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比例尺铁路桥箱梁风洞试验涡振对比
1
作者 王骑 黄林 +2 位作者 高贵 李世文 宁伯伟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76,共6页
研究目的:整体式钝体钢箱梁作为大跨度铁路桥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主梁形式,涡激振动现象较为显著,为研究比例尺对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的影响,采用1∶90、1∶50与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不同比例尺试验下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 研究目的:整体式钝体钢箱梁作为大跨度铁路桥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主梁形式,涡激振动现象较为显著,为研究比例尺对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的影响,采用1∶90、1∶50与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不同比例尺试验下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的涡振响应,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适宜缩尺比。研究结论:(1)铁路桥钝体箱梁的涡激振动试验结果受模型比例尺影响较大,其中1∶50节段模型试验中获得的断面涡振响应最为显著,通过1∶25比例尺试验获得的断面涡振响应较小,但该两种比例尺模型的主要涡振特性试验结果大致吻合;(2)1∶90节段模型试验在各风攻角下均没有测试到断面的涡振响应,采用小尺度模型试验无法有效反映钝体箱梁铁路桥实桥的涡振特性;(3)在不考虑节段模型系统满足与实桥间质量与质量惯性矩相似律的条件下,可以在小尺度(1∶90比例尺)模型试验中获得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的涡激振动,虽无法借此判定实际铁路桥梁的涡振响应,但可借此对比断面涡振性能的高低,在主梁设计阶段初期辅助完成气动优化措施的研究;(4)本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铁路桥箱梁的风洞试验比例尺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钝体箱梁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模型比例尺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机械化修建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建造展望——以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为例 被引量:64
2
作者 王志坚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9-351,共13页
为实现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安全、快速、高质量修建,开展全工序型机械配套条件下的施工技术、结构设计和信息化管理等一系列探索和创新:1)形成一套基于大型机械化的超前地质预报、掌子面超前预加固、隧道全断面机械开挖工法、初期支... 为实现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安全、快速、高质量修建,开展全工序型机械配套条件下的施工技术、结构设计和信息化管理等一系列探索和创新:1)形成一套基于大型机械化的超前地质预报、掌子面超前预加固、隧道全断面机械开挖工法、初期支护机械化施工、宽幅防水板作业台车铺装和智能衬砌台车的全断面机械化施工技术;2)基于机械化施工技术,建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方法,并在新奥法理念指导下,优化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参数;3)建立隧道施工管理系统、施工信息采集系统、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混凝土拌合站质量管理系统、质M信誉评价系统以及施工动态管理系统等,以对隧道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最后,在隧道机械化、信息化修建技术的基础上,从隧道支护体系智能动态设计系统、隧道支护体系智能机器人施工技术和隧道结构智能化监测系统等方面对隧道智能化修建技术进行探索和展望,以期将我国隧道建设水平推向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万高速铁路 隧道 机械化 信息化 智能化 全断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以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为例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志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5,共10页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结合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施工研究成果,围绕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控制执行、施工质量管控及检测,提出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的总体架构,包括:高速铁路山岭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隧道设计参数智能化选择系统、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化施工系统、隧道质量智能化管控及检测系统、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分析了各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对推动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智能化建造 围岩分级 参数选择 开挖及支护 质量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钢箱梁铁路斜拉桥涡振性能及气动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3 位作者 王骑 李志国 高贵 李世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2,85,共11页
某大跨度矩形钢箱梁铁路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以及三角形风嘴。试验结果表明,除三角形风... 某大跨度矩形钢箱梁铁路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以及三角形风嘴。试验结果表明,除三角形风嘴能够适当降低主梁的竖弯涡振外,其他气动措施抑制涡振的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的制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够有效抑制涡振,继而通过1∶25大比例尺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该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该气动措施的制振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能够同时降低主梁上、下表面的旋涡尺寸,并有效减小主梁受到的非定常气动力,从而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铁路斜拉桥钢箱梁的涡振制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钢箱梁 涡激振动(VIV) 气动措施 下行风嘴 大比例尺节段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铁路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受力性能对比 被引量:10
5
作者 施洲 顾家昌 +2 位作者 高贵 杨仕力 宁伯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5-90,115,共7页
为研究两类结构构造形式不同的铁路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性能,基于仿真分析对两类结合段的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短结合段在最不利工况下整体均处于受压状态,应力纵向分布除承压板处之外均较为平顺;... 为研究两类结构构造形式不同的铁路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性能,基于仿真分析对两类结合段的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短结合段在最不利工况下整体均处于受压状态,应力纵向分布除承压板处之外均较为平顺;应力横向分布均存在显著的不均匀性,表明结合段存在明显的剪力滞现象;两类结合段剪力连接件受力均呈马鞍形分布,结合段远离钢梁段的剪力连接件受力最大;长结合段的后承压板及短结合段的承压板处均存在集中传力,短结合段由于剪力连接件更少而承压板传力占比更高。两类结合段的传力性能虽有一定差异,但均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受力性能 有限元分析 构造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5维有限元法和虚拟激励法的地铁交通场地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志辉 刘禹兵 +2 位作者 王力东 王凡 王东旭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9,共11页
基于2.5维有限元法和虚拟激励法进行地铁交通场地随机振动特征分析。基于虚拟激励法由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得到动态轮轨力功率谱,将其作为轨道—隧道—地基土系统2.5维有限元模型的外部激励,计算得到地面随机振动响应,分析车速和轨道不平... 基于2.5维有限元法和虚拟激励法进行地铁交通场地随机振动特征分析。基于虚拟激励法由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得到动态轮轨力功率谱,将其作为轨道—隧道—地基土系统2.5维有限元模型的外部激励,计算得到地面随机振动响应,分析车速和轨道不平顺等级对地面随机振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振动位移受车辆轴重控制,受轨道不平顺随机激励影响较小;地面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主频随地铁车速的增加显著增大,轨道不平顺等级不改变地面振动响应的频谱分布;轨道不平顺等级降低和地铁车速增大造成地面随机振动响应的离散度和Z振级最大值显著增加;轨道不平顺随机激励下,地面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上限值以及Z振级最大值在垂直于地铁运行方向的衰减出现明显波动,距轨道中心线60 m外衰减趋势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随机振动 车速 2.5维有限元法 虚拟激励法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螺杆桩质量检测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俊磊 张智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95,105,共4页
近年来螺杆桩因其施工快捷、高经效比等特点被应用于铁路路基处理,但由于螺杆桩上端直杆、下部螺杆的异形特点,其检测施工质量是个难题。本文通过对螺杆桩成桩工艺的分析和现场桩基试验提出了路基螺杆桩质量检测的解决方案。低应变反射... 近年来螺杆桩因其施工快捷、高经效比等特点被应用于铁路路基处理,但由于螺杆桩上端直杆、下部螺杆的异形特点,其检测施工质量是个难题。本文通过对螺杆桩成桩工艺的分析和现场桩基试验提出了路基螺杆桩质量检测的解决方案。低应变反射波法能解决螺杆桩桩长及直杆段问题,但对螺杆段的螺纹叶片裂损、破坏检测效果不明显。现场检测应在保持低应变法检测的桩基数量比例不变的基础上,增加钻孔取芯与静载测试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质量检测 现场试验 螺杆桩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阶段受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东旭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研究主跨430 m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受力与变形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拱肋及主梁受力与变形随施工进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拱肋各控制截面的压应力随施工进程增幅较为平缓,且拱顶应力大于拱脚应力。主梁各截面... 为研究主跨430 m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受力与变形特点,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拱肋及主梁受力与变形随施工进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拱肋各控制截面的压应力随施工进程增幅较为平缓,且拱顶应力大于拱脚应力。主梁各截面成桥压应力比较均匀,在8.9 MPa左右,远小于设计强度25.3 MPa。施工过程中各吊杆应力有重分布现象,20#吊杆拉应力最大,其值为373.7 MPa,远小于规范限值1116.0 MPa。拱肋变形受施工进程影响较大,拱肋内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拱肋变形曲线呈U形,竖向位移最大值为-121.2 mm。随着主跨梁段的浇筑和吊杆的安装,拱肋变形曲线从U形变为W形,再逐渐变化为V形。主跨合龙时拱顶竖向位移最大值为-214.1 mm;主梁竖向位移最大值为-156.8 mm,位于中跨跨中附近,挠跨比约为0.41/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受力特性 数值模拟 钢管混凝土拱桥 施工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万铁路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实践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志坚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2期10-19,共10页
隧道智能化建造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隧道修建技术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形成的隧道建造新模式,是我国山岭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依托郑万铁路湖北段隧道工程,在前期机械化、数字化科研成果基础上,开展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实践。首... 隧道智能化建造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隧道修建技术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形成的隧道建造新模式,是我国山岭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依托郑万铁路湖北段隧道工程,在前期机械化、数字化科研成果基础上,开展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实践。首次系统地对隧道智能化建造内涵、总体方案、关键技术等进行深入研究及现场实践应用,初步建立了具备初级智能化特征的中国隧道智能建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智能化建造 围岩智能分级 智能设计 智能工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提升高速铁路混凝土品质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荣喜 王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7-150,共4页
针对目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品质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工程实践从管理和技术2方面探讨解决方案。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通过采用升级信息系统、智能化管理、二维码全程扫描控制、原材料质量稳定性控制、关键环节自动控制等具体措... 针对目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品质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工程实践从管理和技术2方面探讨解决方案。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通过采用升级信息系统、智能化管理、二维码全程扫描控制、原材料质量稳定性控制、关键环节自动控制等具体措施,实现了混凝土生产品质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全流程深度融合。在郑万(郑州—万州)高速铁路湖北段建设项目中实际应用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高速铁路混凝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混凝土 品质提升 信息化 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梁桁组合结构高铁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案比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书兵 卢皓 郭仲溪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主桥为(67+70+73+420+73+70+67) m斜拉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和加劲钢桁架组成的梁桁组合结构,钢桁架下节点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PBL键连接。边跨及塔区混凝土主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为选择合理的中跨混凝土...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主桥为(67+70+73+420+73+70+67) m斜拉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和加劲钢桁架组成的梁桁组合结构,钢桁架下节点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PBL键连接。边跨及塔区混凝土主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为选择合理的中跨混凝土主梁施工方案,提出5 m节段悬浇施工、10 m节段悬浇施工、5 m节段预制悬拼施工3种方案,从建设条件、结构受力、行车动力性能、桥面线形、施工工期和投资等方面对3种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 m节段预制悬拼施工方案的工期最短,但投资最高,且受建设场地和运输条件的制约;节段悬浇施工技术成熟,技术风险及质量风险低,相比5 m节段,10 m节段悬浇施工方案虽然投资略高,但能够有效节省工期达5个月,且结构受力性能、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桥面线形均满足相关要求,在保证施工监控精度的前提下,成桥线形也在可控范围内,该桥最终选择10 m节段悬浇施工中跨混凝土主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梁桁组合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悬浇施工 悬拼施工 受力 变形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12
作者 施洲 姜兴洪 +2 位作者 高贵 宁伯伟 喻明灯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0,共9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与传力特性,以主跨672 m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梁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性,以及钢-混结合段长度对其受力性能... 为研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受力与传力特性,以主跨672 m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主梁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性,以及钢-混结合段长度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负弯矩工况作用下,边箱顶板与承压板焊接处存在应力集中及一定的局部拉应力;钢-混结合段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基本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钢-混结合段内剪力钉和PBL剪力键受力并不均匀;钢-混结合段承压板直接向混凝土梁体传递约47.3%的轴力,是钢-混结合段传力的主要构件;钢-混结合段竖向位移及转角变化平缓,无明显的突变现象;钢-混结合段长度在1.50~3.50 m范围内时受力、传力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斜拉桥 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受力特性 传力特性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鳊鱼洲长江大桥矩形钢箱梁涡振性能及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志国 黄林 +2 位作者 高贵 李世文 宁伯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90-1797,共8页
鳊鱼洲长江大桥为铁路斜拉桥,其矩形钢箱梁主梁在常遇风速下会发生涡激振动。为了抑制其主梁涡激振动,通过一系列风洞试验,研究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及风嘴等气动措施对矩形钢箱梁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减小栏... 鳊鱼洲长江大桥为铁路斜拉桥,其矩形钢箱梁主梁在常遇风速下会发生涡激振动。为了抑制其主梁涡激振动,通过一系列风洞试验,研究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及风嘴等气动措施对矩形钢箱梁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不能有效提高矩形钢箱梁的涡振性能;三角形风嘴能够适当降低主梁的竖弯涡振,但对扭转涡振无明显作用。提出了一种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可完全消除矩形钢箱梁的涡振现象,并通过1:25大尺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该措施的有效性。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铁路斜拉桥钢箱梁的涡振制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钢箱梁 涡激振动 气动措施 下行风嘴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港高铁鳊鱼洲长江大桥北汊航道桥设计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秋贵 宁伯伟 +1 位作者 石建华 王桐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7,共6页
京港高铁鳊鱼洲长江大桥北汊航道桥设计为双主跨140 m独塔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斜拉桥,4线铁路整幅布置,客运专线和客货共线分别采用无砟、有砟轨道。大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单箱六室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梁高4 m,主跨全宽32.5... 京港高铁鳊鱼洲长江大桥北汊航道桥设计为双主跨140 m独塔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斜拉桥,4线铁路整幅布置,客运专线和客货共线分别采用无砟、有砟轨道。大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单箱六室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梁高4 m,主跨全宽32.5 m,边跨主梁因不设斜拉索,梁宽缩减为28 m;桥塔采用双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塔柱间设置1道半圆拱形横梁,主梁通过横梁与桥塔固结,上塔柱设置横桥向预偏,以抵消索力引起的塔柱横桥向往主梁曲线内侧产生的位移;全桥共设32对斜拉索,按竖琴式双索面布置在主跨;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1770 MPa的锌铝合金镀层平行钢丝;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塔采用爬模施工,主梁分区段采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和支架现浇施工。该桥设计验算和成桥荷载试验结果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斜拉桥 塔墩梁固结 预应力混凝土 曲线箱梁 双柱式桥塔 竖琴式索面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抗裂减渗剂对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贵 刘晶伟 +3 位作者 王毅东 杜运祥 董芸 喻幼卿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153,共3页
为提高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以郑万(郑州—万州)铁路7标段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为基准,分别掺入胶凝材料用量1%、2%的无机纳米抗裂减渗剂,在室内进行了混凝土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抗裂剂后,混凝... 为提高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以郑万(郑州—万州)铁路7标段无砟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为基准,分别掺入胶凝材料用量1%、2%的无机纳米抗裂减渗剂,在室内进行了混凝土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抗裂剂后,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C40混凝土要求,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均有明显改善;绝热温升有所下降,电通量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抗裂等级由Ⅱ级提高到Ⅰ级。经现场浇筑试验69 d龄期时未见道床板开裂现象,而没掺抗裂剂的道床板出现了八字形裂缝,说明抗裂剂的抗裂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试验研究 工程材料 抗裂剂 抗裂性能 水化热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拉索模数伸缩缝对斜交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劳天鹏 高贵 +3 位作者 党新志 练强 张鹏辉 袁万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82-1789,共8页
采用拉索模数伸缩缝减小斜交桥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控制斜交桥主梁旋转,减小支座位移,防止落梁发生。首先对拉索模数伸缩缝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其对斜交桥主梁的作用力将产生与主梁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使主梁旋转得到控制... 采用拉索模数伸缩缝减小斜交桥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控制斜交桥主梁旋转,减小支座位移,防止落梁发生。首先对拉索模数伸缩缝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其对斜交桥主梁的作用力将产生与主梁旋转方向相反的扭矩,使主梁旋转得到控制,进而降低支座位移,避免落梁;然后借助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 m×30 m斜交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最后分析拉索模数伸缩缝、地震动输入角度、斜度对斜交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输入角度的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对不同斜度的斜交桥,拉索模数伸缩缝均能够有效限制墩梁相对位移,防止落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索模数伸缩缝 斜交桥 地震动输入角度 近断层地震 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万高铁隧道大断面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9
17
作者 王志坚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7-1270,共14页
为实现大断面隧道机械化施工,针对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施工所面临的掌子面稳定性控制、支护结构参数优化、机械化施工工法及施工工艺参数选取等主要问题,采取现场试验、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等手段,提出掌子面稳定性综合分级方... 为实现大断面隧道机械化施工,针对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施工所面临的掌子面稳定性控制、支护结构参数优化、机械化施工工法及施工工艺参数选取等主要问题,采取现场试验、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等手段,提出掌子面稳定性综合分级方法及稳定性控制措施,并对超前支护、洞身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郑万高速铁路采用全断面法和微台阶法2种工法进行施工,同时,对高压劈裂注浆、低预应力锚杆、超挖控制、高等级初喷混凝土等施工工艺进行探索和应用;在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施工动态管理的隧道作业面分类管理方法。研究成果在郑万高速铁路的成功应用将极大提高隧道建设的机械化水平,为隧道机械化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万高速铁路 大断面隧道 机械化施工 掌子面稳定性分级 支护参数 施工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效应下鳊鱼洲长江大桥近场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志飞 高贵 +3 位作者 党新志 喻明灯 饶章伟 袁万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4,共4页
随着铁路桥梁跨度的增加,斜拉桥的数量不断增多,不可避免地要在靠近断层的地方建造斜拉桥,因此需对其近场地震的行波效应加以研究。以安九(安庆—九江)高速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绝对位移法进行结构行波效应动态时程分析,... 随着铁路桥梁跨度的增加,斜拉桥的数量不断增多,不可避免地要在靠近断层的地方建造斜拉桥,因此需对其近场地震的行波效应加以研究。以安九(安庆—九江)高速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绝对位移法进行结构行波效应动态时程分析,研究不同视波速下的行波效应对其近场地震响应的影响,比较了行波效应对桥梁墩底内力、墩梁横向位移以及塔顶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墩梁横向位移和下部结构的内力影响存在差异,与一致激励结果相比较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但随着视波速的增加,行波效应的影响均逐渐减弱,最终均逼近一致激励结果;塔顶位移对行波效应十分敏感,且随着视波速的减小,影响显著增加,在设计时应予以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绝对位移法 数值模拟 行波效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万高铁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志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77-1890,I0065-I0078,共28页
隧道智能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隧道修建技术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形成的隧道建造新模式,是我国山岭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智能建造新模式,依托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工程,在前期机械... 隧道智能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隧道修建技术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形成的隧道建造新模式,是我国山岭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高速铁路隧道的智能建造新模式,依托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工程,在前期机械化、数字化科研成果基础上,综合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数据库技术、机器人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研究总结形成围岩智能分级、设计参数智能优选、开挖及支护智能施工、智能建造协同管理等4大关键技术成果,初步构建高速铁路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进行现场实践应用,验证了该技术体系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智能化建造 围岩智能分级 智能设计 智能工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全断面爆破开挖初期支护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书兵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3-1302,共10页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后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大的变形、钢架扭曲等现象。为降低安全风险,依托郑万高铁高家坪隧道进口机械化全断面爆破施工,对支护体系下的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初喷混凝土应力、锚杆轴力、围岩内部位移、掌子面挤出变形等进...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后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大的变形、钢架扭曲等现象。为降低安全风险,依托郑万高铁高家坪隧道进口机械化全断面爆破施工,对支护体系下的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初喷混凝土应力、锚杆轴力、围岩内部位移、掌子面挤出变形等进行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初喷混凝土应力受岩性条件、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显著,随时间推移均呈现"急剧增大、缓慢增大、波动变化、稳定收敛"的变化规律;通过锚杆轴力峰值位置可以初步判定围岩塑性区范围约为距洞壁3.0 m。基于现场试验监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初期支护结构压应力、轴力和弯矩的分布情况,与现场量测数据相符,较好地反映了初期支护受力特征。本次试验的相关方法、手段和结论对隧道机械化大断面施工软弱围岩变形与支护体系受力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同时也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万高铁隧道 软弱围岩 机械化 全断面爆破开挖 初期支护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