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训练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媛媛 安思维 +1 位作者 高金保 陈美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37-193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0例16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划分为3组,即4~6岁学龄前期组患儿40例54眼,7~9岁学龄期A组患儿40例52...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0例16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划分为3组,即4~6岁学龄前期组患儿40例54眼,7~9岁学龄期A组患儿40例52眼,10~12岁学龄期B组患儿40例55眼,三组患儿均采用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学龄前组、学龄期A组、学龄期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 3%、82. 7%、78.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875,P<0. 05),其中学龄前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学龄期A组和学龄期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治疗效果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χ2=7. 875,P=0. 017),Pearson列联系数r=0. 216。学龄前组、学龄期A组、学龄期B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5. 0%、87. 5%、90.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142,P>0. 05)。结论: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较好,其中4~6岁患儿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有效性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洛他定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进 王盼 +2 位作者 张巧云 龚玉静 李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6/2018-06蒿属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5例61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6/2018-06蒿属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5例61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体血清,均持续治疗2wk。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总得分、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wk,观察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蒿属花粉 奥洛他定滴眼液 自体血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其行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雪梅 朱琦 +4 位作者 王乾 何华 马健 王彪 王亚芸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行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白内... 目的观察并分析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行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白内障手术方式,视网膜脱离特征,针对视网膜脱离情况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疗效并分析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结果视网膜脱离类型主要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77.1%的病例可查到裂孔,视网膜脱离范围在3象限的病例最多,裂孔数多为1个或2个;视网膜一次性复位者45例,成功率为93.75%,3例患者经二次玻璃体手术复位成功;高度近视与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间隔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及视网膜脱离后就诊时间与视网膜修补术后复发具有相关性(P<0.05);Nd:YAG激光术与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裂孔检出率低,经1次手术复位成功率高;Nd:YAG激光术史不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时间间隔较短,患者大于76岁者、就诊时间处于6~30 d之间的患者其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飞 李武军 +1 位作者 马健 康前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02/2016-01收治的168例16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而设立两组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87例87眼,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对照组81... 目的:探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02/2016-01收治的168例16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而设立两组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87例87眼,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对照组81例81眼,采取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指标,评估患者泪道通畅改善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程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 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RF/6A细胞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蓉 姚杨 +3 位作者 杜军辉 姚国敏 王小娣 张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4-718,共5页
目的研究高糖条件下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自噬对其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干预将ARPE-19细胞... 目的研究高糖条件下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自噬对其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干预将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3-甲基腺嘌呤(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在无糖DMEM培养基中常规培养24 h,高糖组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3-MA+高糖组细胞先用10 mmol·L^-1 3-MA处理24 h,然后更换培养基再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24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rel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型和I型的比值(LC3-II/LC3-I)、Beclin-1及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3(autophagy-related gene 3,Atg3)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比较三组ARPE-19细胞LC3-II/LC3-I、Beclin-1、Atg3及VEGF的蛋白表达量。然后将以上三组ARPE-19细胞上清液分别加入RF/6A细胞培养基中,将RF/6A细胞也按以上方法分组,分别采用Transwell法及Matrigel胶法检测并比较三组RF/6A细胞迁移数及细胞管腔形成数。结果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LC3-I比值分别为0.405±0.095、0.932±0.024和0.635±0.048;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05±0.035、0.590±0.120和0.425±0.082;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77±0.035、0.539±0.071和0.389±0.019。ARPE-19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表达量三组分别为(44.03±9.08)ng·L^-1、(205.70±17.90)ng·L^-1和(112.52±21.06)ng·L^-1;RF/6A细胞迁移数三组分别为(125.60±6.35)个、(153.60±19.20)个和(67.40±7.95)个;细胞管腔形成数三组分别为(12.22±0.84)个、(18.44±1.68)个和(5.44±0.51)个;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ARPE-19细胞的LC3-II/LC3-I比值、Beclin-1及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RF/6A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3-MA+高糖组ARPE-19细胞中LC3-II/I比值、Beclin-1和Atg3蛋白相对表达量、VEGF表达量、RF/6A细胞迁移数和细胞管腔形成数均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高糖激活ARPE-19细胞自噬,进而上调VEGF的表达并促进RF/6A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自噬抑制剂3-MA可抑制ARPE-19细胞自噬,并下调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RF/6A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生成 高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吴雪梅 郭长梅 +4 位作者 王雨生 张晓光 张鹏 罗亚娟 张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4-966,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01例(201眼)确诊为DR的患者行5个方位角膜内皮检查,以DR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期,比较不...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01例(201眼)确诊为DR的患者行5个方位角膜内皮检查,以DR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期,比较不同分期DR之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面积标准差、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Ⅰ期患者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为(380.11±33.42)μm2、内皮细胞密度为(2741.03±247.4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为(52.14±6.85)%、平均中央角膜厚度(0.59±0.03)mm;而Ⅴ期患者各数值已分别变为(412.26±52.88)μm2、(2508.39±398.60)mm-2、(48.99±5.74)%和(0.55±0.03)mm。以上各指标在Ⅰ期和Ⅱ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Ⅲ期、Ⅳ期和Ⅴ期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内皮细胞密度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Ⅴ期六角型细胞比例和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Ⅰ期、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随着DR严重程度增加,角膜内皮呈现细胞密度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增加、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平均中央角膜厚度数值减少。提示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视网膜和角膜组织造成明显损害,且二者损害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内皮细胞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雪梅 郭长梅 +4 位作者 王雨生 张晓光 张鹏 罗亚娟 张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80例(343只眼)6~94岁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进行5个方位检查,分析不同年龄个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标准偏差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以及... 目的了解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增龄性改变。方法采用日本Topcon角膜内皮计,对180例(343只眼)6~94岁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进行5个方位检查,分析不同年龄个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标准偏差和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结构参数的状况。结果受检者平均年龄(40.77±22.02)岁(6~94岁),平均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为(128.08±17.24)个,平均密度为(2894.64±372.42)个/mm2,平均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为(55.40±7.90)%,上述3个参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尤以30岁以后变化更明显。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平均变异系数及细胞面积标准偏差分别为(353.27±52.56)μm2、(36.25±6.74)%和(128.48±32.46)μm2,呈现随年龄增长而数值增大的趋势;平均角膜厚度为(0.55±0.03)mm,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随年龄变化而改变,总体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和密度降低、细胞面积增大、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年龄 非接触角膜内皮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华 朱琦 王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术后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7/2014-09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高眼压的病例24眼,分析其常见原因、处理方法。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发生...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术后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7/2014-09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高眼压的病例24眼,分析其常见原因、处理方法。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发生滤过泡瘢痕11眼(46%)、滤过内口阻塞4眼(17%)、恶性青光眼3眼(12%)、虹膜切除不合理2眼(8%)、前房积血2眼(8%)、包裹性囊状滤过泡2眼(8%)。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术前、术中尽量避免,术后及早发现给予对症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对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华 周峰 +4 位作者 朱琦 王乾 吴雪梅 马健 王亚芸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1-01/2014-08收治的82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疗效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中心2011-01/2014-08收治的82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研究组(44例47眼,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a随访中央视轴区混浊的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患儿视力分布的情况差异。结果:对照组中央视轴区混浊0级所占比例为37.5%,低于研究组的76.6%,研究组的1级、2级、3级、4级混浊分布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的中央视轴区混浊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视力检测≤0.5者19眼(47.5%),高于研究组7眼(14.89%),对照组>0.5者21眼(52.5%),低于研究组者40眼(85.11%),两组患儿术后1a的视力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1mo,1a的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能够显著降低术后中央视轴区混浊程度,同时提高术后视力,能够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中浆的临床观察及视力同渗漏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进 薛国民 +1 位作者 张巧云 曹晔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72-874,共3页
目的:分析低能量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效果以及视力同渗漏位置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低能量激光治疗渗漏点在黄斑旁中心凹外的53例中浆患者行激光封闭为治疗组... 目的:分析低能量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效果以及视力同渗漏位置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低能量激光治疗渗漏点在黄斑旁中心凹外的53例中浆患者行激光封闭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改变,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视力提高程度,以及治愈率、复发率。对全部126例患者的视力同渗漏位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术后4wk治愈率为92.5%,对照组在用药后4wk治愈率为30.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2,4wk;3,6mo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复发率为12.1%,治疗组复发率为11.3%。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非参数相关分析法对视力与荧光渗漏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其相关系数r=0.216,P=0.0001,两者存在着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低能量激光对渗漏点在黄斑旁中心凹外的患者早期进行激光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和临床治愈率,提高视觉质量,但不能降低复发率。视力与渗漏位置呈正相关性,对判断预后及治疗有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低能量激光 正相关性 荧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2.5 mm辅助切口MSICS术对白内障患者手术性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乾 刘新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2.5 mm辅助切口手法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MSICS)对白内障患者手术性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620例(780只眼)白内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改良2.5 mm辅助切口MSICS术,对照组行MS... 目的探讨改良2.5 mm辅助切口手法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MSICS)对白内障患者手术性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620例(780只眼)白内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改良2.5 mm辅助切口MSICS术,对照组行MSICS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手术形散光值、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术后1周和2周的散光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膜内皮密度计数损失率和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15.9%)显著低于对照组(26.8%)(P<0.05)。结论改良2.5 mm辅助切口MSICS术能够有效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手术性散光发生,降低角膜内皮损伤,提高视觉质量,是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另一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辅助切口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路前房注BSS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国民 曹晔 王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经路前房注眼用平衡盐水(BSS)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经角膜穿刺口或经巩膜瓣下前房注BSS。结果 经角膜穿刺口前房注BSS,共28例31眼作为观察组,术后浅前房3眼(10%)。经巩... 目的 探讨不同经路前房注眼用平衡盐水(BSS)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经角膜穿刺口或经巩膜瓣下前房注BSS。结果 经角膜穿刺口前房注BSS,共28例31眼作为观察组,术后浅前房3眼(10%)。经巩膜瓣下前房注BSS,共30例36眼作为对照组,术后浅前房18眼(50%)。两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比较,X2检验,P<0.01。结论 前房注BSS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经角膜穿刺口优于经巩膜瓣下前房注B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S 预防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浅前房 经角膜穿刺口前房注眼用平衡盐水 经巩膜瓣下前房注眼用平衡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绍江 安慧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发生血管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7)。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发生血管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7)。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血管痉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血管痉挛指数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于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出血 血管痉挛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华 朱琦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睫状体脱离在眼科临床较为多见,常由严重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引起,导致持续性低眼压、后极部视网膜水肿皱褶,从而导致视力下降。在基层医院,因缺乏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等先进设备,及时早期准确地诊断以及恰当的治疗是这类疾病最... 睫状体脱离在眼科临床较为多见,常由严重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后引起,导致持续性低眼压、后极部视网膜水肿皱褶,从而导致视力下降。在基层医院,因缺乏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等先进设备,及时早期准确地诊断以及恰当的治疗是这类疾病最终预后的关键。因此,分析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将为基层医院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临床经验。对我院治疗的21例(21只眼)眼外伤致睫状体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临床观察 超声生物显微镜 诊断治疗 严重眼外伤 持续性低眼压 基层医院 视网膜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与Toll样受体及髓样分化因子88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乾 刘新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机制与Toll样受体(TLR)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我院的90例急性PACG患者为研究组,根据视野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机制与Toll样受体(TLR)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我院的90例急性PACG患者为研究组,根据视野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重、中、轻三个亚组,选取同期入院的32例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检测两组患者的TLR4、My D88蛋白及炎性因子(IL-2、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LR4和My D88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视神经损伤重度组的TLR4和My D88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视神经损伤中度组及视神经损伤轻度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IL-2及IL-6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神经损伤重度组的IL-2水平与视神经损伤中度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显著低于视神经损伤轻度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神经损伤重度组的IL-6水平与视神经损伤中度组及视神经损伤轻度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PACG的发病可能与TLR4和My D88的免疫调节有关,急性PACG发作期虹膜组织发生炎症,且TLR4和My D88的表达水平升高,这一过程依照TLR4-My D88的信号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TOLL样受体 髓样分化因子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庆祥 石一宁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80只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三角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 mm Hg时...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80只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三角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 mm Hg时,拆除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 d,可调整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调整缝线 滤过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注BSS和粘弹剂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比较
17
作者 薛国民 马庆祥 +1 位作者 朱琦 吴学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81-482,共2页
目的 探讨前房注 BSS和粘弹剂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 2 8例(31只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 BSS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 2 8例 (34只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注... 目的 探讨前房注 BSS和粘弹剂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 2 8例(31只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 BSS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 2 8例 (34只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注粘弹剂形成正常前房。结果 观察组术后浅前房 3只眼 ,占 9.7% ;对照组术后浅前房 3只眼 ,占 8.8%。卡方检验 ,P >0 .0 5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无高眼压 ,对照组术后 5只眼高眼压 ,卡方检验 ,P <0 .0 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结束时 ,前房注 BSS和粘弹剂 ,均能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 ,效果相近 ;但前房注 BSS方法安全 ,不需特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S 粘弹剂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巧平 谢安明 郝艳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C57 BL/6 J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方法:将新生C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氧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组和脂联素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于生后第...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C57 BL/6 J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方法:将新生C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氧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组和脂联素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于生后第7 d ( 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75%&#177;2%高氧氧箱中以诱导OIR模型。脂联素注射OIR模型组在P7~ P15每天接受腹腔注射重组鼠脂联素蛋白(3.0μg/g),生理盐水注射OIR组则于上述相同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小鼠均于P17时取右眼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观察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的情况;取左眼行视网膜切片和 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Western-blot测定左眼视网膜组织中iNOS、nNOS、eNOS的表达;取右眼视网膜组织定量检测ROS/RNS含量以及NO水平。 结果: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较生理盐水注射OIR组明显减少(t=7.304,P〈0.01),病理性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t=2.654,P〈0.01);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ROS含量较生理盐水注射组明显降低(t=13.349,P〈0.01);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 NO 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 t=3.023,P〈0.01),iNOS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5.112,P〈0.01),eNOS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7.421,P〈0.01),nNOS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t=1.074,P〉0.01)。 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eNOS促进生理性NO生成,同时又能抑制ROS/RNS的产生,在OIR进程中发挥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脉络膜和视网膜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自噬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小珩 李蓉 朱巧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732-1737,共6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脉络膜和视网膜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将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DMEM培养基中培养)、高糖组(DMEM培养基中加入25 mmol/L D-葡萄糖)、高糖+槲皮素组(...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脉络膜和视网膜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将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DMEM培养基中培养)、高糖组(DMEM培养基中加入25 mmol/L D-葡萄糖)、高糖+槲皮素组(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25 mmol/L D-葡萄糖及100μmol/L槲皮素),培养24 h时,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Beclin-1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GFP-LC3融合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F/6A细胞中LC3及Beclin-1蛋白表达增强(P<0.05),GFP-LC3阳性斑点细胞比例增多(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槲皮素组LC3及Beclin-1蛋白表达减少(P<0.05),GFP-LC3阳性斑点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F/6A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增大(P<0.05)、管腔形成数明显增多(P<0.05);高糖+槲皮素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明显减弱(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生成,该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自噬 血管生成 视网膜 脉络膜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郝艳芳 朱巧平 谢安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00-2203,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对C57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VAS2870注射OIR组和无菌PBS缓冲液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d(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为75%±2%的...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对C57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VAS2870注射OIR组和无菌PBS缓冲液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在出生后第7d(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为75%±2%的恒定高氧氧箱中以构建OIR模型,在P12时给予幼鼠双眼玻璃体腔注射VAS2870(0.5μL),另一组幼鼠双眼注射同等剂量的无菌PBS缓冲液。三组小鼠均在P17时取右眼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观察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的情况;取右眼行视网膜组织定量检测ROS/RNS含量;取左眼应用RT-PCR检测Nox4 m RNA含量,并应用Western-blot测定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较无菌PBS缓冲液注射OIR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性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P<0.05);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ox4 m 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无菌PBS缓冲液注射组;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ROS含量较无菌PBS缓冲液注射组明显降低(P<0.05);VAS2870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菌PBS缓冲液注射组(P<0.05)。结论:在小鼠OIR模型中,VAS2870可抑制Nox4 m RNA的表达,减少ROS/RNS,下调VEGF的生成,在视网膜病变进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2870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氧自由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