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基食品的科学共识与未来发展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婧婷 孙艺娇 郭顺堂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自2019年起,我国植物基食品经过5年的发展已进入了平稳、有序发展期,已成为食品产业一个新的品类。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总结,全行业就植物基食品在其发展理念、营养特性、品质特性、加工技术和政策法规方面已形成了科学共识:发... 自2019年起,我国植物基食品经过5年的发展已进入了平稳、有序发展期,已成为食品产业一个新的品类。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总结,全行业就植物基食品在其发展理念、营养特性、品质特性、加工技术和政策法规方面已形成了科学共识:发展植物基食品是食品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植物基食品可提供优质蛋白质,更有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该类食品且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属性且与传统素食、斋食等有明显区别;其加工要充分实现产品的营养丰富、品质提升和风味优良的特点;植物基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与标准支持。未来,该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引导,以口味、价格和清洁标签为问题抓手,突破技术瓶颈,多角度思考,多元化选择,挖掘其潜在价值,实现全产业的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食品 科学共识 植物基肉制品 植物基乳制品 营养价值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植物蛋白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46
2
作者 郭顺堂 徐婧婷 +1 位作者 刘欣然 吴元浩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5,共8页
随着近年来"植物蛋白基食品"发展热潮的不断兴起,植物蛋白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全球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比较了国内外植物基食品快速发展的成因,与国外相比,我国植物基的乳和肉替代品有悠久的历史,各种植物乳尤其是豆奶,发展... 随着近年来"植物蛋白基食品"发展热潮的不断兴起,植物蛋白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全球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比较了国内外植物基食品快速发展的成因,与国外相比,我国植物基的乳和肉替代品有悠久的历史,各种植物乳尤其是豆奶,发展势头迅猛,已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出现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植物乳品牌;而肉类替代品多集中于拉丝蛋白(组织蛋白)用于肉馅和菜肴类产品的开发,素肉、辣条等休闲食品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国外在植物蛋白利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燕麦及各种杂豆蛋白的利用上,利用途径主要是西式肉制品的替代,如汉堡、香肠、炸鸡块等。在比较国内外植物蛋白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提高传统食品的利用水平,实现植物蛋白摄取方便化和美味化,以及制造技术的智能化。不但开发仿肉类植物蛋白产品,还要开发具有植物蛋白本身特色风味的食品品类,构建高附加值、高营养、高效率的植物基肉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资源 植物基食品 植物基肉 高效利用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食品风味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顺堂 徐婧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大豆食品风味是由其生长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风味物质共同构成的复杂体系。迄今为止,从大豆、豆乳、大豆蛋白等非发酵产品中鉴定出300多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从豆豉、豆酱等发酵大豆食品中鉴定出200多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酯、醛、醇... 大豆食品风味是由其生长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风味物质共同构成的复杂体系。迄今为止,从大豆、豆乳、大豆蛋白等非发酵产品中鉴定出300多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从豆豉、豆酱等发酵大豆食品中鉴定出200多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酯、醛、醇、酮、酸、呋喃、吡嗪、烷、硫化合物等。非发酵大豆食品的风味形成主要源于大豆中固有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过程中的脂肪氧化酶和脂肪酸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催化;而发酵大豆食品的风味则源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释放出的复杂酶系代谢掉原料固有的部分风味物质,同时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分解为肽、氨基酸、脂肪酸、糖等复杂的风味前体物,然后在发酵期间经复杂发酵代谢和生化反应形成多种风味。因此,即使是同一类大豆食品,其风味也可能因使用原料以及加工过程对条件控制不同表现出明显的风味差异。分别以豆浆、豆腐、阳江豆豉和植物基酸豆乳为例,介绍了这些代表性大豆食品的特征风味及形成机理。大豆食品风味形成的机制复杂,在大豆食品开发时需对原料和加工目标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不可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品 风味形成机理 关键风味物质 异味 脂肪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乳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顺堂 徐婧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植物基乳产品作为植物基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促进植物基食品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全球植物基乳产品的市场规模和我国植物乳产品的市场情况:2023年,全球规模为296亿美元,并以11.4%的速度增长;我国植物基饮品... 植物基乳产品作为植物基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促进植物基食品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全球植物基乳产品的市场规模和我国植物乳产品的市场情况:2023年,全球规模为296亿美元,并以11.4%的速度增长;我国植物基饮品包括豆奶、椰奶、核桃乳、杏仁乳等呈稳定性增长趋势,粉体类产品市场也较稳定(达30万t)。指出植物基乳作为未来食品需要进一步完善定义,充分体现植物基乳特征和属性要求;要加大力度开发满足新消费场景和渠道的新技术、新产品,解决消费者关心的植物基乳产品口味、价格和清洁标签等关键问题,加快植物基酸奶、冷饮等技术的成熟和落地,并通过开发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特殊营养、健康需求的产品,为植物基乳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赋能,创立多元化的植物基乳产业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乳 液态饮品 大豆浓缩炼乳 植物基奶酪 酸豆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4
5
作者 郭顺堂 徐婧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大豆及大豆食品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大众的营养与健康,理顺和调控好大豆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利用和食品制造现代化之间的发展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我国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国,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四,每年有85%以... 大豆及大豆食品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大众的营养与健康,理顺和调控好大豆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利用和食品制造现代化之间的发展关系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我国是重要的大豆生产国,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四,每年有85%以上国产大豆用于食品加工,但是,目前我国大豆食品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构建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在原料利用方面,尽管国产大豆在需求量上保障了大豆食品产业的供给,但品质难以达到专用大豆原料的要求;大豆的混种、混收、混用仍是让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感到困惑的难题;国产食品专用大豆原料要在未来保持竞争地位,就要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产销品质控制方面有明确的定位;需建立统一协调的生产、加工、销售制度体系;完善我国大豆原料标准体系以及大豆品种名和加工产品商品名统一的原料标示推广系统。在产业加工方面,大豆食品加工现代化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传统工艺深度挖掘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方面不足,针对增强营养健康和不同使用功能性诉求的产品市场细分尚需加强。今后,我国的大豆食品加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等开发一定要走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地提升大豆食品加工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原料、储运、产品生产、制造和流通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制造和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大豆 大豆食品 传统豆制品 植物基食品 植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豆基粉中低植酸低异黄酮蛋白基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6
作者 徐婧婷 赵忠良 +1 位作者 万洋灵 郭顺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166,共6页
为提升婴儿豆基配方粉的中蛋白基料的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从创新大豆蛋白制备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大豆进行制浆浸提、酸沉、水洗等工艺获得蛋白产品,比较湿法、热烫法和半干法制浆工艺和关键环节对蛋白提取率、植酸和异黄酮去除率的影响。... 为提升婴儿豆基配方粉的中蛋白基料的食用安全性,本研究从创新大豆蛋白制备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大豆进行制浆浸提、酸沉、水洗等工艺获得蛋白产品,比较湿法、热烫法和半干法制浆工艺和关键环节对蛋白提取率、植酸和异黄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半干法制备蛋白浸提液后,再在pH5.15时酸沉并水洗离心获得大豆蛋白质,且体系中乳清保留量低于20%时,可以较好地控制植酸和异黄酮含量,其植酸和异黄酮含量分别为(12.08±0.46) mg/g和(1468±74)μg/g。利用此方法可较好的提高蛋白质基料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于婴儿豆基配方粉中的高安全性专用大豆蛋白粉基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制备 婴儿豆基配方粉 植酸 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