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文学《儿郎伟》校勘释例
1
作者 姬慧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7,共9页
敦煌文学《儿郎伟》整理、校勘成果颇丰。运用押韵、训诂等方法对敦煌文书中《儿郎伟》类作品进行释读校勘,可以校正相关文书中的阙文及模糊不清之处。文章以黄征先生《敦煌愿文集》为底本,从原卷核对、字形辨认、词语训释、平仄押韵等... 敦煌文学《儿郎伟》整理、校勘成果颇丰。运用押韵、训诂等方法对敦煌文书中《儿郎伟》类作品进行释读校勘,可以校正相关文书中的阙文及模糊不清之处。文章以黄征先生《敦煌愿文集》为底本,从原卷核对、字形辨认、词语训释、平仄押韵等方法出发,对所有《儿郎伟》的阙录识读、俗字辨认、卷号定名等方面进行校补,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的《儿郎伟》诗歌供学界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学 儿郎伟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非法转载治理
2
作者 王瑛 臧小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2,共4页
网络文学非法转载有别于纸质图书盗版,它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侵权形式,具有快捷性、隐蔽性和影响广泛性等特点,侵害了作者及其授权刊载网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网络文学非法转载的盛行同违法成本... 网络文学非法转载有别于纸质图书盗版,它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侵权形式,具有快捷性、隐蔽性和影响广泛性等特点,侵害了作者及其授权刊载网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对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网络文学非法转载的盛行同违法成本较低和免费网络消费观有较大关系,因此,要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学传播发展环境,需要构建适宜的治理机制,增强作者及其授权网站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大对非法转载的责任追究力度,建立有利于遏制非法转载的追究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非法转载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悖反与自我救赎:路遥关于1970、80年代农村青年出路问题的文学呈现
3
作者 程明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7-173,共7页
1970、80年代之交的改革开放初期,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个人未来都在摸索当中。路遥的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一时期农村青年面对新旧世界交替时的心灵撞击:读书给了许多人希望,但很难实质上改变他们的命运;劳动可以... 1970、80年代之交的改革开放初期,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个人未来都在摸索当中。路遥的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一时期农村青年面对新旧世界交替时的心灵撞击:读书给了许多人希望,但很难实质上改变他们的命运;劳动可以在农村获得群体认同,却对城市世界无效;出走的过程即是梦想,难以再去奢望结果的甜美;美好的爱情是最好的心灵慰藉,可依然要回到现实当中。路遥作品对农村青年在一系列价值悖反的选择中自我救赎问题的文学呈现,是作者对时代问题以及未来几十年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文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救赎 出路 路遥小说 农村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历史、地方性——何大草小说的多元世界
4
作者 孙姣夏 张妮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7,共6页
青春、历史、地方性是何大草小说的三个关键词。何大草的青春叙事是一种典型的“后青春”时代的青春叙事,“后青春”与“青春”互为镜像,青春是残酷的,也是迷惘的,人性在阳光与阴影之间摇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虚构、改写、拼贴是何大... 青春、历史、地方性是何大草小说的三个关键词。何大草的青春叙事是一种典型的“后青春”时代的青春叙事,“后青春”与“青春”互为镜像,青春是残酷的,也是迷惘的,人性在阳光与阴影之间摇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虚构、改写、拼贴是何大草历史小说常用表现方法,历史因此被解构,他用重新阐释历史的方式建构起了新的历史观,即历史应该是丰富、生动、有温度的历史;虽然何大草在叙事中避免时空的聚焦和精神故乡的建构,但成都仍然成为其不可避免的书写对象,他对城市中不同群体的关注和赋能,既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也与国家叙事的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大草 青春 历史 地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与对位——《敦煌本纪》的复调叙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子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复调理论之“复调”,不仅是一种文学阐释的方法,也是一种对话精神的体现、一种艺术形态和美学效果,在巴赫金“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来理解叶舟的《敦煌本纪》,其中既有对立式对话构成的复调,有融通式对话构成的复调,也有对位原则下的结... 复调理论之“复调”,不仅是一种文学阐释的方法,也是一种对话精神的体现、一种艺术形态和美学效果,在巴赫金“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来理解叶舟的《敦煌本纪》,其中既有对立式对话构成的复调,有融通式对话构成的复调,也有对位原则下的结构复调。同时,作品中的独白有别于生活中的独白,它们之间不是“非对话”而是“潜对话”关系。《敦煌本纪》的多声部性,不仅使其具备丰富的意义生成空间,呈现出别致的审美品格,以杂语喧哗的方式预示着敦煌大地的来路与归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纪 对立 融通 对位 独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关学诗人群诗学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晓瑞 贾三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86,共7页
晚清道咸之际李元春、路德等治学秉守程朱,诗学理念附属于其关学思想,论诗以"关学义旨为诗之大原"。其后刘古愚、柏景伟等掀起摒虚务实的"经世致用"思潮,将今文经学的方法引入到诗评领域,强调"诗干预社会现实&... 晚清道咸之际李元春、路德等治学秉守程朱,诗学理念附属于其关学思想,论诗以"关学义旨为诗之大原"。其后刘古愚、柏景伟等掀起摒虚务实的"经世致用"思潮,将今文经学的方法引入到诗评领域,强调"诗干预社会现实"的济世致用性。清季李岳瑞、宋伯鲁、于右任等人则逐步以诗歌自身的感染力为思想武器讽谏以济世,诗学思想本体的审美功用和创新意志得以提升。晚清关学诗人群的诗学理念也在承继和突破的博弈下呈现出"诗学与关学思想渐趋分离","诗干预社会现实理念力度强化"的脉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之大原 干预社会 风议隐刺 题诗问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王笃两次“谮毁”林则徐本事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卢晓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0-165,共6页
晚清广东禁烟期间,钦差大臣林则徐曾与广东督粮道王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魏源、芍塘居士等学者一般都认为王笃曾向抚粤大臣琦善、道光皇帝两次谮毁林则徐,致使林氏革职遭贬,以至遣戍边疆。本文一方面考辨王笃力挺林则徐"主战&qu... 晚清广东禁烟期间,钦差大臣林则徐曾与广东督粮道王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但魏源、芍塘居士等学者一般都认为王笃曾向抚粤大臣琦善、道光皇帝两次谮毁林则徐,致使林氏革职遭贬,以至遣戍边疆。本文一方面考辨王笃力挺林则徐"主战"政见,对琦善等"主和"行为极尽控诉,且因卸职离粤而未参与议和诸事务,故王笃向琦善"谮毁"林氏不足成立。另一方面详证,林、王关系渐趋破裂缘于王笃与林氏禁烟举措的政见相左,并终因王笃亲近穆党行"造膝之言"中伤林氏,故二人友谊遂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王笃 相善 谮毁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文献怂恿类语义场词语演变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姬慧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3,共12页
敦煌文献中不乏表怂恿、挑拨义的词语,如勾闪、勾卷、勾猒、勾扇、卷诱、简构、斗构、间构等,这些语词在社会经济文献和佛教文献中都有使用。文章通过勾稽敦煌文献中的这类语词,对其语素"勾""扇""闪"&qu... 敦煌文献中不乏表怂恿、挑拨义的词语,如勾闪、勾卷、勾猒、勾扇、卷诱、简构、斗构、间构等,这些语词在社会经济文献和佛教文献中都有使用。文章通过勾稽敦煌文献中的这类语词,对其语素"勾""扇""闪""詃""猒"进行语义演变的探讨,发现这些词语语义相近,结构趋同,都有"引诱、挑拨"义,且为并列复合词,可构成一个同义语义场,而且它们在语义上互相影响、演变。同时,方言和其他敦煌文献中也有与该语义场相关的词语,文章一并梳理,以使该语义场词语更加完善,词汇丰富性更加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怂恿类语义场 词语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与陕北道情“审美日常化”路径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华 胡颖 张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6期210-216,共7页
陕北道情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剧种,它形式多样,剧情朴实生动,曾为陕北人民喜闻乐见,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因为剧种口述式传承,演唱者皆用方言,且服装、化妆等滞后于现代社会审美,随着传承人更新断代,这种戏剧已濒临灭绝。如何... 陕北道情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剧种,它形式多样,剧情朴实生动,曾为陕北人民喜闻乐见,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因为剧种口述式传承,演唱者皆用方言,且服装、化妆等滞后于现代社会审美,随着传承人更新断代,这种戏剧已濒临灭绝。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是陕北政府、学者及民众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审美日常化”或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传承途径。从官方推介、官网建设、传承人培养转化、优化整合现有道情视频、自媒体运营、道情动画、道情剪纸、道情植入影视剧等方式,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陕北道情传承相融合的路径模式,力求使道情小戏“审美日常化”成为今后陕北道情传承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道情 技术赋能 多元融合 审美日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神宗在熙宁变法中的过失与历史之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虎 李利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05-107,共3页
宋神宗在熙宁变法中压抑相权使得王安石力不从心,姑息保守派引起变法派出现内讧及分裂,君主专制集权下人治多于法治,最终使得熙宁变法的失败成为必然。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 熙宁变法 变法派 保守派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义的生成与价值转换——《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读书图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明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3,共6页
1980年代读书热成为社会风潮,并被许多作家反映在小说中。在路遥的作品里,主人公几乎都迷恋读书。《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在异常艰难的处境中,借助读书不断思考人生、突破自我,展现出一种超越苦难的精神。读书让孙少平有了高尚的品... 1980年代读书热成为社会风潮,并被许多作家反映在小说中。在路遥的作品里,主人公几乎都迷恋读书。《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在异常艰难的处境中,借助读书不断思考人生、突破自我,展现出一种超越苦难的精神。读书让孙少平有了高尚的品格。在黄原市,孙少平通过将现实世界转换为书中世界并对其赋值而让其产生意义。孙少平的读书图式展现了"青年"将追求和信仰与现实结合,与群众结合的新的价值路径。在当下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 读书 价值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卫电影“意象都市”中的“追寻与拒绝”主题嬗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小平 杨静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7-29,共3页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开放与发展,促使各个行业快速发展,在电影方面尤其如此。香港商业电影如雨后春笋频频乍现,更多对平凡生命价值、普通民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电影主题不断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开放与发展,促使各个行业快速发展,在电影方面尤其如此。香港商业电影如雨后春笋频频乍现,更多对平凡生命价值、普通民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电影主题不断出现,以"极端风格化"影像著称的王家卫,其电影中对于都市人内心情感的深入探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电影 王家卫 都市人 主题嬗变 20世纪80年代末 经济体制转型 意象 计划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活图景的戏剧化呈现——论陈彦小说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6-190,共5页
陈彦小说呈现出戏剧化的叙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代言体”的叙事特点、叙事场景的戏剧化以及视点转换下的多维度叙事。小说对于舞台艺术的借鉴,增强了文本的蕴藉,形成了互文的关系。戏剧化场景叙述在带来直接性审美体验的同时,彰显了... 陈彦小说呈现出戏剧化的叙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代言体”的叙事特点、叙事场景的戏剧化以及视点转换下的多维度叙事。小说对于舞台艺术的借鉴,增强了文本的蕴藉,形成了互文的关系。戏剧化场景叙述在带来直接性审美体验的同时,彰显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品质。视点的转换则多角度、深层次透视人物的心理,最大限度揭示表象背后的人性隐秘,呈现事件内在的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彦 戏剧化 代言体 场景 视点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人物类特稿创作的叙事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潇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76,共3页
媒介环境的巨变推动了人物类特稿近年来在叙事层面的不断革新。文章以众多新闻媒体的特稿作品为例,探讨新媒体浪潮之下,人物类特稿在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方面的变化。由此得出,对报道主题别样价值的挖掘、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 媒介环境的巨变推动了人物类特稿近年来在叙事层面的不断革新。文章以众多新闻媒体的特稿作品为例,探讨新媒体浪潮之下,人物类特稿在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方面的变化。由此得出,对报道主题别样价值的挖掘、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增多以及细节描写的文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当前人物类特稿创作的共识。这种变化既是为了适应融媒时代的多元传播环境,也是这一新闻类别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特稿 主题 叙述视角 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视域中的沈德潜与厉鹗唐宋之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8,共5页
清中期诗坛,分别以沈德潜与厉鹗为首的诗派,关于宗唐祖宋的诗风问题,各发言论,领导诗社,编选诗集,以支撑各自的诗学理念。两派对抗争执,却又兼容调和。这场争执既有诗歌自身发展规律赋予的命定性,也和沈、厉自身性情喜好,生平遭际,以及... 清中期诗坛,分别以沈德潜与厉鹗为首的诗派,关于宗唐祖宋的诗风问题,各发言论,领导诗社,编选诗集,以支撑各自的诗学理念。两派对抗争执,却又兼容调和。这场争执既有诗歌自身发展规律赋予的命定性,也和沈、厉自身性情喜好,生平遭际,以及对唐音宋调不期而然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联。雍乾时期的文治政策与江南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相碰撞,为沈、厉之争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诗风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沈德潜宗唐以儒家伦理为旨归,弘扬诗教,匡扶政治;厉鹗祖宋,受浙东史学影响,以诗写史,存诗备史,在繁细琐碎甚至冗杂的掌故传闻中隐藏心史。两家抗行,莫能相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厉鹗 唐宋之争 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子建对鄂温克文化的守望与眷恋——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臧小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7-182,共6页
当文化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故乡化为一种文学印象时,迟子建用她的笔生动地记录了关于鄂温克民族的文化记忆,创造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极富神秘灵性的异域世界。迟子建多年的小说创作,坚持乡土本位,以温情的笔触,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了"极... 当文化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故乡化为一种文学印象时,迟子建用她的笔生动地记录了关于鄂温克民族的文化记忆,创造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极富神秘灵性的异域世界。迟子建多年的小说创作,坚持乡土本位,以温情的笔触,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了"极地"神奇秀丽的山川风貌与民族文化,表达着对故乡文化的归属与认同。本文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展开探索,试图揭开黑土地文化的神秘面纱,寻找属于迟子建的故乡情愫,感受充满灵性与异域氛围的原始图腾与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文化的传承路径——以大众文化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姣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57,共2页
大众文化是基于大众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大众文化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价值,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内蕴,更新了农村社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基于大众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大众文化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多元化价值,提升了农民的文化内蕴,更新了农村社会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大众文化为契机,在坚守与创新之间探寻当代乡村文化的传承路径。传承意识上以内外多元化融合趋向引领乡村文化发展;传承主体上以农民为轴心,拓展乡村文化空间;传承环境上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乡村文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大众文化 传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危城》:一场考验人性的死亡游戏
18
作者 薛晓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1,共3页
陈木胜是香港著名导演兼编剧,他继《天若有情》《双雄》《新警察故事》《扫毒》等佳片之后,携动作导演洪金宝,著名演员刘青云、古天乐、彭于晏、吴京、袁泉等,共同打造了这部气势恢宏的民国战争大片——《电影危城》(又名《危城》或《... 陈木胜是香港著名导演兼编剧,他继《天若有情》《双雄》《新警察故事》《扫毒》等佳片之后,携动作导演洪金宝,著名演员刘青云、古天乐、彭于晏、吴京、袁泉等,共同打造了这部气势恢宏的民国战争大片——《电影危城》(又名《危城》或《危城歼霸》).此片以1914年南北军阀混战的乱世时代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北洋军阀曹瑛之子曹少璘(古天乐饰)因才雄势大而秉承"强权之下无公理"的理念滥杀无辜,后因意外闯入普城杀害三条人命,被普城保卫团团长杨克难(刘青云饰)抓住准备绳之于法,可因曹家以强权震慑百姓,于是针对曹少璘"罚与不罚"的立场,展开了一系列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整部电影实际上就是以杀人狂魔曹少璘为导火线,以强权与公理的较量角逐为出发点的一场考验人性的死亡游戏.其中,电影将精彩绝伦的武打动作、美轮美奂的普城场景与特技完美地融入其中,这不仅让整场死亡游戏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而且更是将人性当中的自私与恐惧展现地淋漓尽致.下面,本文就通过对曹少璘、杨克难以及普城百姓具体的行为表现来分析隐藏在这个死亡游戏背后的人性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城》 游戏 死亡 人性 电影 《新警察故事》 《天若有情》 武打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失落到回归——论《电影往事》中的“寻找”母题
19
作者 杨静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55,85,共3页
何谓母题?母题是构成故事情节的基本单元,最早出现在民间故事分类学的研究中,后来范围逐渐推广,应用到了民俗学、文学、影视学等研究领域。顾名思义,主题是抽象主观的,母题是具体客观的,母题有了倾向性,有了褒贬的意义,它才会... 何谓母题?母题是构成故事情节的基本单元,最早出现在民间故事分类学的研究中,后来范围逐渐推广,应用到了民俗学、文学、影视学等研究领域。顾名思义,主题是抽象主观的,母题是具体客观的,母题有了倾向性,有了褒贬的意义,它才会上升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电影 回归 失落 基本单元 故事情节 民间故事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股文的文体失语及其定位方法
20
作者 张建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7,共8页
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从文体的角度审视文学、泛文学作品的文学史和社会价值。通过对中西方文体学发展理论之扫描,可知八股文"集体失语"主要是由选文者"双标评价"观念、文体种类太多、社会评价低... 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从文体的角度审视文学、泛文学作品的文学史和社会价值。通过对中西方文体学发展理论之扫描,可知八股文"集体失语"主要是由选文者"双标评价"观念、文体种类太多、社会评价低等原因所致;并以此为基础探求研究八股文的方法和途径:立足本国,兼及西论,回归文本,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研究八股文的美学风范;继而探讨八股文在中国文体学史上的定位:将八股文当作古文的一个特殊支系进行考察,既不过分拔高,也不一踩到底,客观公允地看待这一文体才是可取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中西合璧 文体失语 双标评价 散文支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