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1
作者 洪也 陆美静 +8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152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3个时间尺度,识别不同时间尺度下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同时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长期趋势的贡献差异,深入探究O_(3)和PM_(2.5)二次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等]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沈阳市O_(3)和PM_(2.5)浓度分别累计下降9.6和7.8μg/m^(3),其中由于排放源的控制作用分别累计下降16.5和8.2μg/m^(3),下降速率分别为5.5和2.7μg/(m^(3)·a);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其分别累计上升6.9和0.4μg/m^(3),上升速率分别为2.3和0.1μg/(m^(3)·a)。根据排放源控制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得出O_(3)和PM_(2.5)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70.5%和96.4%,清晰量化了“人努力”与“天不帮忙”的博弈效应。②跨时间尺度分析揭示,气温、总辐射和风速是O_(3)生成的关键促进因子,而相对湿度、大气稳定度和气压主导其衰减过程。③沈阳市PM_(2.5)中二次组分与O_(3)的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高温与强辐射条件下,SO_(4)^(2−)与SOC通过光化学氧化及VOCs氧化与O_(3)形成正反馈,而NO_(3)^(-)因热分解削弱其促进作用;冬季高浓度的二次组分削弱太阳辐射,并通过·OH抑制VOCs氧化,降低O_(3)生成速率。一次成分(Cl^(-)、Na^(+))等通过吸湿增长增强了辐射散射,间接抑制光化学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O_(3)主控因素具有相似性,但二次组分的调控作用随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研究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O_(3)与PM_(2.5)“双达峰”路径设计提供跨尺度协同调控的理论依据与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O_(3) PM_(2.5) 二次组分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气候旅游资源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章莹菁 徐明 +1 位作者 孟永军 叶春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风景旅游资源及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源景区因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景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4.6 ℃,年降水量1 800~2 000 mm,日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炎热,春秋宜人.一年四季旅游气... 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风景旅游资源及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源景区因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景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4.6 ℃,年降水量1 800~2 000 mm,日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炎热,春秋宜人.一年四季旅游气候资源丰富,旅游气候障碍少,全年旅游适宜时间长达215 d,最适宜的是4~5月和9~10月,适宜为6~8月,并且各季中均有独特的旅游气候资源和气象景观,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少,夏凉资源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气候资源 温湿指标 风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高温热害气象下水稻孕穗阶段热害概率的拟合优度检验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詹平华 江涛 +2 位作者 李强 郑磊 杨栩 《农业工程》 2020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避免或降低高温热害对水稻孕穗阶段的影响,建立了一种热害概率预测模型,并采用卡方检验法判断其拟合度。结果表明,预测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拟合度较高,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稻田的热害发生概率以及划分高温热害风险等级。
关键词 高温热害气象 水稻孕穗阶段 热害概率 拟合优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庐县冬春季气温对春茶的影响及防冻措施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孟永军 沈桑 章莹菁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547-551,共5页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桐庐县1959年以来冬春季气温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桐庐县冬春季气温存在周期性变化,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但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暖冬暖春趋势异常明显。桐庐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回...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桐庐县1959年以来冬春季气温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桐庐县冬春季气温存在周期性变化,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但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暖冬暖春趋势异常明显。桐庐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回暖日80%保证率的初日在3月16日前后,但年际间波动较大,近几年回暖日明显偏早,春茶萌发提早。结合桐庐县气候变化特点分析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茶叶春季冻害明显重于冬季冻害,春季晚霜冻是影响桐庐县春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加强茶叶冻害的防御措施,特别是春季冻害的防御,是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季气温 小波分析 春茶冻害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气象条件对雪水云绿茶采摘期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詹平华 郑磊 +3 位作者 江涛 杨栩 申屠行钟 李思亮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2期58-61,共4页
雪水云绿茶是1988年浙江桐庐县内云雾区的创优绿茶,以外形紧致、色泽嫩绿、汤色明亮以及口感纯鲜而著称。雪水云茶作为绿茶的一个品种,具备绿茶的各种特质(如含有茶多酚、叶绿素、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等成分),因此其在采摘期对气温有严格... 雪水云绿茶是1988年浙江桐庐县内云雾区的创优绿茶,以外形紧致、色泽嫩绿、汤色明亮以及口感纯鲜而著称。雪水云茶作为绿茶的一个品种,具备绿茶的各种特质(如含有茶多酚、叶绿素、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等成分),因此其在采摘期对气温有严格要求。通过公式测算的方法对当地气温进行预测,比对雪水云绿茶在采摘期不同气温条件下品质上的差异,考察影响鲜叶茶口感的酚氨比在不同日期的变化,得出气象温度对于雪水云绿茶的品质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气温预测监控采摘日期,可有效保障茶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水云绿茶 采摘期品质 低温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