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古地图地理信息解译及数字化研究:以《山东黄河下游之图》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圣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7-1451,共15页
古地图作为重要的古籍文献资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其中对其制图技术方法、要素及符号表示形式等研究是解读古地图地理信息的重要内容。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对历史地图的保护和利用,数字化工作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山东黄河下游... 古地图作为重要的古籍文献资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其中对其制图技术方法、要素及符号表示形式等研究是解读古地图地理信息的重要内容。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对历史地图的保护和利用,数字化工作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山东黄河下游之图》制图技术、要素、符号表示进行研究,探索古代黄河水利专题地图的主要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黄河古地图数字化研究,主要包括接边、地理配准、几何纠正、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实现了在现代坐标系统下历史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入库与管理工作。在数字化过程中,还对需坚持的原则以及各工序的实现方法路径进行了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也丰富了古地图数字化研究的内涵及GIS应用的外延,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古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U-Net算法的建筑垃圾堆放检测与识别方法
2
作者 邹伟林 周文 +2 位作者 张永利 高思岩 王普亮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当前我国在实际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体量大且成分复杂,若未经妥善处理,部分成分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造成健康隐患,导致的后果难以估量。此外,在“无废城市”建设政策的要求下,建筑垃圾成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自... 当前我国在实际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体量大且成分复杂,若未经妥善处理,部分成分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造成健康隐患,导致的后果难以估量。此外,在“无废城市”建设政策的要求下,建筑垃圾成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自主采集的建筑垃圾数据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U-Net算法改进模型。该模型依托于原始U-Net网络,将主干网络引入ResNet残差网络、小波变换和注意力机制模块,不但有效解决了原始模型出现的梯度消失、边缘特征模糊等问题,还在mIoU、mPA、F1分数等性能指标上,与其他模型相比有较大的提升,且模型的整体性能较平稳,可成功且高效地完成建筑垃圾堆放识别与检测任务。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下辖街道作为试验区域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识别检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检测出建筑垃圾的覆盖范围,且精度达到实际应用要求,可为实现建筑垃圾管理与处置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U-Net算法 模型优化 识别检测 建筑垃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集成管理与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潘良波 周文 +3 位作者 丁志庆 石小蒙 李倩楠 范维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8-596,共9页
为解决现阶段国内地下空间信息化工作中数据管理分散、系统割裂、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地上地下全空间三维集成可视化水平较低、辅助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安全运维管理相关应用欠缺的问题,将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管理。同时... 为解决现阶段国内地下空间信息化工作中数据管理分散、系统割裂、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地上地下全空间三维集成可视化水平较低、辅助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安全运维管理相关应用欠缺的问题,将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管理。同时融入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提出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组织、融合、可视化、分析、预测、评价技术,设计并研发覆盖地下空间信息集成管理、快速建模、可视化表达、辅助规划评价、安全监测预警、事故应急指挥与发布共享服务的城市地下空间信息集成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在某地级市的实施应用证明,该平台可实现城市地上、地下全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一体化表达和智能服务,可为服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障地下空间科学管理与安全运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信息 地上地下一体化 集成管理与服务 地下空间信息集成管理与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邹伟林 周文 +5 位作者 常松 高思岩 周新鹤 宋红亮 谢长虹 范维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4,共8页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海量数据组织、管理和可视化显示等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顺应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趋势,提出并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技术,构建地质三维模型分级数据,按照不规则四叉树结构形成LO...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海量数据组织、管理和可视化显示等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顺应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趋势,提出并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技术,构建地质三维模型分级数据,按照不规则四叉树结构形成LOD数据;基于构建的三维空间网格码规范编码,运用降维、非布尔运算的方法,实现最大精度化的地下空间模型数据无限逼近的融合;并采用多渲染引擎的混合渲染架构,支持DirectX、WebGL(OpenGLES)、OSG(OpenGL)和游戏引擎(UnrealEngine)等多引擎渲染,实现TB级地下时空数据的真实感可视化与高效调度,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辅助决策分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三维地质模型 可视化 渲染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组合的建筑垃圾分类方法
5
作者 张戴新月 刘扬 高思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引发了城市污染,产生“垃圾围城”现象。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域,研究多特征组合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建筑垃圾分类精度的作用,并利用ASD QualitySpecTrek手持式光谱仪实地测量的光谱数据和珠海一... 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引发了城市污染,产生“垃圾围城”现象。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域,研究多特征组合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建筑垃圾分类精度的作用,并利用ASD QualitySpecTrek手持式光谱仪实地测量的光谱数据和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进行建筑垃圾分类试验;提取了光谱特征、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纹理特征等90种特征变量,利用平均不纯度减少的方法对其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其中重要性综合结果相对较高的特征变量构成分类多特征组合向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多特征组合向量进行建筑垃圾分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特征组合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比传统的随机森林方法效果更好,总体分类精度达85.86%,Kappa系数为0.80,而原始的随机森林方法总体分类精度仅有83.48%,Kappa系数为0.75,这表明了多特征组合随机森林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多特征组合 随机森林 高光谱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坑道激电测深方法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忠平 李学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3-791,共9页
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考虑断裂带处在地电干扰和地形变化复杂地段,且深部地质体产状变化较大,仅依据半空间地面物探方法很难摸清地质体的展布形态,盲目布设钻孔会造成找矿成本的提高。为精确反演深部矿体的边界范围、走向及倾向... 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考虑断裂带处在地电干扰和地形变化复杂地段,且深部地质体产状变化较大,仅依据半空间地面物探方法很难摸清地质体的展布形态,盲目布设钻孔会造成找矿成本的提高。为精确反演深部矿体的边界范围、走向及倾向,提高钻孔见矿率,降低找矿成本,在山东玲珑断裂带地面、坑道采用立体物探技术,试验通过布设多条方位不同的地-坑、坑-坑和地-地纵横激电中梯剖面和双向三极测深剖面,进行了二维电法剖面反演。在地面-坑道激电测深方法中,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探测深度与坑道深度呈正相关,反映了深部巷道底板以下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分布状况,可以实现深地探测目的。由于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装置处在半空间和全空间两个部分,需要采用“镜像法”和地下倾斜偶极源电流场特征对其装置系数k值重新推导,以反映坑道空间岩矿体真实电阻率的变化。坑道中梯剖面异常与单向三极剖面异常、双向三极电测深反演结果对应较好。经钻探验证,矿体分布与物探推断高极化体基本一致,为快速准确布设深部钻孔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坑激电 地-坑中梯测深 地-坑中梯装置系数 二维电法剖面反演 深部矿体 玲珑断裂带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曙区生态活水方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石永杰 常松 +2 位作者 王雪松 董亮 刘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6,38,共5页
针对城市枯水期水环境问题,研究海曙区生态活水方案,建立研究区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统筹考虑不同水源与退水闸碶联合调度,拟定生态活水方案,模拟分析不同方案下水环境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海曙区皎口水库按1.74m^3/s规模下泄,高桥泵... 针对城市枯水期水环境问题,研究海曙区生态活水方案,建立研究区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统筹考虑不同水源与退水闸碶联合调度,拟定生态活水方案,模拟分析不同方案下水环境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海曙区皎口水库按1.74m^3/s规模下泄,高桥泵站和黄家河泵站分别以13.44、1.00m^3/s规模引水,保丰闸、行春碶和屠家堰配合退水,可取得较好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区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曙区 平原河网 耦合模型 生态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城市规划框架下的城市地质工作思路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阎浩 张雪亭 +5 位作者 刘方芳 程柯毅 程明华 蔡遥 祁民 卿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2-861,共10页
随着近年来的城市地质学科发展,城市地质在促进和推动城市建设成效上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城乡规划需求了解不够,提交的地质成果实用性较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构建美好“人居环境”的要求;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构架... 随着近年来的城市地质学科发展,城市地质在促进和推动城市建设成效上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城乡规划需求了解不够,提交的地质成果实用性较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构建美好“人居环境”的要求;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构架不足等。本文从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质环境的关联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我国的城市地质工作中的现状,深层次探讨了城市地质与规划衔接层面的问题。通过地质调查对城乡规划的支撑性要素的表达,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质的相关性,为城市地质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今天“大地质”的背景下,对于城市地质这种跨界“产品”而言,应该走一条“以人本化服务”为核心思想的道路。本着“大地学”观的思想,在城市发展中,按照城市规划体系搭建城市地质工作构架,将城市地质工作划分为总体规划地质阶段、详细规划地质阶段与专项规划地质阶段。以“嵌入”的方式融入城市建设当中,形成地上加地下的协同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城乡规划 人居环境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