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桐城市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震 张长海 +2 位作者 汪祚升 胡朝生 汪向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9期55-58,共4页
为鉴定评价杂交中籼稻新品种在桐城市的适应性,收集9个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新品种平均播齐历期95.56 d,平均全生育期132.44 d,平均株高121.64 cm,平均有效穗187.65万穗/hm^(2),平均... 为鉴定评价杂交中籼稻新品种在桐城市的适应性,收集9个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新品种平均播齐历期95.56 d,平均全生育期132.44 d,平均株高121.64 cm,平均有效穗187.65万穗/hm^(2),平均穗总粒数242.40粒,平均结实率90.17%,平均千粒重24.51 g,平均产量8.72 t/hm^(2);荃两优美香占、两优517、平两优华占、和两优1086的产量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荃香优89的产量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和两优55、袁两优1000、隆两优8612、梦两优黄莉占的产量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对参试新品种在桐城市的适应性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新品种 性状 产量 安徽桐城 20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籼稻“一种两收”头季高温热害调查及对再生稻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亚玲 张长海 汪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3-27,共5页
以“一种两收”展示试验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将穗形分成中大穗和中小穗,分别考查结实率,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孕穗至抽穗阶段遇上中等强度高温对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热性存在差异。在抽穗阶段遇上高温的14个品种中,深优... 以“一种两收”展示试验的18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将穗形分成中大穗和中小穗,分别考查结实率,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孕穗至抽穗阶段遇上中等强度高温对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抗热性存在差异。在抽穗阶段遇上高温的14个品种中,深优粤禾丝苗和甬优4901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5%以上,表现强抗热性,Y两优911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0%以上,表现较强抗热性,其余品种的中大穗和中小穗结实率在80%以下或中大穗与中小穗结实率差距在10百分点以上,表现抗热性一般或弱;在孕穗阶段遇上高温的4个品种中,仅晶两优华占表现较强抗热性。随着高温热害的产生,头季灌浆期缩短,产量降低,再生季抽穗期提前。最后提出了桐城市再生稻减轻高温热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种两收” 杂交籼稻 高温热害 结实率 头季 再生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天气对籼稻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哲群 蔡冬梅 +2 位作者 汪益鸣 张长海 汪向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探讨自然高温天气对水稻的影响,可以为耐高温品种选择、高温热害评估和减轻高温热害措施提供相应参考。本试验统计分析2022年8月1—23日的气温,以此时段抽穗的108份籼型水稻材料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水稻样本材料在孕穗期、抽穗开花期... 探讨自然高温天气对水稻的影响,可以为耐高温品种选择、高温热害评估和减轻高温热害措施提供相应参考。本试验统计分析2022年8月1—23日的气温,以此时段抽穗的108份籼型水稻材料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水稻样本材料在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初期的平均气温和受高温热害天数,计算其结实率。结果表明,8月1—23日平均温度31.53℃,杂交籼稻材料和常规籼稻材料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0.48%和76.73%,杂交籼稻的抗高温能力总体优于常规籼稻,高温热害程度与高温强度、高温时间密切相关,整体呈现温度越高,结实率越低的趋势,开花盛期高温对籼稻结实率影响最大。提出了防御高温热害损失的技术要点,包括选择耐高温品种、合理安排播期、提高栽培技术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高温热害损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籼稻 结实率 高温时段 抽穗开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区早粳稻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哲群 王莉 +3 位作者 汪益鸣 鲍峰 张长海 汪向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5-9,共5页
为筛选适宜桐城双季稻区种植的早粳稻品种,于2022—2023年开展早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其中2022年以中早39为对照,选择莲稻2号等10个品种;2023年以早籼310为对照,选择垦稻23等12个品种,对各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水平进行对比评价。结... 为筛选适宜桐城双季稻区种植的早粳稻品种,于2022—2023年开展早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其中2022年以中早39为对照,选择莲稻2号等10个品种;2023年以早籼310为对照,选择垦稻23等12个品种,对各品种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水平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2022年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131~137 d,产量4860.00~7476.00 kg/hm^(2);2023年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122~131 d,产量3765.75~6126.90 kg/hm^(2)。其中垦稻23抽穗早,生育期适宜,产量高,抗寒能力强,分蘖早而快,有效穗多及后期转色好;牡丹江30的产量较高,抽穗期适中,株高恰当,有效穗充足,结实率高,千粒重适宜;通35的产量较高,有效穗多,穗型适中,结实率高,千粒重适宜,熟期转色佳,但抽穗期偏迟。上述3个品种可作为研究区的早粳稻品种推广种植,对于提高早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水稻产量 口粮稻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晚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5
作者 汪祚升 张长海 +3 位作者 董博 汪益鸣 曹哲群 汪向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4期7-10,28,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桐城市种植的优质晚籼稻品种,选择了生育期较短的6个杂交籼稻品种和6个常规籼稻品种共12个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平均产量7.43 t/hm^(2),太两优莲香丝苗、两优39和荷优丝苗比对照品种黄华占显著增产,农... 为筛选出适合在桐城市种植的优质晚籼稻品种,选择了生育期较短的6个杂交籼稻品种和6个常规籼稻品种共12个品种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平均产量7.43 t/hm^(2),太两优莲香丝苗、两优39和荷优丝苗比对照品种黄华占显著增产,农香42和赣香占1号比对照品种黄华占极显著减产。太两优莲香丝苗、两优39、荷优丝苗、野香优航1573、赣香占1号、粤丝占、桂香优御龙和农香42的抽穗期较早,厨香优556和农香丝苗的抽穗期较迟。杂交品种在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上比常规品种具有优势,其他性状上,常规品种较杂交品种具有优势,二者产量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杂交晚籼 常规晚籼 新品种比较 产量 生育性状 经济性状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不同涝淹程度对籼型两系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6
作者 季雅岚 张长海 +2 位作者 吴文革 汪向东 孙雪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2,共5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洪涝常常导致安徽水稻生产田受淹并成灾。本文研究比较了不同淹水深度和淹水天数对两系杂交籼稻两优240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深度和淹水天数的增加,两优240的生育期推迟、有效穗...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洪涝常常导致安徽水稻生产田受淹并成灾。本文研究比较了不同淹水深度和淹水天数对两系杂交籼稻两优240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深度和淹水天数的增加,两优240的生育期推迟、有效穗数减少、产量下降。该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在受涝后及时补改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籼稻 洪涝灾害 技术对策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新品系向农油2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7
作者 汪向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03-103,共1页
介绍了油菜新品系向农油2号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苗、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新品系 向农油2号 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丝苗常规品种作双季晚籼栽培比较试验
8
作者 郭亚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4期40-42,67,共4页
收集粤禾丝苗、五山丝苗、合莉丝苗和金竹丝苗计4个丝苗常规品种,以‘黄华占’为对照,在桐城市开展双季晚籼适宜播种期内播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禾丝苗、五山丝苗和合莉丝苗的生育性状与对照相仿,适合作双季晚籼种植;金竹丝苗的播齐... 收集粤禾丝苗、五山丝苗、合莉丝苗和金竹丝苗计4个丝苗常规品种,以‘黄华占’为对照,在桐城市开展双季晚籼适宜播种期内播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粤禾丝苗、五山丝苗和合莉丝苗的生育性状与对照相仿,适合作双季晚籼种植;金竹丝苗的播齐历期较对照长5 d,不适合作双季晚籼栽培。最后针对品种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苗常规品种 双季晚籼 栽培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