耐受浓度,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水处理中的优势,将具有高效降酚菌株TX1进行PVA包埋,考察该固定化细胞的降酚效果及其在实际煤气洗冷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处理模拟含酚废... 为了提高微生物对苯酚降解的耐受浓度,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水处理中的优势,将具有高效降酚菌株TX1进行PVA包埋,考察该固定化细胞的降酚效果及其在实际煤气洗冷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处理模拟含酚废水,固定化细胞TX1在初始苯酚浓度高达5 000 mg/L时,运行10 d后苯酚去除率达94%,容积负荷高达2.857 kg/(m^3·d),而游离细胞TX1达到该去除率时,进水苯酚浓度浓度需小于1 500 mg/L,说明固定化细胞体系更有利于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将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组合用于处理煤气洗冷废水,连续运行15 d后的挥发酚去除率达90%。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方法不仅增强了原有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含酚废水 煤气洗冷废水 丝孢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TiO_(2)/UV/O_(3)+PSAF协同处理猪场废水效果及其除碳脱氮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肖艳春 陈彪 +1 位作者 黄婧 刘瑞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24-231,共8页
为实现低碳高氨氮猪场废水深度除碳脱氮,该研究提出了Fe_(2)O_(3)-TiO_(2)/UV/O_(3)+PSAF组合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响应面法确立了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条件,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荧光和分子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 为实现低碳高氨氮猪场废水深度除碳脱氮,该研究提出了Fe_(2)O_(3)-TiO_(2)/UV/O_(3)+PSAF组合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响应面法确立了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条件,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荧光和分子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碳、氮形态变化探明了其协同处理特性及除碳脱氮机制。结果表明,Fe_(2)O_(3)-TiO_(2)投加量为1.06 g/L、O3流量为3.02 g/h、曝气时间为90.75 min、聚硅酸铝铁(PSAF)用量为833.29 mg/L,COD及NH3-N去除效果最好,试验值与预测值偏差0.75%和0.56%,拟合性良好;组合工艺对猪场废水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质处理效果显著,溶解性有机碳和总溶解性氮去除率分别达77.7%和82.6%,协同因子分别为1.11和1.50。其中,Fe_(2)O_(3)-TiO_(2)/UV/O_(3)对类腐殖质削减效果显著,O3和·OH协同氧化类腐殖质、NH3-N为小分子物质、NO_(3)^(-)-N和N_(2)(N_(2)转化率达39.71%),提高了富氧官能团的数量,促进了氮素的转化和矿化,利于PSAF对小分子物质和NO_(3)^(-)-N等污染物的去除,组合工艺协同互补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深度处理低碳高氨氮有机废水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猪场 光催化臭氧氧化 混凝 3DEEMs UV-VIS DOC TDN 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对番茄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金美芳 林茂兹 +1 位作者 陈春香 雷晓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1-948,共8页
为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枯萎病防治效果,将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进行不同倍数稀释(0.5×、10×、50×、100×、500×)对番茄幼苗连续灌根4次(每周1次),满28 d后,测定植株倒数第4片叶片叶绿素含量... 为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枯萎病防治效果,将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进行不同倍数稀释(0.5×、10×、50×、100×、500×)对番茄幼苗连续灌根4次(每周1次),满28 d后,测定植株倒数第4片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常数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同时测定植株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株高、茎周长、枯萎高度占株高比例、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灌根使用后,番茄叶绿素a、PN、植株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株高、茎周长均显著(P<0.05)升高,而枯萎高度占株高比例显著(P<0.05)降低,其中10×稀释的处理最明显; PIabs明显升高,而其他荧光动力学参数指标变化不大;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P>0.05)变化。因此,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对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10×稀释(3.55×10~7cfu/mL)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 番茄 气体交换常数 叶绿素A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O-N共掺杂闪锌矿ZnS光催化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方棣 胡家朋 +1 位作者 杨自涛 郑辉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8012-18017,18023,共7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比较了Ag、O和N单掺杂、Ag-O和Ag-N二元掺杂以及Ag-O-N三元共掺杂闪锌矿ZnS的晶型结构、电荷分布、能带和态密度以及光学特性。N、O对晶格结构的影响大于Ag,结构优化和电荷分布结果显示晶格畸变随着掺杂组分的增...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比较了Ag、O和N单掺杂、Ag-O和Ag-N二元掺杂以及Ag-O-N三元共掺杂闪锌矿ZnS的晶型结构、电荷分布、能带和态密度以及光学特性。N、O对晶格结构的影响大于Ag,结构优化和电荷分布结果显示晶格畸变随着掺杂组分的增多不断增大。形成能计算表明,N最易掺杂,组分越多,掺杂越难实现。Ag、O和N各组分掺杂ZnS后能带间隙均有所减小,Ag、N掺杂ZnS更有利于价带顶上移,部分能带越过费米能级,形成电子跃迁的过渡能级,有利于光催化反应。Ag-O-N三元掺杂ZnS后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最大,有利于提高ZnS对可见光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O-N 共掺杂ZnS 电子结构 光催化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掺杂锐钛矿TiO_(2)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方棣 杨自涛 +1 位作者 胡家朋 李素琼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5-172,共8页
本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纯锐钛矿TiO_(2)及贵金属(Ru、Pd、Pt、Ag和Au)掺杂锐钛矿TiO_(2)的晶格结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贵金属掺杂后TiO_(2)的晶格体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 本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纯锐钛矿TiO_(2)及贵金属(Ru、Pd、Pt、Ag和Au)掺杂锐钛矿TiO_(2)的晶格结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贵金属掺杂后TiO_(2)的晶格体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Pd和Pt掺杂后TiO_(2)体系的禁带宽度减小,Ru、Ag和Au掺杂后体系表现出了一定的金属属性,五种贵金属掺杂TiO_(2)后吸收光谱都有红移的趋势.掺杂形成能计算表明,除Ru金属外,富氧条件下掺杂更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TiO_(2) 贵金属掺杂 第一性原理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氨氮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方棣 陈志成 +1 位作者 杨自涛 胡家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4-298,共5页
探讨了TiO2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氨氮废水的过程。介绍了单纯TiO2、金属掺杂TiO2、金属氧(硫)化物复合TiO2、负载型TiO2和多组分复合TiO2对废水中氨氮的降解。分析总结了TiO2光催化降解氨氮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进一步... 探讨了TiO2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氨氮废水的过程。介绍了单纯TiO2、金属掺杂TiO2、金属氧(硫)化物复合TiO2、负载型TiO2和多组分复合TiO2对废水中氨氮的降解。分析总结了TiO2光催化降解氨氮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其纺织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兆辉 李永贵 +4 位作者 杨自涛 郭增革 张战旗 齐元章 金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180,共6页
针对高纯石墨烯纤维可纺性差、成本高及分散难等问题,归纳了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并对聚合物基石墨烯及其纺织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相的相互作用分析,深入探讨石墨烯对聚合物基石墨烯纤维微结构的影响机制,... 针对高纯石墨烯纤维可纺性差、成本高及分散难等问题,归纳了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并对聚合物基石墨烯及其纺织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相的相互作用分析,深入探讨石墨烯对聚合物基石墨烯纤维微结构的影响机制,提出聚合物基石墨烯纺织品开发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理论难题。研究表明,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聚合物基体的柔性赋予聚合物基石墨烯纤维良好的可编织性,可确保其在拉伸、扭转、冲击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电导率稳定性,有望加快柔性可穿戴纺织品的开发进程。最后指出,利用可控和可预测的加工技术,在解决石墨烯高效分散的基础上可解决石墨烯高成本的问题,是聚合物基石墨烯纺织品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复合纤维 智能纺织品 石墨烯改性 超分子结构 柔性可穿戴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水合法制备新铃兰醛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方棣 张远玲 +2 位作者 谢文菊 杨自涛 刘淑琼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15-118,123,共5页
研究了柑青醛直接水合制备新铃兰醛反应过程。采用CT-500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工艺开发中,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查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溶剂用量、醛水比等)对产品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为温度85℃,反应时间24 h时,柑... 研究了柑青醛直接水合制备新铃兰醛反应过程。采用CT-500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工艺开发中,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查不同条件下(如温度、溶剂用量、醛水比等)对产品合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条件为温度85℃,反应时间24 h时,柑青醛、水、异丙醇的质量比为1∶1.5∶4.5,反应流率为0.368 m L/s时,柑青醛的转化率达76.95%,新铃兰醛的收率为7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青醛 新铃兰醛 水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瑞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75-1880,共6页
以聚乳酸(PLLA)/四氢呋喃(THF)为淬火溶液,无其他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直径为30.92μm±1.55μm的PLLA多孔微球,多孔微球由直径为0.34μm±0.06μm向外辐射的纤维组成。偏光显微镜表明多孔微球为球... 以聚乳酸(PLLA)/四氢呋喃(THF)为淬火溶液,无其他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直径为30.92μm±1.55μm的PLLA多孔微球,多孔微球由直径为0.34μm±0.06μm向外辐射的纤维组成。偏光显微镜表明多孔微球为球晶结构。XRD结果表明,多孔微球属于?晶型,晶粒尺寸大小为17.25nm。DSC结果表明,PLLA多孔微球的结晶度为36.05%。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PLLA原料(结晶度小于10%)相比,低温淬火得到的多孔微球的结晶度大大提高。N_2吸附-脱附结果分析表明,多孔微球的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分别为42.92nm和0.1135cm^3/g,大部分为大孔和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为14.18cm^2/g和93.15%。采用等温DSC模拟低温淬火过程研究了PLLA在THF溶液中结晶动力学,利用Avrami方程得到Avrami指数n平均值为2.29,说明PLLA在THF溶液中为异相成核和三维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纳米材料 乳酸 多孔微球 低温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共掺杂闪锌矿ZnS光催化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方棣 杨自涛 +1 位作者 胡家朋 郑辉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168,共8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Pt、N单掺杂及Pt-N不同位置共掺杂闪锌矿ZnS的晶型结构、电荷布局、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Pt单掺杂后晶格体积增大,N单掺杂后的晶格体积减小,Pt-N共掺杂时的相对位置不同,晶格参数...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Pt、N单掺杂及Pt-N不同位置共掺杂闪锌矿ZnS的晶型结构、电荷布局、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Pt单掺杂后晶格体积增大,N单掺杂后的晶格体积减小,Pt-N共掺杂时的相对位置不同,晶格参数及电荷布局均存在差异,从而对体系的畸变产生不同影响. 形成能计算表明Pt、N非邻位共掺杂相对于邻位共掺杂体系更易实现. 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Pt掺杂ZnS后使材料表现出了一定的金属属性;共掺杂体系中,随着Pt-N距离的增大,N-2p轨道与Zn-3d在价带深能级的局域化作用减弱,价带部分的N-2p轨道逐渐聚集于费米能级附近形成杂质能级,有助于光生电子的跃迁,提高光催化效率. 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共掺杂Pt-N间距离越大,低能区的介电常数虚部 ε _(2) 的峰值越大,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值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N共掺杂ZnS 光催化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锌/铁酸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方棣 陈志成 +1 位作者 杨自涛 胡家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在水和乙二醇溶液体系中,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硫化锌/铁酸铜(ZnS/CuFe_(2)O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温度和时间下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水热温度... 在水和乙二醇溶液体系中,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硫化锌/铁酸铜(ZnS/CuFe_(2)O_(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温度和时间下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120℃,时间12h,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最佳,可达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 铁酸铜 亚甲基蓝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米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谢妤 宋卫军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532,共8页
采用限氧控温热分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薏米壳生物炭。研究了薏米壳生物炭对低浓度Cr(Ⅵ)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随碳化温度升高,薏米壳管状通道微孔结构逐渐显现,薏米壳生物炭表面芳香化程度增强。薏米壳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行为采... 采用限氧控温热分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薏米壳生物炭。研究了薏米壳生物炭对低浓度Cr(Ⅵ)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随碳化温度升高,薏米壳管状通道微孔结构逐渐显现,薏米壳生物炭表面芳香化程度增强。薏米壳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行为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吻合度更高,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熵增吸热反应,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米壳 生物炭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 颗粒内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波斜入射的人体信道远场路径损耗建模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志英 林峰 +1 位作者 龚赞 杜民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2-792,共11页
人体信道路径损耗计算对植入式通信链路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有耗媒质的电磁场边界条件、反射和透射定理并引入切向等效波阻抗定义,推导出平面波向人体斜入射时各人体组织分界面上的入射角、透射角、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切向等效... 人体信道路径损耗计算对植入式通信链路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有耗媒质的电磁场边界条件、反射和透射定理并引入切向等效波阻抗定义,推导出平面波向人体斜入射时各人体组织分界面上的入射角、透射角、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切向等效波阻抗以及各人体组织中的电磁合成波,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波向多层有耗媒质斜入射的人体信道远场路径损耗解析模型.然后以植入在肌肉为例,计算了TM波和TE波在5个常用工业通信频率以不同角度斜入射的人体信道电磁场分布与路径损耗,结果显示,电磁波在入射面的反射是影响人体信道路径损耗的关键因素,当频率在1.4 GHz附近时总路径损耗最小,TM波性能优于TE波,且当入射角小于等于30°时,总路径损耗基本保持不变.最后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验证解析模型,二者结果高度吻合,最大误差仅为0.039,有力证明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通信 人体信道 路径损耗 斜入射 平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太阳光活性空心Ce/ZnO复合纳米纤维
18
作者 杨为森 李路平 +1 位作者 孙守严 简绍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以Ce(NO_(3))_(3)·6H_(2)O为铈源、Zn(CH_(3)COO)_(2)·2H_(2)O为锌源、聚丙烯腈为载体,运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Ce掺杂的ZnO(Ce/ZnO)纳米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对制得的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 以Ce(NO_(3))_(3)·6H_(2)O为铈源、Zn(CH_(3)COO)_(2)·2H_(2)O为锌源、聚丙烯腈为载体,运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Ce掺杂的ZnO(Ce/ZnO)纳米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对制得的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得的催化剂样品中Ce掺杂摩尔分数和焙烧温度对样品的催化性能影响显著,用在700℃时焙烧制备的含Ce摩尔分数为1.00%的Ce/ZnO催化剂样品处理孔雀石绿废水,经太阳光照200 min后,孔雀石绿溶液的降解率高达98.60%,催化降解过程符合复合1级动力学,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复合材料 光催化 掺杂 Z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