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旋律影片《我的1919》在思政课堂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3-9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是特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为了对特定对象进行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愈加丰富,多元文化载体的运用也愈加广... 思想政治教育是是特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为了对特定对象进行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愈加丰富,多元文化载体的运用也愈加广泛。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较深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影片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 多元文化 品德培养 思想品德 思想观念 影像风格 政治观点 教育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起
2
作者 刘朝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3-36,共4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要的问题要真懂真信,杜绝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其次要坚持以人民...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要的问题要真懂真信,杜绝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实际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学风引领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而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人民著书立说,做到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 人民立场 问题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新中国60年主要领导人时代观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昌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时代的认识从"战争与革命"转变到"和平与发展",相应地,内外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不同。探析新中国60年来发生的这些变化,对于冷静分析国际形势,科学判断时代主题,正...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时代的认识从"战争与革命"转变到"和平与发展",相应地,内外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不同。探析新中国60年来发生的这些变化,对于冷静分析国际形势,科学判断时代主题,正确制定内政外交方针政策,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时代观 时代主题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林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11,共6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实现了思维范式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的历史飞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一分为三"为视角,全面审视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实现了思维范式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的历史飞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一分为三"为视角,全面审视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可具体诠释为:不A不B,无偏无颇;亦A亦B,和谐并进;A而B,良性互动;A而不A’,兼容并蓄;A中有B,调和整合。五大发展理念内涵深刻,蕴含着辩证思维,作为新常态下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理念与路径选择,必将超越旧有发展模式,重塑人类文明发展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辩证思维 经济社会发展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世界新理念的历史文化支点
5
作者 王昌英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2-26,共5页
继国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之后,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这一理念既是为了回应"中国威胁论"之类的论调,更是中国尚"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彰显。中庸与和谐是东西方共有的思想... 继国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之后,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这一理念既是为了回应"中国威胁论"之类的论调,更是中国尚"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彰显。中庸与和谐是东西方共有的思想与理念,这使得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了被各国认同的心理基础。但是,从我国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仍是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和谐世界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愿”与“冷漠”及其对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
6
作者 贾少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6-151,共6页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变化必然对高校教职员工、学生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及品行和道德成长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其中高校校园里不同程度存在着的"乡愿"与"冷漠"现象对校园风气、校园文...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变化必然对高校教职员工、学生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及品行和道德成长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其中高校校园里不同程度存在着的"乡愿"与"冷漠"现象对校园风气、校园文化产生腐蚀,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和道德人格的养成也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加以克服、化解。对此,有必要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纪律教育,强化大学的学术共同体和师生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愿” “冷漠” 道德养成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