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封洪强 姚青 +7 位作者 胡程 黄文江 胡小平 刘杰 张云慧 张智 乔红波 刘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9-242,共14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传感器、遥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虫情测报灯、智能性诱捕器、昆虫雷达、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智能识别App等现代智能农作物病虫监测装备及重大病虫害实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5年在利用光谱遥感、昆虫雷达、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各类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难点,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充分利用空天地多源数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预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监测预警 光谱 卫星遥感 无人机 昆虫雷达 智能虫情测报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对蚜虫的减量增效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佳 陈平强 +4 位作者 丁文伟 徐婉婷 张斌 吴华 马志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建立蚜虫绿色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为供试昆虫,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了3种植物源农药和3种化学农药的联合杀虫活性,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及最佳配比,并进一步开展了田间药效评价。... 为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建立蚜虫绿色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为供试昆虫,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了3种植物源农药和3种化学农药的联合杀虫活性,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及最佳配比,并进一步开展了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0.3%苦参碱AS等6种农药均对苜蓿蚜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以单剂的致死中浓度按比例混合,筛选出4组混用增效组合,其中苦参碱与氟啶虫胺腈7:3混用、苦参碱与吡虫啉6:4混用、苦参碱与啶虫脒7:3混用、川楝素与啶虫脒5:5混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4.72、139.84、135.82和123.61;在上述最佳配比下,0.3%苦参碱AS(835g/hm^(2))与22%氟啶虫胺腈SC混用(1.5 g/hm^(2))、0.3%苦参碱AS(590 g/hm^(2))与70%吡虫啉WDG混用(10 g/hm^(2))、0.3%楝素SL(500 g/hm^(2))和20%啶虫脒SP混用(3.6 g/hm^(2)),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药后7 d的防效分别达87.10%、87.07%和88.10%,与推荐剂量相比,混用组合中化学农药用量分别减少了98.75%、73.33%和97.00%,植物源农药分别减少了74.95%、82.30%和85.00%。可见,上述混用组合对蚜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效,且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的用量,为蚜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化学农药 减量增效 苹果黄蚜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中华蜜蜂形态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肖 方冲伟 王敦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本土蜂种,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传粉昆虫。陕西省作为养蜂大省,由南向北横跨三大气候带,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蜜源植物种类丰富,各地均有养殖蜂的传统。开展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形态和遗传多样性...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本土蜂种,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传粉昆虫。陕西省作为养蜂大省,由南向北横跨三大气候带,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蜜源植物种类丰富,各地均有养殖蜂的传统。开展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形态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将为今后的利用与保护打下基础。【方法】对陕西省内20个样点共42群中华蜜蜂样本进行19个外部形态指标测定,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对tRNA leu-COII,COI,ITS-1,ITS-2和18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基于核苷酸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陕西省内20个样点的中华蜜蜂蜂群在形态指标与tRNA leu-COII,COI,ITS-1,ITS-2和18S rDNA基因序列均存在分化。基于形态数据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位于大巴山区的白河、上竹与镇坪的中华蜜蜂聚为一群,黄龙的HL2,HL4,HL9和HL13蜂群聚为一群;而基于形态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陕北地区所采集的YWC1,SD1,TJW1,KYM1和KYM3蜂群聚为一支,大巴山地区的HX2,HX3,HX4,BH2,BH3和SZ1蜂群聚为一支;基于上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榆林YWC1,SD1,TJW1,TJW2,TJW3,KYM1和KYM2蜂群聚为一支,黄龙的HL1,HL2,HL3,HL5,HL7,HL8,HL9,HL10,HL11,HL12和HL14蜂群聚为一支,关中地区与汉中的BY1,BY2,YX1,YX2,BJ1和BJ2蜂群聚为一支,安康的HX1,HX2,HX3,HX4,QJP1,BH1和BH3蜂群聚为一支。【结论】陕西省内中华蜜蜂具有较高的种群多样性,所采集的中华蜜蜂可分为陕北型、黄龙型以及大巴山型,同一地区的中华蜜蜂在形态指标与基因序列上具有更高的相似度,同时存在不同地区蜂群聚类到一起的情况,表明陕西省内中华蜜蜂面临种群混杂与多样性下降的风险,应当通过建立更多中华蜜蜂保种区等措施,加强对于省内中蜂地理种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地理种群 形态指标 种群分化 系统发育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杨晓燕 李俊杰 +8 位作者 高俊恒 唐慧琳 郭子坤 郭春阳 王冬寒 叶佳成 李引 袁向群 李怡萍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Janus piri和梨瘿蚊Dasineura pyri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生化技术分别测定梨茎蜂2-5龄幼虫和梨瘿蚊1-4龄幼虫中肠pH值和4种中肠蛋白酶(总蛋白酶、强碱性胰蛋白酶、弱...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梨茎蜂Janus piri和梨瘿蚊Dasineura pyri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生化技术分别测定梨茎蜂2-5龄幼虫和梨瘿蚊1-4龄幼虫中肠pH值和4种中肠蛋白酶(总蛋白酶、强碱性胰蛋白酶、弱碱性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进一步在最适pH和幼虫龄期分别测定10种抑制剂对两种害虫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平均pH值分别为8.2和7.6,两种害虫4种中肠蛋白酶活性均在3龄幼虫期最高。对梨茎蜂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抑制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DTA,其次是1 mmol/L TPCK;抑制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1 mmol/L TPCK,抑制弱碱性胰蛋白酶效果最好的是10 mmol/L PMSF,抑制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GTA。对梨瘿蚊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最好的是1 mmol/L TPCK,其次是50μg/mL STI;抑制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 mmol/L EDTA,抑制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10 mmol/L EDTA,抑制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效果最好的是50μg/mL STI。【结论】对梨茎蜂和梨瘿蚊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TPCK,STI和EDTA;对幼虫中肠强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EDTA和EGTA;对幼虫中肠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PMSF,EDTA和TPCK;对幼虫中肠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抑制效果较好的是EGTA。研究结果为开发与昆虫中肠蛋白酶和抑制剂有关的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茎蜂 梨瘿蚊 中肠蛋白酶 肠道PH 蛋白酶抑制剂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色草蟋蝉成虫贮菌体、脂肪体和精巢内共生菌的多样性与功能
5
作者 郭琼 周金瑞 +2 位作者 韩小虹 刘璐 魏琮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2-123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超微结构和基因组水平上对一色草蟋蝉Tettigetta isshikii成虫贮菌体、脂肪体和其他组织中的专性共生菌及兼性共生菌多样性与功能进行研究,更深入理解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昆虫与内共生菌的共... 【目的】本研究旨在超微结构和基因组水平上对一色草蟋蝉Tettigetta isshikii成虫贮菌体、脂肪体和其他组织中的专性共生菌及兼性共生菌多样性与功能进行研究,更深入理解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昆虫与内共生菌的共生关系。【方法】野外采集一色草蟋蝉雌雄成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明晰雌成虫贮菌体、脂肪体、卵巢、受精囊、唾液腺、锥形体、滤室和肠道及雄成虫精巢中共生菌Karelsulcia,Hodgkinia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分布。对一色草蟋蝉雌成虫贮菌体和脂肪体及雄成虫精巢中的共生菌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和组装,通过基因组注释分析其功能。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析一色草蟋蝉和其他昆虫中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明确其系统地位。【结果】一色草蟋蝉雌成虫贮菌体中含有专性共生菌Karelsulcia和Hodgkinia,而属于F超群的兼性共生菌Wolbachia不仅存在于雄成虫精巢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还存在于精子和雌成虫脂肪体的细胞核中。基因组注释分析表明,Karelsulcia和Hodgkinia的基因参与宿主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而Wolbachia的基因则参与核黄素代谢、血红素通路以及嘌呤和嘧啶的生物合成。Wolbachia在精子细胞核内增殖并可导致细胞核破裂。系统发育关系表明Wolbachia属于F超群,与节肢动物和线虫的Wolbachia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一色草蟋蝉成虫贮菌体中共生菌Karelsulcia和Hodgkinia的潜在营养功能,并发现Wolbachia对宿主昆虫可能既有益又有害的独特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解析蝉科(Cicadidae)昆虫与共生菌间的复杂共生关系和协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色草蟋蝉 吸食汁液昆虫 共生菌 共生关系 基因组缩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及SmCOX1和SmCOX2的表达模式分析
6
作者 古丽旦·白山别克 黄启通 +1 位作者 李方向 成卫宁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酶活力及其亚基SmCOX1和SmCOX2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其滞育发育的关系,为阐明麦红吸浆虫滞育的能量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酶活力及其亚基SmCOX1和SmCOX2的基因表达变化与其滞育发育的关系,为阐明麦红吸浆虫滞育的能量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OX酶活力测试盒测定麦红吸浆虫自然滞育进程(滞育前、滞育、滞育后静息和滞育后发育)不同阶段幼虫中SmCOX活性;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SmCOX1和SmCOX2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采用qPCR技术检测SmCOX1和SmCOX2在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麦红吸浆虫幼虫中SmCOX活性在滞育阶段较滞育前显著降低,并在整个滞阶段维持较低水平,但在滞育后静息阶段显著升高,到滞育后发育阶段再次升高,显著高于滞育和滞育后静息阶段。克隆获得了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536和660 bp的SmCOX1和SmCOX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PP466915和PP466916),两个基因碱基A+T含量超过75%,分别编码511和220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7.70和25.76 kD。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mCOX1和SmCOX2具有线粒体COX酶催化核心典型的氧化还原铜(CuA和CuB)辅基和含血红素的金属中心heme a和heme a3,与同为瘿蚊科(Cecidomyidae)的稻瘿蚊Orseolia oryzae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qPCR结果表明,SmCOX1和SmCOX2在麦红吸浆虫幼虫滞育进程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滞育前和滞育后发育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在滞育后静息期阶段的表达量,在滞育阶段的表达量最低,即变化趋势与SmCOX活性变化基本一致。【结论】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中SmCOX活性和SmCOX1/2表达的降低与滞育阶段低水平的氧气消耗紧密相关,而其升高与滞育解除和滞育后发育阶段需要较多的能量供给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滞育 细胞色素C氧化酶 酶活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林嘉豪 户雪敏 +5 位作者 段维彤 杨俊杰 黄朝炎 黄卫利 李宇翔 胡小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与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相关的因子,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照时数、日累积降水量,并以1995年-2020年的数据构建了条锈病发生面积的基于全子集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88.7%和88.1%,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9.8%和95.2%;BP神经网络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96.5%和95.8%,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1.6%和90.9%。因此,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生面积 全子集回归 BP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长管蚜唾液铁蛋白SaFer1功能研究
8
作者 胡戈洋 刘德广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5-568,共1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唾液铁蛋白SaFer1在取食过程中的功能,明确其对蚜虫-植物互作的影响。【方法】以麦长管蚜唾液腺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克隆麦长管蚜SaFer1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唾液铁蛋白SaFer1在取食过程中的功能,明确其对蚜虫-植物互作的影响。【方法】以麦长管蚜唾液腺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克隆麦长管蚜SaFer1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SaFer1在不同发育阶段(1-4龄若蚜和无翅成蚜)、1日龄无翅成蚜不同组织(头、胸部、腹部、唾液腺、中肠和胚胎)、不同翅型(无翅和有翅)成蚜及取食不同食料(小麦和人工饲料)的1-4龄若蚜和无翅成蚜中的表达量;利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瞬时表达系统,在本氏烟叶片中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SaFer1及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的表达,观察叶片坏死症状,分析SaFer1蛋白功能,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SaFer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分泌系统验证SaFer1信号肽功能;通过RNAi沉默无翅成蚜中的SaFer1,计算存活率和日均产蚜量,利用昆虫刺探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仪检测无翅成蚜对小麦的取食行为参数;利用RT-qPCR检测SaFer1被RNAi后麦长管蚜取食3 d时小麦叶片中防御相关基因(ROS相关基因NOX和SOD、水杨酸通路相关基因PAL及茉莉酸通路相关基因AOS和FAD7)的表达量。【结果】克隆的麦长管蚜SaFer1(GenBank登录号:PP760384)cDNA全长1 212 bp, ORF全长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5 kD,等电点为6.20,N端具有1个信号肽,该蛋白与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中未命名蛋白(GenBank登录号:CAI6358877.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98.61%)。RT-qPCR结果显示,SaFer1在麦长管蚜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并在无翅成蚜中肠和唾液腺中高表达。SaFer1能够抑制由BAX诱导产生的本氏烟叶片坏死现象;SaFer1定位于本氏烟叶片细胞膜与细胞核上;SaFer1信号肽具有分泌活性。与对照组(dsGFP)相比,沉默SaFer1后麦长管蚜存活率无显著变化,日均产蚜量显著降低,取食过程中E1波时长显著降低,F波及G波时长显著增加,小麦叶片中NOX,SOD,PAL,AOS和FAD7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麦长管蚜唾液铁蛋白SaFer1属于效应蛋白,在麦长管蚜与寄主植物互作中能通过抑制寄主的防御反应来帮助该蚜虫取食,提高该蚜虫适合度,在蚜虫-寄主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唾液蛋白 植物防御 效应子 铁蛋白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2023年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田静 王强 +2 位作者 周佳 黄卫利 胡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75,共6页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2023年除湖北南漳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7.5%。2022年和2023年水稻-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5%,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5%和100%,该系统在水稻-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的预测准确度分别97.5%和92.5%,系统运行稳定,可有效指导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物联网 自动监测预警 准确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杨凌地区天敌瓢虫、食蚜蝇数据集
10
作者 王博 卢砚 +8 位作者 龙莉群 李紫 柯雪 胡想顺 周昭旭 刘同先 张世泽 刘婷婷 冯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328-337,共10页
农业在杨凌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合理利用天敌昆虫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减轻农药残留危害。捕食性瓢虫和食蚜蝇是杨凌田间常见的两类天敌昆虫,能够捕食蚜虫在内的多种害虫。以往,缺乏对杨凌农田生态系统中瓢虫... 农业在杨凌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合理利用天敌昆虫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减轻农药残留危害。捕食性瓢虫和食蚜蝇是杨凌田间常见的两类天敌昆虫,能够捕食蚜虫在内的多种害虫。以往,缺乏对杨凌农田生态系统中瓢虫和食蚜蝇类天敌昆虫的系统监测。为明确杨凌地区瓢虫和食蚜蝇资源现状,本研究利用马来氏网和人工调查等方法,收集了2018至2022年该地区瓢虫和食蚜蝇类天敌昆虫资源数据。最终采集捕食性瓢虫标本914头,食蚜蝇标本1440头。其中瓢虫22种,有16种鉴定到种,6种鉴定到属;食蚜蝇14种,12种鉴定到种,2种鉴定到属。天敌昆虫筛检及鉴定均由专业人员完成,保证了数据质量。本数据集提供了天敌瓢虫和食蚜蝇种类、数量以及发生动态等基本数据,同时提供了大量相关物种的标本照片、生态照片以及马来氏网照片、标本瓶照片和附近环境照片,为后续保护利用天敌昆虫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食蚜蝇 马来氏网 杨凌 天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湖北省恩施市烟田瓢虫、食蚜蝇数据集
11
作者 王博 刘婷婷 +7 位作者 卢砚 崔文晓 程雅兰 孙文康 白薇 刘同先 夏鹏亮 冯毅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338-346,共9页
烟草是湖北省恩施市的支柱型产业,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农业种植规模扩大,病虫害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断加剧。如何合理利用天敌资源是绿色防控害虫、有效减少农药负面影响的关键。瓢虫和食蚜蝇作为当地重要的天敌资源,对害虫的... 烟草是湖北省恩施市的支柱型产业,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农业种植规模扩大,病虫害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断加剧。如何合理利用天敌资源是绿色防控害虫、有效减少农药负面影响的关键。瓢虫和食蚜蝇作为当地重要的天敌资源,对害虫的自然防控具有很大的潜力。为明确恩施瓢虫和食蚜蝇资源种类以及种群发生动态,文章收集了2018年末至2021年末湖北恩施烟田天敌昆虫资源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5张马氏网定点监测。本文共收集捕食性瓢虫标本1079头,食蚜蝇标本4286头。其中瓢虫26种,有20种鉴定到种,6种鉴定到属;食蚜蝇23种,其中18种鉴定到种,5种鉴定到属。天敌昆虫筛检及鉴定均由专业人员完成,保证了数据质量。本数据集提供了地方瓢虫和食蚜蝇天敌种类、数量、物种不同部位照片以及标本瓶照片,可为烟田害虫综合防治和天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瓢虫 食蚜蝇 马氏网法 恩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树重要害虫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
12
作者 余涛 郑御丰 +1 位作者 杨兆富 董艳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1,118,共6页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数量为56~58小节。共发现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ST-I、ST-II、ST-III)、鳞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I(SAu-I)、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锥形感器数量最少,仅有2~3处分布。除毛形感器III仅分布于雄蛾触角外,其余种类的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均有分布。在感器形态上,鳞形感器端部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其余感器在形态上无较大差异。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感器的长度、基宽,明确了各种类型感器的性二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兴透翅蛾 成虫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性二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斑潜蝇寄主抗虫性与寄主叶片化学物质和物理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2
13
作者 成卫宁 仵均祥 +1 位作者 李修炼 李建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75,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黄瓜、菜豆、番茄主要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及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对供试作物的不选择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番茄多毛株>黄瓜>番茄(多毛株例外)>菜豆,不同种类植物...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黄瓜、菜豆、番茄主要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及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成虫对供试作物的不选择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番茄多毛株>黄瓜>番茄(多毛株例外)>菜豆,不同种类植物的抗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黄瓜>番茄>菜豆。同种作物不同品种中,黄瓜西农58、菜豆95-33架豆王的不选择性和抗生性较强,黄瓜夏丰1号、菜豆地豆王2号较弱;番茄毛粉802和茸粉多毛株的不选择性较强、抗生性较弱,中杂9号的抗生性较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寄主叶片化学物质、含水量及物理结构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抗性关系最密切,蛋白质含量越高抗性越弱;可溶性糖次之,含量越高抗性越强;单宁和含水量与抗性关系不明显。栅栏组织细胞宽度越大,对幼虫生长发育越有利;海绵组织越厚,对成虫产卵越不利;叶片表面茸毛密度越大,对成虫取食和产卵越不利;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厚度与抗性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美洲斑潜蝇 抗性 化学物质 物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时春喜 李恩才 +2 位作者 祁志军 马小锋 张书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134,共4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5种不同比例的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制剂对 2种病原菌均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多菌灵∶代森锰锌为 1∶ 1~ 1∶ 4的混配...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对梨黑星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5种不同比例的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配制剂对 2种病原菌均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多菌灵∶代森锰锌为 1∶ 1~ 1∶ 4的混配组合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SR值均 >1.5 ,仅 1∶ 5的混配组合 SR值 <1.5 ,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还表明 ,病原菌抗药性水平愈高 ,混剂增效比率值越大 ,增效作用越显著。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克服病菌的抗药性方面考虑 ,应以 1∶ 1~ 1∶ 3的配比组合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代森锰锌 黑星病菌 苹果 斑点落叶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不同滞育期四种糖代谢酶活力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成卫宁 李修炼 +2 位作者 李怡萍 李建军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9,共7页
海藻糖是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滞育期间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为弄清其在滞育期的积累机理,本文测定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后和滞育期糖原磷酸化酶(Gpase)、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醛缩酶(ALD)这4种糖代谢酶... 海藻糖是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滞育期间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为弄清其在滞育期的积累机理,本文测定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后和滞育期糖原磷酸化酶(Gpase)、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醛缩酶(ALD)这4种糖代谢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后这些糖代谢酶活力明显不同,滞育后Gpase活力显著提高,糖酵解有关酶HK,PFK和ALD活力降低;滞育解除后,Gpase活力降低,HK,PFK和ALD活力升高。滞育期间,4种糖代谢酶的活力均与滞育发育有关;同时Gpase和PFK的活力也与环境温度有关,即夏、冬季高于春、秋季;同期不同滞育状态幼虫比较,裸露幼虫HK,PFK和ALD活力总是略高于结茧幼虫,Gpase则相反。滞育当年与第2年同期幼虫4种糖代谢酶的活力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滞育 海藻糖 糖代谢酶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胡小平 杨家荣 +1 位作者 商文静 杨之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采用CTAB法、SDS法、Parker法及改进的SDS法提取苹果黑星病菌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改进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其他3种方法高,约为Parker法的2倍。改进SDS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为1.700~1.900,DNA纯度较高,而其他3种方法...  采用CTAB法、SDS法、Parker法及改进的SDS法提取苹果黑星病菌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改进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其他3种方法高,约为Parker法的2倍。改进SDS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为1.700~1.900,DNA纯度较高,而其他3种方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均高于1.900,DNA中所含RNA的量较高。4种方法提取的DNA在230nm波长处的吸收值分别为0.658,0.257,0.926和0.208,说明DNA不同程度地被酚类物质所污染,但改进的SDS法提取的DNA受污染程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菌 DNA 提取方法 黑星病 CTAB法 SDS法 Park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订正及对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再认识 被引量:24
17
作者 秦道正 肖强 +2 位作者 王玉春 乔利 张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4,140,共12页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小绿叶蝉种类进行鉴定。【结果】采自陕西茶区茶园的小绿叶蝉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相同,而与该地已有报道的小绿叶蝉的特征不同。【结论】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应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种名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茶树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立强 杨家荣 +3 位作者 商鸿生 李随院 苟建军 俞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44,49,共5页
在陕西等地二年调查研究中发现了17株自然寄生白粉菌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quisqualis,AQ)菌株,于室内对部分菌株分离物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定,不同分离菌株特性差异显著,可能属于不同类群,在温室中用白粉寄生孢不同菌株分生孢子... 在陕西等地二年调查研究中发现了17株自然寄生白粉菌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quisqualis,AQ)菌株,于室内对部分菌株分离物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定,不同分离菌株特性差异显著,可能属于不同类群,在温室中用白粉寄生孢不同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结果表明,在选择压较大时,其均能显著寄生黄瓜白粉,但未能有效控制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寄生菌 白粉寄生孢 白粉菌 黄瓜 白粉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抑制剂对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爱平 孙聪 +2 位作者 展恩玲 仵均祥 李怡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9-1078,共10页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果树害虫。中肠蛋白酶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内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 H、蛋白酶抑制剂和激活剂对蛋白酶活性的作用,为利用蛋...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果树害虫。中肠蛋白酶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内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 H、蛋白酶抑制剂和激活剂对蛋白酶活性的作用,为利用蛋白酶抑制剂防治该害虫提供新思路。【方法】提取梨小食心虫3龄幼虫中肠液,利用酶专性底物测定各蛋白酶在3种不同缓冲溶液中的最适p H(dd H2O为对照)、蛋白酶抑制剂和激活剂对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饲喂蛋白酶抑制剂(PMSF,TLCK,TPCL和STI)后梨小食心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总蛋白酶在Tris-HCl,KH2PO4/Na OH和Glycine/Na OH 3种缓冲液中最适p H分别为10.5,11.0和11.0,强碱性胰蛋白酶的最适p H分别为10.5,11.0和11.0,弱碱性胰蛋白酶的最适p H分别为8.5,9.0和9.0,胰凝乳蛋白酶的最适p H分别为8.5,9.0和9.5。5种蛋白酶抑制剂(DTT,PMSF,TLCK,TPCL和STI)中,除TLCK对凝乳蛋白酶激活外,其他蛋白酶抑制剂对4种蛋白酶均表现为抑制,且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明显。抑制剂DTT对总蛋白酶和弱碱性胰蛋白酶的抑制效果高于其他抑制剂。4种蛋白酶激活剂(Mg Cl2,Ca Cl2,EDTA和EGTA)中,Mg Cl2抑制总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而激活胰蛋白酶活性;Ca Cl2激活总蛋白酶和弱碱性胰蛋白酶活性,而抑制强碱性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EDTA对4种蛋白酶均表现为抑制,EGTA除对强碱性胰蛋白酶表现为激活外,对另外3种蛋白酶表现抑制。用蛋白酶抑制剂PMSF,TLCK,TPCL和STI饲喂梨小食心虫幼虫,各抑制剂均可抑制4种蛋白酶活性,且在不同取样时间抑制水平不同。其中STI(50μg/m L)对4种蛋白酶的抑制效果高于其他抑制剂,且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明显。10,20和50μg/m L STI 3种浓度处理组,在取食后4 h时,4种蛋白酶活性升高,且上升程度与STI浓度有关;酶活性在20μg/m L STI处理后48 h,50μg/m L STI处理后60 h时最低,抑制剂STI表现出持效性。【结论】蛋白酶抑制剂对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蛋白消化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在害虫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蛋白酶 最适PH 蛋白酶抑制剂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蝥素对粘虫几种代谢酶及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燕 刘瑞瑞 +1 位作者 马志卿 张雅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0-875,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5龄幼虫,测定了饲喂处理后6,12,24,36和48h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细胞色... 为进一步探讨斑蝥素的杀虫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叶碟饲喂法处理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5龄幼虫,测定了饲喂处理后6,12,24,36和48h试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细胞色素P450Ο-脱甲基酶及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斑蝥素可显著激活羧酸酯酶,处理后48h酶比活力最大,为同期对照的1.68倍;酸性磷酸酯酶在处理后6和12h活性变化不明显,处理24h后逐渐被激活,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明显抑制碱性磷酸酯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对Ο-脱甲基酶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影响;离体活体条件下均可显著抑制PPO活性。可见,斑蝥素可明显影响昆虫的代谢酶系,且其对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毒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斑蝥素 代谢酶 多酚氧化酶 杀虫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