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本科高校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1
作者 何晓梅 刘昌利 +3 位作者 詹少华 邓辉 孙传伯 宋程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4期154-156,共3页
该文分析了《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改善实验条件、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开展设计性实验、丰富考核内容等改革措施,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成效。
关键词 植物细胞工程实验 教学改革 设计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素的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晓梅 陈存武 +1 位作者 乔德亮 袁盼盼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9,共5页
运用超声辅助90%乙醇溶液提取芝麻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优化芝麻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普鲁士蓝法测定芝麻素还原能力,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液固比25... 运用超声辅助90%乙醇溶液提取芝麻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优化芝麻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普鲁士蓝法测定芝麻素还原能力,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液固比25∶1、超声温度55℃、超声时间25min,在最优条件下,芝麻素提取率为(3.942±0.085)mg/g;芝麻素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但比相同质量浓度的VC弱得多;当质量浓度大于40 mg/m L时,芝麻素对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大于60 mg/m L时其对4种细菌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而当质量浓度小于100 mg/m L时,芝麻素对真菌黄曲霉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芝麻素 超声辅助提取 还原能力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香菇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海军 孙稹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2-985,911,共5页
利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香菇多糖,研究了不同PEG-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体系对香菇多糖分配比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在6000时对香菇多糖的提取效果较好;PEG6000浓度在24%时、硫酸铵浓度在30%时组成的双水相体... 利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香菇多糖,研究了不同PEG-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体系对香菇多糖分配比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在6000时对香菇多糖的提取效果较好;PEG6000浓度在24%时、硫酸铵浓度在30%时组成的双水相体系提取香菇多糖的效果最好,此时香菇多糖的分配系数(K)可达到1.90,收率(Y)可达到5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萃取 香菇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资源植物金荞麦化学成分及活性物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仁术 易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379-3381,共3页
野生资源植物金荞麦某些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肿瘤作用。该文对金荞麦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物质、抗肿瘤活性物质和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金荞麦药效物质的有... 野生资源植物金荞麦某些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肿瘤作用。该文对金荞麦的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物质、抗肿瘤活性物质和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金荞麦药效物质的有效开发提供一定思路,也有利于将地方野生资源优势持续、有效地转变为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Trev )Meism] 化学成分 活性物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太子参原种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厚军 戴军 +2 位作者 韩邦兴 陈乃富 黄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3837-13837,13899,共2页
脱毒太子参原种与太子参传统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特征,体量小,根系发达,生长快,基本不携带病毒,病害轻,参体杂乱分布在培养基中,须洗参、分级种植。其种植方式与传统太子参栽培有所不同。对脱毒太子参原种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脱毒太子参 原种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析技术在霍山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邓辉 陈存武 +1 位作者 韩邦兴 陈乃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2期17-20,46,共5页
该文综述了现代色谱技术、光谱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等分析技术在珍稀药用植物-霍山石斛的化学成分、组效研究、物种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霍山石斛 现代分析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道地药材断血流的愈伤组织诱导条件研究
7
作者 陈宇 王芳 李耀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667-11668,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础培养基及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断血流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方法]通过配制不同的培养基,选择适宜诱导断血流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然后选用适宜的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的6-BA及NAA对断血流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不同基础培养基及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断血流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方法]通过配制不同的培养基,选择适宜诱导断血流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然后选用适宜的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的6-BA及NAA对断血流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MS、N6、B5、RM、Miller 5种基本培养基中,适合断血流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为MS;研究不同的生长素NAA及细胞分裂素6-BA浓度时发现,NAA为0.1 mg/L和6-BA为1.0 mg/L时,断血流组培效果较好。[结论]断血流组培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中NAA为0.1 mg/L和6-BA为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血流 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诱导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血流栽培技术研究
8
作者 杨友志 马磊 李耀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662-11663,共2页
[目的]研究断血流适宜的生境。[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以断血流成熟后鲜重及皂苷A含量为指标,以土质类型(砂土、粘土、壤土)、环境分类(林下、遮荫、露天)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研究适宜断血流生长的生境。[结果]断血流喜荫,不耐... [目的]研究断血流适宜的生境。[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以断血流成熟后鲜重及皂苷A含量为指标,以土质类型(砂土、粘土、壤土)、环境分类(林下、遮荫、露天)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研究适宜断血流生长的生境。[结果]断血流喜荫,不耐阳,林下或遮荫条件下更适宜断血流的生长,产量较高,但露天生长的断血流皂苷含量最高,其次是林下,再次是遮荫下。断血流更适宜在壤土或粘土中生长,沙土也能生长,但产量较低。[结论]综合断血流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等情况,认为断血流栽培的适宜生境为遮荫或林下的壤土中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血流 栽培 环境 土质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分析开花对前胡气味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韩邦兴 陈乃富 +1 位作者 周晓坤 王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34,共3页
为研究开花前后两种前胡样品的气味指纹变化,探讨电子鼻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的可能性。采用电子鼻检测开花前后两种前胡样品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因子分析法(DFA)进行分析,建立气味指纹图,并进行统计质量... 为研究开花前后两种前胡样品的气味指纹变化,探讨电子鼻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的可能性。采用电子鼻检测开花前后两种前胡样品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因子分析法(DFA)进行分析,建立气味指纹图,并进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结果表明,电子鼻对开花前后两种前胡样品气味变化反应灵敏,可以完全区分,可以应用于中药气味鉴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前胡 气味 指纹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档绿茶多糖的酶法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晓梅 张颖 +2 位作者 许星云 史珊 乔德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157,162,共6页
以皖西低档绿茶为原料,通过酶法辅助浸提茶多糖,然后对浸提液进行醇沉、真空干燥得粗多糖,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粗多糖脱蛋白效果,并研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法辅助浸提的最优条件:料液比1∶30(g/m L)、酶解温度45℃、酶... 以皖西低档绿茶为原料,通过酶法辅助浸提茶多糖,然后对浸提液进行醇沉、真空干燥得粗多糖,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粗多糖脱蛋白效果,并研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法辅助浸提的最优条件:料液比1∶30(g/m L)、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0min、纤维素酶添加量12mg/g,果胶酶添加量12mg/g、浸提1次,茶多糖得率达到5.414%。三氯乙酸法、sevage法、木瓜蛋白酶法对粗多糖中蛋白的最大脱除率分别为84.14%、69.45%、74.34%,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56%、24.01%、12.34%。相对而言,木瓜蛋白酶法条件温和,更适合茶多糖脱蛋白。另外,茶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亚硝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纤维素酶 果胶酶 脱蛋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超低温脱毒及规模化组培育苗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戴军 姚厚军 +2 位作者 张九玲 韩邦兴 陈乃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84-87,共4页
以太子参茎尖为外植体,采用超低温去除病毒方法,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芽增殖诱导、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诱导的适合条件,以期形成太子参规模化育苗技术。结果表明:超低温处理1 h后,太子参脱毒率可达90%以上;规模化组培育苗最适宜配方为初... 以太子参茎尖为外植体,采用超低温去除病毒方法,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芽增殖诱导、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诱导的适合条件,以期形成太子参规模化育苗技术。结果表明:超低温处理1 h后,太子参脱毒率可达90%以上;规模化组培育苗最适宜配方为初代培养基为改良MS+2.5 mg/L 6-BA+0.5 mg/L IAA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1.2 mg/L KT+0.5 mg/L NAA,壮苗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0.2 mg/L KT+1.5 mg/L DA-6+10%蛋白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超低温 脱毒 规模化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表儿茶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仁术 易凡 +3 位作者 何惠利 吴宋华亲 方娇娇 杨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8-121,共4页
研究金荞麦中(-)-表儿茶素活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其抗氧化率达到83.08%;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活性物质质量浓度对清除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为0.350 mg/mL时清除率达77.30%;还原力测定... 研究金荞麦中(-)-表儿茶素活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其抗氧化率达到83.08%;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活性物质质量浓度对清除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为0.350 mg/mL时清除率达77.30%;还原力测定实验表明其还原力达到同质量浓度VC的48.02%,且质量浓度对还原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达1.40 mg/mL,占块根干物质质量的2.52%。实验证明金荞麦(-)-表儿茶素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表儿茶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仁术 谷仿丽 何晓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142,共2页
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金荞麦多糖进行吸湿和保湿性能研究。结果显示:64h时金荞麦多糖在RH为43%和81%条件下的吸湿率分别为46.26%和70.57%,在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为4.88%;表明金荞麦多糖具有一定的吸湿和保湿性能,是一种具有一定... 通过干燥器控制湿度的方法,对金荞麦多糖进行吸湿和保湿性能研究。结果显示:64h时金荞麦多糖在RH为43%和81%条件下的吸湿率分别为46.26%和70.57%,在硅胶环境中的保湿率为4.88%;表明金荞麦多糖具有一定的吸湿和保湿性能,是一种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天然保湿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多糖 吸湿性 保湿性 保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栽培白及不同部位总酚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晓梅 陈存武 +3 位作者 宋程 乔德亮 陈杰 陈乃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6-660,共5页
目的测定大别山栽培白及不同部位总酚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白及总酚提取工艺,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40∶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1次... 目的测定大别山栽培白及不同部位总酚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白及总酚提取工艺,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40∶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提取1次,须根总酚含量为(1.34±0.023)%,块茎总酚含量为(0.35±0.015)%,茎总酚含量为(0.86±0.021)%,叶总酚含量为(3.22±0.031)%。相同质量浓度下须根总酚清除DPPH·的能力低于或接近维生素C,清除ABTS^(+)·、还原Fe^(3+)的能力高于维生素C。结论白及总酚能作为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以须根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部位 总酚 大别山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闵长莉 汪学军 刘文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599,共4页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皖西大别山野生兰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32株,用琼脂块法对获取的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其中有4种兰花内生真菌对供试菌株有抑菌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12.50%,对抑菌活性较强的一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皖西大别山野生兰花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32株,用琼脂块法对获取的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其中有4种兰花内生真菌对供试菌株有抑菌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12.50%,对抑菌活性较强的一株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它属于无孢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内生真菌 分离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菜黄酮苷元的组成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乃东 陈乃富 +2 位作者 陈存武 张莉 戴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3-36,共4页
以80%乙醇浸提经乙醚脱脂预处理的干蕨菜粉,减压回收乙醇得浓缩液。浓缩液以8%硫酸沸水浴水解3h后,加入20%NaOH中和至弱酸性,过滤,滤渣以三氯甲烷索氏提取获总蕨菜黄酮苷元。TLC法检测总黄酮苷元的组成,HPLC法测定其主要苷元的含量。结... 以80%乙醇浸提经乙醚脱脂预处理的干蕨菜粉,减压回收乙醇得浓缩液。浓缩液以8%硫酸沸水浴水解3h后,加入20%NaOH中和至弱酸性,过滤,滤渣以三氯甲烷索氏提取获总蕨菜黄酮苷元。TLC法检测总黄酮苷元的组成,HPLC法测定其主要苷元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酸水解获得总蕨菜黄酮苷元,其主要成分为山奈酚,含量约占蕨菜干重的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黄酮 黄酮苷元 山奈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杀螺活性菌株筛选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邦兴 陈钧 +4 位作者 周晓坤 房伟伟 刘一丹 郝蕾 牛成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15-318,共4页
分别从醉鱼草和水菖蒲中分离出99、103株内生真菌,按照WHO杀螺剂浸泡试验法观察不同内生真菌以及不同浓度发酵液杀螺效果,用河虾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对非靶水生生物毒性。结果表明LL3026、S38、S21菌株发酵液有较高的杀螺活性,发酵液浓度... 分别从醉鱼草和水菖蒲中分离出99、103株内生真菌,按照WHO杀螺剂浸泡试验法观察不同内生真菌以及不同浓度发酵液杀螺效果,用河虾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对非靶水生生物毒性。结果表明LL3026、S38、S21菌株发酵液有较高的杀螺活性,发酵液浓度为10%时,钉螺死亡率为100.0%;对河虾急性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鱼草 水菖蒲 内生真菌 钉螺 杀螺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肤木油致突变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存武 韩邦兴 +1 位作者 陈乃富 朱文鑫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要求,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试验研究盐肤木油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盐肤木油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P>0.05),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P>0.05);...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要求,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试验研究盐肤木油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盐肤木油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P>0.05),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P>0.05);对Ames试验中的TA97、TA98、TA100、TA102未显示致突变性。说明在试验条件下,盐肤木油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肤木油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精子畸形试验 致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蘘荷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仁术 刘仁妮 +2 位作者 钱艳琳 徐兴苗 项学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4-530,共7页
利用响应面法确定蘘荷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探讨其体外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条件;对此工艺下的提取液进行浓缩,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探讨其抑菌... 利用响应面法确定蘘荷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探讨其体外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条件;对此工艺下的提取液进行浓缩,通过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探讨其抑菌活性。在优化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94.75%、处理温度100℃、液料比85∶1(m L∶g)、处理时间70 min时,蘘荷总黄酮得率为39.87%,与预测值40.79%的相对误差仅2.26%;蘘荷总黄酮对大肠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没有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3.245 9、1.622 9 mg/m L,MBC分别为12.983 5、6.491 8 mg/m L。蘘荷总黄酮可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开发,其提取工艺可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和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蘘荷 响应面 提取工艺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法提取蘘荷红色素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仁术 董诚 邓扬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7-289,共3页
为系统全面地探讨溶剂萃取法提取蘘荷红色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确定溶剂种类与料液比、溶剂酸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大致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优提取工艺为:以蒸馏水作溶剂,料液比1 g∶18 mL,溶剂pH... 为系统全面地探讨溶剂萃取法提取蘘荷红色素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确定溶剂种类与料液比、溶剂酸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大致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优提取工艺为:以蒸馏水作溶剂,料液比1 g∶18 mL,溶剂pH值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20 min。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好,提取的色素色泽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素 蘘荷 溶剂萃取法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