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北丘陵区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许晓鸿
隋媛媛
张瑜
欧洋
罗莉莉
李阳
-
机构
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梅河口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9-708,共10页
-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12040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1B01)资助
-
文摘
选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水蚀普查中吉林省梅河口市6个野外调查单元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6个调查单元总面积为142.9 hm2,侵蚀沟数量共93条,沟长共5 476 m,沟壑密度3.83 km km-2,总侵蚀量为4 575 m3。其中切沟沟长占总沟长的61.03%,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92.35%。(2)研究区沟蚀发展现状严峻,其中小杨乡、红梅镇、双兴乡和一座营镇沟蚀强度为剧烈,沟道密度分别为7.12、4.63、5.55和4.25 km km-2。牛心顶镇和海龙镇沟蚀强度分别为强烈和中度。(3)坡度是研究区坡耕地沟蚀发育发展的重要因子,与沟壑密度存在较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1(p<0.05),在坡度大于8°时沟壑密度最大。(4)沟壑密度随坡长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坡长200~299 m内最大,超过500 m后逐渐降低。(5)沟壑密度与流域长宽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p<0.05),沟壑密度随流域长宽比的增大而减少。
-
关键词
东北低山丘陵区
坡耕地
侵蚀沟
沟壑密度
-
Keywords
Low mountain hilly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Slope land
Erosion gully
Gully density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长白山地丘陵区解冻期农耕地土壤侵蚀特征量化分析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贾燕锋
吴锰
刘明波
周丽丽
范昊明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控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梅河口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0,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202900)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5052)
-
文摘
为防治解冻期土壤侵蚀,以东北长白山地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农耕地进行实测观测,分析不同坡位、局部坡度、坡向解冻期土壤侵蚀特征,量化土壤水分、温度、剪切力、反射辐射及局部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构建解冻期农耕地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解冻期土壤侵蚀从坡上、坡中到坡下依次增大,随局部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长趋势减缓,南坡最大而北坡最小,不同坡位、局部坡度和坡向土壤侵蚀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局部坡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剪切力、土壤温度和土壤反射辐射;通过逐步回归,构建了基于局部坡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剪切力3个因子的解冻期农耕地土壤侵蚀预测模型(R 2=0.903)。研究结果可为解冻期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解冻期
农耕地
土壤侵蚀
-
Keywords
thawing period
cultivated land
soil erosion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东北低山丘陵区解冻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贾燕锋
吴锰
刘明波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控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梅河口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
出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263)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505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E0202900)
-
文摘
为掌握解冻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状况,明确解冻期土壤侵蚀防治方向,选取东北低山丘陵区油松林地、荒草地和玉米耕地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月春季解冻期观测不同土地利用土壤侵蚀特征及地表覆盖状态,观测8∶00~17∶00气温、表层10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剪切力,测定枯枝落叶层厚度、生物量等,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态、环境要素、土壤特性等,探讨各因素对解冻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解冻期耕地土壤在冻融、融雪径流等外营力作用下发生位移,而林草地表土未遭破坏,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无明显侵蚀发生。林地和草地存在较厚的枯枝落叶层,林草地枯枝落叶层厚度分别为9.74cm和6.21cm,而耕地基本无地表覆盖。解冻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气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地气温最低、温差最小,而耕地气温最高、温差最大;土壤反射辐射及土壤温度均表现为耕地>草地>林地,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林地土壤含水率最高,为60.76%,其次为草地54.41%、耕地27.92%;土壤剪切力林地最大(0.43kg·m-2),分别为草地、耕地1.18倍和1.35倍。上述各因素综合影响下,耕地土壤冻融破坏严重,土壤侵蚀明显。因此,解冻期农耕地土壤侵蚀防治是不同土地利用解冻期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
-
关键词
解冻期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
Keywords
Thawing period
soil erosion
land use type
-
分类号
S157.9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