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雄性不育系网室蜜蜂授粉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翠翠 李朋波 +3 位作者 曹彩荣 曹美莲 杨六六 刘惠民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旨在研究蜜蜂在棉花不育系上的传粉特征以及是否适宜棉花三系制种。本试验在网室内利用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进行棉花不育系授粉,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调查晴天与阴天蜜蜂在棉花保持系和不育系花朵上的造访频率和单花停... 旨在研究蜜蜂在棉花不育系上的传粉特征以及是否适宜棉花三系制种。本试验在网室内利用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进行棉花不育系授粉,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调查晴天与阴天蜜蜂在棉花保持系和不育系花朵上的造访频率和单花停留时间,并比较蜜蜂和人工授粉田间农艺性状、制种产量及成本。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蜜蜂在棉花保持系的造访频率为60次/h,不育系为49.2次/h,差异达显著;阴天条件下,蜜蜂在保持系的造访频率为23.4次/h,不育系为13.8次/h,差异不显著。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单铃籽粒数有显著差异,而单株铃数和空果枝数差异达极显著,果枝数、铃重、衣分、子指、发芽率则无显著差异。蜜蜂授粉种子产量可达人工授粉的70%左右,但其制种成本远低于人工授粉,可节约费用三分之二。因此,合理利用蜜蜂授粉技术对棉花不育系制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棉花不育系 网室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室内棉花不育系蜜蜂授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芝 杨慧勇 +1 位作者 吴翠翠 侯保国 《中国棉花》 2019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研究在网室内利用蜜蜂为6个棉花不育系材料授粉,以人工授粉作为对照,研究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在农艺性状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的单株结铃数和空果枝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不育系的单株结铃数差异极显著,果枝数有... 本研究在网室内利用蜜蜂为6个棉花不育系材料授粉,以人工授粉作为对照,研究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在农艺性状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的单株结铃数和空果枝数有极显著差异;不同不育系的单株结铃数差异极显著,果枝数有显著差异。晋56-1A、晋56-3A、晋56-6A的单株结铃数在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间有显著性差异,晋56-2A和晋56-5A的单株结铃数在不同授粉方式下有极显著差异;晋56-4A和晋56-6A的空果枝数有极显著差异。室内考种表明,蜜蜂授粉的衣分范围为26.3%~39.6%,人工授粉的衣分为29.4%~35.3%,人工授粉衣分范围相对较小。人工授粉的单铃籽粒数、制种产量均比蜜蜂授粉大,铃重、籽指、发芽率相差不大。蜜蜂授粉制种产量达人工授粉的80%左右;而制种成本可节约50%以上。因此,选择强群势蜂群、适时有效的虫害管理等措施,可提高棉花不育系制种效率,对棉花"三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不育系 网室 人工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棉花不育系的蜜蜂开放授粉研究
3
作者 吴翠翠 李朋波 +6 位作者 夏芝 侯保国 杨六六 潘转霞 曹彩荣 丁霄 兰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0期34-36,共3页
对棉花开放授粉试验中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的农艺性状和考种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蜜蜂授粉在铃数、单铃籽粒数、铃重、不孕率等方面优于人工授粉。对2013和2014年网室内蜜蜂授粉2年结果与开放条件下蜜蜂授粉进行比较,发现开放条件下... 对棉花开放授粉试验中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的农艺性状和考种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蜜蜂授粉在铃数、单铃籽粒数、铃重、不孕率等方面优于人工授粉。对2013和2014年网室内蜜蜂授粉2年结果与开放条件下蜜蜂授粉进行比较,发现开放条件下蜜蜂授粉的单铃籽粒数、铃重、籽指优于网室内蜜蜂授粉。最后,对开放条件下蜜蜂授粉进行了总结,旨在推动三系杂交棉制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授粉 人工授粉 农艺性状 籽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室内意蜂授粉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永红 李朋波 +6 位作者 潘转霞 夏芝 曹彩荣 杨六六 丁霄 吴翠翠 侯保国 《中国棉花》 2017年第4期34-35,共2页
从亲本种植、蜂群选择与管理、授粉训练、授粉期间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及授粉后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网室内利用意蜂授粉的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关键词 三系杂交棉 意蜂授粉 蜂群管理 杂交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棉转基因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圆 肖娟丽 +3 位作者 张安红 王志安 赵战胜 罗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0期1-4,共4页
早熟棉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75%以上),常年连作造成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棉田杂草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基因工程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根据国内近30年早熟棉体细胞再生研究和早熟棉转基因研究进展,遴选出能够作为早熟棉转基因受体... 早熟棉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75%以上),常年连作造成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棉田杂草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基因工程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根据国内近30年早熟棉体细胞再生研究和早熟棉转基因研究进展,遴选出能够作为早熟棉转基因受体的优选品种,从筛选早熟棉高频再生纯合系作为转基因受体和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早熟棉高效转化体系2个方面对早熟棉转基因研究提出了展望,为创制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和耐盐碱的早熟棉新种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棉 体细胞胚胎发生 再生纯合系 高效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