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发展榆林市马铃薯产业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詹升林 尚凯达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4期23-25,共3页
陕西省榆林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近年来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快,所产马铃薯畅销全国各地。本文就目前榆林市马铃薯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马铃薯产业提出相关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榆林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
2
作者 杨智德 张秀兰 +1 位作者 任生来 张志珍 《现代园艺》 2009年第6期63-64,共2页
2008年全市播种面积300多万亩,占全国种植的4%左右,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0%左右,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第三大市,其中定边县种植面积达到101万亩,为全国马铃薯第一大县。2008年全市马铃薯平均亩产1000公斤,总产鲜薯300万吨,马铃薯... 2008年全市播种面积300多万亩,占全国种植的4%左右,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0%左右,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第三大市,其中定边县种植面积达到101万亩,为全国马铃薯第一大县。2008年全市马铃薯平均亩产1000公斤,总产鲜薯300万吨,马铃薯总产值30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24.4%,纯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45元,占农业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2007年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现状 开发利 榆林市 农业总产值 种植面积 用途 人均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榆林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被引量:9
3
作者 封海梅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20期68-68,共1页
实现马铃薯的高产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实现马铃薯的高产栽培以及介绍相关病虫害防治。实现马铃薯高产栽培不仅仅包括品种和区域的选择,而且还有去尾芽技术和高垄栽培等科学技术。通过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文献... 实现马铃薯的高产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实现马铃薯的高产栽培以及介绍相关病虫害防治。实现马铃薯高产栽培不仅仅包括品种和区域的选择,而且还有去尾芽技术和高垄栽培等科学技术。通过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文献收集等方法,发现阻碍马铃薯高产主要因素除去土地因素,病虫害是占很大比例的客观因素,积极推广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的高产,也能够为全国的马铃薯种植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产栽培 病虫害防治 高垄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源的发现及遗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绚霞 董振生 +2 位作者 刘创社 董军刚 郑振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0-132,共3页
为了解决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微粉问题和选育高油分黄籽新品种,进行了黄籽不育源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一种黄籽不育源119A。对119A的花器大小、花粉活力、育性及恢保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A花瓣大,花丝长,雌蕊和花药介于pol CMS和陕2A CMS... 为了解决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微粉问题和选育高油分黄籽新品种,进行了黄籽不育源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一种黄籽不育源119A。对119A的花器大小、花粉活力、育性及恢保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A花瓣大,花丝长,雌蕊和花药介于pol CMS和陕2A CMS之间;育性彻底,95%的花朵无微粉,有微粉的花朵大多数花粉无活力,有活力的花粉只占2.1%~3.6%;其恢保关系与pol CMS、陕2A CMS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雄性不育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途径与措施 被引量:7
5
作者 任正军 高歌 +1 位作者 王婷婷 任彬溪 《农业工程技术》 2018年第2期33-34,共2页
文章分析了农户及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规模种植基地在化肥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客观需要。阐述了农户、规模种植基地和农技推广部门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具体措施,包括政... 文章分析了农户及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规模种植基地在化肥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客观需要。阐述了农户、规模种植基地和农技推广部门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措施、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为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保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生产方式,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农药 减量使用 途径与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类根瘤中胞间细菌的运动及其对细胞壁的影响
6
作者 韩善华 郑振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8-1832,共5页
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小麦类根瘤,以探讨小麦类根瘤中胞间细菌的运动及其对细胞壁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类根瘤由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和侵染细胞组成,它们中有许多胞间隙,其中一些还含有大量细菌;它们的胞间层常常彼此分离... 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小麦类根瘤,以探讨小麦类根瘤中胞间细菌的运动及其对细胞壁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类根瘤由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和侵染细胞组成,它们中有许多胞间隙,其中一些还含有大量细菌;它们的胞间层常常彼此分离,形成间隙,间隙中有时也有细菌存在;(2)小麦类根瘤中没有侵入线,细菌运动主要在胞间进行;具有细菌的胞间隙和胞间层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细胞壁还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一般与它们中的细菌有关,且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类根瘤 胞间隙 胞间层 细菌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高飞 刘波 +1 位作者 何小平 韩媛芬 《中国种业》 2015年第3期25-27,共3页
小麦良种的大面积推广是粮食丰产的基础,为了摸清陕西省小麦良种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从农户用种和企业销售角度开展了大量调查,发现2013年小麦良种覆盖率约为86.8%,说明农户使用良种积极性较高,同时看到小麦良种覆盖率地区间差异较大,... 小麦良种的大面积推广是粮食丰产的基础,为了摸清陕西省小麦良种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从农户用种和企业销售角度开展了大量调查,发现2013年小麦良种覆盖率约为86.8%,说明农户使用良种积极性较高,同时看到小麦良种覆盖率地区间差异较大,小麦主产区关中地区最高,其次为陕南和陕北地区,关中各市中渭北旱塬地区最低。渭北旱塬是陕西省重要的小麦粮食生产区域,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良种覆盖率,建议加大旱塬区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加快新品种推广,同时做好品种宣传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使用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良种覆盖率 关中地区 渭北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水地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文忠 李舒妮 延小磊 《西北园艺(蔬菜)》 2007年第3期18-18,共1页
陕北长城沿线滩水地区涉及榆阳、神木、横山、靖边、定边等五县(区)。该地区耕地广阔平展,水地分布集中,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凉爽,通过地膜覆盖栽培,所产鲜辣椒病虫少、品质好、成本低... 陕北长城沿线滩水地区涉及榆阳、神木、横山、靖边、定边等五县(区)。该地区耕地广阔平展,水地分布集中,水源充足、水质好,交通方便,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凉爽,通过地膜覆盖栽培,所产鲜辣椒病虫少、品质好、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经济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鲜辣椒 水地 地膜覆盖栽培 昼夜温差 价格优势 经济效益 成本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榆单9号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生龙 陈雷 +1 位作者 苗志栓 张玉飞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247-248,共2页
榆单9号是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于以YD12为母本,YD2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5年-2006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6.6%,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12.4%,两年平均增产9.5%,该品种株型半紧凑,中杆、大穗、丰产性好,抗病、抗... 榆单9号是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于以YD12为母本,YD28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5年-2006年陕西省春播玉米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6.6%,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12.4%,两年平均增产9.5%,该品种株型半紧凑,中杆、大穗、丰产性好,抗病、抗虫、抗倒,适应性广。该品种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并命名为榆单9号。目前已在陕西省春、夏播玉米区及相近生态区的内蒙古乌审旗等地累计推广种植17.3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榆单9号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登海9号引进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存荣 尚凯达 +1 位作者 安静涛 张巍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玉米是陕西省榆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市的粮食产量。引进了40多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了高产、稳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登海9号,并总结出了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登海9号 引进 丰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碳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明博 梁其涛 +3 位作者 赵殿峰 杜兴华 黄金辉 朱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56-59,共4页
于2014年5~9月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碳施用量对‘秦烟96’生长及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生物碳处理比较,施用10~30 g·kg^(-1)生物碳可明显提高烤烟株高、有效叶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量,改善烟叶品质,且施用20 ... 于2014年5~9月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碳施用量对‘秦烟96’生长及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生物碳处理比较,施用10~30 g·kg^(-1)生物碳可明显提高烤烟株高、有效叶数、最大叶面积及干物质量,改善烟叶品质,且施用20 g·kg^(-1)生物碳时,最利于烤烟生长和优质烟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 烤烟 株高 化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长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亚萍 尚凯达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5期128-129,共2页
陕西省子长县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近年来该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快,所产马铃薯畅销全国各地。分析了目前子长县马铃薯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马铃薯 产业 发展优势 存在问题 对策 陕西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天麻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鱼智 黄国栋 贺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3期39-40,共2页
本研究在没有野生天麻生长的毛乌素沙地、经过4年的栽培试验研究,通过不同质地土壤比较试验,优选出了菌枝+鲜枝+麻种+鲜材马蹄口对接面“四下窝”一步覆膜栽培法,并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使天麻栽培工序简化,成本... 本研究在没有野生天麻生长的毛乌素沙地、经过4年的栽培试验研究,通过不同质地土壤比较试验,优选出了菌枝+鲜枝+麻种+鲜材马蹄口对接面“四下窝”一步覆膜栽培法,并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使天麻栽培工序简化,成本降低、病虫害减少,品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天麻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轮纹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瑜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118-118,共1页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种植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不仅可侵害枝干和果实,而且在贮藏期间仍可继续发病,危害性非常高,常给苹果种植户及经售商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对苹果轮纹病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等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期为... 苹果轮纹病是苹果种植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不仅可侵害枝干和果实,而且在贮藏期间仍可继续发病,危害性非常高,常给苹果种植户及经售商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对苹果轮纹病的发病特点、发病规律等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期为苹果种植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轮纹病 发病特点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金科玉3308密度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章 任米燕 +2 位作者 尚凯达 梅成芳 鱼雄英 《中国种业》 2020年第8期79-80,共2页
设6个密度梯度,每hm^2分别为5.25万株、6.00万株、6.75万株、7.50万株、8.25万株、9.00万株,研究不同密度对金科玉330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密度为7.5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综合分析,金科玉3308在中等肥力有灌溉条件的种... 设6个密度梯度,每hm^2分别为5.25万株、6.00万株、6.75万株、7.50万株、8.25万株、9.00万株,研究不同密度对金科玉330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密度为7.5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综合分析,金科玉3308在中等肥力有灌溉条件的种植区,种植密度以6.75万~7.50万株/hm^2最为适宜,群体最为合理,最有利于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金科玉3308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和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晚疫病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封永顺 马淑琴 吕玉兰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26期22-22,共1页
肥料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肥料的用量不同,也会导致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水平不同。通过试验,对不同肥料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科学合理地用肥以及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肥料 种植密度 马铃薯生产 晚疫病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品系M67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17
作者 郑振宇 张志东 冯娟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期13-14,45,共3页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确定普通小麦品系M67条锈病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利用单体定位法对该品系苗期的条锈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M6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和中国春杂交F1代均表现高抗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两个组合F2代抗... 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确定普通小麦品系M67条锈病抗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利用单体定位法对该品系苗期的条锈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M67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和中国春杂交F1代均表现高抗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两个组合F2代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21个单体组合的F1均表现高抗条锈病,F2群体抗性调查结果表明,除中国春1BM×M67组合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显著偏离3∶1外,其余20个组合的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结果表明,M67的条锈病抗性由位于1B染色体上的单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抗条锈病基因 单体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