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微小RNA-143-3p、微小RNA-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陈英道 李海宁 +3 位作者 李育英 张岐平 梁炳松 李国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43-3p、miR-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1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43-3p、miR-188-5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1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根据术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1例作为对照组。qRT-PCR法检测miR-143-3p、miR-188-5p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43-3p、miR-188-5p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3-3p、miR-188-5p对ACI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143-3p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88-5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及重度组血清miR-143-3p、NIHSS评分依次升高,miR-188-5p水平依次降低(P<0.05);血清miR-143-3p与miR-188-5p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43-3p、miR-188-5p与NIHSS评分均有关(P<0.05);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miR-143-3p、miR-143-3p为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血清miR-143-3p、miR-188-5p联合预测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71,均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2.683、2.703,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miR-143-3p水平明显升高,miR-188-5p水平明显降低,为ACI溶栓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43-3p 微小核糖核酸-188-5p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预后不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梗死后NF-κB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炳松 毕桂南 +2 位作者 雷丽丽 石胜良 简崇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NF-κB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脑缺血预处理后,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建立局灶缺血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神经行... 目的研究NF-κB与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脑缺血预处理后,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建立局灶缺血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相应时间点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缺血区域NF-κB与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缺血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缺血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比[(28.6±3.2)%对(16.2±3.8)%,t=2.668]高于缺血预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缺血预处理组的NF-κB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处理组的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时间点延迟为48 h。③缺血预处理组的ICAM-1阳性细胞数量均低于同时间点的缺血组,但高于预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后NF-κB、ICAM-1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炎性反应 NF—KB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偏瘫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中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偏瘫 中医药疗法 灯盏花素 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脑卒中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英道 张岐平 +5 位作者 李育英 李海宁 梁炳松 陈小玲 饶源 李国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轻型脑卒中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VT... 目的探讨轻型脑卒中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E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VT。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观察组术后安全性。结果2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BI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14d、出院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90d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96.67%vs84.38%,P<0.05)。观察组出现无症状颅内出血1例,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EVT可改善轻型脑卒中伴ALVO患者的预后,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血管障碍 支架 球囊取栓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