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TKI敏感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薛琴琴 张菊 +4 位作者 俞青苗 金雯 杨梅 刘宁侠 高艳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86,592,共5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中是否存在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敏感性相关的18、19及21外显子突变,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中是否存在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敏感性相关的18、19及21外显子突变,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0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提取DNA,以特异性引物PCR扩增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进行DNA测序并分析序列相似性。结果 70例宫颈癌组织提取质量良好的DNA中,均未检测到EGFR基因18、19及21外显子突变。结论宫颈癌组织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突变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多聚酶链式反应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彩霞 郭红燕 +6 位作者 孔东丽 贺豪杰 张坤 韩劲松 熊光武 闫霞 孔为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7例及北京妇产医院2例VG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诊结局。年龄33~58岁,中位数43岁。主要症状为阴道排液(4例)或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2期1例,ⅠB1期5例,ⅡA2期1例,ⅡB期2例。1例ⅠA2期患者锥切后观察;5例ⅠB1期患者均无生育要求,行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其中3例术后辅助放化疗;1例ⅡA2期行宫颈癌根治术;2例ⅡB期中1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腹腔镜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另1例行腹腔镜双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化疗。结果 7例行淋巴结清扫者中ⅡB期1例盆腔淋巴结浸润。8例卵巢切除中1例ⅡB期术中卵巢表面未见异常,术后病理双侧卵巢中分化腺癌。随访3~75个月,中位数27个月,无术后复发及死亡。结论与常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相比,VGA发病相对年轻,肿瘤多外生型生长,淋巴结及卵巢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由于病例数相对少,且为回顾性分析,难以得出十分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及病灶内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春季 张秀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31-3233,3238,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及病灶内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即刻及...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及病灶内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4小时,测定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含量;手术切除后,收集子宫肌瘤病灶并测定细胞侵袭指标的表达量。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小时血清中MDA、NE、E、Cor、ACTH的含量显著低于开腹组,GSH-Px、T-SOD的含量显著高于开腹组;手术切除后,腹腔镜组患者子宫肌瘤病灶内CXCL12、CXCR4、MMP2、MMP7、MMP9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开腹组,TIMP1、TIMP2、RECK、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手术能够减轻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并抑制病灶内细胞的侵袭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氧化应激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尚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234-1235,1238,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与不孕发生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孕前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与不孕发生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每组各40例,另选取孕前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53.3±10.5)(、185.9±20.1)pg/mL,(34.2±12.3)(、132.5±12.5)pg/mL,(10.2±2.9)(、96.7±23.4)pg/mL,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组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t分别为6.852、7.520,P<0.05)和对照组(t分别为23.362、32.625,P<0.01)。结论:IL-6及TNF-α可作为一种重要参考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患者的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