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和酶制剂对马铃薯渣-麸皮混合青贮效果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1
作者 辛晨 李玉龙 +9 位作者 曹容容 张小玲 芦晶 胡海涛 张瑞 米虎伟 王砀砀 姚军虎 王腊梅 曹阳春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0,19,共11页
探究复合乳酸菌、酶制剂对马铃薯渣麸皮混合青贮效果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首先测定了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然后以马铃薯渣-麸皮为发酵底物,分别设置对照(CON)组、复合乳酸菌(LAB)组、复合酶制剂(... 探究复合乳酸菌、酶制剂对马铃薯渣麸皮混合青贮效果及营养价值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渣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首先测定了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然后以马铃薯渣-麸皮为发酵底物,分别设置对照(CON)组、复合乳酸菌(LAB)组、复合酶制剂(EN)组和复合菌酶(LE)组,青贮30 d后,分析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乳酸菌培养16 h菌株pH下降至4.0以下,且在pH为4时生长性能最优。(2)LAB组、EN组和LE组饲料发酵品质评分均为优;EN组和LE组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CON组和LAB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CON组和LAB组(P<0.01);LE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最高;EN组的氨态氮/总氮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3)所有处理组均表现出良好的有氧稳定性。(4)在门水平上,未发酵原料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发酵30 d后各组饲料厚壁菌门占比明显提高;在属水平上,未发酵原料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发酵30 d后各组饲料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增加。综上可知,复合乳酸菌和酶制剂的添加可以提高马铃薯渣麸皮的青贮品质,且复合菌酶制剂协同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乳酸菌 酶制剂 菌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