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丁晓权 毕鑑红 +4 位作者 马志刚 蒋占鑫 席俊峰 刘鹏 张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F方案化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收集食管癌组织并根据化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检测食管癌组织...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ERCC1和GSTP1表达量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凋亡、增殖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F方案化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收集食管癌组织并根据化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ERCC1、GSTP1以及凋亡基因、增殖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化疗敏感组食管癌组织中ERCC1、GSTP1的蛋白含量以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化疗耐药组,MBP1、DEC1、PTEN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化疗耐药组,PLCE1、CyclinD1、PAR2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化疗耐药组;ERCC1、GSTP1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MBP1、DEC1、PTEN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ERCC1、GSTP1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PLCE1、CyclinD1、PAR2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ERCC1、GSTP1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结论: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的ERCC1和GSTP1能够降低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在铂类药物化疗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楤木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史海涛 刘欣 +6 位作者 刘超 黄苗 姜炅 程妍 赵刚 董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298,303,共5页
目的研究太白楤木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及太白楤木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及太白楤木灌胃,3d后制备含药血清。体... 目的研究太白楤木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及太白楤木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及太白楤木灌胃,3d后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应用上述各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48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HSC中Bcl-2、Bcl-xl、Bax及Bcl-xs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C中Bcl-2、Bax及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和太白楤木组HSC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秋水仙碱组相比,太白楤木组凋亡率更高(P<0.05)。2秋水仙碱及太白楤木均可抑制HSC中Bcl-2的表达(P<0.05),并促进Bax的表达(P<0.05),其中太白楤木的作用更加明显(P<0.05)。3秋水仙碱及太白楤木对HSC中Bcl-xl及Bcl-xs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秋水仙碱及太白楤木均可抑制HSC中α-SMA的表达(P<0.05),且太白楤木的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太白楤木可促进活化的HSC凋亡,其促HSC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楤木 肝星状细胞 凋亡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高荣建 吴海丽 +5 位作者 毕鑑红 康凯 郭星 刘娟 李晓丽 孟存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3325-3329,共5页
背景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是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EFB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病情被低估。陕北地区目前此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统... 背景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是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EFB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病情被低估。陕北地区目前此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统计陕北地区5所医院因胃黏膜病变经ESD后的病理升级率,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2021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延安市中医院、子长市人民医院因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其术前均行EFB。本研究将病理类型分为:慢性炎性改变(CIC)、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早期胃癌(EGC)及进展期胃癌。分析患者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将术后病理诊断发生升级者定义为病理升级。分别对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患者。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EGC分别为84、75、65、17例。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总体升级率为31.5%(76/2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分型[OR=0.134,95%CI(0.029,0.617)]和表面溃疡[OR=3.595,95%CI(1.226,10.536)]是术前EFB诊断为CIC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3.961,95%CI(1.071,14.650)]、内镜下分型[OR=0.311,95%CI(0.127,0.765)]、表面发红[OR=5.830,95%CI(1.591,21.355)]及取材数目[OR=0.234,95%CI(0.063,0.872)]是术前EFB诊断为L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病灶大小[OR=3.143,95%CI(1.003,9.852)]是术前EFB诊断为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若术前活检提示为CIC,但内镜下分型为平坦型或凹陷型,病灶有表面溃疡,应警惕病理被低估的可能;术前活检提示为LGIN,但患者年龄>60岁、病灶为平坦型、病灶表面发红且取活检数目只有1块时,不排除术前病理被低估,必要时可行ESD;病灶大小>2 cm时,术前活检诊断HGIN的病灶很可能为EGC,建议行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变 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钳夹活检 病理升级 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白云磊 党润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350-2354,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以指导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为试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单纯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以指导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为试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腹围、吸烟、饮酒、胆结石、高血压、血糖、血脂情况[TC、TG、HDL-C、LDL-C]。检测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腹围、吸烟饮酒习惯、高血压、胆结石、糖尿病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22、4.127、3.524,P值分别为<0.01、<0.01、0.012),对照组患者的HDL-C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统计学意义(t=2.231,P=0.037);试验组患者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慢性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2.12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TG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TG水平正常的患者增加了47.6%(比值比=1.476,P=0.031),高LDL-C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较LDL-C水平正常的患者增加了48.7%(比值比=1.487,P=0.045)。结论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测,针对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高甘油三酯血症 胰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MAYO内镜评分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泽军 董海滨 +2 位作者 马娜 任渝棠 姜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4-1213,共10页
目的探讨改进的Mayo内镜评分(IMES)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确诊为UC且完成肠镜的活动期患者,共纳入103名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内镜病变严重... 目的探讨改进的Mayo内镜评分(IMES)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确诊为UC且完成肠镜的活动期患者,共纳入103名患者,并对这些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内镜病变严重程度采用Mayo内镜评分、溃疡性结肠炎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进行评估,内镜下病变范围采用Montreal分型。将MES评分同Montreal分型结合得出IMES。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轻(<40岁)患者、广泛病型(E3)患者、高内镜评分(MES=3、UCEIS>4、IMES>4)患者、接受高级药物治疗(全身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患者临床缓解、内镜缓解率更低;COX生存分析提示IMES≤4是预测取得临床缓解、内镜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IMSE≤4对患者取得临床缓解、内镜缓解的预测价值(AUC=0.7793、0.7095,P<0.01)优于Montreal为E1/2(AUC=0.7357、0.6847,P<0.01)、MES=2(AUC=0.6671、0.5929,P<0.01)、UCEIS≤4(AUC=0.6823、0.6459,P<0.01);IMES=5对活动期UC患者接受结肠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优于E3、MES=3。结论IMES能够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评分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