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旅融合视野下国家公园保护策略研究——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例
1
作者 赵红莉 张品端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是福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努力实现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具体举措。为确保目标实现,地方政府专门出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是福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努力实现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具体举措。为确保目标实现,地方政府专门出台《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2021—2035)》,提出打造朱子文旅融合品牌。挖掘“环带”内丰富的朱子书院文化资源,不仅能助力“环带”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试验区,而且能促进新时代朱子文化活态传承,满足“环带”文旅融合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 朱子 书院文化 文旅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承载力监测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进辉 肖方利 +2 位作者 邹莉玲 王淋辉 陈秋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66,共4页
加强旅游承载力监测是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任务。基于拥挤规范理论测算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天游峰观景台游客可接受的最大旅游承载力、最佳旅游承载力,并结合《导则》测算了极限旅游承载力。结果表明,游客最佳旅游承载力与可接受... 加强旅游承载力监测是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任务。基于拥挤规范理论测算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天游峰观景台游客可接受的最大旅游承载力、最佳旅游承载力,并结合《导则》测算了极限旅游承载力。结果表明,游客最佳旅游承载力与可接受的最大旅游承载力远低于极限旅游承载力。研究通过视频监测数据分析了每日实时旅游承载力状态,发现节假日期间部分时段出现超过承载力标准的现象,并基于不同承载力状态提出了旅游承载力管理建议和对策,对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监测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承载力 拥挤规范 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低氮添加改变黄山松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分子组成及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元晓春 张晓晴 +6 位作者 周茜 吴联钻 陈俊明 曾泉鑫 柏欣宇 李文周 陈岳民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4,共11页
可溶性有机质(DOM)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其动态变化对理解全球变化情景下区域/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然而,氮沉降背景下土壤DOM分子特性如何变化尚不明确。采用尿素添加模拟野外氮沉降,在黄山松林设置了三个氮添加水平(0、40和80 kg·... 可溶性有机质(DOM)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其动态变化对理解全球变化情景下区域/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然而,氮沉降背景下土壤DOM分子特性如何变化尚不明确。采用尿素添加模拟野外氮沉降,在黄山松林设置了三个氮添加水平(0、40和80 kg·hm^(-2)·a^(-1))。利用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探究了短期(三年)氮添加对0~10 cm土壤DOM分子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FT-ICRMS分析结果表明,DOM分子主要集中在250~400Da,碳氢氧化合物占全部化合物的50%以上。在DOM分子的八种类别中,木质素类分子在土壤DOM分子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单宁类和缩合芳烃,而易分解的小分子(包括脂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对丰度较低。尽管氮添加未改变DOM含量和光学特性,但DOM的分子组成变化显著。相比于高氮处理,低氮处理显著降低了DOM中碳水化合物分子的相对丰度,降低幅度73.33%。这可能主要归功于微生物生物量和水解酶活性的增加。此外,低氮添加下双键当量(DBE)显著增加,说明DOM的分子稳定性有所提升。皮尔森(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DBE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氨基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木质素及缩合芳烃等大分子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短期氮添加下DOM的分子稳定性可能取决于碳水化合物等易分解小分子的减少而非难分解分子的增加。综合而言,本研究为理解氮沉降下土壤DOM的行为提供了分子层面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可溶性有机质 分子组成 分子稳定性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SA-DANP的森林公园游憩舒适度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开淼 黄宝慧 +3 位作者 董松萍 黄雨琪 元晓春 吴政儒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4-1683,共10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提供的游憩服务对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其舒适性体验的构成指标和评估方法备受关注。然而,仅基于初级感官体验或浅层心理认知的游憩舒适度评估是不完备的,亟需构建一个涵盖身心整体性的评估模型...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森林公园提供的游憩服务对提升人类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其舒适性体验的构成指标和评估方法备受关注。然而,仅基于初级感官体验或浅层心理认知的游憩舒适度评估是不完备的,亟需构建一个涵盖身心整体性的评估模型。以福建省内156个森林公园为对象,结合方面级情感分析(ABSA)和基于决策实验室分析的网络程序分析法(DANP),构建了一个新的森林公园游憩舒适度衡量框架,并通过中国4个典型森林公园对模型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1)游憩舒适度涵盖了身体舒适性、心理舒适性、精神舒适性、社会舒适性4个主准则、15个次准则和290个方面术语;(2)4个主准则在方面术语情感指数加权计算后的排序与次准则一致,表明在线网络评论的情感指数可作为衡量游憩舒适度各准则的重要指标;(3)身体舒适性是影响游憩舒适度最主要因素,而心理舒适性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身体舒适性,进而改善精神舒适性与社会舒适性;(4)主准则身体舒适性、心理舒适性、精神舒适性和社会舒适性的区域权重分别为0.236、0.264、0.246、0.253。在次准则方面,情绪调节、解决心理问题和生态审美体验的重要性位列前三;(5)在4个森林公园中,总游憩舒适度大小排序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福建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这项研究为游憩舒适度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森林公园游憩管理与决策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度 森林公园 文本挖掘 多标准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士人旅游动机研究
5
作者 付来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15-18,共4页
魏晋时期,战乱频仍,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但旅游行为在此时却大放异彩。旅游审美理论开始确立,旅游思想渐为丰富。细究魏晋士人旅游动机的形成,主要源于内在旅游需要和外在诱因两个方面。魏晋士人出于主动或被动的需求因素选择了旅游,他们... 魏晋时期,战乱频仍,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但旅游行为在此时却大放异彩。旅游审美理论开始确立,旅游思想渐为丰富。细究魏晋士人旅游动机的形成,主要源于内在旅游需要和外在诱因两个方面。魏晋士人出于主动或被动的需求因素选择了旅游,他们大多同时具备有钱、有闲的客观条件,加之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促成了魏晋旅游的绚烂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士人 旅游动机 内在需要 外在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黄山松土壤有机氮解聚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元晓春 林惠瑛 +5 位作者 曾泉鑫 陈文伟 陈俊明 许敬华 陈岳民 林开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0-1570,共11页
土壤有机氮(SON)解聚酶对土壤大分子有机氮的解聚是土壤氮循环的限速步骤,对土壤氮循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亚热带森林中、高海拔梯度下SON解聚酶活性的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200—2000 m的黄山松林,通过测... 土壤有机氮(SON)解聚酶对土壤大分子有机氮的解聚是土壤氮循环的限速步骤,对土壤氮循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亚热带森林中、高海拔梯度下SON解聚酶活性的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200—2000 m的黄山松林,通过测定5个海拔梯度的土壤环境因子、理化性质和8种SON解聚酶活性的变化,探究了不同海拔梯度下SON解聚酶活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土壤DON含量外,其他测量的土壤环境因子和理化性质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均存在显著的差异。SON解聚酶活性随海拔梯度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碱性蛋白酶(ALPT)、中性蛋白酶(NPT)、漆酶(Lac)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酸性蛋白酶(ACPT)和几丁质酶(Chi)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而锰过氧化物酶(Mnp)和谷氨酰胺酶(GLS)在海拔1800 m显著降低(P<0.05)。冗余分析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SON解聚酶活性存在明显的聚类,土壤环境因子和理化性质对SON解聚酶活性的解释度高达88.18%。土壤温度(ST),含水率(S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矿质氮(NH_(4)^(+),NO_(3)^(-))是不同海拔梯度下SON解聚酶活性变化的重要预测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多数SON解聚酶活性与土壤ST呈显著负相关,与pH,SM,TN,MBC,NH_(4)^(+)和NO_(3)^(-)呈显著正相关。NH_(4)^(+)和NO_(3)^(-)含量动态随海拔梯度均呈现波浪式起伏变化,相比于上游的有机质底物,下游无机氮循环中的矿质氮对SON解聚酶活性产生更直接的影响。该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亚热带森林中、高海拔土壤氮循环机理的认识,同时对土壤有效氮保持和生产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有机氮解聚酶 解聚作用 蛋白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栖居与旅游地的文化空间形象 被引量:4
7
作者 郭伟锋 郑向敏 王中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4,共6页
随着社会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旅游地文化空间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游客从“惯常环境”到“非惯常环境”的短暂停留,本质上是一种空间转换。通过海德格尔关于物性回归、位置设置、建筑物筑造等空间要素梳理,分析出诗意栖居这一文... 随着社会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旅游地文化空间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游客从“惯常环境”到“非惯常环境”的短暂停留,本质上是一种空间转换。通过海德格尔关于物性回归、位置设置、建筑物筑造等空间要素梳理,分析出诗意栖居这一文化空间形象,折射出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源始空间的本体论意义。游客在栖居过程中,体验着文化空间所带来的诗意、休闲、审美等吸引力要素,实现了对惯常生活世界的度量和去蔽,从而使人的存在意义和本真状态得以自我显现和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栖居 旅游地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小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84-85,共2页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为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统筹规划不足、产品同质化、新兴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政府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升级、创新营销、培育人才等处着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可持...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为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统筹规划不足、产品同质化、新兴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政府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升级、创新营销、培育人才等处着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产品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熹旅游哲学的四要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兰宗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9,共6页
宋代旅游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融入了理学思辨的色彩。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平生酷爱山水,他从旅游者的情感体验出发,形成了精辟的旅游哲思。在他的旅游思想结构中,"玩物适情"是旅游者生命自觉的本质要求;"从容潜... 宋代旅游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融入了理学思辨的色彩。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平生酷爱山水,他从旅游者的情感体验出发,形成了精辟的旅游哲思。在他的旅游思想结构中,"玩物适情"是旅游者生命自觉的本质要求;"从容潜玩"是旅游者深层体验的审美方法;"俯仰自得"是旅游者身心修养的主要目的;"以游以居"是旅游者诗意栖居的理想方式。四者分别回答了旅游的本质、旅游的方法、旅游的目的以及旅游与人生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旅游思想 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扶贫益处多多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玉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64-65,共2页
借助旅游产业优势,助力精准脱贫工作,日渐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而推动旅游脱贫能给我国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效益。为此,需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高宣传推广实效,充分发挥旅游扶贫... 借助旅游产业优势,助力精准脱贫工作,日渐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而推动旅游脱贫能给我国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效益。为此,需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高宣传推广实效,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优势,助力精准脱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精准脱贫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开淼 元晓春 +2 位作者 徐建国 李文周 郭伟锋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65-174,共10页
两栖动物是衡量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指标类群,其多样性极易受到旅游干扰的影响,研究旅游干扰短期内对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实施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于2015—2018年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进行旅游干扰... 两栖动物是衡量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指标类群,其多样性极易受到旅游干扰的影响,研究旅游干扰短期内对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实施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于2015—2018年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进行旅游干扰对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共记录有两栖动物26种,隶属于2目7科20属,其中中国特有物种12种;模式产地物种1种,即小棘蛙Quasipaa exilispinosa;新记录种4种,为小竹叶臭蛙Odorrana exiliversabilis、福建掌突蟾Leptobrachella liui、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gangensis、九龙棘蛙Rana jiulongensis。2)2016—2018年旅游重度干扰区两栖物种数量显著大于旅游轻度干扰区;3)旅游重度干扰区两栖物种多样性指数大于旅游轻度干扰区,但统计上无显著差别;4)2017年和2018年旅游重度干扰区两栖物种均匀度指数显著大于旅游轻度干扰区;5)相关性分析显示旅游干扰程度对两栖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对物种数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6)空气温度和水温是影响两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认为目前戴云山保护区实验区生态旅游短期内对两栖动物多样性没有明显负面影响,环境因子是决定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丰富度 多样性 九仙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食品安全白牡丹冲泡与内含物质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丽娟 刘金仙 《福建茶叶》 2018年第6期129-129,共1页
食品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要部分,"食"是旅游业中六个基本要素,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牡丹主要内含物质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4益和30益水冲泡12h,白牡丹的三种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均十分接近100益水冲泡1h时的... 食品安全是旅游安全的重要部分,"食"是旅游业中六个基本要素,通过不同冲泡时间、温度对白牡丹主要内含物质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4益和30益水冲泡12h,白牡丹的三种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含量均十分接近100益水冲泡1h时的含量;低温冲泡时茶叶主要内含物质的浸出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高温冲泡的规律相似,都随时间的增长而减慢。建议常温(25-30益)下冲泡6h以上,冰水(保存在冰箱中)冲泡10h以上为宜,从而保证茶叶中的有效物质浸出浓度达到饮用要求,使茶叶的保健功效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食品安全 白茶 白牡丹 内含物质 浸出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食品的发展及旅游开发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丽娟 刘金仙 《福建茶叶》 2018年第5期133-133,共1页
"食、购"是旅游业六个基本要素中的两大要素,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食品悠久的历史与当今旅游业繁荣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茶食品正态发展市场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政策、标准体系、营销渠道角度,为我国茶食品的旅游开... "食、购"是旅游业六个基本要素中的两大要素,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食品悠久的历史与当今旅游业繁荣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茶食品正态发展市场存在的问题。从政府政策、标准体系、营销渠道角度,为我国茶食品的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食品 茶食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的探索性研究——基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动态模型(BP2S)新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开淼 沈姝筱 元晓春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7,共16页
游憩舒适性对国家公园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和游憩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索游憩舒适性的定义、结构维度及其生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游憩舒... 游憩舒适性对国家公园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和游憩体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索游憩舒适性的定义、结构维度及其生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定义为国家公园游憩舒适物与游憩体验共同作用下通过游憩者主观感受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的非物质性惠益,并对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质量反馈,包含4个核心范畴、12个主范畴和38个附属范畴;(2)游憩舒适物由自然舒适物、人文舒适物、服务舒适物和氛围舒适物4个要素构成,是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客观驱动因素;(3)基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动态模型,构建了国家公园游憩舒适性生成的内在作用机理模型,并强调了身体主体性、沉浸体验性、意义体验性和社会适应性4个主观驱动因素。文章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理论,为国家公园游憩空间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空间 舒适性 国家公园 文化生态系统服务 旅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亚热带毛竹林土壤硝化潜势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季节差异
15
作者 元晓春 曾泉鑫 +5 位作者 周茜 任梦潇 李文周 陈亚婷 林开淼 陈岳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734-10744,共11页
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也是评估氮沉降如何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氮添加5年后,在湿季(6月)和干季(12月)采集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样本,结合室内磷添加实验,探究了不同季节氮添加对土壤硝化潜势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机理... 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也是评估氮沉降如何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氮添加5年后,在湿季(6月)和干季(12月)采集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样本,结合室内磷添加实验,探究了不同季节氮添加对土壤硝化潜势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季节中,氮添加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土壤磷有效性;氮添加仅显著降低干季土壤pH。相比于湿季,氮添加对干季土壤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更大。高氮添加显著增加干季土壤硝化潜势、氨氧化古菌(AOA)基因丰度和多样性,改变AOA的群落结构;而氮添加仅显著改变湿季土壤氨氧化细菌(AOB)的群落结构。在两个季节中,与仅添加磷的土壤相比,氮和磷共同添加下土壤的AOA、AOB基因丰度和硝化潜势显著更高。上述结果表明,磷添加改变了氮添加对氨氧化微生物活性和硝化潜势的影响。此外,回归分析显示,在没有添加磷时,土壤硝化潜势与AOA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添加磷后,土壤AOA和AOB基因丰度均与土壤硝化潜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氮添加下土壤磷有效性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OB活性及其对硝化潜势的贡献。总之,该研究结果为更好理解气候变化下亚热带贫磷土壤硝化作用和氮循环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氨氧化微生物 硝化作用 氮添加 季节 磷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年高氮添加对黄山松土壤真菌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元晓春 曾泉鑫 +7 位作者 张晓晴 孙浩 柏欣宇 陈琳娜 李文周 陈亚婷 陈岳民 林开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72-3381,共10页
土壤真菌群落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然而氮沉降等环境变化如何影响其稳定性尚不清楚。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网络分析,探究了连续三年不同氮添加水平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内聚力”量化连通性以预测真菌网络的稳定性... 土壤真菌群落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然而氮沉降等环境变化如何影响其稳定性尚不清楚。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网络分析,探究了连续三年不同氮添加水平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内聚力”量化连通性以预测真菌网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对氮添加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相比于前2年,第3年氮添加改变了真菌β多样性,且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真菌Chao1和Shannon指数。网络分析发现,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真菌网络正连接比例增加,平均聚类系数和模块性降低。内聚力分析表明,第3年高氮添加显著降低了两个土层的真菌负:正内聚力的绝对值,而低氮添加提高或不改变两者的比值。这说明高剂量氮添加将通过破坏真菌群落的稳定性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为评价不同水平氮添加下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见解,对评价氮沉降的生态效应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网络 内聚力 群落稳定性 真菌多样性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氮添加对罗浮栲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的影响
17
作者 元晓春 谢欢 +6 位作者 柏欣宇 曾泉鑫 张晓晴 任梦潇 陈岳民 曾佳宏 林开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817-7829,共13页
氮沉降通常会加剧土壤磷限制,微生物和植物将采取策略抵消这种负面影响。然而,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和/或植物如何影响土壤生物有效磷尚不明确。基于野外氮添加实验,测定了生长季(4月)和非生长季(10月)罗浮栲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氮沉降通常会加剧土壤磷限制,微生物和植物将采取策略抵消这种负面影响。然而,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和/或植物如何影响土壤生物有效磷尚不明确。基于野外氮添加实验,测定了生长季(4月)和非生长季(10月)罗浮栲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形态和养分,并通过生物学方法量化了四种形式的生物有效磷,包括氯化钙-磷(CaCl_(2)-P),柠檬酸-磷(CA-P),盐酸-磷(HCl-P)和酶-磷(Enz-P)。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大多数生物有效磷表现为根际含量高于非根际,而生长季根际土壤CaCl_(2)-P和CA-P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氮添加显著增加了生长季非根际土壤CA-P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非生长季根际土壤CaCl_(2)-P和Enz-P含量和显著增加了非生长季根际土壤HCl-P含量,但两个季节的总生物有效磷含量均保持不变。两个季节中,氮添加下植物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组织密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菌根侵染率显著增加,这说明氮添加下植物倾向于通过与菌根真菌合作而非改变根系形态来截留土壤中可直接获取的有效磷。从非生长季生物有效磷含量的动态来看,氮添加下植物根系和/或微生物通过释放质子活化矿质结合态无机磷对维持罗浮栲林土壤生物磷至关重要。总之,短期氮添加下维持了土壤有效磷的潜在供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微生物和植物对低磷亚热带地区氮负荷的适应机制,可为制定缓解土壤磷限制的可持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磷 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磷酸酶活性 根系形态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郑向敏 吴倩倩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49,共3页
分析2000年以来283起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事故案例数据,迷路被困失踪、天气原因、身体不适、交通事故和其他等是发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6种主要类型;客观气候因素、主观原因、意外事故以及人为因素是造成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建议... 分析2000年以来283起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事故案例数据,迷路被困失踪、天气原因、身体不适、交通事故和其他等是发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6种主要类型;客观气候因素、主观原因、意外事故以及人为因素是造成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建议:健全与完善户外安全预警机制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系统,规范户外运动组织的资质认证,加强对户外运动组织与俱乐部的管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户外运动 安全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有机氮解聚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开淼 元晓春 +3 位作者 曾泉鑫 徐建国 陈文伟 陈岳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550-6559,共10页
解聚作用是控制土壤有机氮矿化和氮素有效性供应的关键,然而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氮解聚作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福建戴云山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低氮(LN)和高氮(HN)3个氮添加水平,进行为期2年的氮沉降模拟试验... 解聚作用是控制土壤有机氮矿化和氮素有效性供应的关键,然而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氮解聚作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福建戴云山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低氮(LN)和高氮(HN)3个氮添加水平,进行为期2年的氮沉降模拟试验。通过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8种有机氮解聚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土壤有机氮解聚作用响应氮沉降的机理过程。结果表明:短期氮添加显著增加0—10 cm和10—2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并显著增加了10—2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同时,0—10 cm土壤锰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氮添加量增加而显著提高,HN处理下土壤漆酶活性显著高于LN和CT;10—20 cm土壤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漆酶活性均随氮添加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是谷氨酰胺酶活性变化相反。冗余分析表明两个土层有机氮解聚酶活性影响因素不同,土壤硝态氮(NO-3-N)是0—10 cm土层有机氮解聚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10—20 cm土层有机氮解聚酶活性由NO-3-N和MBC共同影响。综上所述,亚热带黄山松林土壤不同有机氮解聚酶对氮添加的响应不一致,主要受土壤NO-3-N和MBC调节。该研究有助于拓宽土壤氮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理,同时对维持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提高黄山松生态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有机氮解聚 蛋白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碳组分的海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玥 赵盼盼 +7 位作者 林开淼 周嘉聪 吕茂奎 张秋芳 郑蔚 程蕾 徐建国 陈岳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761-5770,共10页
海拔梯度可能通过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拔差异可能导致海拔间土壤碳库差异。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可能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 海拔梯度可能通过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拔差异可能导致海拔间土壤碳库差异。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可能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山松是高山地绿化和用材的优良树种,近年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高海拔地区的黄山松群落呈现衰退趋势。研究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不仅可以为该区域碳库估算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揭示影响黄山松生长变化的机理。因此,选取戴云山不同海拔[1300 m(L)、1450 m(M)和1600 m(H)]梯度的黄山松林,对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发现,海拔梯度下土壤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碳组分含量与其变化一致,且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在M海拔处最高,海拔梯度对碳水解酶没有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总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碳氮比。因此在海拔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可能主要受氮素而非温度的影响。高海拔地区土壤惰性碳占比高,未来可能会持续加剧该地区黄山松的生长困境,使该区域碳库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海拔梯度 微生物生物量碳 碳水解酶 黄山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