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靠度的桥梁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1
作者 黄海新 吕亚伦 程寿山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8-1004,共7页
针对桥梁结构所受动荷载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模态叠加法推导了动力响应的数字特征,利用一次二阶矩法建立结构的动应力可靠度约束函数,并对其进行显示化处理,分别建立了以频率、动位移和动应力可靠度为约束的动力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针对桥梁结构所受动荷载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模态叠加法推导了动力响应的数字特征,利用一次二阶矩法建立结构的动应力可靠度约束函数,并对其进行显示化处理,分别建立了以频率、动位移和动应力可靠度为约束的动力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相应的优化程序。算例测试结果表明,动力优化准则法、粒子群算法和灰狼算法均能在同时满足动力性能和应力可靠度约束条件下使结构整体质量目标函数获得最优值,其中PSO收敛性和稳定性好,DOC迭代次数少,且优化后构件可靠度相较于传统动力优化设计提升超过70%。同时发现,为确保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时结构的可靠度指标不降低,结构优化后的质量会随着荷载幅值变异系数的增大而有所增加。本文方法可为桥梁结构受外界随机激励下的动力优化设计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优化设计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桥梁结构 结构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与转角信息未知条件下桥梁结构物理参数识别
2
作者 黄海新 金晓辉 程寿山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8-953,共6页
桥梁结构物理参数识别往往需要完整的结构响应和已知的外加激励信息,这在实践中通常难以实现。为实现转角信息与外加激励数值均未知情况下的桥梁结构物理参数在线识别,先采用静力凝聚方法消去转动自由度,据此将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与最... 桥梁结构物理参数识别往往需要完整的结构响应和已知的外加激励信息,这在实践中通常难以实现。为实现转角信息与外加激励数值均未知情况下的桥梁结构物理参数在线识别,先采用静力凝聚方法消去转动自由度,据此将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与最小二乘方法结合,提出一种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其中,针对静力凝聚后观测方程呈现高度非线性,导致卡尔曼量测矩阵计算低效的问题,引入基于克朗尼克积的分解算法。以一座简支梁桥为例,在移动荷载下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结构物理参数和外加激励,且克朗尼克积引入后,识别精度与程序运行速度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参数识别 激励和转角信息未知 改进扩展卡尔曼滤波 静力凝聚法 量测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epLabV3+的钢桥锈蚀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海新 贺朝 +2 位作者 程寿山 许瑞宁 张连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60,共8页
锈蚀检测算法是钢桥管养从人工视觉向机器视觉转型的关键,更是智能化钢桥检测机器人构建的技术基础。面向钢桥智能检测机器人对锈蚀检测算法低能耗和高精度的实际需求,针对DeepLabV3+模型加以改进,采用MobileNetV2主干网络替换原模型中... 锈蚀检测算法是钢桥管养从人工视觉向机器视觉转型的关键,更是智能化钢桥检测机器人构建的技术基础。面向钢桥智能检测机器人对锈蚀检测算法低能耗和高精度的实际需求,针对DeepLabV3+模型加以改进,采用MobileNetV2主干网络替换原模型中的Xception主干网络,使模型轻量化以易适配移动端设备,优化ASPP模块中的空洞率以提高网络对不同尺寸锈蚀的提取效果,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关键特征的感知和捕捉;将改进后的DeepLabV3+模型与原DeepLabV3+模型、PSPNet模型和U-Net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开展了消融实验;最后,将改进模型搭载于视觉机器人上,并开展实地工程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模型,改进的DeepLabV3+模型对钢桥锈蚀图像的分割准确率平均提高了7.5%,平均交并比平均提高了14.7%,召回率平均提高了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DeepLabV3+ 钢桥锈蚀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桥梁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4
作者 梁鹏 李斌 +2 位作者 王晓光 吴向男 陈文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从传感器监测项目优化、数量优化和位置优化3个方面综述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传感器位置优化,系统介绍了基于模态可观测性和基于损伤可识别性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准则、布置方法和布置评价准则,对比分析各种布置方法之间的... 从传感器监测项目优化、数量优化和位置优化3个方面综述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传感器位置优化,系统介绍了基于模态可观测性和基于损伤可识别性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准则、布置方法和布置评价准则,对比分析各种布置方法之间的脉络关系、技术演变及其优缺点,最后指出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存在的几点不足及其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健康监测 传感器优化布置 模态保证准则 有效独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冲击能量对山区桥梁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顾乡 余志祥 +1 位作者 赵雷 许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1137,共7页
为研究落石对桥梁冲击破坏严重的问题,建立了HJC(Holmquist Johnson Cook)损伤本构模型,运用非线性显示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典型的山区桥梁在落石冲击条件下进行碰撞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落石冲击能量进行分级,并对外套钢板和增加素混... 为研究落石对桥梁冲击破坏严重的问题,建立了HJC(Holmquist Johnson Cook)损伤本构模型,运用非线性显示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典型的山区桥梁在落石冲击条件下进行碰撞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落石冲击能量进行分级,并对外套钢板和增加素混凝土保护层两种防护措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落石潜在危险能量为2 500 k J;当采用外套钢板措施时,侵彻率由原来的37.78%下降到13.89%,混凝土体积损伤减少30%;当采用素混凝土保护层措施时,侵彻率进一步下降到6.11%,混凝土体积损伤减少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冲击 山区桥梁 冲击能量 损失体积 HJC(Holmquist Johnson Coo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筑密实度和均匀度对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守祺 傅宇方 +2 位作者 赵尚传 张劲泉 姜锡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7-803,共7页
为建立浇筑期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振动分层法,研究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浇筑均匀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的量化控制方法——电阻率稳定区间法.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均... 为建立浇筑期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振动分层法,研究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浇筑均匀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的量化控制方法——电阻率稳定区间法.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均决定于材料流动性和振捣时间;相比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渗透性对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更为敏感.通过计算量化判定电阻率稳定区间(SRER),并以其起点为判别点,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处于综合最优状态,优化混凝土孔隙结构,显著提升混凝土抗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分层法 浇筑密实度 浇筑均匀度 渗透性 电阻率稳定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桥梁墩柱水沙磨蚀损伤调查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余志祥 张蓬勃 +1 位作者 赵雷 许浒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926,共8页
采用实地调查及CFD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水沙冲刷作用对山区桥梁墩柱磨蚀损伤的影响。调查了岷江上游13座跨江桥梁的墩柱磨蚀情况,测得了磨蚀深度、磨蚀分布模式以及材料表面硬度。根据调查,基于临界速度和弹性模量的线性相关假定,对Finni... 采用实地调查及CFD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水沙冲刷作用对山区桥梁墩柱磨蚀损伤的影响。调查了岷江上游13座跨江桥梁的墩柱磨蚀情况,测得了磨蚀深度、磨蚀分布模式以及材料表面硬度。根据调查,基于临界速度和弹性模量的线性相关假定,对Finnie冲蚀磨损模型进行修正,并构建了水沙两相流模型,以桥墩表面混凝土的磨蚀厚度和磨蚀面积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桥墩形状与尺寸、河流水深、流速、含砂率、沙粒粒径等因素对桥墩磨蚀损伤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圆形墩柱抗磨蚀能力最好;桥梁墩柱的磨蚀损伤程度与河水含砂率基本呈线性关系但受水深的影响较小;水速对最大磨蚀厚度影响非常明显,却对平均磨蚀厚度影响较小;含沙量相同,粒径越大,对桥梁墩柱的磨蚀作用越大;岷江上游混凝土圆形墩柱的平均磨蚀厚度可按3-5mm/a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墩柱 磨蚀损伤 CFD Finnie模型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足尺冲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齐欣 余志祥 +2 位作者 许浒 赵雅娜 赵世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29,共6页
为研究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的落石防护性能,设计2组防护能级为750 k J的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进行足尺冲击试验研究。模型1为按照现有标准所选型得到的系统配置;模型2为改进后的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模型1无法拦截750 k J落... 为研究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的落石防护性能,设计2组防护能级为750 k J的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进行足尺冲击试验研究。模型1为按照现有标准所选型得到的系统配置;模型2为改进后的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模型1无法拦截750 k J落石的冲击,系统崩溃;模型2成功地拦截了落石,且冲击后模型2的各主要组成构件等均未发生破坏,仅需要对耗能元件进行更换,即可继续投入使用。通过对高速视频的解构,对各部分组成构件的运动和受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系统的三阶段工作历程,并分析系统失效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实测的钢丝绳拉力时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今后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 落石冲击 整体试验 运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理轻 马晔 杨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7-1112,共6页
钻孔雷达已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得到应用,为提高钻孔雷达探测结果的解释精度,介绍不同数据处理技术的原理,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雷达剖面图像效果,总结数据处理的流程,比选出合适的处理参数,为钻孔雷达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 钻孔雷达已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得到应用,为提高钻孔雷达探测结果的解释精度,介绍不同数据处理技术的原理,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处理前后的雷达剖面图像效果,总结数据处理的流程,比选出合适的处理参数,为钻孔雷达在服役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雷达 数据处理 滤波 雷达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桩柱式基础低应变法检测适宜性分析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宇 马晔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4-812,共9页
根据圣维南原理分析瞬态激振后,桩柱式基础桩身内应力波特征。认为盖梁顶部激振、基桩顶面和墩柱结合部激振时,应力波在桩身内仍可满足平截面假定。提出桩身内应力波是否为平面波的判别方法,设计并完成2组现场试验。盖梁顶部激振时,应... 根据圣维南原理分析瞬态激振后,桩柱式基础桩身内应力波特征。认为盖梁顶部激振、基桩顶面和墩柱结合部激振时,应力波在桩身内仍可满足平截面假定。提出桩身内应力波是否为平面波的判别方法,设计并完成2组现场试验。盖梁顶部激振时,应力波同步到达同一桩身横截面侧壁各拾振区,且计算得到的横截面中心处首波波峰与侧壁处首波波峰到达时刻基本一致,满足低应变法中平截面成立的条件。而基桩和墩柱结合部激振试验则表明,在远离系梁的拾振横截面内,应力波才可认为同步到达各拾振区,且计算得到的拾振横截面中心处首波波峰与侧壁处首波波峰到达时刻基本一致。故对于基桩和墩柱结合部激振激振的情形,远离系梁的桩身内平截面假定才可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变 墩柱 平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爆炸等效单自由度结构体系抗力动力系数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少波 葛培杰 +1 位作者 刘亚玲 李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171,共6页
由化学爆炸荷载特点,选取了线性等效荷载与多项式曲线拟合衰减荷载两种函数类型,从等效单自由度微分方程入手,对比了线性等效荷载的等效作用时长、多项式曲线拟合衰减荷载的作用时长与结构进入塑性响应时间之间大小关系,推导出了弹塑性... 由化学爆炸荷载特点,选取了线性等效荷载与多项式曲线拟合衰减荷载两种函数类型,从等效单自由度微分方程入手,对比了线性等效荷载的等效作用时长、多项式曲线拟合衰减荷载的作用时长与结构进入塑性响应时间之间大小关系,推导出了弹塑性阶段抗力动力系数表达式。通过算例表明多项式曲线拟合衰减荷载可应用范围大于线性等效荷载,且可反映化学爆炸荷载形状调整参数对动力系数的影响程度,线性等效荷载求解简单应用简便,在延性比较小时其动力系数稍偏大对设计有利,在延性比较大且结构刚度较大时动力系数偏小且低于比例可达19%,对设计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爆炸 动力系数 等效单自由度 等效静载 作用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率模态曲线变化的桥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多 刘来君 +1 位作者 张筱雨 刘虹延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针对传统损伤识别方法仅能对损伤位置进行确定,对于损伤程度识别效果较差的问题,根据桥梁出现损伤会使曲率模态曲线产生畸变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曲率模态曲线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以曲率模态参数指标为基础,对桥梁损伤前后其曲率模态... 针对传统损伤识别方法仅能对损伤位置进行确定,对于损伤程度识别效果较差的问题,根据桥梁出现损伤会使曲率模态曲线产生畸变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曲率模态曲线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以曲率模态参数指标为基础,对桥梁损伤前后其曲率模态曲线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多项式拟合和BP神经网络拟合技术,根据桥梁受损后其曲率模态曲线畸变面积的大小来反向拟合出现损伤的位置和损伤程度。以一座简支桥为例,对其设定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曲率模态曲线畸变产生的部位确定结构损伤的位置,并根据曲率模态曲线的畸变大小来拟合桥梁损伤的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小损伤工况,该方法识别效果较好,可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损伤识别 曲率模态曲线 数据拟合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雪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72-2382,共11页
为提升低温硫酸盐环境下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采用脉冲电场加速硫酸盐侵蚀,通过观测试件外观形貌变化及利用XRD和FT-IR测定腐蚀物微观组分,对掺不同矿物掺合料的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及机理开展研... 为提升低温硫酸盐环境下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采用脉冲电场加速硫酸盐侵蚀,通过观测试件外观形貌变化及利用XRD和FT-IR测定腐蚀物微观组分,对掺不同矿物掺合料的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及机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矿物掺合料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的低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且复掺较单掺时的整体侵蚀抑制效果更加显著,但需满足矿物掺合料的最低掺量要求;建议单掺时水泥基材料中粉煤灰或矿粉的质量占比应分别不低于30%和50%,复掺时粉煤灰与矿粉的质量占比为50%~70%,且二者质量比以1.0∶1.5~1.0∶2.5为宜。此外,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在发生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TSA)过程中,碳硫硅钙石衍射峰主要由钙矾石衍射峰右移后形成,表明其生成以钙矾石转化为主。因此,有效抑制钙矾石的生成是抑制含石灰石粉水泥基材料发生TSA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石灰石粉 碳硫硅钙石 低温 抗硫酸盐侵蚀 脉冲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永健 李慧 +2 位作者 张宁 刘君平 孙晓博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对开孔钢板连接件(PBL)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界面粘结性能进行研究,以PBL加劲肋的开孔间距、开孔孔径、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为参数,进行了该类试件抗剪性能的推出试验,并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界面粘结强度、抗剪刚度等参数的对比分析... 对开孔钢板连接件(PBL)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界面粘结性能进行研究,以PBL加劲肋的开孔间距、开孔孔径、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为参数,进行了该类试件抗剪性能的推出试验,并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界面粘结强度、抗剪刚度等参数的对比分析,提出了钢管混凝土内PBL加劲肋承载力受混凝土粗骨料含量影响的修正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通过设置PBL加劲肋可以明显提高钢管混凝土的界面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其粘结强度受加劲肋开孔参数的影响;引入的PBL抗剪承载力公式修正系数与开孔板内混凝土榫的粗骨料面积比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L加劲肋 矩形钢管混凝土 推出试验 界面粘结-滑移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中钢管的纵向容许应力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永健 姜磊 张宁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过程中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在极限承载阶段时的多向应力状态,引入钢管纵向容许应力折减系数与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系数,对钢管混凝土的应力状态、轴压承载力计算进行理论分析,给出各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将计算值与... 针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过程中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在极限承载阶段时的多向应力状态,引入钢管纵向容许应力折减系数与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系数,对钢管混凝土的应力状态、轴压承载力计算进行理论分析,给出各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钢管纵向容许应力折减系数的引入有助于加深对钢与混凝土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在工程常用范围内可为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极限承载力 组合作用 钢管 纵向容许应力 强度折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梁桥平转施工称重试验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苏巨峰 李磊 +1 位作者 黄健 任翔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8,共5页
基于张(家口)呼(和浩特)客运专线兴和特大桥平转施工前称重试验,对连续梁称重试验过程中的测点布置、数据处理、配重方案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既有称重试验方法的优化建议,以提高称重试验的效率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将位移传感器... 基于张(家口)呼(和浩特)客运专线兴和特大桥平转施工前称重试验,对连续梁称重试验过程中的测点布置、数据处理、配重方案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既有称重试验方法的优化建议,以提高称重试验的效率和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将位移传感器布置在球铰侧面测量水平位移优于布置在撑脚附近测量竖直位移;称重试验时可通过顶升力时程曲线快速得到称重试验的临界力;转动球铰法称重试验对于球铰具有润滑作用,试验时顶升次数不宜太少,建议每侧至少进行3次;对于球铰转动摩阻较小的连续梁,建议采用撑脚落地接触滑道的转动姿态进行转体,并根据该方案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 平转施工 称重试验 摩阻力矩 配重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梁对桩柱式基础反射波法检测影响的计算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宇 马晔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7期119-126,共8页
根据应力波按半球面波扩展传播的特点,结合系梁(盖梁)、墩柱、桩基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建立系梁(盖梁)等结构件对应力波干扰频率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其分布特征。采用多通道同步采集设备结合同相轴分析方法进行桩柱式基础完整性状况跟踪测... 根据应力波按半球面波扩展传播的特点,结合系梁(盖梁)、墩柱、桩基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建立系梁(盖梁)等结构件对应力波干扰频率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其分布特征。采用多通道同步采集设备结合同相轴分析方法进行桩柱式基础完整性状况跟踪测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桩顶自由时得到的扩径、桩底反射等信号特征可以在墩柱、系梁等施工后测试得到的信号中体现;拾振点应尽量竖向串列式排列,这种拾振方式不仅可以根据拾振点起始波峰之间的时差和拾振点间距计算结构物的应力波波速,而且不同拾振点的振动曲线能形成同相轴,便于利用同相轴分析判断桩底、盖梁(系梁)反射和其他反射体的反射。数据分析时,对异常信号应重点分析其拾取时刻,并借助测定的墩柱、系梁或盖梁的应力波波速判断其发生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梁 应力波 反射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跃迁的指数型炸药空爆荷载等效静载动力系数 被引量:3
18
作者 耿少波 李洪 葛培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对比抗爆设计规范采用的线性荷载计算模式,建立了考虑跃迁的指数型衰减荷载表达式,通过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微分方程,求解了关于跃迁时长、超压峰值、指数型形状调整参数、结构自振频率与荷载作用时长的等效静载抗力动力系数表达式... 为对比抗爆设计规范采用的线性荷载计算模式,建立了考虑跃迁的指数型衰减荷载表达式,通过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微分方程,求解了关于跃迁时长、超压峰值、指数型形状调整参数、结构自振频率与荷载作用时长的等效静载抗力动力系数表达式。根据跃迁时长与形状调整参数,分析了四种典型计算工况,结果表明:现行结构抗爆设计规范等冲量线性衰减荷载可设计范围明显偏小,动力系数在延性比β<3.0下偏保守,而β≥3.0,wt_+>1.4δ时偏不安全,最大偏低17.4%;跃迁时长比值越大,动力系数越大,跃迁时长比为1%~2%时,对动力系数影响程度为0.4~0.7%,指数型荷载形状调整参数对柔度特别大的结构动力系数无影响,对其它结构动力系数增大或减少影响程度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爆设计 等效荷载 动力系数 跃迁荷载 指数型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柱式基础反射波法检测合理激振及拾振位置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3,共4页
通过分析桩柱式基础激振后应力波的传播特点,探讨了桩柱式基础反射波法检测激振及拾振的合理位置。通过讨论盖梁顶部竖向激振、桩柱结合部竖向激振、墩柱外壁竖向激振等激振方式在桩柱内形成的应力波特征,提出了合理的激振位置。通过行... 通过分析桩柱式基础激振后应力波的传播特点,探讨了桩柱式基础反射波法检测激振及拾振的合理位置。通过讨论盖梁顶部竖向激振、桩柱结合部竖向激振、墩柱外壁竖向激振等激振方式在桩柱内形成的应力波特征,提出了合理的激振位置。通过行波分析,讨论了盖梁顶部竖向激振、桩柱结合部竖向激振时,桩柱式基础体系内的信号特点,并提出了合理的拾振位置和拾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柱式基础:反射波 激振 拾振 应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刚度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对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志鹏 汪志昊 +1 位作者 郜辉 岳方方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2-662,共11页
为提升传统被动线性黏滞阻尼器(LVD)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本文融合被动负刚度控制技术和非线性黏滞阻尼特征,开展了负刚度非线性黏滞阻尼器(NSNVD)对斜拉索减振增效的研究。基于能量等效线性化方法获得了NSNVD的线性等效力学模型;采用复... 为提升传统被动线性黏滞阻尼器(LVD)对斜拉索的减振效果,本文融合被动负刚度控制技术和非线性黏滞阻尼特征,开展了负刚度非线性黏滞阻尼器(NSNVD)对斜拉索减振增效的研究。基于能量等效线性化方法获得了NSNVD的线性等效力学模型;采用复模态分析获得了斜拉索张紧弦模型的附加模态阻尼比的近似解和迭代解,并分别与考虑或忽略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的数值仿真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能量等效线性化方法对NSNVD斜拉索减振系统的适用性;基于考虑斜拉索垂度和抗弯刚度的仿真解分别开展了NSNVD对斜拉索单模态减振效果参数分析和多模态减振效果优化研究,获得了NSNVD负刚度系数和黏滞阻尼指数对斜拉索单模态和多模态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SNVD的被动负刚度效应显著提升了斜拉索单模态减振效果,负刚度效应和非线性黏滞阻尼特征均有助于提升斜拉索多模态减振效果;与非线性黏滞阻尼器(NVD)和负刚度线性黏滞阻尼器(NSLVD)相比,NSNVD对斜拉索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索 被动负刚度 非线性黏滞阻尼器 多模态振动控制 模态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