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居住小区生态环境评价——以武夷学院小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烨 杨寒晖 吴承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64-67,72,共5页
建立武夷山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武夷学院小区为例,根据建立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小区的生态环境作出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可对居住小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建立武夷山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以武夷学院小区为例,根据建立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小区的生态环境作出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可对居住小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从而保护武夷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指标 评价 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2
作者 李国平 林花 +1 位作者 盛丹妮 李辛怡 《现代园艺》 2025年第7期121-124,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国家公园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161种,隶属26科70属,按照生态类型可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武夷山国家公园野生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国家公园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161种,隶属26科70属,按照生态类型可分为陆生蕨类、附生蕨类、石生蕨类、藤本蕨类和水生蕨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在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切花配叶、吊篮栽培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该国家公园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园林应用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寒兰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宇晴 李国平 +1 位作者 赵林艳 庄欢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94-196,共3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拥有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多样、自然环境优越而盛产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拥有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多样、自然环境优越而盛产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寒兰、墨兰等各类兰花,据报道,武夷山市有兰科植物42属84种,是中国寒兰的主产区之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兰 兰科植物 墨兰 兰盆 假鳞茎 种质资源 栽培技术 鉴别特征 下山兰 兰科兰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分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翰哲 华伟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6-882,共7页
【目的】掌握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以期促进养蜂业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协调发展,实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增产、增收,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合理规划和制定放蜂区域。【... 【目的】掌握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以期促进养蜂业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协调发展,实现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增产、增收,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合理规划和制定放蜂区域。【方法】采用徒步调查方式和植物社会学收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数据,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β多样性Cody指数等方法,分析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多样性和垂直分布格局。【结果】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蜜源植物61科149属338种,以辅助野生蜜源植物为主、主要野生蜜源植物为辅,蜜源植物花期春季多、秋冬季少,蜜粉价值中上;海拔1200 m以下野生蜜源植物科属及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与低海拔相比,1200~1500 m、1500~1800 m、1800~2100 m间的野生蜜源植物科属及分布数量具有显著差异;野生蜜源植物海拔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现单峰分布;聚类分析和β多样性Cody指数分析表明低海拔野生蜜源植物丰富,特别是600~900 m海拔段野生蜜源植物最丰富。【结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规律与其山体生态系统的山地海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蜜源植物资源 分布格局 海拔 物种多样性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叶片—凋落物—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5
作者 朱德煌 曹歆雨 杜自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4期259-266,共8页
[目的]比较武夷岩茶“叶片—凋落物—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为岩茶的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武夷金桂、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3个岩茶品种为试材,分别设置3个1 m×10 m样地。各样地随机选取5个采样点,分别收集各采样点岩茶叶片... [目的]比较武夷岩茶“叶片—凋落物—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为岩茶的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武夷金桂、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3个岩茶品种为试材,分别设置3个1 m×10 m样地。各样地随机选取5个采样点,分别收集各采样点岩茶叶片、凋落物及林下土壤样品,比较其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分析了“叶片—凋落物—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各参试岩茶叶片碳和磷的再吸收效率。[结果](1)3种武夷岩茶叶片与凋落物的碳、氮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且叶片与凋落物磷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武夷金桂凋落物磷含量及林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2)武夷金桂和武夷水仙叶片C∶P和N∶P显著高于凋落物,3种岩茶林下土壤C∶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3种岩茶叶片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差异;武夷肉桂凋落物C∶P显著高于武夷金桂和武夷水仙,而武夷金桂凋落物N∶P则显著低于武夷肉桂和武夷水仙。(3)3种岩茶氮和磷的再吸收效率均较低,说明凋落物营养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结论]3种岩茶适应环境及固碳能力较强,但其生长过程受氮限制以及林下土壤磷含量缺乏的影响,建议今后经营中应适当施加氮肥和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凋落物 土壤 叶片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茶园土壤中五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33
6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2 位作者 郑茂钟 袁旭音 常雪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71-2078,共8页
测定了武夷山茶园土壤中5种有毒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砷)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与比较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通过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解析重金属的自然与人为来源,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重... 测定了武夷山茶园土壤中5种有毒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砷)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与比较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通过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解析重金属的自然与人为来源,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Cd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Hg和Pb以残渣态为优势形态;Cr和As元素以残渣态为主.(2)RAC法评价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Cd>Pb>As>Cr>Hg.其中,Cd以人为来源为主,Hg在很大程度上受农业活动的影响,Pb受人为来源影响不显著,Cr和As以自然来源为主,基本未受人为来源的影响.(3)重金属形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元素属性有关.(4)5种重金属对比得出,武夷茶区土壤Cd富集最显著,生物有效性最高.因此,该茶区应首要关注Cd的污染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毒性元素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茶园土壤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3 位作者 郑茂钟 袁旭音 刘养斌 石时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现状及来源,通过多元统计对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Pb、Cd和Hg显著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现状及来源,通过多元统计对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Pb、Cd和Hg显著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2.2、3.6和2.6倍;(2)Cu、Zn、Pb、Cr、Ni和As风险等级"低";Cd、Hg的风险等级以"中"和"较重"为主。整体茶园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中"和"重"为主(78.9%)。(3)Pb为交通源因子;Cu、Cr和Ni的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为农业源因子;Zn受到自然地质背景和交通运输的共同控制;Cd除了交通源还有农业源。由于Cd和Hg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高,因此,应特别注意茶园农业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溯源分析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国平 林盛 +2 位作者 张剑 胡永乐 杨鹭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4-800,共7页
为了摸清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入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7种,隶属27科56属,其中... 为了摸清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状况,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入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67种,隶属27科56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苋科、豆科4个科共计36种,占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7%;武夷山市入侵植物的生活型以陆生草本为主,有56种,占总种数的83.6%;从入侵植物的来源地看,来自美洲的种类最多,达47种,占总种数的70.2%;从引入途径看,有37种属于有意引入,其余30种属无意引入。将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属于甲级的有空心莲子草、豚草、假高粱、凤眼莲等11种。目前对武夷山市生态环境危害较为严重的入侵植物是大狼把草、加拿大蓬、胜红蓟、野茼蒿、钻形紫菀、白茅等。通过与福建邻近省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的比较分析,提出了若干预防和控制入侵植物的建议和对策,为武夷山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与防范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生活型 原产地 入侵性 防治对策 武夷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耦合度分析 被引量:67
9
作者 胡喜生 洪伟 吴承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6-1223,共8页
在构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城市化2个子系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价值系数法核算福州市各种土地生态服务的价值,并提出采用匀滑技术来弥补城市化系统个别指标数据片断的缺失,最后,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2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模型,探... 在构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城市化2个子系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价值系数法核算福州市各种土地生态服务的价值,并提出采用匀滑技术来弥补城市化系统个别指标数据片断的缺失,最后,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2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模型,探讨了不同序参量上、下限的选择对系统耦合关系的影响,并对福州市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测定和互动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序参量上、下限值的选择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系统的耦合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区域时间序列总体变化趋势的影响不大。②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在2000年处于磨合阶段,而后进入高水平的耦合阶段,且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值处于0.36~0.82之间,除了2000年处于低度协调,2000年以后均处于中度协调及以上水平。③动态耦合模型与容量耦合函数模型两者计算得到的耦合度变化规律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化 耦合度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岩茶主产区土壤及茶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宏萌 郑茂钟 +2 位作者 李国平 李灵 刘养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3-428,共6页
为研究武夷岩茶主产区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采集武夷岩茶主产区(名岩区和丹岩区)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Co、Mo、Se、Zn、Cu、Cr、Pb、Cd、As和Hg十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土壤对茶叶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名... 为研究武夷岩茶主产区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采集武夷岩茶主产区(名岩区和丹岩区)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Co、Mo、Se、Zn、Cu、Cr、Pb、Cd、As和Hg十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土壤对茶叶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名岩区土壤累积的微量元素(除As外)含量不如丹岩区丰富。茶叶对不同元素富集系数值差异明显,对Cu和Hg的富集能力最强,对Zn、Se和Cd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对非必需元素As、Pb和Cr的富集能力最弱。两茶区茶叶中Hg和Co含量差异最大,土壤元素含量对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影响很大。名岩区的土壤和茶叶样本中微量元素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丹岩区的部分土壤样本中Cu、Cr含量超出茶叶产地标准限值,但茶叶样本均在安全范围内,且Co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富集系数 土壤 岩茶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茶园土壤汞、镉和砷形态及茶叶有效性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2 位作者 郑茂钟 袁旭音 顾祺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94-2099,共6页
通过测试武夷山19个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Hg、Cd和As元素全量及土壤元素化学形态组成,分析3种元素对茶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Hg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以残渣态和强有机态为优势形态;Cd富集最严重,且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As符合无公... 通过测试武夷山19个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Hg、Cd和As元素全量及土壤元素化学形态组成,分析3种元素对茶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Hg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以残渣态和强有机态为优势形态;Cd富集最严重,且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As符合无公害茶产地环境标准(NY/T 853-2004),且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70.35%。茶叶Hg、Cd、As含量属于安全范围内,均值远低于《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NY659-2003)》标准限值。土壤Hg、Cd和As的生物可利用性系数及富集系数值比较得出,土壤Cd生物可利用能力最强,As次之,Hg最弱;茶叶对土壤Cd、Hg富集能力较强,对As富集较弱。总之,土壤元素种类和化学形态组成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元素活性、迁移与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叶 生物有效性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性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物源贡献研究——以武夷山九曲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3 位作者 袁旭音 吴芳芳 曾瑞宁 刘养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1-589,共9页
通过对武夷九曲溪流域地表水体化学组成的分析,运用离子三角图、端元图和Gibbs图定性分析了流域的化学特征、岩性来源控制和主要自然作用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定量判断离子的主要来源,并计算流域风化速率和碳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九... 通过对武夷九曲溪流域地表水体化学组成的分析,运用离子三角图、端元图和Gibbs图定性分析了流域的化学特征、岩性来源控制和主要自然作用机制,运用主成分分析定量判断离子的主要来源,并计算流域风化速率和碳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九曲溪流域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并以硅酸盐矿物风化产物为主要来源,碳酸盐矿物风化产物次之.(2)流域水化学特征整体上受岩石风化和大气降水共同影响.(3)物质来源以碳酸岩和硅酸岩为主,贡献率超过50%.(4)流域的化学风化速率为27.91 t·km^(-2)·a^(-1),大气CO_2消耗量为1.01×108mol·a^(-1),消耗率为5.40×105mol·km^(-2)·a^(-1).结果揭示了湿热季风区流域化学风化对碳汇作用的重要性,以及流域内岩性、气温、降水量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对物源贡献的复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岩石风化 物源贡献 山区小流域 九曲溪流域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海岸带山地几种树种海拔资源位的叶绿素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洪滔 吴承祯 +5 位作者 陈灿 谢安强 李键 林勇明 范海兰 林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对闽东南海岸带代表山地灵石山次生林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米槠和猴欢喜2种乔木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围涎树、罗伞树和九节木3种灌木的叶... 对闽东南海岸带代表山地灵石山次生林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米槠和猴欢喜2种乔木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围涎树、罗伞树和九节木3种灌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随海拔升高出现明显变化的趋势;5种树种中唯有米槠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海拔资源位上具有极显著差异;300和400 m两个海拔资源位乔木与灌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显著;300-700 m海拔资源位2种乔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极显著;200-400 m海拔资源位同种灌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种灌木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极显著.表明植物能够根据其所处的海拔资源位来调整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石山 海拔 叶绿素 SPA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武夷山风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灵 梁彦兰 +3 位作者 江慧华 黄丽燕 周艳 俞建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1-174,181,共5页
对武夷山风景区5个核心景点土壤重金属和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u和Ni基本无污染,Zn、Pb和Cr达到轻污染,污染程度为Pb>Cr>Zn。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天游峰(2.12)>水帘洞(1.36)>一线天(1.22)>大红袍(1.14)... 对武夷山风景区5个核心景点土壤重金属和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u和Ni基本无污染,Zn、Pb和Cr达到轻污染,污染程度为Pb>Cr>Zn。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天游峰(2.12)>水帘洞(1.36)>一线天(1.22)>大红袍(1.14)>大王峰(1.02)。景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对照样,除Ni外,景点与对照点土壤中Cu、Zn、Pb和Cr含量差异不显著,因此旅游活动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2)景点土壤容重大于对照样,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化学指标及土壤肥力指数小于对照样。景点土壤的肥力指数:大红袍(1.07)>大王峰(0.79)>水帘洞(0.66)>一线天(0.63)>天游峰(0.47)。景点与对照样土壤肥力指标差异显著,因此旅游干扰对土壤性质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土壤重金属 土壤性质 武夷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键 刘鑫铭 +3 位作者 姚成硕 宫欢欢 吴承祯 范海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88-3602,共15页
探明亚热带山岳型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Rs)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价和预测该区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碳收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 探明亚热带山岳型国家公园不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Rs)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价和预测该区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碳收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茶园、锥栗(Castanea henryi(Skam)Rehd.et Wils.)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和裸地的土壤呼吸及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碳(MBC)、氮(MB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与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相同,不同林地的Rs均呈现夏>春>秋>冬的季节动态,Rs的季节均值按大小排序为茶园(3.10μmol m^(-2)s^(-1))>马尾松(2.96μmol m^(-2)s^(-1))>锥栗(2.32μmol m^(-2)s^(-1))>裸地(1.43μmol m^(-2)s^(-1)),锥栗和裸地之间、锥栗与马尾松之间均差异显著(P<0.01)。除马尾松林外,其他林地水热因子(近地面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单因子二次多项式模型对Rs的拟合度最高。水热因子共同建立的复合模型中,土壤温度、湿度的幂—指数模型对茶园Rs的拟合度较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能够解释Rs变化的80%,马尾松林的Rs较适用于土壤温度、湿度建立的对数函数模型,而三因子线性模型(进入回归法)对锥栗林和裸地的Rs的拟合度最优,R2分别为0.565和0.281。(2)茶园和锥栗林的碳、氮、磷含量均高于马尾松林和裸地,MBN含量茶园>马尾松>锥栗>裸地。茶园的Rs与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马尾松林的Rs受TP、TK、AK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锥栗林的Rs与TK、AK、MBN含量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裸地的Rs受MBN含量影响较为显著(P<0.05),4种林地土壤呼吸与养分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R2均接近1。综上,茶园和马尾松林土壤呼吸速率较高,且所有林地的土壤呼吸均呈现夏>春>秋>冬的季节动态。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强,是水热条件丰富的亚热带山岳地区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武夷山茶园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的响应在4种林地中最为敏感。除温度和湿度外,各林地土壤呼吸受P、K元素的影响较大,其中茶园主要受P元素影响,马尾松林地受K元素影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季节动态 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养分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市区土壤重金属积累及5种阔叶树富集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2 位作者 袁旭音 罗春霖 刘养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6-469,共4页
采集武夷山市区香樟、广玉兰、紫薇、悬铃木和杜英5种行道树叶片及土壤样品,检测Cu、Zn、Ni、Cr和Pb共5种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成因及5种树种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u、Zn、Ni、Cr和Pb存在... 采集武夷山市区香樟、广玉兰、紫薇、悬铃木和杜英5种行道树叶片及土壤样品,检测Cu、Zn、Ni、Cr和Pb共5种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成因及5种树种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u、Zn、Ni、Cr和Pb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3.3、4.7、2.6、6.1和2.7倍;5种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广玉兰对重金属富集能力显著,可成为武夷山市行道树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富集系数 武夷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木荷解磷内生真菌筛选及促生效果
17
作者 刘浩蓝 徐乾乐 +4 位作者 熊佳玉 谯晓阳 徐欢 吴承祯 李键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5,共12页
[目的]探讨利用共生微生物提升重要生态树种木荷应对酸性红壤区低磷胁迫环境能力的可能。[方法]从木荷的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4株(根:MG37、MG42;叶:MY63、MY72)溶解铁磷效果较好的内生真菌,分析其解磷机理并采用盆栽实验明晰... [目的]探讨利用共生微生物提升重要生态树种木荷应对酸性红壤区低磷胁迫环境能力的可能。[方法]从木荷的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并筛选出4株(根:MG37、MG42;叶:MY63、MY72)溶解铁磷效果较好的内生真菌,分析其解磷机理并采用盆栽实验明晰不同磷胁迫条件下(16、8、4、0 mg·kg^(−1))菌株对木荷幼苗养分吸收、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的4种解磷菌主要通过分泌有机酸溶解无效磷,菌液pH值与可溶性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所有菌株处理均可显著促进幼苗高生长,胁迫条件下MY72与MG37菌株处理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增色显著提高;MY72菌株处理的木荷幼苗在中度胁迫下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最高,MG37菌株可显著提高幼苗在重度胁迫下的全磷含量,地上和地下分别增长84%和51%;4种供磷条件下,MG37菌株均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在重度胁迫下MY72菌株处理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长26%。[结论]4种内生真菌通过分泌有机酸溶解难溶性铁磷且在缓解低磷胁迫对木荷生长的抑制中具有积极作用,其中MG37和MY72菌株促生效果最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木荷 内生真菌 解磷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喜生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祁新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6,共6页
为了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人地关系的和谐,以福州市为例,利用1993、2004和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在Shannon信息熵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以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标代替面积指标计算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对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进行... 为了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人地关系的和谐,以福州市为例,利用1993、2004和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在Shannon信息熵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以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标代替面积指标计算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对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在1993、2004和2009年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结构信息熵逐渐降低;各县市(区)的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结构信息熵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近郊区属于信息熵高值区,而中心区和远郊区属于信息熵中值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空间结构信息熵也有较明显的差异,且随时间变化规律不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地、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是影响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提出的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结构信息熵不但能反映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服务功能 信息熵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市公路路面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灵 张玉 +1 位作者 连艳雪 林权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6-923,共8页
为了解武夷山市公路路面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危害程度,在研究区内共采集了61个样品,测试了Cu,Zn,Pb,Cr和Ni共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探讨了路面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并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程... 为了解武夷山市公路路面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危害程度,在研究区内共采集了61个样品,测试了Cu,Zn,Pb,Cr和Ni共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探讨了路面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并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武夷山市公路路面沉积物中Cu,Zn,Pb,Cr和Ni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2.09,242.05,107.97,173.22,15.10 mg/kg,分别是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49,2.93,3.09,4.19和1.12倍。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r>Zn>Pb>Cu>Ni,其中Cr,Zn,Pb处于中度污染,Cu处于无—中度污染,Ni处于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b>Cr>Cu>Ni>Zn,5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40,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50,武夷山市公路路面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公路路面沉积物中Cu,Zn,Pb和Ni主要来自于交通源,Cr主要来源于土壤风化和建筑源。因此,应及时清理道路沉积物、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浓度,为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研究结果对区域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控制、环境质量评价和合理城市规划布局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沉积物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基粘结剂在硅负极中的性能研究
20
作者 孙兴燊 徐晶 +4 位作者 饶瑞晔 赵升云 蒋建新 刘鹤 宋湛谦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3-280,共8页
为应对锂离子电池硅电极体积膨胀的挑战,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植酸(PA)和钙离子(Ca^(2+))合成了水溶性交联粘结剂(C-PA-Ca^(2+))。CMC-Na和PA中的极性官能团为氢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结合位点,氢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强... 为应对锂离子电池硅电极体积膨胀的挑战,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植酸(PA)和钙离子(Ca^(2+))合成了水溶性交联粘结剂(C-PA-Ca^(2+))。CMC-Na和PA中的极性官能团为氢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结合位点,氢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强了粘结剂的机械性能,再通过Ca^(2+)修饰牢固了整个粘结剂体系。研究了交联型粘结剂C-PA-Ca^(2+)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PA-Ca^(2+)作硅电极粘结剂时,平均剥离力为2.39 N,优于粘结剂CMC-Na的1.47 N和C-PA的2.07 N;在0.2 C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电极Si@C-PA-Ca^(2+)的比容量为2035.2 mAh/g,优于对比电极Si@CMC-Na的844.8 mAh/g和Si@C-PA的1566.1 mAh/g;此外,在0.5 C条件下Si@C-PA-Ca^(2+)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循环300圈后比容量为1879.7 mAh/g,容量保持率为70.85%,每圈容量损失仅0.097%。C-PA-Ca^(2+)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水溶性硅负极粘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负极 羧甲基纤维素钠 粘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