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非编码RNA调控春化作用的表观遗传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绍峰 李晓荣 +1 位作者 孙传宝 何玉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9-834,共6页
在自然界中许多高等植物需要通过冬季的低温阶段实现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时期转化,这一生物学过程称作春化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油菜(Brassica napus L.)等作物以种子为产品器官,生产上往往通过茬口安排和栽培措施使... 在自然界中许多高等植物需要通过冬季的低温阶段实现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时期转化,这一生物学过程称作春化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油菜(Brassica napus L.)等作物以种子为产品器官,生产上往往通过茬口安排和栽培措施使植株尽早通过春化作用,以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官发育,而大白菜(B rapa ssp.pekinenesis)和甘蓝(B.oleracea)等作物以叶球等营养器官作为产品器官,生产上则设法避免低温引起的春化作用,以保证产品器官的充分生长。FLOWERING LOCUS C(FLC)作为一种重要的开花抑制蛋白负调控春化作用,参与植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过程。文章综述了春化中FLC表达受抑制主要通过低温诱导表达FLC基因区域的非编码RNA以及VRN1、VRN2、VIN3等蛋白参与介导组蛋白甲基化,从而在表观遗传上控制春化作用的进程和产品器官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C 表观遗传 春化作用 非编码RNA 天然反向转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响应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怀玉 林鸿宣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盐碱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作物的产量及种植范围,成为阻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的盐碱胁迫主要是指土壤中的中性盐以及碱性盐离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非生物胁迫。盐碱胁迫与碱胁...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盐碱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作物的产量及种植范围,成为阻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的盐碱胁迫主要是指土壤中的中性盐以及碱性盐离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的一种非生物胁迫。盐碱胁迫与碱胁迫都会改变植物体内外的渗透平衡,引起离子毒害与氧化毒害等,pH所形成的碱胁迫危害往往大于中性盐所造成的危害,碱胁迫会改变植物体内的pH,并降低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可溶性铁。本文总结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对盐碱胁迫的感知,通过活性氧(ROS),SOS途径,多种植物激素,表观修饰等一系列方式来响应并适应环境的盐碱胁迫,最终降低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危害以及植物响应盐胁迫与碱胁迫过程中存在的共同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碱胁迫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NA(Ds)插入产生的水稻卷叶突变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兆贵 王江 +5 位作者 张泽民 刘芳 朱海涛 宛新杉 张景六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D s)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1个叶片卷曲的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分离群体出现叶片卷曲和叶片正常2种植株类型,其分离比率为3∶1,符合1对基因的显性遗传.Basta抗性检测及PCR分子检测证实,该突变... 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D s)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1个叶片卷曲的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分离群体出现叶片卷曲和叶片正常2种植株类型,其分离比率为3∶1,符合1对基因的显性遗传.Basta抗性检测及PCR分子检测证实,该突变体是由单一T-DNA(D s)插入所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D s)共分离.该突变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突变体 T-DNA插入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NA插入产生的水稻白化苗突变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泽民 朱海涛 +6 位作者 王江 高菊 陈兆贵 刘芳 宛新杉 张景六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含Basta抗性基因Bar)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1个白化苗的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分离群体出现绿苗和白化苗2种类型,其分离比率为3∶1,符合1对基因的显性遗传.Basta抗性检测、PCR分子检测及Souther... 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含Basta抗性基因Bar)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1个白化苗的突变体.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分离群体出现绿苗和白化苗2种类型,其分离比率为3∶1,符合1对基因的显性遗传.Basta抗性检测、PCR分子检测及Southern杂交证实,该突变体是由单一T-DNA插入所引起的,白化苗性状与T-DNA共分离.该突变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苗突变体 T—DNA插入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NA插入产生的水稻多分蘖突变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泽民 朱海涛 +5 位作者 王江 陈兆贵 刘芳 宛新杉 张景六 张桂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含Basta抗性基因Bar)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个多分蘖的突变体。其分离群体中多分蘖和正常分蘖两种植株类型的分离比率为3∶1,符合1对基因的显性遗传。Basta抗性检测、PCR分子检测及Southern杂交证实,该突... 在筛选和鉴定水稻T-DNA(含Basta抗性基因Bar)插入纯合体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个多分蘖的突变体。其分离群体中多分蘖和正常分蘖两种植株类型的分离比率为3∶1,符合1对基因的显性遗传。Basta抗性检测、PCR分子检测及Southern杂交证实,该突变体是由单一T-DNA插入引起的,多分蘖性状与T-DNA共分离。该突变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分蘖突变体 T-DNA插入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薯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方佳敏 刘佳 +1 位作者 唐克轩 张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1697-1703,共7页
对中国及非洲11个主栽木薯品种(KU50、NZ188、NZ199、SC5、SC6、SC8、SC124、TME7、TME12、Ebwanateraka、TMS60444)的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器官发生能力因基因型不同而差异显著。多数品种体细胞胚胎... 对中国及非洲11个主栽木薯品种(KU50、NZ188、NZ199、SC5、SC6、SC8、SC124、TME7、TME12、Ebwanateraka、TMS60444)的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器官发生能力因基因型不同而差异显著。多数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在60%以上,有几个可达到80%以上,如TMS60444和Ebwanateraka;而NZ199、SC124和TME2的诱导频率较低,分别只有25%、43%和36%。次生胚状体形成的子叶胚切块可诱导芽器官发生,诱导频率在15.8%~75.8%之间,其中TME7和TMS60444诱导效果最好。与TMS60444相似,KU50、SC5、SC8及Ebwana的次级体细胞胚经过多次继代诱导后,观察到脆性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但发生频率较低。对不同根癌农杆菌侵染外植体及抗生素浓度的优化结果表明,用改良型的农杆菌LBA4404进行侵染,在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共培养温度22℃,培养4 d时,转化效果最好。共培养后,使用含有500 mg/L羧苄霉素及15 mg/L潮霉素的培养基来筛选体细胞胚胎发生是较为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体细胞胚胎发生 芽器官发生 遗传转化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调控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振鹏 谢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39,共6页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硝态氮不仅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还可以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调控植物对氮素的响应、吸收、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豆科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共生互作来获得生长所需...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硝态氮不仅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还可以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调控植物对氮素的响应、吸收、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豆科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共生互作来获得生长所需的氮,但共生固氮是一个耗费植物能量的过程。当土壤中存在高浓度的氮素时,氮作为信号分子会影响共生固氮基因的功能从而抑制共生固氮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硝酸盐通过局部和系统的调控方式抑制共生固氮过程;结瘤自主调控(Autoregulation of nodulation,AON)和NLPs(NIN-like proteins)转录因子在硝酸盐抑制豆科植物根瘤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最近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NLPs转录因子和AON途径在硝酸盐抑制共生固氮过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共生固氮 NLPs转录因子 AON途径 CEP短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植物:科学内涵、瓶颈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新广 常天根 +5 位作者 宋青峰 常硕其 王重荣 张国庆 郭亚 周少川 《合成生物学》 2020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当前,各类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及超性能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正使得植物科学从描述性、定性研究向精细定量研究乃至理性设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植物的研究应运而生。数字植物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多尺度、多生理生化现象的... 当前,各类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及超性能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正使得植物科学从描述性、定性研究向精细定量研究乃至理性设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植物的研究应运而生。数字植物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多尺度、多生理生化现象的系统定量模拟,以实现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数字植物将为定量植物科学研究、植物设计及改造提供理论工具。数字植物的发展将支持新代谢通路、基因调控网络的设计,乃至植物理想基因系统的设计,从而为以提升作物产量和优化作物品质为目标的植物合成生物学提供设计工具。本文在分析当前构建数字植物遇到的瓶颈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数字植物所需要的关键措施,即:构建植物生长发育基本模型;获得同化物在各器官间分配的代谢数据;创建模块模型耦联方法;建立数字植物研究公共平台;发展表型数据与机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以水稻为模式植物,开展数字植物指导的分子设计育种;建立支持数字植物的人才培养及储备策略。利用数字植物定量模拟和设计植物是未来植物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数字植物指导下的作物栽培和育种也是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植物 合成生物学 产量潜力 理想株型 水稻 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植物合成生物学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健钊 朱新广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5期847-869,共23页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在细菌、酵母等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底盘中已初步形成了完备的定量化研究体系,然而植物合成生物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植物...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在细菌、酵母等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底盘中已初步形成了完备的定量化研究体系,然而植物合成生物学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植物合成生物学可在挖掘植物次生代谢天然产物、生产分子农业制品、提升光合作用光能利用效率、创制碳汇植物和建立植物工厂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植物合成生物学可以参与解决人类活动所面临的粮食短缺、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同植物底盘中也在逐步建成和完善标准化的元件体系、基因线路设计以及定向进化等合成生物学技术。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植物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详述了植物合成生物学在“双碳”目标中的应用领域,包含植物天然产物合成与次生代谢、分子农业、光合作用、碳汇植物的创制、植物工厂等。提出了植物基因文件标准化、植物基因线路设计、植物基因编辑和定向进化等助力“双碳”目标的植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并展望和探讨了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植物合成生物学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合成生物学 碳达峰 碳中和 天然产物 光合作用 分子农业 碳汇植物 植物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m和CBAM-CPN的单分蘖水稻表型参数提取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慧颖 宋青峰 +4 位作者 常天根 郑立华 朱新广 张漫 王敏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共8页
为快速获取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形态结构和表型参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关键点检测模型相结合的骨架提取和表型参数获取方法。该方法基于目标检测模型生成穗、茎秆、叶片的边界框和类别,将所得数据分别输入到关键点检测模型检... 为快速获取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形态结构和表型参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和关键点检测模型相结合的骨架提取和表型参数获取方法。该方法基于目标检测模型生成穗、茎秆、叶片的边界框和类别,将所得数据分别输入到关键点检测模型检测各部位关键点,按照语义信息依次连接关键点形成植株骨架,依据关键点坐标计算穗长度、茎秆长度、叶片长度、叶片-茎秆夹角4种表型参数。首先,构建单分蘖水稻的关键点检测和目标检测数据集;其次,训练Faster R-CNN、YOLOv3、YOLOv5s、YOLOv5m目标检测模型,经过对比,YOLOv5m的检测效果最好,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到91.17%;然后,应用人体姿态估计的级联金字塔网络(cascaded pyramid network,CPN)提取植株骨架,并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进行改进,与沙漏网络(hourglass networks,HN)、堆叠沙漏网络模型(stacked hourglass networks,SHN)和CPN模型相比,CBAM-CPN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9.68、8.83和1.06个百分点,达到94.75%,4种表型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6 cm、0.81 cm、1.25 cm和2.94°。最后,结合YOLOv5m和CBAM-CPN进行预测,4种表型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8、1.05、1.74cm和2.39°,与SHN模型相比,误差分别减小1.65 cm、3.43 cm、2.65 cm和4.75°,生成的骨架基本能够拟合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形态结构。所提方法可以提高单分蘖水稻植株的关键点检测准确率,更准确地获取植株骨架和表型参数,有助于加快水稻的育种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水稻 关键点检测 骨架提取 表型参数 单分蘖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马秋香 许佳 +1 位作者 乔爱民 张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木薯产量很高,储藏根富含淀粉,但收获后采后生理性变质严重,严重影响了木薯的开发和利用。结合近期研究工作,综述了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的研究进展,...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木薯产量很高,储藏根富含淀粉,但收获后采后生理性变质严重,严重影响了木薯的开发和利用。结合近期研究工作,综述了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的研究进展,包括采后生理性变质的检测标准、生化基础、抗采后生理性变质的杂交育种、以活性氧自由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功能基因组学与基因工程、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木薯储藏根采后生理性变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储藏根 采后生理性变质 活性氧自由基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薯类基础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1,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薯类生产大国,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薯类主粮化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措施,但其基础研究相对于"大作物"如水稻、玉米等还存在较大距离。开展三大薯类(木薯、甘薯和马铃薯)... 中国是世界上薯类生产大国,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薯类主粮化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措施,但其基础研究相对于"大作物"如水稻、玉米等还存在较大距离。开展三大薯类(木薯、甘薯和马铃薯)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对推动薯类产业化意义重大,其中分子育种是其遗传改良的生长点和动力。从深化利用种质资源和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基因挖掘,以及薯类共性和个性生物学问题的联合攻关等重要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了薯类研究现状和趋势,旨为促进薯类分子育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木薯 马铃薯 重要农艺性状 调控机制 育种 动态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对油菜植株内NR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海涛 荣湘民 +7 位作者 宋海星 刘强 廖琼 罗继鹏 顾继东 官春云 龚继明 张振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68-1673,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的调控机制及其与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关系。本试验在正常供氮(15 mmol L^(–1)NO_3~–)和缺氮(7.5 mmol L^(–1)NO_3~–)条件下,以氮高效(H1:742和H2:Xiangyou 15)和氮低效(L1:814和... 为进一步揭示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的调控机制及其与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关系。本试验在正常供氮(15 mmol L^(–1)NO_3~–)和缺氮(7.5 mmol L^(–1)NO_3~–)条件下,以氮高效(H1:742和H2:Xiangyou 15)和氮低效(L1:814和L2:H8)油菜基因型为研究材料,通过NR活性的专性抑制剂处理,研究NR活性和硝酸盐含量的基因型和氮水平差异。结果表明,NR专性抑制剂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叶片NR活性,正常供氮和缺氮条件下分别降低53.0%和57.6%,但对叶片硝酸盐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正常供氮条件下的NR活性和硝酸盐含量比缺氮条件下分别高46.9%和16.4%。氮高效油菜基因型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氮低效基因型。H2的NR活性(NRA_(act))显著高于氮低效基因型的本质原因是其主效基因(nia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氮低效基因型。本研究充分表明NR活性和硝酸盐含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和氮水平差异,一定程度的NR活性变化对植株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还原酶(NR) 硝酸盐含量 油菜 基因型 氮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中结瘤素基因的同源基因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彦章 俞冠翘 朱家壁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208,共7页
以核酸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5个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作为探针,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有31个与结瘤素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基因,与相应的结瘤素基因比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至少在35%以上。这表明... 以核酸数据库中检索到的75个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作为探针,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有31个与结瘤素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基因,与相应的结瘤素基因比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至少在35%以上。这表明在水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的同源基因。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enod40、蔗糖合成酶基因和Rab基因与水稻中对应的同源基因比较分析表明,它们属于直向同源基因,可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豆科植物结瘤素基因受根瘤器官形成的需求而发生变异。然而,另有44个豆科结瘤素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未显示有同源性基因的存在,这些结瘤素基因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建立共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测可能是由于水稻中缺少了这些豆科结瘤素基因,导致水稻不能结瘤固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瘤 基因研究 水稻基因组 豆科植物 同源基因 enod40 核酸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 氨基酸序列 Rab基因 合成酶基因 扫描分析 器官形成 进化过程 同源性 一致性 分析表 性基因 根瘤菌 探针 祖先 共生 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病调控因子OsSGT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表达蛋白纯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亚玲 胡国富 +2 位作者 李群 胡宝忠 何祖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SGT1是植物防卫反应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水稻中也存在SGT1的同源基因OsSGT1,但其确切功能仍然未知。我们根据已有的信息设计引物,由cDNA文库PCR扩增获得了包含OsSGT1整个编码区的基因片段。将此片段经由过渡载体pBluescriptⅡSK(+)... SGT1是植物防卫反应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水稻中也存在SGT1的同源基因OsSGT1,但其确切功能仍然未知。我们根据已有的信息设计引物,由cDNA文库PCR扩增获得了包含OsSGT1整个编码区的基因片段。将此片段经由过渡载体pBluescriptⅡSK(+),构建到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上,然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6h后获得最高表达量。扩大培养后,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割胶回收目的蛋白,采用电洗脱后再透析的方式纯化,获得了纯净的、足以用于制备专化抗血清的OsSGT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OsSGT1的表达和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GT1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基因作物面临的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晓亚 杨长青 +1 位作者 贾鹤鹏 凌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转基因(GM)作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并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之一,但最近放缓了推进的步伐。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一直持积极态度,对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大... 转基因(GM)作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并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之一,但最近放缓了推进的步伐。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一直持积极态度,对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扶持政策,然而,公众舆论对人类健康、经济效益和环境的过度担忧,逐渐表现出反对转基因生物的倾向。转基因推广应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不同管理部门对转基因生物缺乏有效的监管、对采用先进技术态度模糊、媒体的多变和不实报道,以及全球反转组织的干扰。本文讨论了这些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中国 科学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5号和华南6号木薯体胚发生过程中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赖杭桂 李瑞梅 +4 位作者 王静 符少萍 胡新文 张鹏 郭建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6号(SC6)两个品种的成熟体胚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体胚诱导培养。对诱导培养0、5、10、20、30 d的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比较其酯酶(EST)和淀粉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的表达在品种... 以木薯华南5号(SC5)和华南6号(SC6)两个品种的成熟体胚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体胚诱导培养。对诱导培养0、5、10、20、30 d的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比较其酯酶(EST)和淀粉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的表达在品种间存在差异。SC5中E2和E3条带与SC6中E'2和E'3条带迁移率不一致,可能是品种差异的原因。表达最强的酶带在SC5中是E3,SC6是E'4。两个品种淀粉酶同工酶的区别在于,SC5诱导过程中最多时有3条酶带出现,而SC6自始至终只有1条酶带出现。SC5酶带最亮时出现在体胚诱导培养5 d时,且此时也是酶带最多的时候。SC6酶带出现的最亮时是在外植体诱导前和诱导培养20 d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体胚 酯酶 淀粉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不同生育期种薯萌芽性及耐储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中良 郑建利 +4 位作者 杨俊 田昌庚 赵丰玲 张鹏 刘桂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以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生育期(158天,T1;127天,T2;104天,T3)种薯萌芽性及耐贮性进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苗数以T3处理最多,为262个,苗高变幅为31.0~37.6 cm。3个处理种薯的平均芽粗无差异。 T3处理... 以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生育期(158天,T1;127天,T2;104天,T3)种薯萌芽性及耐贮性进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苗数以T3处理最多,为262个,苗高变幅为31.0~37.6 cm。3个处理种薯的平均芽粗无差异。 T3处理的单苗均重和总重均最大,分别为11.61 g/株和2898.84 g。总重相近的种薯,大薯(>200 g)个数以T2处理最多为66个,其次是T1,T3最少,为1个;而中等薯块(50~200 g)和小薯(<50 g)个数以T3处理最多,分别为118个和92个。从耐储性来看,T1处理种薯感病率最大,为6.25%,主要是软腐病和干腐病,耐储性最差;T3处理种薯感病率最小,耐储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插时期 萌芽性 耐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子叶节高频再生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利兴 傅力 +3 位作者 刘伟 孙杰 陈爱民 王彦章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2-56,共5页
通过直接的芽器官发生途径,建立了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子叶节外植体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选用在高达5 mg/L 6-苄氨基嘌呤(6-BA)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上生长3 d的蒺藜苜蓿幼苗,制备获得由1片子叶和半个胚轴组成的子叶节外植体。以SH... 通过直接的芽器官发生途径,建立了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子叶节外植体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选用在高达5 mg/L 6-苄氨基嘌呤(6-BA)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上生长3 d的蒺藜苜蓿幼苗,制备获得由1片子叶和半个胚轴组成的子叶节外植体。以SH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对不同浓度α-萘乙酸(NAA)和6-BA组合诱导不定芽形成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仅用浓度为4 mg/L 6-BA的平均不定芽数达到3.56,显著优于与其它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子叶节外植体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非胚性与胚性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差异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瑞军 符少萍 +4 位作者 王静 郭建春 胡新文 张鹏 李瑞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673-678,共6页
以木薯体非胚性和胚性组织为材料研究胚发生的蛋白表达机制,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得到470和344个清晰的蛋白点。结果表明非胚性组织蛋白质谱和胚性组织蛋白质表达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 以木薯体非胚性和胚性组织为材料研究胚发生的蛋白表达机制,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得到470和344个清晰的蛋白点。结果表明非胚性组织蛋白质谱和胚性组织蛋白质表达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中5个区域中的39个差异显著的点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上调和下调在2倍以下的蛋白点有6个,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蛋白点有22个,非胚性组织中特异存在的蛋白点有5个,而胚性组织中特异存在的蛋白点有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蛋白质 双向电泳 胚性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