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7期112-113,共2页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标准,骨折临床愈合并关节功能良好者71例,其中1例发生骨不连,植骨治疗后均愈合。平均愈合...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标准,骨折临床愈合并关节功能良好者71例,其中1例发生骨不连,植骨治疗后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5d。膝关节功能均正常;本组患者有5例出现针孔感染,经换药既应用抗生素后均痊愈;1例发生皮肤坏死,行皮瓣治疗后痊愈;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4~6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术中需仔细认真操作,术后根据复查X线片,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骨折生长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骨折 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1期3938-3939,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桐柏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短节段弓根...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桐柏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丢失值及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值及Cobb角度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806-2807,共2页
目的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桐柏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4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目的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桐柏县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4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4 h引流量,并对比两组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3 a优良率分别为90.7%、62.6%、50.0%,观察组为90.6%、37.5%、28.2%,两组术后1 a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3 a优良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相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8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均为一期愈合,骨折愈合后没有出现髋关节...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均为一期愈合,骨折愈合后没有出现髋关节内翻、畸形、钢板松动等并发症。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有29例为优,8例为良,2例为可,总优良率为92.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5
作者 冯俊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7期3154-3155,共2页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桐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交锁髓内...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桐柏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四肢关节功能[肘部骨折疗效(Broberg-Morrey)评分、膝关节(HS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恢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roberg-Morrey、Harris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四肢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