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是22个CERN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站95个长期样地的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基于对CERN生态站长期样地地理位置、建立时间、面积、样...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是22个CERN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站95个长期样地的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基于对CERN生态站长期样地地理位置、建立时间、面积、样地代表性等背景信息的梳理,依据样地建立之初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参照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对每个样地植物群落所属的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进行了明确划分,并依据每个样地的优势种名单,对样地植被所属群系和群丛进行了鉴定和命名。本数据集构建通过了多轮的专家审核-台站核查-专家复审-台站接受等过程,包含生态站代码、生态站名称、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样地代表性、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样地面积及形状、样地建立时间和设计使用年数、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群丛、优势种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植物区系、植被资源分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展开更多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自然综合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湿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显著。基于新疆哈巴河地区桦木林湿地人工开挖130 cm深的地层剖面,结合较高时间分辨率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组...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自然综合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湿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显著。基于新疆哈巴河地区桦木林湿地人工开挖130 cm深的地层剖面,结合较高时间分辨率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组合,揭示出该区3600年来曾经历5个时段的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540—3430 cal a BP期间,该区以蒿属(Artemisia)等旱生植物为主,湿地尚未形成;3430—2640 cal a BP期间,局地小环境较湿润,湿生草本和以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大量生长,落叶阔叶的桦木属(Betula)植物开始出现;至2640—660 cal a BP期间,浅水湿地开始形成,桦木属植物迅速扩张,但在大区域仍分布着由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等为主要组成的荒漠植被;尤其在660—210 cal a BP期间,桦木属成为森林的优势种;值得关注的是,近200年以来,该区以藜科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增多,而桦木林出现萎缩。通过对选取的典型局域湿地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揭示了该区3600年以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从而加深对当地历史时期植被变化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可为当地湿地生态建设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是22个CERN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站95个长期样地的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基于对CERN生态站长期样地地理位置、建立时间、面积、样地代表性等背景信息的梳理,依据样地建立之初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参照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对每个样地植物群落所属的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进行了明确划分,并依据每个样地的优势种名单,对样地植被所属群系和群丛进行了鉴定和命名。本数据集构建通过了多轮的专家审核-台站核查-专家复审-台站接受等过程,包含生态站代码、生态站名称、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样地代表性、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样地面积及形状、样地建立时间和设计使用年数、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群丛、优势种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植物区系、植被资源分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文摘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自然综合体,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的湿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更为显著。基于新疆哈巴河地区桦木林湿地人工开挖130 cm深的地层剖面,结合较高时间分辨率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组合,揭示出该区3600年来曾经历5个时段的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540—3430 cal a BP期间,该区以蒿属(Artemisia)等旱生植物为主,湿地尚未形成;3430—2640 cal a BP期间,局地小环境较湿润,湿生草本和以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大量生长,落叶阔叶的桦木属(Betula)植物开始出现;至2640—660 cal a BP期间,浅水湿地开始形成,桦木属植物迅速扩张,但在大区域仍分布着由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等为主要组成的荒漠植被;尤其在660—210 cal a BP期间,桦木属成为森林的优势种;值得关注的是,近200年以来,该区以藜科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增多,而桦木林出现萎缩。通过对选取的典型局域湿地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研究,揭示了该区3600年以来的植被和环境变化,从而加深对当地历史时期植被变化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可为当地湿地生态建设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