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市杨树桑黄培养料配方筛选
1
作者 郝哲 张彦飞 +5 位作者 史建国 李佳奇 李红 李惠霞 思瑞琳 惠景豪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杨树桑黄为试验材料,以榆林市常见的桑木屑、枣木屑、果木屑等为培养料,根据桑黄菌丝生长情况、栽培成本、子实体产量等指标进行配方筛选。结果表明,P1(小麦98%、碳酸钙1%、石膏1%)为原种最佳培养料配方;P3、P4、P5均可作为杨树桑黄... 以杨树桑黄为试验材料,以榆林市常见的桑木屑、枣木屑、果木屑等为培养料,根据桑黄菌丝生长情况、栽培成本、子实体产量等指标进行配方筛选。结果表明,P1(小麦98%、碳酸钙1%、石膏1%)为原种最佳培养料配方;P3、P4、P5均可作为杨树桑黄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其中P5(枣木屑40%、桑木屑40%、麦麸10%、玉米芯8%、碳酸钙1%、石膏1%)为最佳配方。试验结果可为桑黄高产栽培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桑黄 人工栽培 配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人工栽培桑黄优良菌株的筛选
2
作者 郝哲 张彦飞 +4 位作者 史建国 李红 李惠霞 思瑞琳 李正雄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7-39,60,共4页
针对桑黄人工栽培优良菌株缺乏、出黄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对引进和分离培养的6个桑黄菌株,分别在不同试管及培养料基质条件下培养并进行性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栽培环境一致的条件下,NKSH-1、NKSH-2、NKSH-6三个桑黄菌株长出子实体... 针对桑黄人工栽培优良菌株缺乏、出黄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对引进和分离培养的6个桑黄菌株,分别在不同试管及培养料基质条件下培养并进行性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栽培环境一致的条件下,NKSH-1、NKSH-2、NKSH-6三个桑黄菌株长出子实体,NKSH-2菌株菌丝粗壮、颜色发黄、发菌快、长势强、产量最高,是最适宜用于规模化生产的桑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木 人工栽培 桑黄 菌株 栽培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文龙 王利平 +2 位作者 常小峰 郝哲 李鸣雷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6期80-82,共3页
食用菌作为绿色循环产业,能很好地与农业产业融合,既能解决原有的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为当地增加经济收益。分析榆林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的优势,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榆林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榆林市 食用菌产业 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草滩区野生羊肚菌及其生态环境调查
4
作者 鱼智 张玉薇 +3 位作者 张雪 许亚丽 史建国 李鸣雷 《食用菌》 2025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可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方法:通过连续5年调查榆林市部分区县的野生羊肚菌分布区域、土壤性质、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海拔和种类,分析沙地羊肚菌的发生与降水量关系。结果:风沙草滩区具有疏松弱碱性的沙壤... 目的: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可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方法:通过连续5年调查榆林市部分区县的野生羊肚菌分布区域、土壤性质、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海拔和种类,分析沙地羊肚菌的发生与降水量关系。结果:风沙草滩区具有疏松弱碱性的沙壤土、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及充足的雨水,适宜羊肚菌生长。结论:调查掌握野生羊肚菌的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为榆林市人工培育羊肚菌及大规模发展羊肚菌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风沙草滩区 野生资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扦插栽培技术在园艺工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高晓宁 《种子科技》 2025年第6期117-119,共3页
扦插栽培技术在农业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不仅保障了母株的优良遗传信息,加速了作物品种的复制与更新,还显著提高了产量,优化了物种结构。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科研人员通过改良生根技术等措施,推动了该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深入剖析... 扦插栽培技术在农业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不仅保障了母株的优良遗传信息,加速了作物品种的复制与更新,还显著提高了产量,优化了物种结构。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科研人员通过改良生根技术等措施,推动了该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深入剖析了扦插栽培技术,旨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助力其在农业园林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繁殖 园艺工程 无性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
6
作者 庞兴玮 李高名 +2 位作者 王丹 王丽 戚荆博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2期58-60,共3页
我国作为重要的农业大国,在农业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了多种作物的种植活动,并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生长质量,使得很多作物的产量、品质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众多的农作物当中,马铃薯不... 我国作为重要的农业大国,在农业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了多种作物的种植活动,并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生长质量,使得很多作物的产量、品质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众多的农作物当中,马铃薯不容忽视。马铃薯凭借着较强的环境适应性以及繁殖能力,在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在陕西省榆林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当地马铃薯的种植规模明显扩大,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创造了高水平的经济效益。为加快推动榆林地区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应在社会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加强对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推进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升级。本文主要围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展开了分析和论述,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机械化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8个甘薯品种的食味与品质综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升成 艾玲 +6 位作者 雷继成 申强 郝维华 贾艳 李惠霞 艾海舰 吉磊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44-48,共5页
食味和品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甘薯的两个重要原因,为了筛选出食味和品质优质的鲜食甘薯品种进行推广示范,研究对前期研究的8个甘薯品种进行了6个指标的食味评价、测定了干物质,对优选的横薯1号、早丰和日本哈蜜的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 食味和品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甘薯的两个重要原因,为了筛选出食味和品质优质的鲜食甘薯品种进行推广示范,研究对前期研究的8个甘薯品种进行了6个指标的食味评价、测定了干物质,对优选的横薯1号、早丰和日本哈蜜的蛋白质、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和β-胡萝卜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食味评价中横薯1号、绥薯1号、日本哈蜜和早丰位居前四,普薯32位次最差。品质评价中横薯1号维生素C为39.7 mg/100 g,早丰β-胡萝卜素为29.7μg/100 g。综合而言,横薯1号可大面积推广,日本哈蜜宜作小规模推广,早丰品种因具备提前1月或与区域甘薯同期上市的优势,可作为重点引入品种进行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 甘薯 食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条件对人工栽培桑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郝哲 张彦飞 +5 位作者 史建国 李佳奇 李红 李惠霞 思瑞琳 惠景豪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4期44-47,53,共5页
针对目前桑黄人工栽培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弱、子实体产量低等瓶颈问题,从菌丝生长条件、割口方法、覆盖遮阳网及子实体生长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基质含水量为65%,适宜... 针对目前桑黄人工栽培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弱、子实体产量低等瓶颈问题,从菌丝生长条件、割口方法、覆盖遮阳网及子实体生长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基质含水量为65%,适宜的栽培袋割口方式为深度0.5 cm、宽度0.5 cm,摆袋后宜覆盖9针遮阳网。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湿度为85%~95%。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桑黄人工栽培技术,加快了珍稀天然药用资源桑黄的开发利用进程,为桑黄规范化栽培和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人工栽培 割口方法 子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枣疯病的潜在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7
9
作者 阎雄飞 张权 +4 位作者 张鹏 刘青钊 郝哲 李刚 刘永华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陕西枣区发病面积日益扩大,造成枣树成片死亡,对陕西的红枣产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明确枣疯病在陕西省的风险等级,为枣疯病的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 【目的】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陕西枣区发病面积日益扩大,造成枣树成片死亡,对陕西的红枣产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明确枣疯病在陕西省的风险等级,为枣疯病的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方法,从枣疯病发生现状、潜在危害性、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5个方面,对枣疯病在陕西省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枣疯病在陕西全部枣区适生,在陕西省的风险综合评价值R=2.84,危险等级为Ⅰ级。【结论】枣疯病在陕西属于特别危险有害生物,对陕西红枣产业有很高的风险。根据其危险等级,提出应清除病原和严格检疫、加强枣园管理和防治媒介昆虫等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陕西省 红枣产业 风险分析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灵芝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雷萍 张文隽 +4 位作者 郝哲 马婧嘉 梁海燕 李雅茹 吴亚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5-1624,共10页
为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灵芝这类珍稀野生药用菌资源,对采自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山区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分离纯化,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明确其分类学地位,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子实体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灵芝菌株... 为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灵芝这类珍稀野生药用菌资源,对采自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山区的一株野生灵芝进行分离纯化,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明确其分类学地位,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子实体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灵芝菌株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野生灵芝菌株为赤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P.Karst.];单因素试验确定其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最适初始pH为7.0,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因子组合为葡萄糖15 g/L、蔗糖15 g/L、酵母膏5 g/L、磷酸二氢钾1 g/L、初始pH 6.5;其人工栽培子实体多糖含量1.42%,三萜含量3.05%,蛋白质含量17.74%,这3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对照菌株灵芝SW01和泰山灵芝,为一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灵芝 ITS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亚文 史慧芳 +2 位作者 张鹏 郝哲 阎雄飞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1期27-32,共6页
微生物菌肥是根据土壤生态学、植物营养学原理和现代有机可持续发展农业研制出来的含有活性物质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肥料,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果蔬品质,在土壤-作物-微生物三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关联,对现代农业的... 微生物菌肥是根据土壤生态学、植物营养学原理和现代有机可持续发展农业研制出来的含有活性物质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肥料,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果蔬品质,在土壤-作物-微生物三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关联,对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微生物菌肥的研究进展,促进蔬菜作物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提高蔬菜作物抗性及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微生物菌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蔬菜作物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法提取灵芝三萜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婧嘉 李雅茹 +4 位作者 张文隽 郝哲 屈文英 吴亚召 雷萍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获得提取灵芝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提取工艺,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灵芝三萜含量,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考察不同因素对灵芝三萜提取的影响。结果:影响灵芝三萜提取率的先后次序为乙醇质量分... 目的:获得提取灵芝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提取工艺,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灵芝三萜含量,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考察不同因素对灵芝三萜提取的影响。结果:影响灵芝三萜提取率的先后次序为乙醇质量分数>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最佳工艺参数为料(g)液(mL)1∶30,乙醇质量分数85%,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在此工艺参数下,灵芝三萜提取率为2.99%。结论:在此工艺下提取灵芝三萜结果稳定,提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灵芝三萜 超声波 半仿生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付博 王家哲 +3 位作者 李英梅 张淑莲 郝哲 张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0-647,共8页
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菌落形态、孢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结合ITS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明确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pH、温... 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菌落形态、孢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结合ITS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明确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pH、温度和碳源。结果表明:从羊肚菌病样中共分离出4株病原真菌Y1、Y2、Y3和Y6,该4株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一致,菌丝呈白色绒毛状、较致密,微凸起,菌体生长较慢,不分泌色素。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长棒状、具1个隔膜,大小(3~5)μm×(19~25)μm,菌丝无色、具分隔、直径约2~4μm。对菌株Y1、Y2、Y3和Y6(登录号分别为MW922714、MW922715、MW922716、MW922717)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大小分别为550 bp、545 bp、552 bp和556 bp,经BLAST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Y1、Y2、Y3和Y6与Diploospora longispora和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在自举值99%水平上聚在同一个进化分支。综合菌体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Y1、Y2、Y3和Y6鉴定为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ospora longispor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佳pH 5.5~6.5,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最佳利用碳源为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霉菌性枯萎病 长孢卵单隔孢霉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羊肚菌资源收集与菌株筛选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哲 张彦飞 +4 位作者 高升成 梁海燕 李惠霞 李红 思瑞琳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9期16-25,共10页
为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确定最佳菌种分离方法及培养配方,探索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质菌株,从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筛选、大田试种与推广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方的26个菌株... 为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确定最佳菌种分离方法及培养配方,探索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质菌株,从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筛选、大田试种与推广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方的26个菌株主要包括梯棱羊肚菌7株、六妹羊肚菌5株、七妹羊肚菌4株。以菌盖部位进行的组织分离,菌核密集且含有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基因;以孢子分离获得的菌丝长势强、菌核密集且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5种培养基中以配方M2最佳,菌丝健壮浓密、长势强且整齐。经过初选和复选获得6个优选菌株,在试验生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栽培中驯化选育出的6个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病性,平均产量均超过200 kg·667m^(-1)m^(-2)。其中,以采自四川绵阳的七妹羊肚菌菌株NK-2平均产量最高,达到292 kg·667^(-1)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孢子 培养基 组织分离 野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风沙区羊肚菌不同设施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郝哲 张彦飞 高升成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48-54,共7页
为了探索出适合陕北风沙区不同设施水平下最优的羊肚菌栽培品种与栽培茬口,开展了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拱棚、遮阳大棚三种设施下羊肚菌不同播种时间与不同品种的出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适宜秋冬茬、早春茬和冬春茬,以冬春茬七... 为了探索出适合陕北风沙区不同设施水平下最优的羊肚菌栽培品种与栽培茬口,开展了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拱棚、遮阳大棚三种设施下羊肚菌不同播种时间与不同品种的出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适宜秋冬茬、早春茬和冬春茬,以冬春茬七妹羊肚菌产量为佳;钢架棉被拱棚内早春茬和越冬茬均适宜,以七妹羊肚菌越冬茬产量最高;遮阳大棚内适宜越冬茬,而不适宜早春茬,越冬茬以六妹和七妹羊肚菌为宜。总之,陕北风沙区羊肚菌种植应结合现有的设施条件,选择有利的栽培茬口和适宜品种,相对而言,三种设施条件下以越冬茬模式为佳,以七妹羊肚菌为适宜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风沙区 羊肚菌 设施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枣木基质配比对香菇L808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鱼智 李佳奇 +5 位作者 米林锋 郝哲 侯磊磊 杨治彪 王攀龙 史建国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82-87,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陕北地区枣木资源,提高红枣产业附加值并高效缓解香菇产业栽培原料短缺等问题。以香菇品种L808为供试材料,分析以不同比例的枣木、枣泥为栽培基质对香菇菌丝适应期、菌丝侵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转色期的影响,并... 为了充分利用陕北地区枣木资源,提高红枣产业附加值并高效缓解香菇产业栽培原料短缺等问题。以香菇品种L808为供试材料,分析以不同比例的枣木、枣泥为栽培基质对香菇菌丝适应期、菌丝侵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转色期的影响,并筛选最优配方。结果表明,添加枣木和枣泥的配方A、B、C相较于对照CK,菌丝生长速率分别提高了3.79%,11.90%,8.65%,且配方B(枣木屑68%、枣泥10%、麸皮20%、蔗糖1%,石膏1%)更有利于菌丝快速且平稳的生长。综合考虑,将其定为香菇栽培的最优枣木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丝 枣木 枣泥 栽培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甘薯品种在陕北风沙区的栽培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继成 艾玲 +6 位作者 高升成 申强 郝维华 李惠霞 贾艳 冯涛 吉磊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54-59,共6页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错带,具有甘薯栽培十分有利的沙土和光热条件。为了丰富区域甘薯品种,筛选出优质的甘薯品种,试验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的田间试验,调查了甘薯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结薯特性、生物量。结果表明,...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错带,具有甘薯栽培十分有利的沙土和光热条件。为了丰富区域甘薯品种,筛选出优质的甘薯品种,试验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的田间试验,调查了甘薯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结薯特性、生物量。结果表明,横薯1号、绥薯1号结薯特性较优,但产量欠佳,其中横薯1号结薯集中性和中薯率方面优势突出;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具备优质商品薯的基本特征;普薯32产量低且小薯多;澳洲紫白产量高、大薯率高,但结薯特性一般;烟薯25中薯率较高、产量中等,薯皮粗糙,结薯松散。综上,应淘汰普薯32,在评价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营养和食味指标的基础上择优推广,澳洲紫白和烟薯25可作淀粉备选品种,横薯1号和绥薯1号具备可靠的消费群体,应重点开展提质增效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榆林 甘薯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及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海燕 郝哲 +4 位作者 张彦飞 高升成 思瑞琳 李惠霞 李红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9-22,86,共5页
羊肚菌是世界性珍稀名贵食用菌,为了更加清楚地掌握不同培养基对羊肚菌原种及栽培种生产的影响,探索出一种适合羊肚菌种植的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解决限制羊肚菌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笔者考察了8种原种培养基和4种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菌... 羊肚菌是世界性珍稀名贵食用菌,为了更加清楚地掌握不同培养基对羊肚菌原种及栽培种生产的影响,探索出一种适合羊肚菌种植的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解决限制羊肚菌人工栽培的关键问题,笔者考察了8种原种培养基和4种栽培种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并完善了羊肚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的全套生产技术(Oscs)。结果表明M1、M4、M5、M7培养基的原种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菌丝长势强、菌核多的优点,M1、M4、M5培养基的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长势强、菌核多,原种和栽培种在所研究的技术条件下均表现出优良的生产性能。综合而言,M1、M4、M5是原种和栽培种最适的培养基,Oscs技术是NK-02菌株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的科学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培养基 原种 栽培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成效、方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利兵 李高名 《蔬菜》 2023年第9期52-55,共4页
榆林是陕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为了实现榆林市农产品冷藏保鲜与产销的有效衔接,总结了榆林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主要成效,提炼了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典型方法,包括统筹布局,高位推进;高质高效,重抓管理;健全标准,夯实责任;... 榆林是陕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为了实现榆林市农产品冷藏保鲜与产销的有效衔接,总结了榆林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主要成效,提炼了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典型方法,包括统筹布局,高位推进;高质高效,重抓管理;健全标准,夯实责任;检打联动,严把质量;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如强化先进保鲜设备研发与配备;强化先进保鲜技术引进;建立保鲜业务竞争机制;强化保鲜技术人才培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冷藏 保鲜 成效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风沙区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20
作者 梁海燕 郝哲 +4 位作者 张彦飞 高升成 李红 思瑞琳 李惠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61-67,共7页
为明确羊肚菌在陕北风沙区高效栽培技术,从羊肚菌播种量、外源营养袋、土壤水分及环境调控方面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栽培种用量为150~25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随栽培种用量增加不断增加。营养配方为M2、补给时间为15 d... 为明确羊肚菌在陕北风沙区高效栽培技术,从羊肚菌播种量、外源营养袋、土壤水分及环境调控方面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栽培种用量为150~25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随栽培种用量增加不断增加。营养配方为M2、补给时间为15 d、补给量100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最大。土壤水分为20%时,产量最大且子实体生长健康,土壤水分为30%,产量降低且菌丝幼菇易死亡。5~10℃菌丝生长迟缓,原基易形成,20~25℃菌丝生长快且健壮,不易或无原基形成。湿度50%~70%时,原基稀疏,幼菇分化及成菇量少,湿度80%~90%时,原基密,幼菇分化和出菇量大,羊肚菌总产量最高。遮光率为50%时,产量仅为78 kg/667 m^(2),遮光率为90%时,产量为278 kg/667 m^(2)。综合而言,栽培种用量以200~250 kg/667 m^(2)为宜,营养配方以M2为佳,最佳补给时间和营养用量分别为15 d、1000 kg/667 m^(2),最佳水分为20%。菌丝最适温度20~22℃,原基最适温度10~15℃,出菇最适温度10~20℃。最佳空气湿度80%~90%,最佳遮光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北方风沙区 环境调控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