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TSA的太阳电池模型参数辨识
1
作者 郭欣欣 江朝阳 +2 位作者 王众 王陈 夏天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581,共5页
鉴于传统的太阳电池等效电路参数辨识方法存在结构复杂、辨识精度不高、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树种算法(ITSA)的太阳电池等效电路参数辨识方法。引入随迭代次数自适应变化的搜索趋势,提升算法的局部最优收敛能力和全局搜索... 鉴于传统的太阳电池等效电路参数辨识方法存在结构复杂、辨识精度不高、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树种算法(ITSA)的太阳电池等效电路参数辨识方法。引入随迭代次数自适应变化的搜索趋势,提升算法的局部最优收敛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用自适应步长因子替代算法随机步长因子,加快算法后期寻优迭代速度,缩短寻优时间。将改进的树种算法用于双二极管太阳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辨识,与其他算法对比,该方法所得电流均方根误差最小,预测数据与测量数据拟合程度高,表明改进的树种算法能有效地对太阳电池等效电路参数进行辨识,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和收敛性,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太阳电池 双二极管模型 改进树种算法 自适应步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自适应多尺度无锚框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熊磊 王凤随 钱亚萍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6-244,共9页
为了提高CenterNet无锚框目标检测网络的目标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和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的改进CenterNet目标检测网络。首先,为了提升网络对多尺度目标的表达能力,设计了自适应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利用空洞卷积对特征图... 为了提高CenterNet无锚框目标检测网络的目标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特征融合和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的改进CenterNet目标检测网络。首先,为了提升网络对多尺度目标的表达能力,设计了自适应多尺度特征提取网络,利用空洞卷积对特征图进行重采样获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并在空间维度上进行融合;其次,为了更好地融合语义和尺度不一致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局部注意力的特征融合模块,自适应地学习浅层特征和深层特征之间的融合权重,保留不同感受域的关键特征信息。最后,通过在VOC 2007测试集上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最终算法的检测精度达到80.94%,相较于基线算法CenterNet提升了3.82%,有效提升了无锚框目标检测算法的最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无锚框 CenterNet 空洞卷积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上下文特征的多尺度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凤随 陈金刚 +1 位作者 王启胜 刘芙蓉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识别多尺度目标是检测任务中的一项挑战,针对检测中的多尺度问题,提出自适应上下文特征的多尺度目标检测算法。针对不同尺度的目标需要不同大小感受野特征进行识别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多感受野特征提取网络,通过多分支并行空洞卷积,从高... 识别多尺度目标是检测任务中的一项挑战,针对检测中的多尺度问题,提出自适应上下文特征的多尺度目标检测算法。针对不同尺度的目标需要不同大小感受野特征进行识别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多感受野特征提取网络,通过多分支并行空洞卷积,从高层语义特征中挖掘标签中的上下文信息;针对不同尺度目标的语义特征出现在不同分辨率特征图中的问题,基于改进的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出自适应的特征融合网络,通过学习不同分辨率特征图之间的相关性,在全局语义特征中融合局部位置特征;利用不同尺度的特征图识别不同尺度的物体。在PASCAL VOC数据集上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本文方法的检测精度达到了85.74%,相较于Faster RCNN检测精度提升约8.7%,相较于基线检测算法YOLOv3+提升约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目标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通道注意力 并行空洞卷积 多尺度特征融合 上下文特征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尺度特征与混淆学习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
4
作者 王路遥 王凤随 +1 位作者 闫涛 陈元妹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8-908,共11页
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的重难点主要来自于行人图像之间巨大的模态差异和模态内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与混淆学习的网络结构。为实现高效的特征提取、缩小模态内差异,将网络设计为多尺度特征互补的形式,分别学习行... 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的重难点主要来自于行人图像之间巨大的模态差异和模态内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与混淆学习的网络结构。为实现高效的特征提取、缩小模态内差异,将网络设计为多尺度特征互补的形式,分别学习行人的局部细化特征与全局粗糙特征,从细粒度和粗粒度两方面来增强网络的特征表达能力。利用混淆学习策略,模糊网络的模态识别反馈,挖掘稳定且有效的模态无关属性应对模态差异,来提高特征对模态变化的鲁棒性。在大规模数据集SYSU-MM01的全搜索模式下该算法首位击中率和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的结果分别为76.69%和72.45%,在RegDB数据集的可见光到红外模式下该算法首位击中率和mAP的结果分别为94.62%和94.60%,优于现有的主要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行人重识别 跨模态 多尺度特征 粗粒度 细粒度 混淆学习 模态无关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轮储能的并网风电功率综合调控策略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世林 文劲宇 +1 位作者 高文根 江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39,共6页
为了使储能系统在抑制风电功率波动的同时能够响应电网频率的变化,提出一种基于飞轮储能(FESS)的风电功率综合调控策略。在分析同步发电机电网频率响应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飞轮储能的功率控制器结构,并对其参数进行配置。在MATLAB/Simul... 为了使储能系统在抑制风电功率波动的同时能够响应电网频率的变化,提出一种基于飞轮储能(FESS)的风电功率综合调控策略。在分析同步发电机电网频率响应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飞轮储能的功率控制器结构,并对其参数进行配置。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使风电出力具有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惯量响应特性,同时使飞轮储能可以在功率控制和频率控制2种工作模式下灵活切换,从而有效改善风电功率的并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功率波动 飞轮储能 功率控制 频率控制 虚拟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离补偿模型的改进DV-Hop定位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文根 陈其工 +2 位作者 江明 李云飞 牛明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6,共5页
传统的DV-Hop定位算法在估计网络平均跳距时,采用锚节点之间的物理直线距离代替信号实际传播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误差会引起平均跳距估计不精确,从而导致较高的节点定位误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分析物理直线距离和实际... 传统的DV-Hop定位算法在估计网络平均跳距时,采用锚节点之间的物理直线距离代替信号实际传播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误差会引起平均跳距估计不精确,从而导致较高的节点定位误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分析物理直线距离和实际传播距离存在误差的原因,将其总结为节点随机布置导致的节点间距离不均匀,以及实际传播路径与物理直线距离的偏离,并根据不均匀度和偏离度建立距离补偿模型,使物理直线距离更接近实际传播距离。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算法未增加算法复杂度和额外的硬件设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补偿了锚节点之间的距离,显著提高了算法对于未知节点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补偿 估计距离 不均匀度 偏离度 DV-HOP定位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DV-Hop定位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云飞 江明 +1 位作者 娄柯 葛愿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3期79-81,88,共4页
针对传统的DV-Hop定位算法在定位过程中,存在锚节点与未知节点之间的平均跳距估计的不足以及定位过程中出现的未知节点坐标超出既定区域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DV-Hop(Distance Vector-Hop)定位算法。在改进算法中,对平均跳距进行补偿,... 针对传统的DV-Hop定位算法在定位过程中,存在锚节点与未知节点之间的平均跳距估计的不足以及定位过程中出现的未知节点坐标超出既定区域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DV-Hop(Distance Vector-Hop)定位算法。在改进算法中,对平均跳距进行补偿,并对超出定位区域的未知节点的坐标进行重新修正。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V-Hop算法能够更准确地对平均跳距进行估计,有效降低了未知节点的定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跳距 基于距离向量的(DV-Hop)定位算法 无线传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传感器网络保持网络连通性控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娄柯 张艳 李浩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7-1663,共7页
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在外部干扰下容易发生网络分裂问题,提出基于多智能体蜂拥算法的移动传感器网络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中网络各个节点和相邻节点仅进行速度和位置信息的交换,并构造一个虚拟的领导者节点,网络各节点作为跟随者对领导... 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在外部干扰下容易发生网络分裂问题,提出基于多智能体蜂拥算法的移动传感器网络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中网络各个节点和相邻节点仅进行速度和位置信息的交换,并构造一个虚拟的领导者节点,网络各节点作为跟随者对领导者的运动轨迹进行跟踪,实现网络拓扑结构连通性的保持。基于图论、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a Salle不变原理对控制协议进行理论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外部干扰下移动传感器网络在所给控制策略下始终保持网络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传感器网络 连通性保持 蜂拥 外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风电场发电计划跟踪的复合储能控制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世林 禹威威 姚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0-1068,共9页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不准确和调控能力差导致的风电场调度困难问题,研究利用复合储能系统(HESS)提高风电场发电计划跟踪能力的优化控制方法。首先,考虑电池储能(BESS)的性能特点和受到的多种约束,根据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和发电计划...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不准确和调控能力差导致的风电场调度困难问题,研究利用复合储能系统(HESS)提高风电场发电计划跟踪能力的优化控制方法。首先,考虑电池储能(BESS)的性能特点和受到的多种约束,根据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结果和发电计划,构建较长时间尺度下的BESS多目标滚动优化运行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然后,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结合风电场功率的实时采样值,对飞轮储能(FESS)功率进行控制,实时补偿由预测误差和BESS相关约束导致的风/储联合功率与发电计划的偏差。最后,利用风电场实测数据开展仿真分析,对不同BESS优化运行方案下HESS的调控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储能 多目标优化 模糊控制 发电计划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谐振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东 高文根 王金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6-173,共8页
正确理解开关稳定电源的工作机制以及合适的建模方法是保证其准确运行的基础。首先,针对LLC谐振变换器的非线性离散的动态系统,剖析了其工作过程,详尽地总结出关键元器件的运行模态。然后,运用等效电路法创建系统的频域模型,得到控制信... 正确理解开关稳定电源的工作机制以及合适的建模方法是保证其准确运行的基础。首先,针对LLC谐振变换器的非线性离散的动态系统,剖析了其工作过程,详尽地总结出关键元器件的运行模态。然后,运用等效电路法创建系统的频域模型,得到控制信号即开关频率与开关功率变换器输出的传递函数。为达到稳态要求和系统响应速度的要求,使用比例-微分补偿网络进行补偿。最后,利用S函数设计VCO实现了互补信号,设计了一种控制策略并在Matlab的仿真环境中搭建LLC闭环仿真平台,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等效电路法 比例-微分补偿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组分梯度渐变的n-i-p结构InGaN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麟 李明潮 +2 位作者 许福军 江明 陈其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2-687,共6页
为了优化InGaN太阳能电池结构并有效地指导实际电池的制备,研究了n-i-p(p层在下)In组分梯度渐变结构的InGaN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特征。通过APSYS软件模拟计算,对比采用p-i-n渐变结构(p层在上)和n-i-p渐变结构(p层在下)的InGaN太阳能电池的... 为了优化InGaN太阳能电池结构并有效地指导实际电池的制备,研究了n-i-p(p层在下)In组分梯度渐变结构的InGaN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特征。通过APSYS软件模拟计算,对比采用p-i-n渐变结构(p层在上)和n-i-p渐变结构(p层在下)的InGaN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性能。结果表明,采用n-i-p渐变结构的InGaN电池,i-InGaN层在低In组分下没有明显的优势,而在高In组分下的器件性能较好。在In组分为0.62时,转换效率最高达到8.48%。分析表明,p层在下的n-i-p渐变结构使得InGaN电池的极化电场与耗尽区的内建电场方向一致,有利于载流子的输运。采用n-i-p渐变结构有利于制备高性能的InGaN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N 太阳能电池 n-i-p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充电和需求侧响应的光伏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32
12
作者 禹威威 刘世林 +2 位作者 陈其工 高文根 张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7,共10页
本文针对考虑电动汽车充电和需求侧响应的光伏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包含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光伏微电网的典型结构及其组成单元功能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系统的总运行费用及与电网的交换电量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 本文针对考虑电动汽车充电和需求侧响应的光伏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包含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光伏微电网的典型结构及其组成单元功能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系统的总运行费用及与电网的交换电量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功率平衡、储能的荷电状态、可转移负荷的时间范围、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等约束条件,构建了在分时电价和需求侧响应机制下的光伏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次,针对模型具有多目标、多约束和非线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优化求解策略。最后,利用实际的光伏微电网结构和运行数据,在Matlab平台上对不同折旧成本时的优化方案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光伏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的多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分析选取的典型调度方案,验证优化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微电网 电动汽车充电 需求侧响应 折旧成本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需求侧管理的光伏微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被引量:28
13
作者 禹威威 刘世林 +1 位作者 陈其工 张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72-2981,共10页
针对考虑需求侧管理(DSM)的光伏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在对典型光伏微电网结构和运行状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系统总运行费用和储能循环电量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功率平衡、储能系统荷电状态(SOC)、负荷可转移的时间范... 针对考虑需求侧管理(DSM)的光伏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在对典型光伏微电网结构和运行状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以系统总运行费用和储能循环电量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功率平衡、储能系统荷电状态(SOC)、负荷可转移的时间范围等约束条件,建立在分时电价和DSM机制下的光伏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次,针对模型具有多目标、多约束和非线性等特点,提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优化求解策略。最后,在Matlab平台上对不同场景下的具体算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光伏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的多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分析不同日照条件下的典型调度方案,验证优化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微电网 需求侧管理 多目标优化 优化调度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功率动态分配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新星 娄柯 +1 位作者 刘世林 宋德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32,共8页
当前普遍应用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对不同充电需求均采用相同的充电策略,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充电需求。针对该策略不合理性,提出一种快、慢充电双车位互补结构的充电站总体布局结构,以动态费用和用户需求充电时间为目标函数,设计新车加入... 当前普遍应用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对不同充电需求均采用相同的充电策略,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充电需求。针对该策略不合理性,提出一种快、慢充电双车位互补结构的充电站总体布局结构,以动态费用和用户需求充电时间为目标函数,设计新车加入充电站动态分配算法和充电站功率更新分配算法,引进激励因子参数,为用户的个性需求提供不同充电优先级,响应用户差异化充电需求。为了验证方案的有效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用户充电需求,对用户充电时间和充电费用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能满足用户充电的个性化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更经济、充电时间更短的功率分配策略,达到电网负荷削峰填谷的效果,充分体现策略的经济性、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策略 动态费用 充电时间 充电功率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频段分解的混合储能功率分配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於跃 高文根 +1 位作者 何飞帆 王瑞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33,共7页
从维持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改进型混合储能控制策略,通过将待平抑功率分解为高、中、低频段3种分量,引入储能系统SOC的反馈来设计混合储能功率分配策略,减少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同... 从维持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改进型混合储能控制策略,通过将待平抑功率分解为高、中、低频段3种分量,引入储能系统SOC的反馈来设计混合储能功率分配策略,减少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防止储能系统出现过充/过放现象,使混合储能稳定安全响应电网能量调度。实际算例证明,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在相同工况下改进型控制策略使蓄电池充放电次数降低了58.3%,并且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储能设备的过充/过放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稳定运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混合储能 功率分配 能量管理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象群优化算法的BSS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奎 李炜 +1 位作者 邱意敏 王晶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160,共8页
为了克服传统群智能算法在求解盲源分离(BSS)问题时收敛速度慢和分离精度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象群优化(IEHO)算法的BSS方法。该方法利用独立性原则,融合分离信号的峭度和互信息来构建目标函数。在氏族更新阶段,通过改进算法比... 为了克服传统群智能算法在求解盲源分离(BSS)问题时收敛速度慢和分离精度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象群优化(IEHO)算法的BSS方法。该方法利用独立性原则,融合分离信号的峭度和互信息来构建目标函数。在氏族更新阶段,通过改进算法比例因子并加入邻域搜索,提高了算法搜索方式的多样性;在分离阶段,引入量子粒子群优化策略,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象群优化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IEHO算法的寻优效果较好,并成功实现了图像信号和语音信号的盲源分离,分离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象群优化 邻域搜索 量子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MO的永磁同步电机全速段位置估算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港 高文根 +2 位作者 杭孟荀 李鹏飞 裴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5-193,共9页
为了改善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 SMO)存在高频抖振、相位延迟、低速段失效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MO控制策略。该方法在低通滤波器之前引入一个放大因子,放大反电动势信号以便于提取估计;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替换符号函数,... 为了改善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 SMO)存在高频抖振、相位延迟、低速段失效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MO控制策略。该方法在低通滤波器之前引入一个放大因子,放大反电动势信号以便于提取估计;采用双曲正切函数替换符号函数,减少系统的高频抖振与信号干扰;采用自适应滤波器来提高检测精度,减小相位延迟。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比较了改进SMO和传统SMO两种策略,结果显示改进SMO相较于传统SMO相位延迟时间缩短了97.5%,并且能够显著减少抖振现象,精准估计20 r/min以下的电机转速,实现在全速段保持良好的估算性能,表明改进SMO策略具有更优的估算精度和适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双曲正切函数 放大因子K 自适应滤波器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细化多分支与全局特征共享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亚萍 王凤随 熊磊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因其在真实监控场景中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而备受关注。现有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主要通过基础骨干网络获取粗略的全局特征来训练网络,很少利用局部细化分支与全局特征共享来形成更具有鉴别性的特征描述符。本文提出...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因其在真实监控场景中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而备受关注。现有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主要通过基础骨干网络获取粗略的全局特征来训练网络,很少利用局部细化分支与全局特征共享来形成更具有鉴别性的特征描述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细化多分支与全局特征共享的特征提取网络,该网络融合了粗略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细化分支中的细腻特征来获取行人多样化的特征表达。另外,为了提升分支网络对潜在关键区域信息的捕获能力,在分支操作前放置通道细化信息融合的注意力块来增强网络对行人特征的关注力度,执行细化特征的专注学习。通过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MSMT17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平均精度(mAP)分别提升了4.4%、3.2%、6.4%,其中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达到了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无监督 多分支 局部细化 全局和局部特征 平均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MO的无传感器IPMSM转子位置估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鹏飞 高文根 +1 位作者 张港 秦海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72,共8页
为了优化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SMO)的高频抖振、响应时间长、估算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MO。将传统SMO中的符号函数替换为新型分段指数函数来减少系统的高频抖振,舍弃误差较大的反正切算法,使用锁相环估算出IPMS... 为了优化传统滑模观测器(sliding mode observer,SMO)的高频抖振、响应时间长、估算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MO。将传统SMO中的符号函数替换为新型分段指数函数来减少系统的高频抖振,舍弃误差较大的反正切算法,使用锁相环估算出IPMSM的转速和转子位置信息。使用Lyapunov稳定判据证明了改进SMO的稳定性,并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了基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改进SMO无传感器控制策略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SMO,改进SMO的转子位置估计误差从0.05优化到0.025 rad,系统转速估计响应时间减少50%,转速估计误差减少85%。证明了改进SMO有更高的动态性能和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新型分段指数函数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混合优化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宸之 李炜 +1 位作者 房琪 王晶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224,共12页
为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混合优化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包变换将观测信号分解,将观测信号的维数进行扩展,利用互相关系数值剔除冗余的信号分量,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得到转化。接着使用贝叶斯信息准则下的... 为解决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混合优化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包变换将观测信号分解,将观测信号的维数进行扩展,利用互相关系数值剔除冗余的信号分量,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得到转化。接着使用贝叶斯信息准则下的奇异值分解方法估计源信号数目,通过白化过程对信号降维。最后,引入鲸鱼优化算法中的螺旋泡网狩猎行为与莱维飞行策略,对灰狼优化算法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混合灰狼优化算法与独立成分分析算法相结合,实现重构正定白化信号的分离,从而得到源信号的近似估计。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盲源分离 小波包变换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