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柏县“三茶”统筹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1
作者 刘燕滨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8-39,共2页
近年来,桐柏县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介绍了桐柏县“三茶”统筹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期为其他茶区“三茶”统筹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桐柏县 “三茶”统筹 实践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探究
2
作者 梁峰 郭玉英 +2 位作者 王巧利 仵峰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目的: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抗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评价,指导艾叶精油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来萃取艾叶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 目的: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并对其抑菌、抗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行评价,指导艾叶精油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来萃取艾叶精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艾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艾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等5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基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来考察艾叶精油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基于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模型来评价艾叶精油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的影响。结果:从艾叶精油中共鉴定出13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α-松油醇(7.08%)、4-萜烯醇(6.45%)、β-石竹烯(5.83%)、桉油精(4.82%)、右旋龙脑(4.54%)、2-环己烯醇(3.82%)、右旋樟脑(3.09%)、香芹醇(1.49%)、α-侧柏酮(0.75%);艾叶精油对5株供试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念珠菌呈高度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88、3.75、7.50、15.00、0.94 mg/mL,MBC分别为1.88、7.50、15.00、30.00、1.88 mg/mL;艾叶精油能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IL-1β、IL-6、TNF-α、iNOS的mRNA表达水平(P<0.05);艾叶精油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P<0.05),使黑色素的生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联用分子蒸馏萃取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精油 气相-质谱联用法 抑菌 抗炎 抑制酪氨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成分鉴定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最 尤月娇 +3 位作者 刘闯 张炜 王一飞 王治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38,共16页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分离色谱柱(硅胶柱、ODS、MCI、LH-20、半制备HPLC等)对精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使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从艾叶中分离得到2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21个倍半萜、1个二萜和3个脂肪醇类化合物。化合物4、5、6、9、10、14、15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9与15的抗炎活性显著,其IC 50值分别为(1.8±0.3)μmol/L、(1.2±0.1)μmol/L与(1.5±0.2)μmol/L,CC 50分别是(28.6±1.5)μmol/L、(15.6±0.6)μmol/L和(18.9±0.7)μmol/L。化合物4、5、6、9、14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与5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对肿瘤细胞U251与A549的IC 50值分别为(5.9±0.6)μmol/L、(6.3±0.1)μmol/L与(13.5±0.9)μmol/L、(20.5±0.6)μmol/L,对正常细胞BV2的CC 50值分别为(41.0±1.2)μmol/L与(37.4±0.2)μmol/L,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从艾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分离出28个化合物,化合物1、9、11、12、23、24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与15展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而化合物4与5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药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内酯 抗炎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水提取物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及其机制
4
作者 朱海南 张志敏 +2 位作者 武玉 王巧利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522,共11页
目的:从艾叶中筛选出一种抗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提取物并探究其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体外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提取物,随后测定其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观测提取物处理后细菌生... 目的:从艾叶中筛选出一种抗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提取物并探究其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体外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提取物,随后测定其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观测提取物处理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表面疏水性、相对电导率及菌体结构来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筛选出的抗菌效果良好的艾叶提取物为艾叶水提取物(Artemisia argyi water extract,AWE),其可通过抑制菌体生物被膜的形成、降低细菌表面疏水率、升高相对电导率而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破坏细菌细胞膜和菌体结构。结论:AWE为抗菌效果优良的艾叶水提取物,具有作为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天然抗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无乳链球菌 海豚链球菌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