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州市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圣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梅州市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了解该地区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现状。方法:应用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梅州市2 524例不育男性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男性不育主要原因为精子活率降低(80.11%),其次依次为精子活力降低(66.5... 目的:分析梅州市不育男性患者精液质量,了解该地区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现状。方法:应用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梅州市2 524例不育男性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男性不育主要原因为精子活率降低(80.11%),其次依次为精子活力降低(66.56%)、少精症(28.17%)、精液量过少(10.62%)、精液液化不良(9.63%)、精液黏稠度升高(5.78%)、无精子症(4.99%)、精子畸形症(2.69%)。结论:精子活率降低和精子活力降低是引起梅州市男性患者不育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不育 精液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改善衰弱老年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志燕 陈伟元 姚伟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03-2507,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衰弱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注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认知障碍。衰弱和神经认知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改善其中之一可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衰弱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注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认知障碍。衰弱和神经认知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改善其中之一可以提高老年人预后。右美托咪定作为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衰弱与神经认知障碍的关系以及右美托咪定在改善衰弱老年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衰弱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三里及内关埋针治疗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嘉瑜 田永宏 +4 位作者 邹蔼莹 邹柳苑 肖依珠 陈明月 黄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置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双侧内关及足三...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置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双侧内关及足三里两个穴位共4个部位埋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排除了4例数据记录不全的患者后,最终纳入研究的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9例及47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1.7 h vs 24.2 h,P<0.001),排便时间(48.3 h vs 72.4 h,P<0.001)及肠鸣音恢复时间(6.5 h vs 48.0 h,P<0.001)等各项观察指标上具有显著改善。另一方面,试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外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 h、12 h、24 h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及术后6 h、12 h、24 h、48 h腹胀症状发生率的对比中,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及内关穴揿针埋置能缩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针 腹腔镜手术 全子宫切除术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部念珠菌感染的物种分布、药敏及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肖光文 张国雄 +2 位作者 罗晓东 杨迎平 蔡国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呼吸机相关肺部念珠菌感染(VAPCI)是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数据有限。我们旨在通过研究了解梅州地区ICUVAPCI患者的流行病学,抗真菌治疗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地区3家三级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中发生VA... 目的呼吸机相关肺部念珠菌感染(VAPCI)是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数据有限。我们旨在通过研究了解梅州地区ICUVAPCI患者的流行病学,抗真菌治疗和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地区3家三级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中发生VAPCI的3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呼吸道标本培养,测定分离念珠菌菌株的抗菌敏感性,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ICUVAPC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8年间ICUVAPCI的发生率为2.19%(319/14597),病死率为53.29%(171/319);319例患者分离共获得念珠菌菌株343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达46.36%(159/343),其它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合计占53.64%(184/343);药敏结果显示,6种念珠菌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除了光滑念珠菌对3种唑类药物敏感率略低于80%外,其他敏感率都高于80%,其中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都高于9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恶性肿瘤、血清白蛋白、APACHEII评分、合并基础疾病≥3、导管留置时间和住ICU时间是VAPCI的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大于19分和血清白蛋白低于或等于25g/L是这两项独立危险因素的最佳预测值。结论ICUVAPCI致病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死亡率高,临床应重视对具备上述危险因素患者加强监测和真菌药敏监测,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 念珠菌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及显微镜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进兴 郭文龙 +2 位作者 胡威 戴利强 古晋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989-993,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及显微镜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对预后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及显微镜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对预后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对临床疗效、并发症、预后的影响,以及对激素水平、视觉功能等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全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周两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以及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术后2周观察组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中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TⅡ)、肾素(renin,R)水平均显著增加,术中观察组各应激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2周两组视野指数(VFI)、模式标准差(PSD)、平均缺损(MD)较术前变化显著,其中观察组术后2周MD、VFI显著高于对照组,PSD、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尿崩、颅内出血以及感染,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单经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疗效显著优于显微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应激反应,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垂体瘤 并发症 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孟小斌 张国雄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73-177,181,共6页
目的分析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临床分离的32株CRAB,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改良Hodg... 目的分析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临床分离的32株CRAB,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表型分析;检测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筛选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结果 32株CRAB检测出9种基因型,其中以A(10株)、H(7株)两种基因型为主,其次为I型(4株),B和E基因型各3株,其他基因型各有1或2株。2012年3—5月分离11株CRAB,10株为H(7株)和I(3株)两种基因型,1株为A型。21株(65.63%)CRAB检测到OXA-23特异性条带,且其在改良Hodge试验中均为阳性(包括2012年3—5月分离的11株CRAB);除1株CRAB检测到NDM-1外,其余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均为阴性;CRAB在CCCP存在的条件下对美罗培南MIC仅有轻微改变,均为外排泵表型阴性。CRAB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13株)和神经外科(7株)。结论该院2012年3—5月间暴发了CRAB同一基因型克隆株的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是表达OXA-23;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与外排泵无关,产NDM-1菌株已在该院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医院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多重耐药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及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钟远辉 黄秉钦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 (HBV)血清标志物阳性、(HBV)血清标志物阴性与肝细胞癌 (HCC)发生率的关系和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用回顾性对列研究方法 ,选出我院 1998年至 2 0 0 0年传染科、消化内科、肿瘤科肝细胞癌 (HCC)患者 45 5例 ,分...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 (HBV)血清标志物阳性、(HBV)血清标志物阴性与肝细胞癌 (HCC)发生率的关系和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用回顾性对列研究方法 ,选出我院 1998年至 2 0 0 0年传染科、消化内科、肿瘤科肝细胞癌 (HCC)患者 45 5例 ,分析HBV阳性组和HBV阴性组患者与HCC发病率关系 ,HBV阳性和HBV阴性的HCC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336例HBV阳性组患者发生HCC中 ,HBsAg、抗 HBe、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 12 4例 ,占 36 90 %。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 98例 ,占 2 9 2 %。其他 114例 ,占 33 9%。HBV阳性组肝功能异常比率 ( 38 39% )显著高于HBV阴性组的 ( 19 33% ) ,P <0 0 1。【结论】HBsAg、抗 HBe、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HCC发生率大于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患者 ,HBV阳性的HCC患者较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肝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临证验案
8
作者 廖竹芬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5期922-923,共2页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中医药 异病同治 临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术后实施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小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腹部术后患者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于术后12h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留置鼻胃管,以... 目的:探讨应用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腹部术后患者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于术后12h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留置鼻胃管,以肠外营养为主,等肠蠕动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生活指标、生化指标、胃肠道恢复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及营养代谢障碍,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腹部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能够较好的满足患者代谢需要,改善肠道功能,纠正代谢紊乱,减轻患者胃肠不耐受症状,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腹部手术 营养代谢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涤痰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仲涛 黄清苑 +2 位作者 曾志威 郭裕霞 宋晓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目的观察祛瘀涤痰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脑卒中二级预防及早期康... 目的观察祛瘀涤痰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脑卒中二级预防及早期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祛瘀涤痰针刺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痰多而黏)、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水平。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FIB、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TT、APTT水平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mR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涤痰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改善预后方面与传统针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涤痰 针刺 脑卒中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