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成钢卫 李水彬 +1 位作者 罗丽敏 俞万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07年第07X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实际疗效。方法 将发病48h内的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67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剂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21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作为基础治疗;治疗...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实际疗效。方法 将发病48h内的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67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剂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21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应用依达拉奉外尚应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21d。发病72h和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治疗21dESS的评分和第90d的ADL评分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SS评分分别为(68.12±17.58)、(51.29±15.3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90d后治疗组、对照组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4.75±23.52)、(54.85±33,93),两组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地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丘为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本院神经内科门诊首次就诊且符合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作为PD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进行体检的63例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将两组帕金森...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本院神经内科门诊首次就诊且符合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作为PD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进行体检的63例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将两组帕金森非运动症状发生率、NMS发生情况及NMS-Quest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PD组帕金森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为96.8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4.13%(χ~2=9.362、P=0.00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D组与正常对照组在近记忆下降、便秘、注意力下降、大便失禁等非运动症状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63、P=0.003,χ~2=8.732、P=0.003,χ~2=9.897、P=0.002、χ~2=6.558、P=0.010);PD组NMS-Quest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9.365、P=0.000)。结论帕金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极其普遍,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可贯穿于帕金森患者各个不同时期,与帕金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H-Y分期及MMSE评分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地区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邓伟胜 凌维汉 王弘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平均随访15个月,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3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平均随访15个月,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33例)和对照组(7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与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通过对可能与ISRS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SRS的危险因素有:2型糖尿病(OR=6.392,95%CI 1.361-30.032)、支架长度>13 mm(OR=1.799,95%CI 1.209-2.678)、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OR=0.069,95%CI 0.013-0.383)、椎动脉起始部变异(OR=7.369,95%CI 1.558-34.860)以及合并多处狭窄病变(OR=8.985,95%CI 1.339-60.290)。结论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13 mm、椎动脉原始内径<3.5 mm、椎动脉起始部变异及合并多处狭窄为预测ISR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更加重视这类危险因素患者的术前评估、随访和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植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邓伟胜 楼云龙 苏中振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帕金森病(P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5例原发性早期P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除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同期检查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ET检查进行扫描诊断,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帕金森病(P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5例原发性早期P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除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同期检查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ET检查进行扫描诊断,观察比较两组双侧尾状核和前后壳核^(11)C-CFT摄取值。结果研究组双侧尾状核^(11)C-CFT摄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7,P>0.05);前壳核和后壳核^(11)C-CFT摄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007、32.998,P<0.05)。研究组发病同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对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同侧与研究组发病对侧双侧尾状核^(11)C-CFT摄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59、1.359、0,P>0.05);研究组发病同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对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同侧与研究组发病对侧前壳核^(11)C-CFT摄取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25、26.226、5.528,P<0.05);研究组发病同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对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同侧与研究组发病对侧后壳核^(11)C-CFT摄取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122、38.422、6.633,P<0.05)。结论 PET显像技术能够早期分辨出双侧尾状核和前后壳核中多巴胺(DA)转运体的不同分布,可帮助提高早期PD患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帕金森病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涂加善 赖舒帆 +2 位作者 钟锐 周坤元 成刚卫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进展性脑梗死(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C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B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进展性脑梗死(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C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B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C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14 d的临床疗效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4.7%,高于C组的33%;A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6.92±4.17)分,低于C组的(9.16±6.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9.1%,明显高于C组的33%;B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6.18±3.80)分,低于C组的(9.16±6.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和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8%,高于B组的0.0%和C组的2.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CI均有效、安全,且两种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低分子肝素 动脉粥样硬化 进展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盐酸多奈哌齐对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水彬 成刚卫 +1 位作者 吴灵芝 赖舒帆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7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对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有适应证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共有患者21例(下称支架组),未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加用...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对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有适应证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共有患者21例(下称支架组),未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加用盐酸多奈哌齐(5mg,1次/d)治疗,共有25例(下称安理申组)。在治疗前、治疗三月后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月后支架组和安理申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安理申组相比亦有明显提高,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和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支架术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盐酸多奈哌齐 脑梗塞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出血(血肿)微创介入清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凌维汉 彭小莲 +1 位作者 俞万香 罗海龙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血肿)微创介入清除术在神经内科治疗重症颅内出血(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颅内出血(血肿)微创介入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等颅内出血(血肿)患者共92例。结果基本痊愈17...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血肿)微创介入清除术在神经内科治疗重症颅内出血(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颅内出血(血肿)微创介入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等颅内出血(血肿)患者共92例。结果基本痊愈17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25例、无变化6例、恶化(死亡)14例。按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记分,出院患者的结果为ADL1-39例、ADL2-17例、ADL3-13例、ADL4-5例、ADL5-4例。随访发现复发4例,死亡8例,总共死亡22例。结论该技术创伤小、疗效好,较彻底地清除出血,有利于病人的急救和系统的治疗与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冶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血肿) 微创 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
8
作者 李水彬 成钢卫 +3 位作者 朱钦辉 钟锐 周坤元 刘丽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1期80-81,共2页
目的总结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颈内动脉成功开通3例、1例未通,另1例椎动脉开通(2年后自通);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 目的总结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颈内动脉成功开通3例、1例未通,另1例椎动脉开通(2年后自通);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脑梗死、高灌注及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再通成功的3例患者出院前复查彩色B超,显示开通的动脉均通畅,支架无移位变形或塌陷,其术后动脉狭窄程度为(20.3±7.3)%,与术前的(10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再通成功的3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2.19±1.06)分,较术前的(3.26±1.34)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再出现病变侧动脉供血区缺血事件。结论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治疗,再通率高、手术安全、短中期疗效确切,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慢性闭塞 支架血管成形术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