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葵花籽油微乳体系对玉米黄素增溶性能研究
1
作者 吴红艳 王可意 +2 位作者 于晓丹 杨佳萌 田英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1,70,共5页
文章研究了葵花籽油微乳包封玉米黄素的能力,考察了玉米黄素在微乳不同相中的分配系数及葵花籽油微乳增溶玉米黄素的能力。结果表明,微乳的pH值在4~6之间时,体系稳定;pH值在2~4和8~10时,粒子分布不均匀,包封率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 文章研究了葵花籽油微乳包封玉米黄素的能力,考察了玉米黄素在微乳不同相中的分配系数及葵花籽油微乳增溶玉米黄素的能力。结果表明,微乳的pH值在4~6之间时,体系稳定;pH值在2~4和8~10时,粒子分布不均匀,包封率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微乳的粒径和PDI增大,包封率逐渐下降。微乳在4℃和25℃下储存时较稳定并且粒径、PDI和包封率无明显改变;在45℃时,粒径较大且分布不均匀,包封率降低。微乳体系中玉米黄素的溶解度高于葵花籽油中玉米黄素的溶解度;在水包油型中,80%含水量的微乳增溶玉米黄素52倍,是水增溶玉米黄素的330倍。理论上可以确定有64个混合表面活性剂分子增溶1个玉米黄素分子。因此,葵花籽油微乳体系对玉米黄素具有良好的增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素 微乳 葵花籽油 增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黄酮提取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刘骥 智玉洁 +5 位作者 刘玲 张红妍 马明辉 王伟 任健 姜宁宁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3-6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辣木叶黄酮提取物(MLF)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9头经产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日粮(MLF0组),试验组分别在全混合型日粮中添加50 mg/kg BW(MLF50组)和100 mg... 试验旨在研究辣木叶黄酮提取物(MLF)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9头经产奶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日粮(MLF0组),试验组分别在全混合型日粮中添加50 mg/kg BW(MLF50组)和100 mg/kg BW(MLF100组)的辣木叶黄酮提取物。试验分3个阶段,每阶段持续21 d。结果表明:(1)MLF50组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而乳脂率、乳糖率、总固形物和产奶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2)各组间奶牛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差异不显著(P>0.05);(3)MLF50组产甲烷菌群的丰度最少,有效降低了整体产甲烷菌群的数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 mg/kg BW的辣木叶黄酮能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并改善其瘤胃产甲烷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甲烷菌群 泌乳性能 辣木叶黄酮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玉米全粉面糊流变学特性及对戚风蛋糕品质影响
3
作者 武思奇 原玉雪 +1 位作者 宋春丽 任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99-306,共8页
该文研究了复合改性玉米全粉面糊流变学特性并对其所制得的戚风蛋糕烘焙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乳酸菌发酵与纤维素酶解复合改性后的玉米全粉面糊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表观黏度均显著提高。相较于未改... 该文研究了复合改性玉米全粉面糊流变学特性并对其所制得的戚风蛋糕烘焙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乳酸菌发酵与纤维素酶解复合改性后的玉米全粉面糊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表观黏度均显著提高。相较于未改性玉米全粉,复合改性玉米全粉所制得的戚风蛋糕烘焙损失率降低;蛋糕的黏附性、胶黏性、硬度、咀嚼性分别下降了30.77%、57.42%、58.82%、60.88%;感官评分提高了33.3分;内聚性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此外,复合改性玉米全粉所制得的戚风蛋糕弹性可达到市售小麦粉戚风蛋糕弹性的95.05%。复合改性玉米全粉所制得的戚风蛋糕品质特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为改性玉米全粉在戚风蛋糕中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 玉米全粉 戚风蛋糕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品质特性及风味成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洋 任健 +1 位作者 宋春丽 赵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酸值、过氧化值均高于其他方法。比较3种方法油脂样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不同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全光谱分析表明,水酶法所得油脂样品中亚油酸(共轭二烯酸)含量最高。不同制油工艺玉米胚芽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综上,加工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风味物质均会产生影响,本研究可为玉米加工副产物利用和玉米胚芽油适度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制油工艺 理化性质 光谱分析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发酵制备玉米须粗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佳倩 宫春宇 +2 位作者 王岩 吴红艳 王拓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8-135,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酿酒酵母发酵对玉米须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制备发酵法玉米须多糖(fermented corn silk polysaccharides,FCSP);采用苯酚硫酸法分别检测FCSP与水提法玉米须多糖(water extracted cor... 该研究旨在探究酿酒酵母发酵对玉米须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制备发酵法玉米须多糖(fermented corn silk polysaccharides,FCSP);采用苯酚硫酸法分别检测FCSP与水提法玉米须多糖(water extracted corn silk polysaccharide,WCSP)中多糖的含量、杜马斯燃烧法分析蛋白质含量;HPLC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对比分析FCSP和WCSP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并利用5 mmol/L H_(2)O_(2)诱导建立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模型,进一步探究FCSP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发酵多糖的提取率为(1.40±0.01)%,比水提法(1.18±0.01)%提高18.64%;发酵法和水提法制备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无明显变化;FCSP的单糖组成以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为主,与WCSP相比,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的摩尔比有所提高,而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含量大幅下降。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FCSP对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清除(IC_(50))质量浓度分别为4.42 mg/mL、59.30μg/mL、12.43μg/mL,相较于WCSP分别降低了10.86%、11.61%、22.26%,表明FCSP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体内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FCSP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斑马鱼死亡率、心率,减轻斑马鱼受氧化应激造成的形态发育异常现象,恢复模型组斑马鱼的活力、提高其在光暗刺激条件下的反应能力,说明FCSP对由H_(2)O_(2)诱导产生氧化应激的斑马鱼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发酵 玉米须多糖 抗氧化活性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株发酵米糠玉米蛋白粉混合物制备多肽饲料的工艺优化
6
作者 文亚平 邓永平 +1 位作者 刘晓兰 赵得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1-118,共8页
试验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多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米糠、玉米蛋白粉、麦麸按6∶3∶1(W/W/W)组成,含水量35%... 试验以米糠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株混合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多肽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和多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由米糠、玉米蛋白粉、麦麸按6∶3∶1(W/W/W)组成,含水量35%(V/W),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607、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310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110种子液按4∶2∶1(V/V/V)组成复合种子液,接种量6%(V/W),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在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下,产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83.94 mg/g,多肽含量为61.63 mg/g,粗脂肪含量为18.60%(W/W),粗纤维含量为4.19%(W/W)。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饲料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42.34%,多肽含量提高了30.57%,粗脂肪含量增加了20.00%,粗纤维含量降低了39.97%,总还原力提高了68.57%。优化后发酵饲料营养价值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混菌发酵 饲料 可溶性蛋白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芽酶法辅助低温压榨制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月 胡晓倩 +1 位作者 任健 孙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为提升粮食加工副产物玉米胚芽的综合利用价值,以玉米胚芽为原料,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玉米油的酶法辅助低温压榨法制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制取的玉米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辅助低... 为提升粮食加工副产物玉米胚芽的综合利用价值,以玉米胚芽为原料,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玉米油的酶法辅助低温压榨法制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制取的玉米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法辅助低温压榨法制取玉米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水分含量12%、纤维素酶添加量0.5%、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 h、压榨温度60℃、压榨压力50 MPa、压榨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胚芽的出油率为41.89%,较常规低温压榨的出油率(39.68%)高;所制得的玉米油澄清、透明,呈棕红色,理化指标基本符合三级成品玉米油国家标准。综上,酶法辅助低温压榨工艺可获得品质良好的玉米油,同时出油率较常规低温压榨法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酶解 低温压榨 出油率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GI玉米杂粮代餐粉产品研发
8
作者 杨婉婷 张羽彤 王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37-44,共8页
为优化玉米粉蛋白质的结构,对经菌酶协同改性处理后的玉米粉营养价值及质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菌酶协同处理后玉米粉变化尤为显著,表现为持水力略有降低,凝胶力增加;硬度降低,弹性、胶黏性与咀嚼性增加,面团质量良好。其中以总... 为优化玉米粉蛋白质的结构,对经菌酶协同改性处理后的玉米粉营养价值及质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菌酶协同处理后玉米粉变化尤为显著,表现为持水力略有降低,凝胶力增加;硬度降低,弹性、胶黏性与咀嚼性增加,面团质量良好。其中以总糖含量最低,总淀粉、粗蛋白与膳食纤维含量均升高;氨基酸总量增加,比原来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以低血糖生成指数改性玉米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葛根粉、枸杞粉、魔芋粉、苦荞粉及黑豆粉。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各个原料的添加量对代餐粉的GI值及冲调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正交试验优化代餐粉的整体配方。得出最优配方为黑豆粉3 g,苦荞粉10 g,玉米粉15 g,葛根粉5 g,魔芋粉3 g,相应的GI值达到45.37(低GI水平),冲调性得分为87.49,产品具有优良稳定性的同时兼具适宜的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协同改性 玉米粉 低GI 杂粮代餐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