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NNs:基于动态证据神经网络的脑网络分析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涛 丁卫平 +1 位作者 黄嘉爽 鞠恒荣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8-904,共17页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ons,dFCs)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析,其可以将大脑功能连接视为在多个时间窗上动态变化的过程,探索大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功能连接变化,为脑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ons,dFCs)已广泛应用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析,其可以将大脑功能连接视为在多个时间窗上动态变化的过程,探索大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功能连接变化,为脑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然而常见的动态脑网络分析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动态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和时序性,且忽视了各个窗口因为数据质量不一致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因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证据神经网络(dynamic evidence neural networks,DE-NNs)的脑网络分析算法.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动态脑网络多视图证据获取模块,将动态脑网络的每个时间窗视为一个视图,利用3个不同的卷积滤波器提取动态脑网络每个时间窗的特征图,充分获取动态层面的证据.为了充分利用动态证据,设计了一种动态证据融合机制,结合证据理论合成规则,针对dFC数据的时序性构造动态信任函数,在分类的决策层对多个窗口产生的证据进行融合,充分考虑不确定性信息,显著提高分类性能.为验证所提DE-NNs的有效性,在3个精神分裂症数据集上与现有的先进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E-NNs在3个脑疾病诊断任务上的准确率和F1分数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融合 不确定性 动态功能连接 脑网络分析 脑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航空发动机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构建
2
作者 邹冠沄 王存俊 +2 位作者 孔寅豪 马小庆 李丕绩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5,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航空发动机领域由于缺乏高质量的人工编写问答数据集,限制了专家问答大模型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LMs的问答数据集自动化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航空发动机领域由于缺乏高质量的人工编写问答数据集,限制了专家问答大模型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LMs的问答数据集自动化构建方法,该方法无需人工干预即可生成高质量的开放式问答数据。在数据生成阶段,采用上下文学习方法和输入优先生成策略,增强了生成数据的稳定性;在数据过滤阶段,通过原文相似度的忠实度评估和大模型的语义质量评估,建立了数据质量自动评估机制,有效筛选出受幻觉影响的异常数据,确保数据的事实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升了生成数据集的质量,经过指令微调后的模型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知识问答表现显著提升。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大模型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复杂工程领域的数据集自动化构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垂直领域大模型 问答数据生成 问答数据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互补性争议的多视图聚类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玉涵 陈松灿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6-1225,共10页
多视图聚类旨在利用来自不同视图的异构信息发现底层数据结构,并划分样本所属类别.一致性和互补性是影响多视图聚类性能的2个关键要素.一致性强调不同视图间的语义相似性,互补性则强调每个视图内特有信息的相互补充.目前对一致性研究已... 多视图聚类旨在利用来自不同视图的异构信息发现底层数据结构,并划分样本所属类别.一致性和互补性是影响多视图聚类性能的2个关键要素.一致性强调不同视图间的语义相似性,互补性则强调每个视图内特有信息的相互补充.目前对一致性研究已相对深入,但对互补性研究存在争议,其中一些方法认为一致性和互补性能互助,但仅将二者约束至同一特征空间中实际上造成了二者的冲突.而另一些方法则据此认为应丢弃互补信息,但这又造成信息浪费.直觉上互补性应该存在,贡献在于发现了现有方法没有足够洞悉并触及到互补性的本质,即一致性和互补性并非独立而是相互耦合,结果导致冲突.受此启发,通过解耦实现了2种信息的分离,具体使它们位于不同的特征子空间而非现在的同一特征空间,从而发展出了一种兼顾一致性和互补性的多视图聚类算法,在有效提取出互补信息的同时避免二者冲突.在标准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聚类 一致性和互补性 表示解耦 对比学习 伪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域适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青 储奕 +2 位作者 孙赫阳 吴一昕 陈松灿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597-5613,共17页
域适应通过将源域知识迁移到任务相似的目标域,旨在辅助后者更好地学习.当目标域的数据标签集为源域标签的子集时,该类场景的域适应称为部分或偏域适应(partial domain adaption,PDA).相比一般的域适应,尽管PDA更具普遍性,但也更具挑战... 域适应通过将源域知识迁移到任务相似的目标域,旨在辅助后者更好地学习.当目标域的数据标签集为源域标签的子集时,该类场景的域适应称为部分或偏域适应(partial domain adaption,PDA).相比一般的域适应,尽管PDA更具普遍性,但也更具挑战性,相关研究较少,尤其缺少系统的综述.为此,旨在弥补这一欠缺,对现有PDA方法进行全面回顾、分析和总结,为相关社区提供主题研究概貌和参考.首先针对PDA背景、概念和应用领域进行概况总结.其次,根据方法的建模特点,PDA被划分为促进正迁移和抑制负迁移两大类,进而分别作出回顾和分析.然后,对常用的实验基准数据集进行归类和总结.最后,对现有PDA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适应 部分域适应 促进正迁移 抑制负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奖励高速路网络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中的全局信用分配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兴虎 谭晓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多智能体系统中联合动作空间随智能体数量的增加而产生的指数爆炸的问题,采用“中心训练-分散执行”的框架来避免联合动作空间的维数灾难并降低算法的优化代价。针对在众多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场景下,环境仅给出所有智能体的联合行... 针对多智能体系统中联合动作空间随智能体数量的增加而产生的指数爆炸的问题,采用“中心训练-分散执行”的框架来避免联合动作空间的维数灾难并降低算法的优化代价。针对在众多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场景下,环境仅给出所有智能体的联合行为所对应的全局奖励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全局信用分配机制——奖励高速路网络(RHWNet)。通过在原有算法的奖励分配机制上引入奖励高速路连接,将每个智能体的值函数与全局奖励直接建立联系,进而使得每个智能体在进行策略选择时能够综合考虑全局的奖励信号与其自身实际分得的奖励值。首先,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中心化的值函数结构对每个智能体进行协调;同时,这一中心化的结构也能起到全局奖励分配的作用;然后,在中心值函数结构中引入奖励高速路链接来辅助进行全局奖励分配,从而构建出奖励高速路网络;之后,在执行阶段,每个智能体的策略仅仅依赖于其自身的值函数。在星际争霸多智能体挑战的微操作场景中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当前较先进的反直觉的策略梯度(Coma)算法和单调Q值函数分解(QMIX)算法,该网络所提出的奖励高速路在4个复杂的地图上的测试胜率提升超过20%。更重要的是,在智能体数量较多且种类不同的3s5z和3s6z场景中,该网络在所需样本数量为QMIX和Coma等算法的30%的情况下便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深度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系统 全局信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投影的高维数据流聚类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颖雯 陈松灿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83-1696,共14页
高维数据流在许多现实应用中广泛存在,例如网络监控.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数据聚类问题,数据流聚类面临有限内存、单遍扫描、实时响应和概念漂移等问题.然而现有许多数据流聚类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常常因产生维数灾难而导致高计算复杂度... 高维数据流在许多现实应用中广泛存在,例如网络监控.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数据聚类问题,数据流聚类面临有限内存、单遍扫描、实时响应和概念漂移等问题.然而现有许多数据流聚类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常常因产生维数灾难而导致高计算复杂度和较差的性能.为了解决此问题,基于随机投影和自适应谐振理论(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 ART)提出了一种针对高维数据流的高效聚类算法RPFART.该算法具有线性计算复杂度,仅包含1个超参数,并对参数设置鲁棒.详细分析了随机投影对ART的主要影响,尽管该算法仅简单地将随机投影与ART方法进行了结合,但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将原始尺寸压缩到10%,该方法仍可以达到与RPGStream算法相当的性能.对于ACT1数据集,其维数从67 500减少到6 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数据流聚类 随机投影 自适应谐振理论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的冰箱金属表面缺陷检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袁野 谭晓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0-274,共5页
为了提升冰箱金属表面的缺陷检测效率,从而应对复杂的生产情况,提出了Metal-YOLOv3模型。使用随机参数变换,将缺陷数据进行了数百倍的扩充,改变原有YOLOv3模型的损失函数,引入了基于完整交并比(CIoU)所设计的CIoU损失函数,用缺陷的分布... 为了提升冰箱金属表面的缺陷检测效率,从而应对复杂的生产情况,提出了Metal-YOLOv3模型。使用随机参数变换,将缺陷数据进行了数百倍的扩充,改变原有YOLOv3模型的损失函数,引入了基于完整交并比(CIoU)所设计的CIoU损失函数,用缺陷的分布特性来降低非极大值抑制算法的阈值,并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计算出更适合数据特点的先验框(anchors)值以提升检测精度。在一系列的实验后,发现Metal-YOLOv3模型在检测速度上远胜于主流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CNN)模型,每秒传输帧数(FPS)达到7.59,是Faster R-CNN的14倍,而且平均精确度(AP)也达到了88.96%,比Faster R-CNN高11.33个百分点,说明所提模型同时具备良好的鲁棒性与泛化性能。可见该方法具备有效性,能实际应用于金属制品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 缺陷 冰箱 损失函数 YOLOv3 完整交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的3D人脸替换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珂 谭晓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4,共8页
针对3D人脸重建方法在贴图时忽视对纹理处理的设计,仅进行仿射变换和插值,其中仿射变换会导致其生成图像的高频分量遭到损坏,尤其是给出嘴部姿态不同的源、目标人像时,会造成人像的嘴部纹理缺失,而插值方法会造成灰度不连续现象;提出一... 针对3D人脸重建方法在贴图时忽视对纹理处理的设计,仅进行仿射变换和插值,其中仿射变换会导致其生成图像的高频分量遭到损坏,尤其是给出嘴部姿态不同的源、目标人像时,会造成人像的嘴部纹理缺失,而插值方法会造成灰度不连续现象;提出一种增强的3D人脸替换方法,称为基于生成-重建的人脸替换(generative reconstructed face swap,GRFS)。GRFS将对抗生成网络应用于对3D人脸替换结果的纹理修复,包括两个子网络:嘴部修复网络(mouth restoration network,MRN)以及局部修复生成网络(generative local restoration network,GLRN)。MRN用于修复人像的嘴部细节,GLRN用于修复3D人脸重建过程中损坏的高频分量,并使得异常的不连续灰度变得光滑。实验结果表明,GRFS可以在给定单对源、目标人像的情况下生成逼真的人脸替换结果,且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表现好于主流人脸替换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替换 3D人脸重建 纹理修复 生成对抗网络 自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大模型技术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43
9
作者 夏润泽 李丕绩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7-1034,共18页
通过回顾深度学习、语言模型、语义表示和预训练技术的发展历程,全面解析了ChatGPT的技术渊源和演进路线。在语言模型方面,从早期的N-gram统计方法逐步演进到神经网络语言模型,通过对机器翻译技术的研究和影响也催生了Transformer的出现... 通过回顾深度学习、语言模型、语义表示和预训练技术的发展历程,全面解析了ChatGPT的技术渊源和演进路线。在语言模型方面,从早期的N-gram统计方法逐步演进到神经网络语言模型,通过对机器翻译技术的研究和影响也催生了Transformer的出现,继而又推动了神经网络语言模型的发展。在语义表示和预训练技术发展方面,从早期的TF-IDF、pLSA和LDA等统计方法发展到Word2Vec等基于神经网络的词向量表示,继而发展到ELMo、BERT和GPT-2等预训练语言模型,预训练框架日益成熟,为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语义知识。GPT-3的出现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潜力,但依然存在幻觉问题,如生成不可控、知识谬误及逻辑推理能力差等。为了缓解这些问题,ChatGPT通过指令学习、监督微调、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等方式在GPT-3.5上进一步与人类进行对齐学习,效果不断提升。ChatGPT等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该领域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人机交互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模型 预训练技术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门单元的非平稳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颉羲 陈松灿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42-1651,共10页
非平稳多变量时间序列(non-stationary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NSMTS)预测目前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和门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 非平稳多变量时间序列(non-stationary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NSMTS)预测目前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和门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的神经网络已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预测性能.尽管LSTM结构上较为复杂,却并不总是在性能上占优.最近提出的最小门单元(minimal gated unit, MGU)神经网络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并在图像处理和一些序列处理问题中能够提升训练效率.更为关键的是,实验中我们发现该门单元可以高效运用于NSMTS的预测,并达到了与基于LSTM和GRU的神经网络相当的预测性能.然而,基于这3类门单元的神经网络中,没有任何一类总能保证性能上的优势.为此提出了一种线性混合门单元(MIX gated unit, MIXGU),试图利用该单元动态调整GRU和MGU的混合权重,以便在训练期间为网络中的每个MIXGU获得更优的混合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单一门单元的神经网络相比,混合2类门单元的MIXGU神经网络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多变量时间序列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 门循环单元 最小门单元 混合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