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慧瑾 杜芳艳 +2 位作者 高立国 邓保炜 王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25-1027,1036,共4页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复合驱油剂的性能,以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 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复合驱油剂的性能,以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15%,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都为0.25%时,复配体系的效果较好,且复配体系与定边油田采油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剂 驱油性能 界面张力 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族组分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娟 秦志宏 +1 位作者 刘皓 邓保炜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CS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徐州夹河煤在常温常压下分离为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混合溶剂萃取、反萃取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主要探讨了族组分中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形成的... 采用CS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徐州夹河煤在常温常压下分离为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混合溶剂萃取、反萃取过程进行了追踪研究,主要探讨了族组分中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形成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精煤组分和沥青质组分均是以微纳米颗粒形式从煤大分子基质悬浮到萃取液中,两种颗粒在后续反萃取过程中均发生融并现象.以深灰色呈现的精煤组分颗粒在加入反萃取剂后,融并为网孔状或表层均一的块体;以灰白色(或亮白色)呈现的沥青质组分颗粒在加入反萃取剂前后由分散聚集变为高度聚集,进一步融并成表面极为光滑均一的块体,最后经历了合并和长大的过程,于少量NMP中重新分散成大小均匀的小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族组分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裂草葡萄总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慧瑾 杜芳艳 +1 位作者 邓保炜 王京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56-1657,1663,共3页
研究了掌裂草葡萄总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以总黄酮提取物降低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的POV值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掌裂草葡萄总黄酮提取物能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并随着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作用也随之增强。当50 g油脂... 研究了掌裂草葡萄总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以总黄酮提取物降低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的POV值为考察指标。结果显示,掌裂草葡萄总黄酮提取物能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作用,并随着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作用也随之增强。当50 g油脂中加入提取物0.036 g时,其抗氧化效果与加入0.01 g BHT相近,加入提取物质量大于0.036 g时,其抗氧化效果优于加入0.01 g 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裂草葡萄 抗氧化作用 猪油 菜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与重烷基苯磺酸钠复配驱油剂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邓保炜 杜芳艳 +2 位作者 张智芳 张亚 王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72-274,285,共4页
研究了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以金属筛网洗油率和静态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比为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浓度... 研究了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复配驱油体系的性能,以金属筛网洗油率和静态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最佳配比为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8%,重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为0.10%,碳酸钠质量浓度为0.20%,碳酸氢钠质量浓度为0.20%。复配体系与定边油田的原油形成较低界面张力,驱油率显著提高,且与定边油田采油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钠 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 复配体系 驱油性能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族组分有机元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娟 秦志宏 +1 位作者 孟宇 张永贵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88,共4页
以烟煤为研究对象,使用CS2/NMP混合溶剂和反萃取剂,将徐州夹河气煤、河南平顶山肥煤和山西介休焦煤在常温常压下分离为萃余煤组分、沥青质组分、精煤组分和轻质组分四大族组分,对各族组分的产率和有机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 萃取 煤族组分 有机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研究
6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5-568,共4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衍射仪,对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光显微镜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各种单元尺寸的镶嵌组织和各向同性组织,其内部存在分布较均匀的小孔洞,中间相沥青炭主要为流域组织。在SEM...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衍射仪,对两种沥青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光显微镜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各种单元尺寸的镶嵌组织和各向同性组织,其内部存在分布较均匀的小孔洞,中间相沥青炭主要为流域组织。在SEM下,普通沥青炭呈现出片层状和粒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呈现出片层条带状结构,且片层之间有微裂纹存在。普通沥青炭的高分辨晶格像由非晶态和取向混乱的微晶组成,中间相沥青炭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择优取向度高,中间相沥青炭的石墨化度、层间距优于普通沥青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炭 炭化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基中孔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皓 邓保炜 +2 位作者 陈娟 白晓惠 张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90,共4页
以兰炭粉为原料,水蒸汽为活化剂,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分别讨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质量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 以兰炭粉为原料,水蒸汽为活化剂,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分别讨论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水蒸汽质量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化时间的延长和水蒸汽流量的增大,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汽活化兰炭粉的适宜条件为: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60min,水蒸汽流量1.25g/min。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具有多级孔的特征,而且以中孔为主,其碘吸附值为924.45mg/g,比表面积为818.52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活性炭 兰炭粉 水蒸汽活化法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2,共6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学活性度,其平均光学活性度依次由普通沥青炭、热解炭的光滑层、热解炭的粗糙层、中...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C/C复合材料不同基体炭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体炭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学活性度,其平均光学活性度依次由普通沥青炭、热解炭的光滑层、热解炭的粗糙层、中间相沥青炭逐渐增强;在SEM下,普通沥青以"葡萄状"结构为主,热解炭分为块状和"皱褶状"片层状结构,中间相沥青炭为形状各异的片层条带状结构;在HRTEM下,中间相沥青炭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是一种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晶化程度很高。XRD分析表明,材料B(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最高,层间距最小,材料D(热解炭基C/C复合材料)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基体炭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化压力对中间相沥青焦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李贺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共4页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中间相沥青焦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在常压下炭化后,其偏光组织结构以小域组织为主,高压下炭化后以流线型组织为主。在SEM和低倍TEM下,中间相沥青焦为层片状结构,随炭化压力... 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中间相沥青焦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在常压下炭化后,其偏光组织结构以小域组织为主,高压下炭化后以流线型组织为主。在SEM和低倍TEM下,中间相沥青焦为层片状结构,随炭化压力的增加,焦炭中的孔隙由大小不均的大孔变为孔径较均一的小孔。在HRTEM下,中间相沥青焦的微晶很大,内部的晶格条纹排列很规整,是一种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炭化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皓 李克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3,共4页
使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单边缺口梁弯曲法,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较强的光学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使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单边缺口梁弯曲法,研究了中间相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基体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较强的光学活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片层条带状结构,晶格条纹排列规整,择优取向度很高,基体/纤维的界面为"裂纹型"界面。材料特有的微观结构可以提高其断裂韧性,在载荷-位移曲线中表现为载荷先下降后仍继续增大,而后为台阶式下降。材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断裂韧性达到12.29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中间相沥青 微观结构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评价
11
作者 张楠 白小慧 +2 位作者 刘皓 代宏哲 温俊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89,共4页
以壳聚糖(CS)为功能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添加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水相共混,流延法制备了CS/PVA共混膜作为制备CS分子印迹膜的基本实验条件。实验优化了分子印迹膜的基础制备条件和工艺。在选定的膜配比下,以柚皮素(NG)为印迹分... 以壳聚糖(CS)为功能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为添加剂,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水相共混,流延法制备了CS/PVA共混膜作为制备CS分子印迹膜的基本实验条件。实验优化了分子印迹膜的基础制备条件和工艺。在选定的膜配比下,以柚皮素(NG)为印迹分子,乙醇为洗脱剂,水相共混包埋制备了以NG为模板分子的壳聚糖分子印迹膜。结果表明,当m(NG)∶m(CS)=1/15时,印迹膜的容量最大。印迹膜较之非印迹膜,对NG有较大的透过量,NG分子的渗透量与印迹容量成正比,非印迹分子槲皮素在印迹膜上的渗透速率较低。相同浓度下,基膜组成为PVA/CS=0.6/1.4时印迹分子NG与竞争物桷皮素的分离因子为10.09,组成为PVA/CS=1.4/0.6时印迹分子NG与竞争物槲皮素的分离因子为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柚皮素 分子印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