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专利可产业化辩识的蝉变模型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玉民
刘海波
马维野
李黎明
彭茂祥
雷筱云
-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
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
-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154,192,共11页
-
文摘
从专利使用价值的商业化实现过程的角度,分析专利可产业化辨识的基本环节、各环节的主导因素及其关系,提出辨识专利产业化可能性的思路与蝉变模型,论证专利产业化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实现专利产业化的重要创新、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商品形态,为深化对专利产业化的认识和促进专利或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
关键词
专利使用价值
专利商品形态
专利可产业化辨识
蝉变模型
-
Keywords
the value-in-use of patent
patented commercial goods
verification of industrializable patent
decay model
-
分类号
G306
[文化科学]
-
-
题名大数据,信息生态演进的丛林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颜基义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出处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2,共9页
-
文摘
类似于生物世界,信息生态世界的演变和进化也同样遵循复制、变异与选择(或淘汰)这三种基本机制。本文首先对信息生态世界的这三种机制进行了描述,接着出于语义信息在演进中的特殊意义,给出一种定义,使得每一个信息都是唯一的动态个体,借助于这一点能够更清晰地描述信息生态的演进过程。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信息演化的动态特点,诸如语义信息"惊讶"的作用、信息对通讯的需求等,并以微信为例,说明交流的有效性在信息演化中的巨大作用。本文的第二部分强调指出研究信息进化或信息生态的意义。首先,在Shannon信息理论中所"丢失"了的信息的"意义",必须重新回归于信息,并以与比特信息的组合方式重新审视信息的本体性质。作者将这种范畴称之为"进化信息论(EIT)",它与S hannon信息论相伴而存。然后,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K.Popper的"三个世界"的知识理论,对新的三个世界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强调指出大数据提供的平台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以及信息演化在方法论上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在结语中,引述了S hannon的一首诗,激励人们在这个领域继续前行和探索。
-
关键词
信息演进
大数据
进化信息论
新三个世界论
-
Keywords
Information evolution
Big data
Evolution information theory(EIT)
EIT 3 W Theory
-
分类号
G201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