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种蔷薇科植物叶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邱璐 李晓勇 +5 位作者 刘鹏 范树国 谢美华 刘仁明 周林宗 王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349,共6页
以蔷薇科三个亚科九种植物的叶为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九种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和品种鉴定。叶中主要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糖类物质的峰主要在1440~775cm-1之间,1440~1337cm-1为纤维素、... 以蔷薇科三个亚科九种植物的叶为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九种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和品种鉴定。叶中主要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糖类物质的峰主要在1440~775cm-1之间,1440~1337cm-1为纤维素、木质素的振动峰,1000~775cm-1为核糖的伸缩振动。蛋白质的峰主要在1620~1235cm-1之间,1620cm-1为蛋白质酰胺Ⅰ带的CO伸缩振动,1523cm-1为蛋白质酰胺Ⅱ带N-H和C-N吸收峰。脂类物质的峰主要出现在2930~1380cm-1之间,2922cm-1为脂肪CH2的伸缩振动,1732cm-1是脂肪酸CO的伸缩振动。核酸的标志峰出现在1250~1000cm-1,1068cm-1是磷酸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1246cm-1是磷酸基团的不对称伸缩振动。研究结果表明:FTIR光谱数据经平滑、标准化处理、二阶求导、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与传统分类结果相一致。杏、樱桃聚为一类(李亚科),翻白叶、月季、草莓聚为第二类(蔷薇亚科),火棘、苹果、枇杷、海棠聚为第三类(苹果亚科),亚科聚类正确率为100%,但属聚类的正确率仅为55.56%。利用该聚类模型进行物种鉴定正确率为100%。该项研究为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蔷薇科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亲缘关系 物种鉴定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植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7
2
作者 冯建孟 董晓东 徐成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7,共8页
探索外来入侵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格局与本土植物... 探索外来入侵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格局与本土植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呈单调递减趋势.中国东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在西北地区相对贫乏.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可能由东南向西北扩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差异,但起主导作用的为年均温、单位面积降水变幅和年降水量.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相似环境因子的相似影响有关.在大尺度下,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可能更易受到外来植物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本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大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区系组成的大尺度格局及其气候解释 被引量:15
3
作者 冯建孟 董晓东 徐成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外来物种管理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和气候资料,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属)区系组成的大尺度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从植物区系的总体构成来看,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 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外来物种管理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利用文献数据和气候资料,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属)区系组成的大尺度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从植物区系的总体构成来看,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温带成分和世界分布成分,说明研究区域内外来入侵植物主要起源于热带地区,其次为温带地区。从空间格局来看,从南到北,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递增趋势。这说明,在南部区域,外来入侵植物更多的来自于热带地区,但在北部区域,来自于温带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可能占据主导地位。热量水平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植物的空间格局,随着热量水平的提高,热带区系比重呈递增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则呈递减趋势,这可能与不同区系成分植物的生态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 热带区系 温带区系 大尺度格局 年平均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建孟 熊珺玲 徐成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3-378,共6页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对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呈递增趋势,而热带区... 利用野外考察资料和相关文献信息,对云南西部纵向岭谷区种子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探讨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及其分布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均呈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的比重呈递减格局.(2)在热量梯度上,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呈递增趋势;区系过渡性随年平均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偏峰分布格局.当年平均温度在12.4℃左右时,区系过渡性达到峰值,出现区系平衡点;当年均温低于2.9℃时,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温性针叶林,是温性针叶林分布的热量上限;当年均温高于21.8℃时,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达到100%,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分布的热量下限.(3)区系过渡性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500m的无量山和哀牢山等地区;区系过渡性较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较低(1500m以下)、热量较为丰富的河谷地带,同时也见于海拔3000m以上、气候相对温凉的北部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部 纵向岭谷区 区系过渡性 地理分布格局 生物地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学梅 陆树刚 徐成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281,共9页
在一定实地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及区系地理分析法,对云南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有蕨类植物60科193属1 53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58.8%,属的83.9%和种的95.2%;在这6... 在一定实地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及区系地理分析法,对云南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有蕨类植物60科193属1 53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科、属、种分别占中国蕨类植物科总数的58.8%,属的83.9%和种的95.2%;在这60个科中含30种以上的有13个,含5个属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该蕨类植物区系属、种数的56.5%和79.2%,特别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金星蕨科,这4个科共拥有70属761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36.3%、49.7%;193属中含30种以上的有11个,分别占总属、总种数的5.7%和41.7%,最具优势的是鳞毛蕨属和耳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这5个属共有403种,占总种数的26.3%;该区系中无云南特有科,但具有4个亚洲特有科:雨蕨科、稀子蕨科、柄盖蕨科和骨碎补科;该区系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科的区系成分中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66.6%,热带成分的属有112个,占68.7%(除世界分布类型);该区系是东亚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分布31属和中国特有分布6属,分别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19.0%和3.7%;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西藏、台湾具有共同的区系起源和物种分化形成的背景,属的相似性系数约为70%,种的相似性系数约为30%,均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的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8.7%和27.6%,存在一定的区系过渡性;该区系科的分化强度为3.2,属的分化强度为7.9,在科、属水平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区系分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组成 区系分化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成东 陆树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51-2359,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优势属为耳蕨属、蹄盖蕨属、鳞毛蕨属和卷柏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蕨类区系是亚热带性质...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优势属为耳蕨属、蹄盖蕨属、鳞毛蕨属和卷柏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蕨类区系是亚热带性质的区系;热带亚洲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比例逐渐降低,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地理成分的东西坡差异不明显;该蕨类区系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的关系较密切,而与日本的关系较疏远;该蕨类区系具有较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哀牢山明显处于滇西北、滇东南这两大中国特有多样性中心之间,成为联系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地理 区系特征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大尺度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7
作者 冯建孟 徐成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9-254,共6页
地理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结合GIS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中国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到北,研究区域内物种丰富... 地理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结合GIS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中国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到北,研究区域内物种丰富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这可能与其它地理因子的影响有关;在排除其它因子影响的情况下,物种丰富度随着面积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在其它地理因子的综合影响下,面积的影响作用被掩盖或弱化。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变幅的增加,呈显著递增趋势;物种丰富度与纬度变幅、经度变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偏)相关性。总体上,纬度、面积和海拔变幅均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但相对而言,面积和纬度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相对海拔变幅而言,海拔变幅与纬度之比值能更好地反映"生境异质性"效应,说明,海拔梯度的"纬度效应"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分布格局 中国种子植物 地理因子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超细粉体 被引量:4
8
作者 韦薇 管春平 陈亮维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以ZrOCl2·8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反向化学沉淀、有机物共沸蒸馏法制备超细ZrO2,用XRD、TEM、BET等技术研究粉体的组合结构、晶粒大小、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纳米ZrO2超细粉体由单斜和四方晶相组成,透射电... 以ZrOCl2·8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反向化学沉淀、有机物共沸蒸馏法制备超细ZrO2,用XRD、TEM、BET等技术研究粉体的组合结构、晶粒大小、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纳米ZrO2超细粉体由单斜和四方晶相组成,透射电镜分析提示产物粒径在10—20nm;样品经400℃焙烧4h后粉体的比表面积为115.64m^2/g,平均孔径为6.375nm,总孔容为0.369mL/g。该粉体具有高比表面性,可用于工业催化剂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 制备 反向化学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6
9
作者 冯建孟 徐成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m左右。在平衡点之下,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而在此之上,则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植被垂直带谱主要由1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植被、1500-2000m左右的云南松林、2000-2600m的常绿阔叶林、2600-3100m的硬叶常绿阔叶林、3100-3600m的亚高山灌丛和36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构成,这与传统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垂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成东 冯建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1-305,共5页
根据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利用聚类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哀牢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整个海拔梯度上,... 根据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利用聚类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哀牢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整个海拔梯度上,东亚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成分始终占主导地位。区系过渡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分布格局,平衡点出现于海拔1700 m左右。基于区系成分比重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海拔1300 m,1900 m和2600 m左右,将海拔梯度上的蕨类植物分为4组,这与各海拔段内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性质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格局 区系成分 聚类分析 蕨类植物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11
作者 李天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5-1092,共8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筛选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人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已经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转...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筛选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人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已经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转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特别是指标体系的构建。20多年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从理论探讨走向了实际应用的趋势。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不同尺度上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银行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体系、波罗的海21世纪议程、英国、瑞典、芬兰、德国、美国、瑞士、丹麦及中国等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新西兰玛努卡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美国西雅图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国的云南省、海南省、山东省等省以及南京市和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山西交口县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云南山区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发现如果在以西方文明为主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框架下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和评判,那得到的结论本质上是区域现代化或城市化程度的反映,而不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评判。20多年来,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地区差异进行以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天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156,共5页
如何加快高校课程设置改革(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以各高校间学生认知能力和地区资源的差异为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实验室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对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解构、普通生物... 如何加快高校课程设置改革(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以各高校间学生认知能力和地区资源的差异为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实验室建设的切入点,通过对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解构、普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梳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构建、普通生态学实验项目的巧妙设计等举措,楚雄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只有在学生认知能力和地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实验室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 地区资源 高等教育改革 生物技术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天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9-433,共5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指标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总体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该行政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的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指标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总体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该行政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的分析,构建了云南山地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填补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中在行政村这一层次上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山地民族 行政村 直苴村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天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经济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经济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脆弱性 云南 山地民族 社区 直苴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7016-7017,7031,共3页
针对西部高校传统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体化、多层次、多方向"的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的运用,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激发了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实践教学 体系 西部高校 生物技术专业 高等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自然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天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自然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自然系统存在脆弱性,而且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自然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自然系统存在脆弱性,而且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脆弱性 云南 少数民族 社区 直苴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天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37-40,共4页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社会系统存在优势性,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社会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社会系统存在优势性,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优势性 云南 少数民族 社区 直苴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课程设置--化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z2期75-78,共4页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现已确定并实施.它的突出特点是,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加强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现已确定并实施.它的突出特点是,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加强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围绕本次课程改革,一支能胜任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从何而来,就成了摆在高师面前的问题.文章拟就适应本次课改高师可采取的对策做一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高师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文化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6102-6103,6105,共3页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文化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文化系统存在脆弱性,而且这种脆弱性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该研...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文化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文化系统存在脆弱性,而且这种脆弱性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该研究同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探讨,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的运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脆弱性 云南 少数民族 社区 直苴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管理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540-6541,6547,共3页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管理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管理系统存在优势性,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 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管理系统优势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管理系统存在优势性,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同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索,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优势性 云南 少数民族 社区 直苴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