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亢福仁 杜虎平 邵治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1-195,共5页
对榆林市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提出了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开发 利用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翠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经野外调查统计,毛乌素沙地共有植物731种,分属于117科、400属。其中,藻类植物3科、3属、3种;菌类植物6科、6属、6种;苔藓植物4科、4属、4种;地衣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3科、3属、5种;裸子植物5科、9属、25种;被子植物95科、374属... 经野外调查统计,毛乌素沙地共有植物731种,分属于117科、400属。其中,藻类植物3科、3属、3种;菌类植物6科、6属、6种;苔藓植物4科、4属、4种;地衣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3科、3属、5种;裸子植物5科、9属、25种;被子植物95科、374属、692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80科、310属、583种,单子叶植物15科、64属、109种。在这些植物中,包含有食用植物、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工业原料植物等各种野生种子植物623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物资源 调查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的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邵治亮 贾志宽 亢福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176,共5页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在发展林果草业上有显著优势,牧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退耕农田种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退耕还林(草)和改善生态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建立生态、经济、社会... 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农田在发展林果草业上有显著优势,牧草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退耕农田种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退耕还林(草)和改善生态条件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通过建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收并蓄的林草种群结构,推行保护性种植模式,合理规划沟域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种植规模和实行产业化发展等措施促进退耕农田的高效合理利用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退耕农田 合理利用 建设途径 丘陵沟壑区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植被恢复分区研究——以延河流域为例
4
作者 卜耀军 温仲明 +4 位作者 焦峰 焦菊英 梁伟 段建军 杨勤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1,共3页
以延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基于G IS的植被恢复分区。在该流域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中,主要考虑对植被类型(乔木、灌木)及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降雨、坡度、坡向、温度等因素,并采用专家评分法给各影响因子权重和适宜性评价赋值。经过G I... 以延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基于G IS的植被恢复分区。在该流域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中,主要考虑对植被类型(乔木、灌木)及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降雨、坡度、坡向、温度等因素,并采用专家评分法给各影响因子权重和适宜性评价赋值。经过G IS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模型建立及运算,得到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图,经过分类、合并,将延河流域植被(乔木)适宜性划分为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灌木适宜性划分为不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得到植被恢复分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延河流域 植被恢复分区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