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安全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文亮 龙志荣 +4 位作者 马士成 滕翠琴 邱瑞瑾 曹中环 刘文武 《茶叶通讯》 2016年第4期59-61,共3页
通过对梧州市六堡茶质量及安全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提高六堡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六堡茶 质量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士成 周耀昌 +4 位作者 龙志荣 牛在垒 邱瑞瑾 吴文亮 曹中环 《中国茶叶》 2014年第9期6-7,共2页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我国传统侨销茶,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 一、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是我国传统侨销茶,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等权威研究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研究证实六堡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八大功效,为科学品饮六堡茶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六堡茶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六堡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梧州市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重点实验室 调研 历史名茶 六堡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13
3
作者 于翠平 闫允诚 +4 位作者 吴健华 邱瑞瑾 黄丽蕴 滕翠琴 曹中环 《茶叶》 2018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六堡茶近年来发展迅速,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六堡茶的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梧州 六堡茶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六堡茶茶园低产成因及改造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于翠平 江智艺 +6 位作者 陈耀进 范冬梅 莫鹰 陈颖慧 廖珍承 刘嘉颖 吴健华 《茶叶》 CAS 2023年第1期37-39,共3页
结合理论和梧州市六堡茶生产实践,总结低产茶园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造措施,改良土壤、改造树冠、改造园相等有效的技术措施,结合改造后茶园培管技术,以期实现茶园高产稳产,提高茶农经济收入,促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关键词 梧州市 六堡茶 茶园低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柑橘无病苗木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晓雁 刘灼梧 +2 位作者 李锦锋 陈永斌 吴罗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7期243-245,共3页
作者针对梧州市柑橘苗木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近几年繁育柑橘苗木规模、市场需求及苗木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柑橘苗木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柑橘 苗木产业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柑橘黄龙病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晓雁 刘灼梧 +1 位作者 李锦锋 吴罗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269-271,共3页
目前,梧州市柑橘种植面积达2.6万hm^2,柑橘已成为梧州市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全市柑橘大面积发生黄龙病,已经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广大果农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重威胁梧州市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梧州市... 目前,梧州市柑橘种植面积达2.6万hm^2,柑橘已成为梧州市的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全市柑橘大面积发生黄龙病,已经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广大果农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重威胁梧州市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分析了梧州市柑橘黄龙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具体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发生原因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梧州市沙糖桔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雁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第5期10-12,共3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沙糖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已发展到2万hm2,产量达30万t多,成为不少主产乡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尽管如此,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栽培管理科技水平低、黄龙病为害趋重、连片经营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沙糖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已发展到2万hm2,产量达30万t多,成为不少主产乡镇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尽管如此,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栽培管理科技水平低、黄龙病为害趋重、连片经营规模小和品牌效益低等问题,正阻碍着梧州市沙糖桔产业的高效发展。为此,必须创新体制,增加投入,加强柑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高沙糖桔栽培管理科技含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果品质量;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做大品牌,努力拓宽销售市场,以此推动梧州市沙糖桔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市 沙糖桔 产业化 现状 问题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滕翠琴 李锦锋 +5 位作者 庞月兰 江智艺 廖珍承 莫鹰 杨益欢 吴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74-177,199,共5页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光润—黑褐—灰褐色转变,茶叶条索逐渐松散;茶叶汤色呈橙黄—橙红—红—红浓的变化趋势;茶叶最初的栗香消退,逐渐呈现陈香、参香;茶叶滋味最初的苦涩味消退,由浓厚转变为浓醇;叶底颜色由嫩绿—红褐—棕褐转变。9年陈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化学成分比1年陈的水浸出物降低16.2%,茶多酚含量降低34.1%,咖啡碱含量增加10.5%,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74.1%,茶氨酸含量降低98.9%,茶红素含量降低17.1%,茶褐素含量增加了248.2%,茶黄素变化不大。3年陈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组成种类比1年陈明显下降,从56种下降到45种。1年陈、9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化合物为主,3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碳氢化合物为主,6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酮类、碳氢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六堡茶 陈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六堡茶出口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8
9
作者 林少烽 邱瑞瑾 +5 位作者 吴平 韦云飞 陈耀进 黄少莲 邱北连 龙志荣 《中国茶叶》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六堡茶是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经“茶船古道”畅销东南亚。近年来,梧州市不断拓展六堡茶海外市场,六堡茶出口均价长期高于全国茶叶出口均价,但也存在着出口市场单一,出口企业数量少,出口量持续下降等问题。文章概述了六堡茶出口的历... 六堡茶是历史上著名的“侨销茶”,经“茶船古道”畅销东南亚。近年来,梧州市不断拓展六堡茶海外市场,六堡茶出口均价长期高于全国茶叶出口均价,但也存在着出口市场单一,出口企业数量少,出口量持续下降等问题。文章概述了六堡茶出口的历史及出口路线,分析了六堡茶出口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六堡茶乃至我国茶叶外贸出口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出口 茶船古道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田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0
作者 尹小红 蒲琦 廖珍承 《南方农业》 2013年第4期48-51,51,共4页
介绍田七根腐病、炭疽病、疫病和立枯病等病害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田七 病害防治 广西梧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市柑橘新品种示范推广现状、问题及建议
11
作者 刘灼梧 黄丽蕴 +3 位作者 李锦锋 陈永斌 邓盈 廖珍承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作者介绍了梧州市柑橘产业发展和品种示范推广的现状,分析了新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新品种更新缓慢、分布不合理、农业推广工作不到位、不重视无病毒苗木等主要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分布品种、加强技术服务、配套... 本文作者介绍了梧州市柑橘产业发展和品种示范推广的现状,分析了新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新品种更新缓慢、分布不合理、农业推广工作不到位、不重视无病毒苗木等主要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分布品种、加强技术服务、配套良种良法、加强苗木市场管理和无病毒苗木新品种宣传等建议,为梧州市柑橘品种结构优化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新品种 示范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种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忠伟 黄海连 +1 位作者 张桂良 蒲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5-16,19,共3页
以引进的9个甘蔗品种为供试材料,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在广西北海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2-901、柳城03-182、福农15和福农28的重力纯度、田间锤度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柳城03-182、云蔗03-422和粤糖55的纤维分较高(12%以上)... 以引进的9个甘蔗品种为供试材料,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在广西北海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2-901、柳城03-182、福农15和福农28的重力纯度、田间锤度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柳城03-182、云蔗03-422和粤糖55的纤维分较高(12%以上);粤糖55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表现较优;柳城03-182除了在蔗茎产量上稍低于对照外,其余测定的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因此,粤糖55和粤糖00-236在引进试种中表现较优,适合在桂北地区种植;柳城03-182蔗茎品质较优,适宜作蔗糖分优质材料种植及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品质 产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文亮 林勇 +6 位作者 刘仲华 黄建安 龙志荣 滕翠琴 马士成 邱瑞瑾 曹中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1,共9页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半致死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州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留彬 黄丽蕴 +4 位作者 滕翠琴 吴立赟 成浩 于翠平 王丽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1-609,共9页
基于SSR标记对梧州六堡镇群体种和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用于该种质资源鉴别的核心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1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得到98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 基于SSR标记对梧州六堡镇群体种和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用于该种质资源鉴别的核心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1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得到98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为3~8个,平均每个位点5.7647个等位基因;(2)从17个SSR分子标记中筛选出8个核心标记组合即可区分每份种质资源;(3)六堡镇茶树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数、基因多样性(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6471、7.0000、0.6754、0.6283,高于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与栽培种茶树群体接近;(4)聚类分析表明,六堡镇茶树群体部分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部分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少量与浙江、贵州地方栽培种聚为一类;而南渡镇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仅有2个六堡镇的种质材料散落其间。综上所述,梧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梧州市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茶褐素体外降脂功效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龚受基 滕翠琴 +4 位作者 梁东姨 曹惠怡 蒙彦妃 张均伟 谢加仕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543,共8页
考察六堡茶茶褐素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及胆固醇酯酶活性能力、吸附胆固醇及油脂能力,从而评价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六堡茶茶褐素对花生油的吸附量为0.73 g·g^-1,对胆固醇的吸附量在酸性条件下为122.42 m... 考察六堡茶茶褐素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及胆固醇酯酶活性能力、吸附胆固醇及油脂能力,从而评价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六堡茶茶褐素对花生油的吸附量为0.73 g·g^-1,对胆固醇的吸附量在酸性条件下为122.42 mg·g^-1、中性条件下为13.68 mg·g^-1;在茶褐素结合胆酸盐的试验中,随着茶褐素浓度的增加,与胆酸盐结合能力也呈上升趋势;茶褐素对胰脂肪酶起激活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对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IC50值为57.2 mg·mL^-1。六堡茶茶褐素降脂机制可能主要通过与胆酸盐结合、吸附胆固醇和脂肪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茶褐素 体外降脂 胆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龙志荣 邱瑞瑾 +1 位作者 马士成 张灵枝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属于黑茶类。文章就六堡茶的来源,品质特征、加工工艺、内含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微生物种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六堡茶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六堡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六堡茶 品质 功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茶角胸叶甲高效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丽蕴 连娜娜 +4 位作者 江智艺 黄英晴 廖珍承 邓盈 邱瑞瑾 《茶叶》 2023年第2期70-72,共3页
为探索适用于茶园害虫茶角胸叶甲成虫的防治药剂,选用12种药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化学药剂和3种生物药剂的毒杀效果较好。综合药效、成本及农残的因素,防控茶角胸叶甲优先选用80亿孢... 为探索适用于茶园害虫茶角胸叶甲成虫的防治药剂,选用12种药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对茶角胸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化学药剂和3种生物药剂的毒杀效果较好。综合药效、成本及农残的因素,防控茶角胸叶甲优先选用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和1%苦皮藤素,化学农药中选用24%虫螨腈和4.5%高效氯氰菊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杀虫剂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梧州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邱瑞瑾 吴健华 +4 位作者 龙志荣 于翠平 黎永坚 曹中环 滕翠琴 《中国茶叶》 2019年第7期60-64,共5页
广西梧州是六堡茶的主产区,但茶园建设水平落后,茶园修剪、茶叶采摘、耕作、植保等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本文对梧州市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茶园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要通过加强农艺农机融合、研发和引进适... 广西梧州是六堡茶的主产区,但茶园建设水平落后,茶园修剪、茶叶采摘、耕作、植保等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本文对梧州市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茶园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要通过加强农艺农机融合、研发和引进适用机械,改良茶树品种、提高种植技术,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茶园的机械化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六堡茶 茶园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粘虫板在六堡茶有机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翠琴 李锦锋 +3 位作者 曹中环 邱瑞瑾 吴健华 于翠平 《茶叶》 CAS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了解天敌友好型色板与普通黄板对六堡茶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通过开展对比试验,调查不同时期、不同悬挂高度的两种粘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显示,天敌友好型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 为了解天敌友好型色板与普通黄板对六堡茶有机茶园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通过开展对比试验,调查不同时期、不同悬挂高度的两种粘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显示,天敌友好型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对天敌蜘蛛的影响较小。不同悬挂高度实验结果显示:6月份和8月份,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悬挂高于茶蓬面20 cm时对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优于10 cm,而7月份则是10 cm的悬挂高度诱捕效果较好;普通黄板悬挂高度为高于茶蓬面20 cm时对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优于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板 六堡茶 有机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有效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锦锋 滕翠琴 +2 位作者 吴文亮 马士成 邱瑞瑾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6期93-9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六堡茶有效成分及其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六堡茶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六堡茶 有效成分 保健功能 广西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