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苑佰飞 崔海锋 +4 位作者 李猛 王彩凤 吴朋 姜保帅 滕美瑶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制约了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径流观测场布设裸地小区(对照)和自然恢复、植物埂、灌木埂、水平坑、横垄耕作、顺垄耕作6个水土保持措施试验小区,分析在相同的坡度和自然降雨条件...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制约了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径流观测场布设裸地小区(对照)和自然恢复、植物埂、灌木埂、水平坑、横垄耕作、顺垄耕作6个水土保持措施试验小区,分析在相同的坡度和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裸地小区相比,水平坑和横垄耕作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较高,其次是自然恢复、灌木埂、植物埂措施,顺垄耕作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最低,且土壤侵蚀量高于该区域平均土壤侵蚀量。建议在东北黑土区推广应用减流减沙效益最佳的水平坑和横垄耕作措施,同时合理配套种植有经济作物的植物埂和灌木埂,不建议采用单一的顺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坡耕地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玉斌 曹宁 +3 位作者 苏晓光 许晓鸿 闫飞 杨振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4-229,共6页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水平坑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相当高。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生态修复对土壤pH、容重和田间持水量的修复最为明显;各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即土壤质地的修复效果均不明显,可见水土保持措施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土壤质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较短时间内,土壤SOC的消耗要大于其累积,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较好的SOC恢复效果。速效养分含量受水土保持措施影响非常大,土壤速效养分一部分随土壤侵蚀流失,一部分为植物所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在目前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下,选择生态修复措施,即自然撂荒是短时期内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进行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恢复土壤肥力质量较好的选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性质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