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罗敬 李国强 +2 位作者 郑志坚 叶玲 徐玉云 《内科》 2017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的影响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 目的探讨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的影响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行仰卧位加热塑体膜固定IMRT。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和总体积(VT)、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和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V的VT和Dmean比较、小肠和膀胱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和D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脚、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能保证放疗疗效,保护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摆位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放射治疗 碳纤维腹板 摆位重复性 小肠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罗敬 郑志坚 杨泉富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及调强适形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50例采取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及调强适形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50例采取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IGRT组)治疗,50例采取调强适形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IMRT组)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IGRT组完全缓解率为94%,部分缓解率为6%,高于IMRT组(完全缓解率88%,部分缓解率12%);IGRT组Ⅱ级+Ⅲ级皮肤黏膜反应、急性消化道反应、急性泌尿系反应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30%、16%、28%、24%;IMRT组Ⅱ级+Ⅲ级皮肤黏膜反应、急性消化道反应、急性泌尿系反应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32%、36%、30%、46%。两组皮肤黏膜反应及急性泌尿系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T组骨髓抑制及急性消化道反应小于IMRT组(P<0.05)。结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确切,优于调强适形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顺铂方案,且毒副反应小,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 调强放疗 DDP方案 中晚期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州地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3
作者 郑少秋 罗敬 +3 位作者 朱文标 陈会林 谢寿城 黄艳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类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20例胃肠道原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内镜表现或手术切除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类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20例胃肠道原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内镜表现或手术切除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进行CD20、CD2、CD5、Bcl2、Bcl6、CD10、Cyclin-D1、Mum-1、Ki67染色。结果:患者年龄2.5-95岁(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为1.2∶1;发病部位位于胃61例(50.83%),小肠16例(13.33%),回盲部4例(3.33%),盲肠15例(12.50%),结肠18例(15.00%),直肠6例(5.00%);内镜表现或手术切除标本呈息肉/结节/菜花状27例(22.50%),糜烂18例(15.00%),溃疡75例(62.50%);病理分类DLBCL 59例(49.17%),MALT 43例(35.83%),MCL10例(8.33%),Burkitt淋巴瘤7例(5.83%),FL 1例(0.83%);所有病例均表达CD20、不表达CD2,不同程度表达CD5、Bcl2、Bcl6、CD10、Cyclin-D1、Mum-1、Ki67。结论:梅州地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2∶1),胃肠发病比例差异不明显(胃61例,肠59例),肠道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于结肠、盲肠;病理分类最常见为DLBCL及MALT,其次为MCL和Burkitt,极少见FL;MCL和FL大体表现为息肉状肿物,MALT主要表现为黏膜糜烂及小溃疡,DLBCL主要表现为溃疡,且较MALT所见溃疡体积大,肿瘤的大体表现对分类有提示作用;结合大体所见、HE形态及免疫表型能对绝大部分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做出正确诊断及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免疫组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患者静态调强放疗及旋转容积调强放疗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雅胜 郑志坚 +1 位作者 马天斌 罗金锋 《内科》 202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静态调强放疗(IMRT)及旋转容积调强放疗(VMAT)治疗子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术后需行放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治疗需要分为对照组... 目的对比分析静态调强放疗(IMRT)及旋转容积调强放疗(VMAT)治疗子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术后需行放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治疗需要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IMRT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VMA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毒副作用出现情况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直肠、小肠V40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小肠V20、V30及膀胱V20、V30、V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及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与采用IMRT技术比较VMAT技术能更有效地保护危及器官,减轻患者放疗相关急性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静态调强放疗 旋转容积调强放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云 郑志坚 +1 位作者 丘敏 黄苑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7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实施尿路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盆腔放疗科收治的6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放疗过程中实施尿路护理干预对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盆腔放疗科收治的6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尿路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尿路感染、生活质量、尿管留置时间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宫颈癌术后放疗留置尿管患者实施尿路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其尿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护理干预 宫颈癌 术后放疗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宫颈鳞癌瘤芽评估的新方法
6
作者 郑少秋 罗敬 +4 位作者 卢善明 刘清华 谢寿城 刘堃 谢玉珍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一致性高的宫颈鳞癌瘤芽评估方法。方法 比较两名病理医师筛选肿瘤浸润最深切片及瘤芽密度最大切片的一致性,并筛选出一致性高的瘤芽评估对象;选择一致性高的瘤芽评估对象,由两名病理医师分别计数HE染色切片单视野最高瘤... 目的 探索一种一致性高的宫颈鳞癌瘤芽评估方法。方法 比较两名病理医师筛选肿瘤浸润最深切片及瘤芽密度最大切片的一致性,并筛选出一致性高的瘤芽评估对象;选择一致性高的瘤芽评估对象,由两名病理医师分别计数HE染色切片单视野最高瘤芽数及10个视野平均瘤芽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计数结果的一致性;选择一致性高的瘤芽评估对象与计数方法对95例份宫颈鳞癌组织HE染色切片重新进行瘤芽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最佳截断值,并依此分为高瘤芽组与低瘤芽组,分析瘤芽数对宫颈鳞癌脉管侵犯的预测效能以及瘤芽数与脉管侵犯的关系。取宫颈鳞癌组织蜡块,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p63、p40染色情况。结果 筛选肿瘤浸润最深切片的一致率高于瘤芽密度最大切片,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病理医师计数瘤芽密度最大切片单视野最高瘤芽数的ICC为0.769,计数10个视野平均瘤芽数的ICC为0.346。瘤芽密度最大切片单视野最高瘤芽数预测宫颈鳞癌脉管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95%CI:0.636~0.836),其最佳截断值为2.5个,此时其预测宫颈鳞癌脉管侵犯的灵敏度为62.8%、特异度为73.1%。根据瘤芽密度最大切片单视野最高瘤芽数将95例宫颈鳞癌患者分为高瘤芽组44例、低瘤芽组51例。高瘤芽组脉管侵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瘤芽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鳞癌患者脉管侵犯与瘤芽数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1)。瘤芽与无核细胞微滴CK染色均呈阳性,而部分肿瘤细胞p63、p40表达缺失。结论 通过HE染色评估瘤芽密度最大切片单视野最高瘤芽数是简单易行、重复性较高的宫颈鳞癌瘤芽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瘤芽 HE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T分期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刘雅胜 郑志坚 杨日辉 《内科》 2020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T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清PSA水平检测;对患者进行Gleason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TNM系...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T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血清PSA水平检测;对患者进行Gleason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TNM系统评估患者T分期。分析患者Gleason评分与其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患者Gleason评分与其临床T分期的相关性;分析患者的临床T分期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与其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239,P=0.006);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与其T分期呈正相关(r=0.316,P=0.003);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T分期与其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273,P=0.008)。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T分期存在正相关关系;患者血清PS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前列腺癌的病理改变,可作为预测前列腺癌侵犯及转移范围的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或治疗方式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GLEASON评分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