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雄滇中转炉炉寿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1
作者 黄健光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9年第4期65-67,共3页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现配置两台60吨PS转炉,采用交换模式组织生产,与其他同类型炉子相比,炉寿较低。本文从炉子技术参数和生产操作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炉寿的因素:转炉炉子中心与风口中心距离小;转炉供风强度大;生产过...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现配置两台60吨PS转炉,采用交换模式组织生产,与其他同类型炉子相比,炉寿较低。本文从炉子技术参数和生产操作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炉寿的因素:转炉炉子中心与风口中心距离小;转炉供风强度大;生产过程中的清风眼操作不合理;炉温损失大,砖体急冷急热。改进措施:将转炉炉子中心与风口中心距离扩大到830 mm;通过调整风机开度和增加调整阀门,降低鼓风强度,维持在0.6 m 3/cm^2·min左右;将原来的依次清理风眼改为间隔清理;增设转炉炉口盖保温。通过以上改进措施,转炉炉寿由平均96炉次提高到平均121炉次,提高了粗铜产量,使得吨铜加工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炉寿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废弃物中金属铜和贵金属火法处理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洪傲 张鑫 +4 位作者 余彬 高荣 杨斌 赵立恒 许安玲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6,共5页
废弃电子和电气设备等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和贵金属,其中的铜、金、银等多种金属含量较自然原生矿石等一次资源品位更高,提炼难度相对较低,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针对火法冶金工艺在二次金... 废弃电子和电气设备等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和贵金属,其中的铜、金、银等多种金属含量较自然原生矿石等一次资源品位更高,提炼难度相对较低,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针对火法冶金工艺在二次金属资源回收方面具有的处理量大、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简单、原料适应性强等优势,本文综合性地对目前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火法资源化回收利用进行了总结归纳,介绍了火法冶金工艺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金属铜、贵金属及电子废弃物火法处理过程中烟气治理的工艺状况,并对电子废弃物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高效处理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金属铜 贵金属 火法回收 烟气治理 分类回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转炉冶炼炉渣单质铜生成机理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恩志 高荣 +2 位作者 熊国海 郝海斌 徐建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3,共6页
针对转炉缓冷渣中存在的单质铜在泡沫浮选过程导致原矿浆易沉槽、难以回收等问题,开展了转炉缓冷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属铜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通过分析转炉缓冷渣中单质铜的生成机理及铜物相分布规律,制... 针对转炉缓冷渣中存在的单质铜在泡沫浮选过程导致原矿浆易沉槽、难以回收等问题,开展了转炉缓冷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属铜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通过分析转炉缓冷渣中单质铜的生成机理及铜物相分布规律,制定了合理的回收工艺,有效降低了浮选尾矿中金属铜的含量,提高了铜冶炼炉渣泡沫浮选过程金属铜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铜 转炉缓冷渣 物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萨法炼铜过程中砷元素的迁移特性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立恒 张鑫 +3 位作者 舒波 余彬 杨斌 高荣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67,共7页
高砷铜精矿火法熔炼时,砷及其化合物大部分挥发进入气相(烟气),存在公辅设备运行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艾萨炉-PS转炉-阳极炉强化铜冶炼生产工艺为例,研究了杂质元素砷在艾萨炉熔炼、贫化电炉还原、转炉吹炼和反... 高砷铜精矿火法熔炼时,砷及其化合物大部分挥发进入气相(烟气),存在公辅设备运行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艾萨炉-PS转炉-阳极炉强化铜冶炼生产工艺为例,研究了杂质元素砷在艾萨炉熔炼、贫化电炉还原、转炉吹炼和反射炉精炼的存在状态和迁移特性,其中58.8%进入艾萨电尘,另有0.4%会遗留在阳极铜中。本试验应用氧化挥发法和加碱造渣法,提出了熔炼工序、吹炼工序、精炼工序3个工序的控制措施。针对砷易挥发、难固化的特点,采用喷吹罐鼓入碱性脱杂剂和加装艾萨炉导料管等控制方法,能提升火法阶段的固砷效果和除砷量,解决了冶炼含砷烟尘量大以及铜产品砷含量过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迁移特性 控制方法 艾萨炉 PS转炉 阳极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冶炼烟气制酸污泥中富集汞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舒波 任军祥 +2 位作者 刘大方 范兴祥 王家和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研究了在铜冶炼烟气制酸污泥中添加碳酸钠将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再经液固分离得到转化渣,然后用硝酸选择性溶解转化渣中的铅而富集汞,考察了碳酸钠过量系数、硫酸铅转化温度及时间、硝酸过量系数、溶解时间、溶解温度等对汞富集比的影... 研究了在铜冶炼烟气制酸污泥中添加碳酸钠将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再经液固分离得到转化渣,然后用硝酸选择性溶解转化渣中的铅而富集汞,考察了碳酸钠过量系数、硫酸铅转化温度及时间、硝酸过量系数、溶解时间、溶解温度等对汞富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用量为理论用量1.4倍、转化时间3.0 h、转化温度75℃、硝酸用量为理论用量2倍、溶解温度60℃、溶解时间2.0 h、液固体积质量比5/1条件下,汞富集比达7.3倍。工艺流程简短,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汞富集比高,可用于从铜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产生的酸泥中富集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 烟气 酸泥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元素在铜锍吹炼过程中的行为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鑫 余彬 +2 位作者 惠兴欢 朱江 岳晓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8年第4期20-22,48,共4页
简述铜锍吹炼原理,重点分析铜锍吹炼过程中镍、锌、铅、铋、砷、锑、硒、碲等杂质元素的反应原理及脱除方法,同时提出降低粗铜中杂质元素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转炉 铜锍 富氧吹炼 杂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法测定铜冶炼烟尘中铋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超 李义 田强坤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0,共4页
某冶炼厂烟尘中铋含量达到2%~4%,不适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和硫脲光度法,但采用EDTA滴定法时,存在耗时长、滴定酸度范围较窄(p H值为1.5~1.7)、滴定过程酸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 某冶炼厂烟尘中铋含量达到2%~4%,不适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和硫脲光度法,但采用EDTA滴定法时,存在耗时长、滴定酸度范围较窄(p H值为1.5~1.7)、滴定过程酸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对铜冶炼烟尘中的铋含量测定进行了试验,对样品分解方法、仪器工作条件、谱线选择、基体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采取加长雾化系统清洗时间可以克服雾化器的堵塞,从而消除干扰;在5%硝酸介质中,样品中3%以下含量的锑不会发生水解反应,不会对测定带来干扰;采用Bi 190.241 nm作为分析线,避免与Cu223.00 nm的谱线重叠,可消除测定过程中铜对铋的干扰。此方法测定烟尘中铋含量的回收率为99.0%~101.1%,相对标准偏差为1.51%,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尘 铋含量 检测分析 ICP-OES方法 谱线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化-酸分解碘量法测定含树脂铜原料中铜含量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强坤 李超 +3 位作者 施艳艳 李娟 杨琳娟 左仕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
云南某冶炼厂进厂铜原料中有部分批次原料中含树脂粉末,因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质,几乎不与所有的酸碱溶剂发生反应,因此采用酸分解碘量法测定含树脂铜原料中铜含量时,存在样品分解不完全、分析结果重复性和准确度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云南某冶炼厂进厂铜原料中有部分批次原料中含树脂粉末,因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质,几乎不与所有的酸碱溶剂发生反应,因此采用酸分解碘量法测定含树脂铜原料中铜含量时,存在样品分解不完全、分析结果重复性和准确度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本文先对样品进行200℃固化、500℃碳化、900℃灰化处理,然后再采用酸分解碘量法检测分析,试验表明:在严格控制灰化温度、时间的条件下,样品中树脂结构被完全破坏,有效避免了样品分解不完全的问题;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20%~0.41%、相对误差(RE)为0.06%~0.27%、加标回收率为99.01%~101.16%,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含树脂铜原料中铜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树脂铜原料 铜含量 分析检测 灰化-酸分解碘量法 精密度 加标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杂铜熔炼粗铜的电解精炼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承飞 刘大方 +1 位作者 舒波 夏洪应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共10页
铜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支撑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全世界精铜需求最大的国家,我国铜矿产资源却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还需大量依靠进口铜矿产资源。此外,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今天,矿铜冶炼工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急... 铜作为重要的有色金属,支撑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全世界精铜需求最大的国家,我国铜矿产资源却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还需大量依靠进口铜矿产资源。此外,在现代化工业发展的今天,矿铜冶炼工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急需完成废杂铜等二次铜资源的再生利用研究。据报道,现在再生铜的产量已达到334万t左右。废杂铜熔炼产物粗铜的电解精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我国面临的资源供需矛盾,也可有效解决废杂铜资源堆积的问题,对铜冶炼双碳战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杂铜 熔炼 电解精炼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NN算法的铜阳极炉精炼还原终点预报模型
10
作者 舒波 王恩志 +5 位作者 徐建新 陈习堂 任军祥 俞建明 高荣 王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2,49,共9页
针对阳极炉炼铜还原期终点判断依赖人工判断的局限,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判断。通过图像去模糊处理优化图像特征,对图像进行灰度差分矩阵运算,将矩阵中提取出的特征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构建了一种新的铜阳极炉精炼还原期终点判断... 针对阳极炉炼铜还原期终点判断依赖人工判断的局限,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智能判断。通过图像去模糊处理优化图像特征,对图像进行灰度差分矩阵运算,将矩阵中提取出的特征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构建了一种新的铜阳极炉精炼还原期终点判断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在真实生产环境下,采用GRNN算法对还原终点进行预测,有助于消除铜阳极炉精炼过程中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减少了数据冗余和系统误差,使预测精度提高至96.54%。相较于传统方法,这种新的判断模型有效提高了阳极炉炼铜还原期终点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炉炼铜 还原期 GRNN算法 图像处理 终点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电脑电路板预处理及常规和微波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洪傲 舒波 +4 位作者 张鑫 刘承飞 余彬 李江平 夏洪应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废旧印刷电路板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及非金属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价值与潜在环境危害性。在常规和微波热解条件下,对废旧电脑电路板脱锡预处理及相关热解条件对热解产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脱锡预处理对废旧电脑... 废旧印刷电路板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及非金属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回收价值与潜在环境危害性。在常规和微波热解条件下,对废旧电脑电路板脱锡预处理及相关热解条件对热解产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脱锡预处理对废旧电脑电路板的热解有正向影响,可以使废电路板中的有机材料热解更充分,脱锡预处理后Sn含量从4.10%降低至1.54%,Sn的回收率达68.49%;在常规和微波热解条件下,升高温度可以获得更多的液体和气体产物,但相同温度下微波热解得到的固体产物更多,常规热解后铜含量从热解前的19.17%升高到25.37%,微波热解后铜含量从热解前的19.17%升高到23.32%,铜的回收率达到99.22%以上;热解后绝大部分的溴元素进入到热解油与热解气中,微波热解油中酚类物质含量大于常规热解,呋喃类物质少于常规热解,常规和微波热解气中H_(2)、CO、CH_(4)总量分别达到76.4%和80.7%,热解气体热值分别为18.78 MJ/Nm^(3)和19.97 MJ/Nm^(3),热解气热值介于煤气与天然气之间,可作为燃气使用。综合对比常规热解与微波热解,微波热解金属回收率更高,热解气体中呋喃类物质更少、热解气热值更高,更有利于电子废弃物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脑电路板 常规热解 微波热解 热解特性 脱锡 铜回收 热解气 金属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砷冶炼污酸单级硫化脱砷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劲林 舒波 +3 位作者 张宝辉 李斌 金之涛 包稚群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7,共6页
硫化法是目前冶炼污酸除砷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常规硫化法采用阶梯式硫化、多级硫化、高效硫化反应器等工艺,或产出大量危废渣且后液不能回用只能排放,或成本高、流程长,或对高含砷污酸处理效果不理想。对含砷16060 mg/L、铜28.04 mg/L、... 硫化法是目前冶炼污酸除砷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常规硫化法采用阶梯式硫化、多级硫化、高效硫化反应器等工艺,或产出大量危废渣且后液不能回用只能排放,或成本高、流程长,或对高含砷污酸处理效果不理想。对含砷16060 mg/L、铜28.04 mg/L、铅9.80 mg/L的高含砷污酸的除杂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硫化钠(Na_(2)S·9H_(2)O)加入量、加入方式及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硫化+絮凝”的工艺,通过优化药剂加入方式从而减少药剂加入量,探索出了最佳工艺控制条件,达到“流程短、加药精准、污染小”的目的。结果表明,污酸中的砷可降至0.23 mg/L甚至<0.1 mg/L,铅、铜分别降至<0.1 mg/L,远低于工业硫酸一级品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砷污酸 单级硫化 高效除杂 絮凝 精准加药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艾萨炉余热锅炉过渡段结渣的生产实践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鑫 惠兴欢 +1 位作者 朱江 沈强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3年第3期12-14,18,共4页
概述了艾萨炉余热锅炉结渣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楚雄滇中有色金属公司针对艾萨炉余热锅炉过渡段结渣采取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 艾萨炉 余热锅炉 过渡段 结渣 喷枪 二次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与含砷污酸反应行为及除砷机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永奎 祝星 +5 位作者 祁先进 王华 张鑫 惠兴欢 郝峰焱 蔡贵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228-4238,共11页
分析铜渣组成结构和形貌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铜渣与含砷污酸反应行为及脱砷规律,阐明了反应动力学过程,揭示了铜渣除砷机理.结果表明:在铜渣用量为0.2g/mL,反应温度为23℃,反应时间为24h的最优条件下,铜渣的最大去除容量达到25.89mg/g,... 分析铜渣组成结构和形貌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铜渣与含砷污酸反应行为及脱砷规律,阐明了反应动力学过程,揭示了铜渣除砷机理.结果表明:在铜渣用量为0.2g/mL,反应温度为23℃,反应时间为24h的最优条件下,铜渣的最大去除容量达到25.89mg/g,除砷率达到99.56%,并且除砷后铜渣的砷浸出浓度低于5mg/L的危险废弃物界定限值,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铜渣除砷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该过程受铁离子释放速度限制,离子交换吸附和化学沉淀方式同步进行实现了砷的脱除,两种方式的结合有利于砷的稳定化.铜渣与污酸反应释放大量的铁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与砷酸根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形成较为稳定的砷酸盐及其衍生化合物,进而达到除砷目的.铜渣表现出优越的除砷性能,为重有色冶炼污酸处置提供了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含砷污酸 除砷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贫化电炉渣含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香 张鑫 +1 位作者 祝星 沈强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4年第5期44-47,29,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艾萨炉火法炼铜工艺中贫化电炉渣含铜影响因素,并结合楚雄滇中有色金属公司生产实践,对电炉渣含铜影响因素及降低渣含铜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贫化电炉 渣含铜 温度 冰铜 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定形砷酸铁沉淀的铜冶炼污酸除砷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舒波 李旻廷 +3 位作者 任军祥 周尚 张宝辉 袁松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51,共13页
针对传统石灰-铁盐污酸处理工艺产出的中和渣含砷高、不能进入柔性填埋场堆存的现状,采用基于无定形砷酸铁沉淀的预中和-铁盐沉砷方法,降低石灰-铁盐污酸处理流程中和渣砷含量,确保含砷渣能够进入柔性填埋场。热力学分析发现,砷酸铁稳... 针对传统石灰-铁盐污酸处理工艺产出的中和渣含砷高、不能进入柔性填埋场堆存的现状,采用基于无定形砷酸铁沉淀的预中和-铁盐沉砷方法,降低石灰-铁盐污酸处理流程中和渣砷含量,确保含砷渣能够进入柔性填埋场。热力学分析发现,砷酸铁稳定存在的pH值为0~5.2;在pH=4~5时,As-Fe-H_(2)O体系中砷酸铁可以形成并稳定存在,同时不会产生Fe(OH)_(3)沉淀。研究表明,石灰乳预中和过程终点pH为4.5时,没有砷酸钙沉淀产生或少量产生,预中和石膏含砷小于3%。铁盐沉砷过程温度和初始pH值的升高,有利于降低沉砷后液As浓度、增加As沉淀率和沉砷渣中As含量;但提高初始铁砷摩尔比和初始砷浓度,并不利于砷的沉淀。在低温(40℃)及较短的时间(1h)的条件下,单独采用空气或者80%氧气作氧化剂,难以获得较好的沉砷效果,必须加入适量的H_(2)O_(2),以提高As^(3+)离子的氧化效率。在优化条件下,沉砷后液平均砷浓度为2.80g/L,沉砷渣平均含砷27.01%,沉砷渣为疏松多孔的无定形砷酸铁,砷沉淀率为71.62%。沉淀反应是无定形砷酸铁生成过程的限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酸 无定形砷酸铁 返溶 氧化速率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企业智能化发展概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荣 陈习堂 +5 位作者 徐洪傲 舒波 张鑫 徐建新 余彬 王恩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3,共6页
结合当前有色冶金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新形势,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在铜冶炼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就冶炼终点判断、冶炼过程智能控制及装备寿命预测、智能系统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简述,对提升铜冶炼企业整体操作水平和铜冶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 结合当前有色冶金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新形势,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在铜冶炼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就冶炼终点判断、冶炼过程智能控制及装备寿命预测、智能系统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简述,对提升铜冶炼企业整体操作水平和铜冶炼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终点判断 寿命预测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电脑印刷电路板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承飞 李江平 +4 位作者 刘大方 张鑫 田强坤 张威 夏洪应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分析废旧电脑印刷电路板热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研究废旧电脑印刷电路板(DN)在常规热解条件下的升温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研究发现,DN粉末主要的质量损失发生在热解温度为553~773 K时的有机物分解阶段,且可分为主要热解和残渣分解两个... 为了分析废旧电脑印刷电路板热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研究废旧电脑印刷电路板(DN)在常规热解条件下的升温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研究发现,DN粉末主要的质量损失发生在热解温度为553~773 K时的有机物分解阶段,且可分为主要热解和残渣分解两个过程,其相应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37.12 kJ/mol和31.31 kJ/mol。通过Coats-Redfern法计算发现,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电脑电路板的主要热解段符合Mample单行法则一级函数,残渣热解段则符合反应级数为1.5的Avrami-Erofeev方程。升温速率为20、30、40 K/min时,电脑电路板的热解过程符合Mample单行法则二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印刷电路板 热重 动力学 热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电视电路板的热解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江平 陈习堂 +4 位作者 舒波 余彬 王恩志 曾抗庆 夏洪应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0-135,共6页
研究了脱锡后废旧电视印刷电路板的热解,探索了温度(400、500、600和700℃)对热解产物产率以及产物成分的影响,并采用SEM、XRD、GC、GC/MS等检测手段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从总体趋势来看,气体产率随着温度... 研究了脱锡后废旧电视印刷电路板的热解,探索了温度(400、500、600和700℃)对热解产物产率以及产物成分的影响,并采用SEM、XRD、GC、GC/MS等检测手段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从总体趋势来看,气体产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700℃时达到最大值13.82%,液体产率在600℃达到最大值,为16.44%,固体产率随温度上升而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u和Ag等金属在固体产物中得到富集,随热解温度升高而波动,600℃时Cu含量达23.4595%,可为铜冶炼的原料;H_(2)是气体产物中的主要成分,热解终温为600℃时,H2含量最大,达到56.5%,热解气体产物热值约为21 MJ/Nm^(3),是优良的富氢燃气;液体主要产物是苯酚以及取代酚,有较高的产品热值。热解是一种废旧电视印刷电路板有效回收方式,实现较大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视印刷电路板 热解 产率 产物成分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流速对废旧电视电路板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抗庆 刘承飞 +3 位作者 刘大方 张威 辛椿福 夏洪应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6,共6页
研究了废旧印刷电视电路板的热解,探索了氮气流速对热解产物产率和成分的影响,并采用SEM、XRF、GC、GC/MS等检测手段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液体产率随着氮气流速的增大而减少,气体产率随氮气流速增大呈上升趋势,两者分别... 研究了废旧印刷电视电路板的热解,探索了氮气流速对热解产物产率和成分的影响,并采用SEM、XRF、GC、GC/MS等检测手段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液体产率随着氮气流速的增大而减少,气体产率随氮气流速增大呈上升趋势,两者分别在0.3L/min时达到最小值10.85%和最大值14.4%。Cu、Sn和Ag等金属在固体产物中得到富集,随氮气流速增大而波动,可作为铜冶炼的原材料;H2是气体产物中的主要成分,在氮气流速为0.3L/min时含量最大,达到68.21%,H2、CO、CH4的总含量在80.12%~82.39%,是富氢的优良燃气;液体产物主要产物是苯酚、4-异丙基苯酚等,可作为化工原料。废旧印刷电视电路板热解得到的气、液、固产物可实现综合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印刷电视电路板 热解 产率 产物成分 氮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