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牛钰平 石长春 +3 位作者 封斌 徐连秀 赵国平 高保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215,共4页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27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16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 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27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716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 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近年来榆林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或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期间不同施肥处理氮素的淋溶形态及数量 被引量:41
2
作者 高忠霞 杨学云 +2 位作者 周建斌 王祥 王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24-1632,共9页
利用大型回填土渗漏池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年生长周期内塿土不同施肥处理氮素淋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期间土壤淋溶的氮素以硝态氮(NO3--N)为主,溶解性有机氮(DON)次之,铵态氮(NH4+-N)最低,占淋失总氮的比例平... 利用大型回填土渗漏池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年生长周期内塿土不同施肥处理氮素淋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期间土壤淋溶的氮素以硝态氮(NO3--N)为主,溶解性有机氮(DON)次之,铵态氮(NH4+-N)最低,占淋失总氮的比例平均分别为72.1%、26.2%和1.7%,说明除NO3--N外,DON也是不可忽视的土壤氮素淋失形态。与施氮磷化肥(NP)相比,氮磷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处理(NPM)明显降低了淋溶到100 cm深度土层的氮量;在小麦-玉米生长期间,NPM处理NO3--N、DON和NH4+-N的累积淋溶量比NP处理分别降低了64.4%、42.9%和54.8%,这与配施有机肥后提高了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有关,说明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施用可以降低氮素的淋溶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施肥 氮素淋溶 溶解性有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灌木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苏占雄 石辉 +2 位作者 郭晋伟 李静 李秧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620-3624,共5页
灌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精度、非破坏性的灌木生物量估算方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数码拍照法对狼牙刺、山桃、沙棘、柠条、丁香、虎榛子、荆条和酸枣8种灌木进行水平拍照,采用Photoshop7.0图像处理软... 灌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精度、非破坏性的灌木生物量估算方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数码拍照法对狼牙刺、山桃、沙棘、柠条、丁香、虎榛子、荆条和酸枣8种灌木进行水平拍照,采用Photoshop7.0图像处理软件提取了各灌木植株的照相面积(S)、高度(H)、宽度(D)、冠层高度(h)等信息,建立了不同灌木的生物量拟合方程,具有良好的精度。灌木侧面照相面积(S)与植株的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可建立灌木生物量估算的通用线性模型,其决定系数达到0.927 5,估算精度较高。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灌木的生物量是一种非破坏性、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精度的方法,在灌木生物量估算中具有广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拍照 灌木 地上生物量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节水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梅 高忠霞 王宏 《现代园艺》 2011年第12X期21-22,共2页
我国水资源匮乏,农业节水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由于受生产力水平限制,我国的农业节水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节水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并对未来我国的农业节... 我国水资源匮乏,农业节水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由于受生产力水平限制,我国的农业节水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节水领域的主要应用技术,并对未来我国的农业节水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业节水 节水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