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
作者 肖长生 苏明伟 +2 位作者 熊校勤 周叶兵 齐小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01-3505,共5页
目的研究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别采用DPPH法、MTT法和平皿打孔法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 目的研究朝鲜婆婆纳挥发油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分别采用DPPH法、MTT法和平皿打孔法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共鉴定出50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78%,主要为2-(2-呋喃基)-3-甲基-2-丁烯醛(18.57%)、棕榈酸(14.2%)、亚油酸(6.12%)、亚麻酸(6.01%)、叶绿醇(4.04%)、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3.66%)等。挥发油对DPPH的IC 50值为142.19μg/mL,对HepG2肝癌细胞的IC 50值为275.78μg/m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0、30、60、20 mg/mL。结论本实验丰富了朝鲜婆婆纳挥发油化学成分,且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婆婆纳 挥发油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香青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洪权 杨英 +5 位作者 佘嘉祎 刘雨琪 江婉秋 张彬 邓樱花 熊校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87-2092,2076,共7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香青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4.80%)、α-蒎烯(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香青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4.80%)、α-蒎烯(10.56%)、δ-杜松烯(5.84%)等;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E)-石竹烯(20.71%)、α-葎草烯(8.56%)、顺式-β-愈创木烯(7.27%)等。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对肿瘤细胞A549、Hela、HepG2和HTC-116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结肠癌细胞株HTC-116的抑制活性较强,IC 50值分别为48.91和35.52μg/mL。香青和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挥发油含有多种抗癌成分,将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 黄腺香青车前叶变种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容性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3
作者 翁方青 王庆龙 +5 位作者 黄洁祥 熊佳怡 简奎 曹婧 华丽 孙建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利用蟹壳这种常见的水产废弃物与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熔融共混可以制得新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蟹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亲水性,而PCL具有疏水性,两者结合后会出现界面... 利用蟹壳这种常见的水产废弃物与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熔融共混可以制得新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是蟹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具有亲水性,而PCL具有疏水性,两者结合后会出现界面相容性差的情况.实验发现,通过加入聚己内酯基聚氨酯预聚体(PCLPU)增容剂,可以解决两者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并可通过控制PCLPU的添加比例,制成不同的蟹壳粉-PCL复合材料.再利用红外光谱、SEM、力学性能的测试数据,研究PCLPU的添加量对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PCLPU,不仅可以提高蟹壳粉-PCL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也能够制得力学性能优良的蟹壳粉-PCL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壳粉 蟹壳粉 聚己内酯 聚氨酯预聚体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奇异南星挥发油GC-MS分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彬 张蕾 +1 位作者 范文进 邓樱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30-1833,1866,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两种不同产地的奇异南星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对两种挥发油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从广西产和四...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两种不同产地的奇异南星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采用甲基噻唑蓝(MTT)法对两种挥发油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从广西产和四川产奇异南星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2种和11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为90.96%和94.68%,相同成分有5种,分别为亚油酸、棕榈酸、十五碳酸、5-十八碳炔和顺-11-十六碳烯酸;两种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但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两种挥发油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半抑制浓度范围为43.66~105.0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南星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血红蛋白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齐小琼 王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447-4456,共10页
植物血红蛋白(Hemoglobin)是一类由珠蛋白(Globin)和血红素(Ferroheme)组成的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根据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及配基结合性质可将血红蛋白分为共生血红蛋白(Symbiotic hemoglobin,sHb)、非共生血红蛋白(Nonsymbiot... 植物血红蛋白(Hemoglobin)是一类由珠蛋白(Globin)和血红素(Ferroheme)组成的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根据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及配基结合性质可将血红蛋白分为共生血红蛋白(Symbiotic hemoglobin,sHb)、非共生血红蛋白(Nonsymbiotic hemoglobin,NsHb)和截短的血红蛋白(Truncated hemoglobin,tHb)3大类,并对植物血红蛋白基因家族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进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基因重复在被子植物中产生了class 1和class 2两类血红蛋白基因。该基因重复发生在单、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但由于class 2类基因在单子叶植物中发生了一次基因丢失事件,致使class1类基因广泛分布于单、双子叶植物中,而class 2类基因则仅见于双子叶植物;class 2类基因的进化速率高于class 1类基因,并分别在class 2、sHbs的祖先支上检测到了正选择的发生,表明基因重复发生后,class 2、sHbs通过插曲式进化和适应性进化获得了不同的功能;在class 1和class 2的功能性分歧位点检测中获得14个I类功能性分歧位点,但未能发现II类功能性分歧位点,这些功能性分歧位点是由正选择作用或者放松的选择限制产生的。该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后续的试验工作,来验证那些具有重要功能的氨基酸置换位点和正选择位点,从而揭示功能性分歧和适应性进化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基因 基因家族 分子进化分析 适应性进化 功能性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琪 刘雨琪 +5 位作者 江婉秋 朱世明 谭芬 郑平 张洪权 杨新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03-2007,共5页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 对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筛选其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Diaion HP-20、MCI gel、硅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筛选所得化学成分体外对两种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acetylene(E)-3(1)、acetylene(E)-9(2)、青蒿亭(3)、chrysoplenetin(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和正十六烷酸(6)。化合物1和2对于HepG2和Huh-7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毛华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毛华菊氯仿部位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聚炔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华菊 氯仿部位 化学成分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活性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芳 王磊 +3 位作者 孙建明 胡庆兰 伍强贤 翁方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6-661,共6页
通过合成未封端型水性聚氨酯(WPU)并控制其保存时间发现其反应活性可控,然后将反应活性不同的WPU与淀粉密炼制备一系列水性聚氨酯-淀粉(WCS)复合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以此来探索WPU作为反应型增容剂的可行性.研究发... 通过合成未封端型水性聚氨酯(WPU)并控制其保存时间发现其反应活性可控,然后将反应活性不同的WPU与淀粉密炼制备一系列水性聚氨酯-淀粉(WCS)复合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以此来探索WPU作为反应型增容剂的可行性.研究发现WPU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未封端型WPU在不超过3 d的时间内仍保持反应活性,超过3 d就表现出失活的特性.进一步探究活性不同的WPU制备的WCS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发现具有活性的WPU由于含有—NCO反应性基团可以与淀粉的—OH基团之间形成氨基甲酸酯键和部分氢键,从而使制得的WCS复合材料体系的界面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研究中使用WPU作为复合材料的反应型增容剂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克服传统制备聚氨酯需要加入有机溶剂而不环保的缺点,而且其操作过程也更为简便.此外,本工作也为具有反应活性的WPU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活性 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亚籽活性成分、生理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宁宁 吴田 黄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8-454,共7页
奇亚籽(Chia Seed)可食用历史悠久,近年来开始被国内关注和利用。奇亚籽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类、酚酸黄酮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类,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降低肌酸激酶活性、抗炎消毒等生理... 奇亚籽(Chia Seed)可食用历史悠久,近年来开始被国内关注和利用。奇亚籽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类、酚酸黄酮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类,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调节血压、调节血糖、降低肌酸激酶活性、抗炎消毒等生理作用。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营养食品的追求,奇亚籽逐渐成为食品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大多将奇亚籽作为添加剂直接添加到食品中,而没有深入的开发新产品;在防癌、调节三高等疾病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研发出的新产品不多,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对奇亚籽的活性成分、生理作用以及其在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奇亚籽相关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 活性成分 生理作用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彬 邓樱花 +1 位作者 苏明伟 张洪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7-781,785,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侧蒿全草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中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测定侧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侧蒿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76.93%,其中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及其氧化物、桉树脑、樟脑、龙脑、萜品烯-4-醇、大根香叶烯D等.侧蒿挥发油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效果弱于维生素C(Vc);侧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mL、8.0mg/mL、2.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蒿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兵马俑芽孢杆菌HS-15的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春英 肖长生 +1 位作者 齐小琼 董桃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3,362,共8页
采用高浓度土壤菌悬液涂平板法筛选出4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以其中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其鉴定为兵马俑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bingmayongensis HS-... 采用高浓度土壤菌悬液涂平板法筛选出4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以其中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其鉴定为兵马俑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bingmayongensis HS-15;分别用点植法和平板对峙法检测HS-15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该菌株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一株广谱微生物拮抗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28℃发酵20 h时,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经透析袋处理,抑菌活性没有变化,而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初步推测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本研究丰富了产抑菌活性物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为天然防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活性 筛选 鉴定 抑菌谱 兵马俑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聚氨酯预聚体增容壳聚糖/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徐鸿运 罗子木 +4 位作者 杨赟 镇思君 马家玉 李景蕻 张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3,共6页
以聚己内酯聚氨酯预聚体(PUP)为增容剂,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壳聚糖(CS)/聚己内酯(PCL)复合材料,探究了PUP含量和PCL分子量对CS/PCL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P分子上的异氰酸酯基团可以与CS分子上的羟基和氨基反应形成共价键,... 以聚己内酯聚氨酯预聚体(PUP)为增容剂,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壳聚糖(CS)/聚己内酯(PCL)复合材料,探究了PUP含量和PCL分子量对CS/PCL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P分子上的异氰酸酯基团可以与CS分子上的羟基和氨基反应形成共价键,同时PUP与PCL相似相容,通过PUP与两相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提高CS与PCL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随着PUP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增强,当PUP含量为20%、PCL分子量为40000时,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从15.94 MPa增至33.60 MPa,断裂伸长率从1.0%升至18.4%;PCL的分子量越高,PCL与CS的界面相容性越低。该研究为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热塑加工制备及其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己内酯 聚氨酯预聚体 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无茎芥中微量金属元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庆兰 周渊 +1 位作者 邓樱花 张洪权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588,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药无茎芥中Ca、Fe、Mg、Zn四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无茎芥干样用8.00 m L硝酸、2.00 m L过氧化氢进行微波处理,在最优条件下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别为Ca 14.758 0 mg/...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中药无茎芥中Ca、Fe、Mg、Zn四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无茎芥干样用8.00 m L硝酸、2.00 m L过氧化氢进行微波处理,在最优条件下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别为Ca 14.758 0 mg/g,Fe 12.362 0 mg/g,Mg 2.216 5 mg/g,Zn 0.058 70 mg/g;RSD为0.63%~0.98%;检出限为0.001 7~0.305 9μg/m L;相关系数为0.996 6~0.999 8;加标回收率为92.00%~10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茎芥 微量金属元素 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毛华菊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庆兰 邹思 +1 位作者 邓樱花 张洪权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4,共3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草药毛华菊进行消解,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中的Zn、Mg、Ca、Fe等4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得Zn、Mg、Ca、Fe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8.87、3 462.7、10 413.3、1 267.4μg/g。各元素的相关...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草药毛华菊进行消解,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中的Zn、Mg、Ca、Fe等4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得Zn、Mg、Ca、Fe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8.87、3 462.7、10 413.3、1 267.4μg/g。各元素的相关系数为0.992 2~0.999 8,RSD为0.17%~1.99%,加标回收率为94.40%~103.90%。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 7~0.069 0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毛华菊 金属元素 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杆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庆兰 张杰 邓樱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1,共4页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珍珠杆中Ca、Cd、Cu、Fe、Mg、Zn等6种元素的含量,采用湿法消解法对珍珠杆进行消解.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得各元素的含量分别为Ca:53.245μg·g^(-1)、Cd:0.355μg·g^(-1)、Cu:42.236μg·g...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珍珠杆中Ca、Cd、Cu、Fe、Mg、Zn等6种元素的含量,采用湿法消解法对珍珠杆进行消解.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得各元素的含量分别为Ca:53.245μg·g^(-1)、Cd:0.355μg·g^(-1)、Cu:42.236μg·g^(-1)、Fe:223.528μg·g^(-1)、Mg:19.811μg·g^(-1)、Zn:78.889μg·g^(-1).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024μg·mL^(-1)~0.0853μg·mL^(-1).相关系数为:0.9991~0.9998,RSD为:0.31%~1.40%,加标回收率为:90.7%~1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微量金属元素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FLAs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静 吴小明 胡颖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0,共7页
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大豆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FLAs)基因,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功能域、系统发生树、蛋白质二级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从大豆基因组中共... 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大豆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FLAs)基因,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功能域、系统发生树、蛋白质二级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从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3个FLAs,其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长度在237~455 aa,分子质量在25.483 0~50.578 5 ku,理论等电点在4.33~9.56。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Gm FLAs均定位在质膜上(其中Gm FLA4/25也可定位在叶绿体中)。Gm FLAs含有1~2个该家族的保守成束蛋白质结构域(fasciclin domains,FAS)。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大豆和拟南芥FLAs的同源性不高。Gm FLAs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元件组成,其中,延伸链的比例最低,无规则卷曲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 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乙酸对绿豆芽维生素C的影响及其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功轩 王杏 +1 位作者 张洪权 邓樱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4-229,共6页
采用对照培养法,探究了绿豆芽生长过程中,萘乙酸(NAA)对营养物质维生素C代谢的影响.绿豆芽用80%甲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建立了分析绿豆芽中NAA残留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磷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0.01... 采用对照培养法,探究了绿豆芽生长过程中,萘乙酸(NAA)对营养物质维生素C代谢的影响.绿豆芽用80%甲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建立了分析绿豆芽中NAA残留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磷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0.01 mol·L^-1,pH=3.0)(70∶30,V/V)组成,柱温为40℃,紫外检测波长220 nm.结果表明,绿豆在发芽的过程中,用NAA处理在浓度为0.19μg·mL^-1时维生素C含量达到一个峰值.NAA在0.5~30μg·m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7,检出限(S/N=3)为0.01μg·mL^-1,加标回收率在100.2%~110.6%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现对植物生长激素NAA的残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芽 萘乙酸 维生素C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XYLPs基因家族表达模式及其蛋白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静 谭芬 +2 位作者 张洪权 熊校勤 黄丽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41-1747,共7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玉米木质形成素类阿拉伯半乳糖蛋白(xyloge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XYLPs)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ZmXYLPs基因家族成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基因复制事件不仅在基因家...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玉米木质形成素类阿拉伯半乳糖蛋白(xyloge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XYLPs)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结构进行了分析。ZmXYLPs基因家族成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基因复制事件不仅在基因家族成员数量的扩张和进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能引起基因表达部位的扩张。根据ZmXYLPs蛋白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其中仅ZmXYLP10/13/14蛋白存在N连接的糖修饰位点,其余ZmXYLPs蛋白均为O连接糖修饰位点。结果显示,玉米ZmXYLPs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其糖基侧链有关,并且其作用并不局限于维管组织发生过程,可能也参与生殖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XYLPs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页悬钩子果实中微量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庆兰 李亚杰 +1 位作者 张杰 张洪权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6-178,共3页
选用湿法消解法对库页悬钩子果实进行消解,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Ca、Cd、Cu、Fe、Mg、Zn 6种微量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得各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a的质量分数为55.912 0μg/g;Cd的质量分数为0.562 0μg/g... 选用湿法消解法对库页悬钩子果实进行消解,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Ca、Cd、Cu、Fe、Mg、Zn 6种微量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得各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a的质量分数为55.912 0μg/g;Cd的质量分数为0.562 0μg/g;Cu的质量分数为42.746 0μg/g;Fe的质量分数为227.010 0μg/g;Mg的质量分数为75.811 0μg/g;Zn的质量分数为126.889 0μg/g。各元素的检出限为0.024 0~0.853 0μg/m L,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8,RSD为0.31%~1.40%,加标回收率为90.7%~1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库页悬钩子果实 微量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静 饶胜 +1 位作者 刘杉 黄晶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109-1111,共3页
以湖北省广泛种植的5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硝酸铅水平(0、50、100、300、500 mg/L)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粳稻和籼稻对铅离子胁迫的耐受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硝酸铅对粳稻种子的... 以湖北省广泛种植的5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硝酸铅水平(0、50、100、300、500 mg/L)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粳稻和籼稻对铅离子胁迫的耐受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硝酸铅对粳稻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硝酸铅对所有水稻种子萌发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硝酸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铅离子胁迫对5种水稻幼苗的生长都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在5种水稻品种中,粳稻表现出较好的铅离子胁迫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铅离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法提取香菇多糖和茶树菇多糖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齐小琼 邓雯卿 李大卫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258-4260,4264,共4页
真菌多糖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以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较高的香菇(Lentinus edodes)、茶树菇(Agrocybe aegirit)为原料,用热水提取法在90℃、料液比1∶... 真菌多糖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以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较高的香菇(Lentinus edodes)、茶树菇(Agrocybe aegirit)为原料,用热水提取法在90℃、料液比1∶20(g∶m L)、提取1次、4 h的条件下,提取两种真菌多糖。结果表明,热水法提取香菇多糖的得率为9.70%,茶树菇多糖的得率为13.10%,说明茶树菇中的多糖含量高于香菇。该研究可为后续开发利用真菌多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Lentinus edodes) 茶树菇(Agrocybe aegirit) 多糖 热水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