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抑制在线基体去除-离子色谱法测定电池级碳酸锂中痕量阴离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刚 吴国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5,共5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电池级碳酸锂中痕量阴离子的方法。用超纯水超声辅助溶解碳酸锂,采用在线基体去除法去除碳酸锂基体,基体去除过程中,样品首先流入到ADRS600(4 mm)抑制器(抑制电流150 mA,抑制器再生液外接水流速2 mL/min)中,在抑制器内通... 建立了一种测定电池级碳酸锂中痕量阴离子的方法。用超纯水超声辅助溶解碳酸锂,采用在线基体去除法去除碳酸锂基体,基体去除过程中,样品首先流入到ADRS600(4 mm)抑制器(抑制电流150 mA,抑制器再生液外接水流速2 mL/min)中,在抑制器内通过离子交换膜作用,碳酸锂中的锂离子与氢离子置换,碳酸锂变成碳酸;然后经过CRD 200(4 mm),碳酸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离子色谱系统,从而达到去除碳酸锂基体的目的;最后待分析阴离子被自动富集在IonPac UTAC-LP2浓缩柱(35 mm×3 mm)上,通过阀切换技术将阴离子自动转移到色谱分析系统中。在色谱分析系统中,以IonPac AG18(50 mm×2 mm)为保护柱,IonPac AS18(250 mm×2 mm)为分析柱,柱温箱为30℃,KOH溶液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泵流速0.30 mL/min,抑制器为ADRS600(2 mm),抑制电流25 mA,进样体积为250μL,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结果显示:F^(-)、Cl^(-)、NO_(2)^(-)、Br^(-)、NO_(3)^(-)及SO_(4)^(2-)离子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各离子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5~0.88μg/L和0.15~2.92μg/L;碳酸锂样品连续6针进样各离子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0.73%;同一碳酸锂样品处理完后分别放置0、2、4、8、12、18、24 h后进样,各离子峰面积的RSD均≤0.96%;在3个添加水平下,各离子加标回收率为93.3%~99.3%,RSD(n=6)为0.97%~3.45%;本方法具有方法定量限低(各离子定量限均为0.5 mg/kg)及多种离子同时分析的优势,适用于电池级碳酸锂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阴离子 碳酸锂 在线基体去除 双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严谨的基层卫生服务管理案例研究是如何产生的?
2
作者 孙振宇 陈建平 +2 位作者 孙伟 钱东福 兰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870-3876,共7页
本文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案例研究初学者明确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理解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源于对标准实施程序的严格遵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案例研究的发展过程,概述案例研究内涵、历史背景和适用的问题。接... 本文旨在帮助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案例研究初学者明确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理解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源于对标准实施程序的严格遵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案例研究的发展过程,概述案例研究内涵、历史背景和适用的问题。接着逐一讲解案例研究的标准操作步骤,并辅以具体实例,阐明案例研究在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的应用。步骤1:计划启动,确定是否进行案例研究;步骤2:方案设计,选择合适的案例及案例研究类型;步骤3:工作准备,开展培训与试验性研究;步骤4:资料收集,多来源获取资料。步骤5:资料分析,据实证得出结论。步骤6:报告撰写,与读者对话。案例研究适合解决全科医学和初级保健领域关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初级卫生保健 案例研究 研究方法 标准操作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软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赵晨 夏春光 +2 位作者 于敏 潘月 王辂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40,共7页
近10年来,随着X-射线晶体学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蛋白晶体结构得到确证,其相应的基因信息也随之公布。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信息的"井喷",产生了愈来愈多的药物靶标,加之计算科学的蓬勃发展亦极... 近10年来,随着X-射线晶体学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蛋白晶体结构得到确证,其相应的基因信息也随之公布。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信息的"井喷",产生了愈来愈多的药物靶标,加之计算科学的蓬勃发展亦极大地促进了分子对接和虚拟筛选技术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推广。如今,计算技术已成为药物设计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分子对接运算,研究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描述药物与靶标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对接化学机理、分子表征方法以及3种分子对接机制。同时着重介绍了一些在药物设计中广泛使用的分子对接软件,包括Auto Dock、SLIDE、DOCK以及Auto Dock Vina。这些软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搜索算法以及打分函数,但其功能较为相似且囊括了分子对接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为了使分子对接过程更为方便快捷,研究者们不断更新计算技术,推出各种图形分析工具。最后,以G蛋白偶联受体和蛋白激酶为例,简要说明分子对接及虚拟筛选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多糖提取与纯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段晓颖 潘培培 +3 位作者 翟海容 牛晓静 范梨颖 徐立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筛选西洋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以西洋参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料液比、煎煮时间与次数进行优化.以吸附率为指标,对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上样流速、径高比进行正交实验优选;以解吸率为指标,对乙醇体积分数、... 目的:筛选西洋参多糖的最佳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以西洋参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料液比、煎煮时间与次数进行优化.以吸附率为指标,对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上样流速、径高比进行正交实验优选;以解吸率为指标,对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pH、洗脱流速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料液比、提取次数是西洋参多糖提取的关键影响因素,西洋参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加水提取3次,每次1.5h.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H、上样流速、径高比为多糖纯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多糖的纯化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2.74 mg/mL,上样液pH 8.0,上样流速2.0 mL/min,径高比1:8,最大上样量3.0 mL,洗脱剂为体积分数30%乙醇,洗脱剂pH 8.0,洗脱流速1.0 mL/min,洗脱剂用量3.0 mL;得到西洋参多糖纯度为47.94%.结论: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为开发利用西洋参资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多糖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柳正植 高振月 +2 位作者 任庆 霍丹丹 杨海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95-2699,共5页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仿制药与原研药恩替卡韦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8例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两交叉、空腹状态下的试验设计,两周期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0.5 mg,采用液相色谱串...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仿制药与原研药恩替卡韦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8例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两交叉、空腹状态下的试验设计,两周期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0.5 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服药后72 h内16个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评价其生物等效性。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空腹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数的比值分别为98.18%、101.97%、103.07%,90%可信区间分别为91.36%~105.50%,98.32%~105.74%,96.30%~110.32%,均在80.00%~125.00%之间。对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空腹状态下给药周期间差异(P<0.05)和给药序列及制剂因素差异(P>0.05)符合生物等效性判定标准,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两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治疗等效 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鹳草提取物抗胃溃疡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祎 刘利民 +3 位作者 李超 王严 张旭 李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老鹳草提取物抗实验性胃溃疡活性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型、醋酸灼伤型、乙醇诱导型及吲哚镁辛药物诱导型胃溃疡模型,观察老鹳草提取物对胃溃疡抑制作用。结果老鹳草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乙酸灼伤型... 目的研究老鹳草提取物抗实验性胃溃疡活性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型、醋酸灼伤型、乙醇诱导型及吲哚镁辛药物诱导型胃溃疡模型,观察老鹳草提取物对胃溃疡抑制作用。结果老鹳草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乙酸灼伤型胃溃疡、乙醇及吲哚镁辛诱导胃溃疡模型溃疡指数。老鹳草提取物能抑制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老鹳草提取物具有明显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胃溃疡 老鹳草提取物 胃酸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磷布韦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广文 高振月 +4 位作者 于爽 薛金玲 梁文忠 兰静 杨海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88-2694,共7页
目的研究索磷布韦片药代动力学特征,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健康受试志愿者均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招募报名平台征集,空腹组和餐后组分别在2018年9月18日和9月28日集中进行受试者的筛选体检,体检结... 目的研究索磷布韦片药代动力学特征,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健康受试志愿者均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招募报名平台征集,空腹组和餐后组分别在2018年9月18日和9月28日集中进行受试者的筛选体检,体检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后入组。空腹组和餐后组各4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索磷布韦片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索磷布韦片索华迪(SOVALDI,400 mg),本研究为随机、开放、两序列、四周期、单次给药、完全重复交叉健康人体空腹及餐后状态下生物等效性试验,其中空腹组口服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各20例,餐后组口服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各20例。液相串联质谱测定人EDTA-K2血浆中索磷布韦及其主要代谢物GS-331007的含量,检测索磷布韦0 h至服药后8 h共计15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检测GS-331007为0 h至服药后72 h共计16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空腹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以索磷布韦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Cmax、AUC0-t、AUC0-inf的几何均值比值分别为90.55%、97.26%、94.62%;以GS-331007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Cmax、AUC0-t、AUC0-inf的几何均值比值分别为98.91%、98.98%、99.46%,均在80.00%~125.00%。对索磷布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inf经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序列、周期、制剂对Cmax、AUC0-t、AUC0-inf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索磷布韦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病毒药 索磷布韦 治疗等效 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便中伊维菌素排泄及降解规律的研究
8
作者 闫彩虹 周家宪 王志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5-307,共3页
通过建立检测猪粪便中伊维菌素含量的HPLC方法,研究伊维菌素在猪粪便中的排泄规律,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光照、温度和微生物因素对猪粪中伊维菌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育肥猪分别混饲给予30、100、200 mg/kg的伊维菌素后,可在混饲... 通过建立检测猪粪便中伊维菌素含量的HPLC方法,研究伊维菌素在猪粪便中的排泄规律,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光照、温度和微生物因素对猪粪中伊维菌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育肥猪分别混饲给予30、100、200 mg/kg的伊维菌素后,可在混饲给药后1 d的猪粪便中检测到伊维菌素,猪粪中伊维菌素排泄量在采食后3.5 d达到最高峰,峰浓度分别为13.58、30.11、52.16 mg/kg,并于144、168、168 h时检测不到伊维菌素。在伊维菌素初始浓度分别为20、40、80 mg/kg的猪粪中,避光条件下,其平均半衰期为126.64 d,而光照条件下的平均半衰期仅为55.16 d。相同伊维菌素浓度的猪粪在15、25、35℃时的半衰期随温度升高有缩短趋势,而50℃时半衰期较15℃时延长。在未灭菌、灭菌及灭菌后添加伊维菌素高效降解菌的情况下,3组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62.9、113.2、33.1 d。由此可见,应重视伊维菌素原形进入环境后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必要时适当延长其休药期,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光照、堆肥和添加一定浓度的高效降解菌来加速猪粪中伊维菌素的降解,减少环境中药物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伊维菌素 排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蒲公英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癌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松保 孔令婕 +5 位作者 谷巍 李超 邱蓉丽 巢建国 裴凌峰 郭彦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为了探究蒲公英主要成分,分析其抗癌的可能机制及作用靶点,借助HPLC-Q-TOF-MS/MS技术对蒲公英提取物进行分析,利用Swiss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蒲公英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癌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 为了探究蒲公英主要成分,分析其抗癌的可能机制及作用靶点,借助HPLC-Q-TOF-MS/MS技术对蒲公英提取物进行分析,利用Swiss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蒲公英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癌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DVIAD在线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终从蒲公英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筛选到10个活性成分,成分-疾病的共同靶点84个。网络分析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关键靶点为AKT1、EGFR、SRC、ESR1、PTGS2、MMP9、KDR、MMP2、PIK3R1,并且涉及氧化-还原、负调控凋亡、蛋白质自磷酸化、ATP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酶结合等过程,和癌症通路、癌症蛋白聚糖、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综上,蒲公英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抗癌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HPLC-Q-TOF-MS/MS 成分分析 抗癌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改善Con A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仲金秋 曹玉珠 +6 位作者 徐宏江 吴媛媛 张婷婷 李晓曼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88-2096,共9页
探讨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 zinate,DG)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 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连续给予ICR小鼠各保肝药的临床等效量7天后,再以Con A造成小鼠肝损伤。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 探讨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 zinate,DG)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 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连续给予ICR小鼠各保肝药的临床等效量7天后,再以Con A造成小鼠肝损伤。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药物代谢物与转氨酶异常大鼠血清共孵育,检测DG对转氨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凋亡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DG的保肝机制。结果显示,58. 5 mg/kg DG能够改善Con A所致小鼠肝脏病理损伤,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而对AST、ALT的活性没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且DG可以抑制肝细胞凋亡(下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BAX/BCL-2的表达)和炎性反应(降低TGF-β1、COX-2、IL-6、TNF-α和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综上所述,DG可改善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18α-甘草次酸 刀豆蛋白 肝损伤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靶向性MRI探针的制备及其与乳腺癌细胞靶向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扬 孟洁 +6 位作者 温涛 陈博 刘飞 顾宁 许海燕 于薇 刘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1-488,共8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患的恶性肿瘤之一,实现对乳腺癌原发性及转移性微小病灶的早期检测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尿激酶受体(uPAR)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低表达。通过将次氮基三乙...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患的恶性肿瘤之一,实现对乳腺癌原发性及转移性微小病灶的早期检测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尿激酶受体(uPAR)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低表达。通过将次氮基三乙酸(NTA)连接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表面,获得一种通用的磁共振成像(MRI)模块(SPIO-NTA)。进而将uPAR天然配体尿激酶(uPA)的氨基末端片段(ATF)通过组氨酸标签(His tags)偶联到SPIO-NTA上,获得一种具有uPAR靶向性的MRI探针(SPIO-ATF)。其γ-Fe_2O_3核心的直径小于10 nm,平均水合直径约为77 nm,Zeta电位约为-13 m V。蛋白凝胶电泳及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证明ATF被成功导入到SPIO上。细胞实验结果表明,SPIO-ATF与乳腺癌细胞4T1的结合量与细胞uPAR的表达量正相关,表明SPIO-ATF对4T1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而这种结合是通过ATF与uPAR的相互作用介导的。另外,4T1细胞对SPIO-ATF的摄取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实验条件下,SPIO与SPIO-ATF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通过研究构建一种可用于乳腺癌靶向诊断的新型MRI探针,从而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诊断 磁共振成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尿激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化壳聚糖-吡诺克辛钠-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滴眼液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洁 池慧波 +1 位作者 程艳菊 操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将壳聚糖-谷胱甘肽(CG)与吡诺克辛钠(PRN)共插层于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中,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CG-PRN-LDH)滴眼液,并对其在家兔角膜前的滞留行为进行考察。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PRN-LDH、Zn-Al-PRN-LDH和共... 将壳聚糖-谷胱甘肽(CG)与吡诺克辛钠(PRN)共插层于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中,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CG-PRN-LDH)滴眼液,并对其在家兔角膜前的滞留行为进行考察。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PRN-LDH、Zn-Al-PRN-LDH和共插层的CG-PRN-LDH纳米复合物。通过X-RD、FTIR、TEM、激光粒度仪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比较了3种纳米复合物和PRN在人工泪液中的释放行为,考察了PRN-LDH、CG-PRN-LDH纳米复合物滴眼液和市售滴眼液在家兔角膜前的滞留行为。PRN-LDH、CG-PRN-LDH纳米复合物滴眼液的AUC0-t分别为市售滴眼液的3.72和7.59倍,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市售滴眼液的2.18和2.60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物CG-PRN-LDH能显著延长PRN在角膜前的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吡诺克辛钠 滴眼液 巯基化壳聚糖 纳米复合物 共沉淀法 体外释放 角膜前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重要因素和解决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文军 丁锦希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91,共5页
介绍了药品专利链接的两种规则,即声明规则和停摆期规则,比较了两个规则的成本和收益,并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法剖析了两种规则的差异及其导致的成本和收益,认为药品注册申请中的审评审批速度、合理的等待期、专利确权和侵权裁判时间是停摆... 介绍了药品专利链接的两种规则,即声明规则和停摆期规则,比较了两个规则的成本和收益,并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法剖析了两种规则的差异及其导致的成本和收益,认为药品注册申请中的审评审批速度、合理的等待期、专利确权和侵权裁判时间是停摆期规则得到最优收益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快审评审批速度,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尽快解决侵权纠纷可以使得专利链接制度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专利链接 仿制药 药品可及性 成本收益分析 声明规则 停摆期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反应条件引导磁性铜镍催化剂催化乙酰丙酸加氢合成γ-戊内酯的反应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健 马昱博 王天富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铁磁性的铜镍催化剂,将其用于乙酰丙酸(LA)加氢合成γ-戊内酯(GVL)的反应中。在120~200℃、2~5MPa、m(催化剂)/m(乙酰丙酸)=0.1~0.3、m(水)/m(乙酰丙酸)=0.5~5的反应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反应探索引导乙酰丙酸合成γ...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铁磁性的铜镍催化剂,将其用于乙酰丙酸(LA)加氢合成γ-戊内酯(GVL)的反应中。在120~200℃、2~5MPa、m(催化剂)/m(乙酰丙酸)=0.1~0.3、m(水)/m(乙酰丙酸)=0.5~5的反应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反应探索引导乙酰丙酸合成γ-戊内酯的反应路径。研究表明,LA加氢生成GVL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在低于150℃、高于2MPa,m(催化剂)/m(乙酰丙酸)>0.2的反应条件下,反应路径为乙酰丙酸先转化为羟戊酸,然后和甲醇酯化为羟戊酸甲酯,再经酸催化生成GVL;相反,在高于150℃、低于2MPa、m(催化剂)/m(乙酰丙酸)<0.2的反应条件下,反应路径为LA先和甲醇酯化生成乙酰丙酸甲酯,再加氢生成GVL。很显然,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引导LA合成GVL的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 γ-戊内酯 羟戊酸 羟戊酸甲酯 乙酰丙酸甲酯 反应路径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氨基代-α-呋喃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宝丽 张娅玲 +3 位作者 王丽丽 张喜全 顾红梅 李宝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7-993,共7页
分别以2-甲基-5-硝基苯甲酸、2-氯-5-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羧基氯化、Friedel-Crafts酰基化、羰基还原、硝基还原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的1,2-O-异丙叉基-5-芳氨基代-α-呋喃葡萄糖衍生物。利用IR、NMR和HRMS等技术手段对反应所及... 分别以2-甲基-5-硝基苯甲酸、2-氯-5-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羧基氯化、Friedel-Crafts酰基化、羰基还原、硝基还原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的1,2-O-异丙叉基-5-芳氨基代-α-呋喃葡萄糖衍生物。利用IR、NMR和HRMS等技术手段对反应所及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和表征,并采用MTT法将目标化合物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1a1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优于其它3种目标化合物,特别是对A431细胞表现出更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6.54±1.3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氨基代葡萄糖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格列醇的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齐华 容元伟 +3 位作者 高勇 张喜全 顾红梅 李宝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5-1098,共4页
以2,3,4,6-O-四苄基-D-葡萄糖为原料,经还原,Swern氧化,双还原胺化,催化氢解脱苄基得米格列醇,四步反应总收率为50%。该过程首次用乙醇胺直接与四苄基葡萄糖二羰基衍生物进行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米格列醇,是一条合成米格列醇的新路线... 以2,3,4,6-O-四苄基-D-葡萄糖为原料,经还原,Swern氧化,双还原胺化,催化氢解脱苄基得米格列醇,四步反应总收率为50%。该过程首次用乙醇胺直接与四苄基葡萄糖二羰基衍生物进行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米格列醇,是一条合成米格列醇的新路线。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和MS进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 4 6-O-四苄基-D-葡萄糖 双还原胺化 四苄基米格列醇 米格列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的色谱指纹图谱与质量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宣 黄敏文 +2 位作者 周杰 袁耀佐 杭太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9-756,共8页
建立了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的UPLC指纹图谱用于质量一致性研究,色谱柱为Acquity UPLC®Peptide CSH C_(18)(2.1 mm×150 mm,1.7μm),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19∶1)为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乙腈(1∶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建立了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的UPLC指纹图谱用于质量一致性研究,色谱柱为Acquity UPLC®Peptide CSH C_(18)(2.1 mm×150 mm,1.7μm),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19∶1)为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乙腈(1∶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多种指标性组分含量测定结果,对原研原料药和国产仿制原料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原研原料药和仿制原料药指标性组分含量均满足欧洲药典标准的要求,二者的UPLC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表明两者质量基本一致。建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与指标性组分含量测定结果相结合作为综合评价方法,用于复杂组分药物质量一致性的研究,具有快速、准确、全面的特点,有助于药品质量评价,为复杂组分抗生素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 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多种成分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一般考虑 被引量:1
18
作者 缪亚东 李蹊 +3 位作者 王燕 高坡 周敏 于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中国近年来,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抗肿瘤临床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陆续地颁布了多个针对肿瘤治疗领域的技术指导原则,旨在进一步规范国内肿瘤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注册要求。数据是临床试验的基石,临床试验的结论非常依... 中国近年来,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抗肿瘤临床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陆续地颁布了多个针对肿瘤治疗领域的技术指导原则,旨在进一步规范国内肿瘤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注册要求。数据是临床试验的基石,临床试验的结论非常依赖数据的完整与质量。本文根据肿瘤治疗领域试验的特点,结合临床数据交换标准协会(CDISC)建立的临床数据标准与已颁布的重要指导原则,介绍了针对肿瘤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一般考虑,旨在强调规范的采集数据,及时监测数据问题,以确保数据质量和研究结论的可靠。本文从复杂研究设计对病例报告表(CRF)的影响,遵循临床数据获取协调标准(CDASH)设计CRF,科学制定数据核查计划,滚动递交与数据截断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开发 临床数据管理 病例报告表 复杂研究设计 数据截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S,4S)-1-烯丙氧羰基-2-(氨磺酰氨基)甲基-4-巯基吡咯烷的合成
19
作者 张爱明 曹旭峰 +1 位作者 袁哲东 朱雪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1-833,858,共4页
目的烯丙氧羰基保护的多利培南侧链的合成。方法以反式-4-羟基-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N-酰化、甲烷磺酰化、还原、SN2取代反应、Mitsunobu缩合反应、水解7步合成了多利培南关键中间体(2S,4S)-1-烯丙氧羰基-2-(氨磺酰氨基)甲基-4-... 目的烯丙氧羰基保护的多利培南侧链的合成。方法以反式-4-羟基-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N-酰化、甲烷磺酰化、还原、SN2取代反应、Mitsunobu缩合反应、水解7步合成了多利培南关键中间体(2S,4S)-1-烯丙氧羰基-2-(氨磺酰氨基)甲基-4-巯基吡咯烷(1),总收率为32.5%。结果目标化合物和关键中间体经1H-NMR、MS谱确证。结论各步反应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 抗生素 多利培南中间体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测试环境土壤中的微塑料 被引量:6
20
作者 江竹莲 陈雪煜 金宪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4-1826,共3页
本文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环境土壤中4种微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优化微塑料的测试流程与定性定量分析流程.环境土壤通过密度分离法来分离微塑料,分离富集的微塑料样品通过热裂解气质联用仪测定... 本文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环境土壤中4种微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优化微塑料的测试流程与定性定量分析流程.环境土壤通过密度分离法来分离微塑料,分离富集的微塑料样品通过热裂解气质联用仪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塑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在高温裂解条件下会产生相应的特征热裂解产物.利用高温裂解产生的特征碎片信息经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能够有效鉴别塑料成分和进行定量测定.本方法对4种微塑料的检出限为0.1—0.3μg·g^(-1),线性范围为1.0—20.0μg·g^(-1);1.0μg·g^(-1)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1.6%—89.7%,定量重复性为8.9%—15.2%.本方案可以适用于环境中痕量微塑料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 热裂解仪 微塑料 环境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