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桐城市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思考
1
作者 方向群 方海维 +2 位作者 王玲 叶爱青 汪雪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3期87-,78,共2页
介绍了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以及对褐飞虱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褐飞虱 大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科技推广资金安排及使用的建议
2
作者 洪腊宝 冯骏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2期21-22,共2页
近年来,中央对"三农"工作十分重视,中央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地对科技推广资金的安排及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科技推广经费在土地治理项目中的比例、项目的... 近年来,中央对"三农"工作十分重视,中央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地对科技推广资金的安排及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科技推广经费在土地治理项目中的比例、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资金的拨付渠道和方式、地方配套资金的保障、农技推广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科技推广资金 安排及使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5
3
作者 吴文革 张四海 +3 位作者 赵决建 吴桂成 李泽福 夏加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7-764,共8页
在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 在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提高齐穗后的绿叶面积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群体光合势,有利于促进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和氮素吸收,常规稻和杂交稻均以基∶蘖∶穗=50∶25∶25运筹模式产量最高;前氮后移增施穗肥因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可促进氮素的吸收;氮肥当季利用效率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产量有更好的对应关系。基∶蘖∶穗=50∶25∶25的运筹模式是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稻合理的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氮肥运筹 产量 吸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四海 吴文革 +4 位作者 李泽福 王元垒 黄义德 赵决建 方文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皖稻111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25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氮肥施用比例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前、后期氮肥施用比例依次为7∶3、6∶4、8∶2、9∶1、5∶5、10∶0、0∶0,以前期基蘖施氮量占总... 以皖稻111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25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氮肥施用比例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前、后期氮肥施用比例依次为7∶3、6∶4、8∶2、9∶1、5∶5、10∶0、0∶0,以前期基蘖施氮量占总施氮量为70%时产量最高;②随着基蘖肥比例的降低、穗肥比例的增高,稻米加工品质提高,外观、营养品质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前、后期氮肥施用比例为6∶4和7∶3,能较好地协调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文革 孔令娟 +4 位作者 杨惠成 李泽福 陈周前 刘春盛 方兴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1期121-128,共8页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北缘 水稻 补偿栽培 超高产 The NORTHER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江淮地区2006年中籼水稻结实不良情况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文革 李泽福 +15 位作者 张四海 柳军 石继权 方兴龙 赵决建 许诗群 王宏斌 宣正平 王品 丁必华 武世新 王占乔 王邦奎 周晓军 傅祥军 王永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3期85-88,共4页
调查了安徽省江淮中稻区2006年水稻结实不良的情况,一是由于8月中旬阶段性的高温引起部分花期热稳定性差的品种高温不实类型,另一类由于化学药害主要是除草剂残留伤害造成的穗发育障碍型不育;分析了2种主要类型水稻结实不良产生原因,提... 调查了安徽省江淮中稻区2006年水稻结实不良的情况,一是由于8月中旬阶段性的高温引起部分花期热稳定性差的品种高温不实类型,另一类由于化学药害主要是除草剂残留伤害造成的穗发育障碍型不育;分析了2种主要类型水稻结实不良产生原因,提出了生产预防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水稻 高温热害 农药药害 除草剂残留伤害 结实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土地利用与土地制度改革 被引量:3
7
作者 於忠祥 方兴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阐述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 5大目标及土地制度对实现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分析了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实行农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下的两种土地使用制对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影响 。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可持续土地利用 农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产品优质化、促进农民增收
8
作者 蔡海华 李建国 +1 位作者 陈再高 汪兴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介绍了安庆市实施农产品优质化项目的主要成效和成功做法,提出了加快农产品优质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产品 优质化 安庆 增效 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追施硫衣尿素的效果
9
作者 方光裕 冯骏 +5 位作者 范国辉 吴立蒙 章智 方世寸 陶俊 赵决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81-82,共2页
在油菜上进行了追施硫衣尿素和尿素的大田对比试验和示范 ,研究结果表明 :施硫衣尿素具有硫氮相互促进的增产作用 ;硫衣对尿素颗粒有明显的控释作用 ,在试验条件下 ,控释时间达 8d以上。
关键词 油菜 硫衣尿素 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敌敌畏·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倪社教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44-44,共1页
40%敌敌畏.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用量为720g/hm2(有效成分)时药后1d和7d防效分别达68.98%和77.24%,与低剂量处理及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480g/hm2(有效成分)处理防效差异显著,建议在防治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 40%敌敌畏.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用量为720g/hm2(有效成分)时药后1d和7d防效分别达68.98%和77.24%,与低剂量处理及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480g/hm2(有效成分)处理防效差异显著,建议在防治水稻稻飞虱(白背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敌敌畏·毒死蜱乳油 稻飞虱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优势及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小泼 邱鑫 +1 位作者 冯骏 胡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7期109-109,121,共2页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苗齐、苗全、苗壮,易立苗、成穗率高、增产增收等技术优势,其核心技术是应用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通过旱育苗并实行抛植栽培。本文针对育苗、抛秧、大田管理三个环节提出了水稻...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苗齐、苗全、苗壮,易立苗、成穗率高、增产增收等技术优势,其核心技术是应用无盘抛秧剂“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通过旱育苗并实行抛植栽培。本文针对育苗、抛秧、大田管理三个环节提出了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 技术优势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对我市种植结构影响及调整对策
12
作者 琚为民 陈再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第2期21-22,共2页
本文分析了加入 WTO对我市种植结构造成的影响 ,提出了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 。
关键词 WTO 种植结构 调整 桐城市 中国 入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种植业发展思路及主要措施
13
作者 姚何生 陈再高 +1 位作者 江兴明 杨学武 《安徽农学通报》 2004年第1期21-21,30,共2页
阐述安庆市种植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安庆市 种植业 结构调整 标准化体系 生产 加工 销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籼新品种对比试验
14
作者 郑三元 叶太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2期132-133,共2页
对引进的5个中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高产、优质、高抗等综合性状优良的中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隆安优8号、隆安优1号、协优332三品种产量、米质、抗性及农艺性状均较好,可扩大示范种植,金优725、准两优527要继续试验观察。
关键词 中籼 新品种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两优6号生长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邱鑫 程小泼 +1 位作者 冯骏 胡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7期104-104,118,共2页
扬两优6号是一个生育期中等偏长,农艺性状符合超高产标准,抗病性、抗倒伏能力好,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强、米质优的两籼中籼组合。栽培上要注意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增施肥料,搞好稻曲病防治。
关键词 扬两优6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