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藤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欧贤红 叶勇 +2 位作者 黄秋洁 刘华钢 宋云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5-248,共4页
本文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并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邻二氮菲-Fe2+/H2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法,在酶标仪上检测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对DPPH.、O2-.和.OH的... 本文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并采用连苯三酚法在碱性溶液中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邻二氮菲-Fe2+/H2O2体系产生羟自由基(.OH)法,在酶标仪上检测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藤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杨梅素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DPPH.IC50(2.91±0.28)mg/L,二氢杨梅素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IC50(3.88±0.99)mg/L,对.OH的清除效果是杨梅素>二氢杨梅素>藤茶总黄酮。确定杨梅素和二氢杨梅素为藤茶的主要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药用植物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黄秋洁 叶勇 +2 位作者 欧贤红 刘华钢 宋云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检测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检测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藤茶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比铁包金总黄酮和维生素C强,其三种体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2±0.18),(227.41±184.45),(5.22±3.75)mg·L-1。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弱于维生素C,其DPPH.体系的IC50为(36.41±9.68)mg·L-1。结论藤茶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但铁包金总黄酮不能单独作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铁包金 总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瑶族藤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秋洁 叶勇 +1 位作者 欧贤红 刘华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764-5765,5768,共3页
采用Phenomenex(Luna)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10∶90,V/V),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建立了瑶族藤茶(Ampelosis grossedentata)中没食子酸的RP-HPLC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没食... 采用Phenomenex(Luna)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10∶90,V/V),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建立了瑶族藤茶(Ampelosis grossedentata)中没食子酸的RP-HPLC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57 4~0.344 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5%(RSD=1.80%)。本法简便快捷,可用于瑶族藤茶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Ampelosis grossedentata) 没食子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杨梅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欧贤红 叶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941-8942,共2页
[目的]研究双氢杨梅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经单剂口服给药后,收集家兔血样,经离心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80 nm波长处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双氢杨梅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消除的单室模型,Ke为(0.76±0.13... [目的]研究双氢杨梅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经单剂口服给药后,收集家兔血样,经离心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80 nm波长处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双氢杨梅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消除的单室模型,Ke为(0.76±0.13)h-1,Ka为(0.85±0.24)h-1,t1/2(Ka)为(0.82±0.31)h,t 1/2(Ke)为(0.91±0.44)h,Tmax为(1.5±0.46)h,Cmax为(12.36±2.7)mg/L,AUC0→∞为(45.45±22.3)mg.h/L,CL/F为(4.71±1.21)L/(h.kg),V/F为(6.17±3.12)L/kg。[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适用于双氢杨梅素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杨梅素 药动学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