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贮藏时间金莲花种子萌发活力研究
1
作者 高新磊 刘利红 +4 位作者 张丽 王秀艳 杨艳成 秦立金 李楠 《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目的】探究贮藏时间、赤霉素浓度和变温条件对金莲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为金莲花种子储存和萌发活力条件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浓度赤霉素(100、250、500、800、1 000 mg/L)和变温条件下(15/5、20/10、25/15、25/20、30/20、3... 【目的】探究贮藏时间、赤霉素浓度和变温条件对金莲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为金莲花种子储存和萌发活力条件筛选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浓度赤霉素(100、250、500、800、1 000 mg/L)和变温条件下(15/5、20/10、25/15、25/20、30/20、30/25℃)对干藏1年、2年、3年的金莲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并对不同处理下金莲花种子萌发时间以及不同贮藏时间(25/20℃、250 mg/L赤霉素)、不同变温条件和贮藏时间(250 mg/L赤霉素)、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贮藏时间(25/20℃)的萌发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干藏3年的金莲花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高峰期均较长,但萌发开始的最短时间在干藏3年、2年、1年均有出现(8 d),萌发高峰期的最短时间均出现在干藏1年(10 d)。在25/20℃变温条件、250 mg/L赤霉素处理下,干藏3年的金莲花种子日发芽率较低,且明显低于干藏2年和1年。250 mg/L赤霉素处理下,25/20℃变温条件干藏2年和1年的金莲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干藏3年(P<0.05);25/15℃变温条件干藏3年、25/20℃变温条件干藏2年、20/10℃变温条件干藏1年的金莲花种子发芽率最高(20.87%、62.00%、74.73%),25/15℃变温条件干藏3年、25/20℃变温条件干藏2年和1年的金莲花种子发芽指数最高(1.26、5.20和5.38)。25/20℃变温条件下,250 mg/L赤霉素处理干藏2年和1年的金莲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干藏3年(P<0.05),100、250、500 mg/L赤霉素处理干藏3年,250、500、1 000 mg/L赤霉素处理干藏2年,500、800 mg/L赤霉素处理下干藏1年的金莲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较高。【结论】25/20℃变温条件下,250、500 mg/L赤霉素处理更有助于提高干藏3年和2年金莲花种子萌发活力,500、800 mg/L赤霉素处理更有助于提高干藏1年的金莲花种子萌发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种子 贮藏时间 赤霉素浓度 变温条件 萌发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蓝旗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分析
2
作者 桂荣 徐效清 李根全 《内蒙古林业》 2015年第11期26-,共1页
<正>正蓝旗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47~3127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蒸发量为1925.5毫米。最高气温为35.9℃,最低气温为零下36.6℃。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凉爽湿润,气温变化剧... <正>正蓝旗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47~3127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蒸发量为1925.5毫米。最高气温为35.9℃,最低气温为零下36.6℃。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凉爽湿润,气温变化剧烈,日照时间长,光能充沛,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年平均风速每秒4.5米,无霜期110天,冬季年均积雪期18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风速 积雪厚度 气温变化 日照时数 日照时间 生态环境 适地适树 温带半干旱 草场退化 过度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蓝旗林工站:真抓实干战沙源
3
《内蒙古林业》 2004年第10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正蓝旗林工站 沙源治理 京津风沙源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 林业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境内沙地榆的自然更新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利红 刘果厚 +1 位作者 赵丽 桂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2,90,共5页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 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榆幼... 对不同生境下浑善达克沙地榆(Ul mus pumila L.var.sabulosa J.H.Guo Y.S.Li)林下幼苗的密度、生长情况及林缘、单株下幼苗扩散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运用种群生态学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更新规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榆幼苗的密度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幼苗生长较差且流动沙丘幼苗死亡现象严重,半固定沙地幼苗生长较好更适于沙地榆的更新;幼苗主要集中分布于距林缘20m范围内,20m外幼苗密度显著降低;风向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榆 幼苗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慕宗杰 刘果厚 +6 位作者 桂荣 苏海林 李红颖 刘利红 曹瑞 姜莹 王亚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6,共11页
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 为研究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揭示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于2013—2017年在浑善达克沙地11个飞播区进行了植被调查试验,并从功能型角度出发,结合对应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飞播区植被恢复的阶段性以及各功能型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显示: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19 a恢复时间共分为3个恢复阶段,且飞播后,伴随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杂类草、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禾草7个功能型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减弱;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群落的稳定性逐渐增大。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恢复的主导功能型并不唯一,可在不同阶段进行适时管理,从而使植物群落的演替阶段和整体发展趋势更有利于退化沙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植被恢复与重建 沙漠化逆转 植物群落 飞播 功能型植物 群落演替 群落层次 植被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