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P和S双空位的镍钴纳米花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研究
1
作者 吴学虎 孙立贤 +9 位作者 徐芬 李彬 方淞文 张靖 陈翔 宋领君 卢俊铭 高源 杜毛湛 徐如丹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多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备受关注,其中NiCo_(2)S_(4)其低成本、低电负性和强的电化学活性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NiCo_(2)S_(4)电子电导率较低,反应动力学较慢,导致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容量衰减快,... 近年来,多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备受关注,其中NiCo_(2)S_(4)其低成本、低电负性和强的电化学活性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NiCo_(2)S_(4)电子电导率较低,反应动力学较慢,导致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容量衰减快,实际应用受限。因此,提高NiCo_(2)S_(4)的电导率和反应速率是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本工作采用水热法、硫化法和磷化法制备了具有P、S双空位的镍钴纳米花(P-NiCo_(2)Sn),其在磷化过程中可以同时获得P掺杂和S空位双缺陷。双缺陷可以调节电子结构,产生丰富的电化学位点,促进电子转移和改善反应动力学。该纳米花结构的比表面积为66.342 m^(2)·g^(-1)。P-NiCo_(2)Sn电极在1 A·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1257 F·g^(-1),在800 W·kg^(-1)功率密度下表现出44.2 Wh·kg^(-1)的能量密度。组装的P-NiCo_(2)Sn//AC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0000次连续充电/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 磷化法 纳米花 高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应力发光材料Ca_(5)Ga_(6)O_(14):Sm^(3+)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王强 刘伟 +5 位作者 杜玉松 李欢 张志军 饶光辉 程帅 赵景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9-969,共11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新型Ca_(5-x)Ga_(6)O_(14):xSm^(3+)应力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漫发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应力发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测试详细研究了Ca_(5-x)Ga_(6)O_(14):xSm^(3+)的晶...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新型Ca_(5-x)Ga_(6)O_(14):xSm^(3+)应力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漫发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应力发光光谱和热释光光谱等测试详细研究了Ca_(5-x)Ga_(6)O_(14):xSm^(3+)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性能及其发光机理。在404 nm激发下,Ca_(5-x)Ga_(6)O_(14):xSm^(3+)呈现出4个发射峰,分别位于562,599,642,715 nm,对应Sm^(3+)的^(4)G_(5/2)→6Hj(j=5/2,7/2,9/2,11/2)的特征发射。随着Sm^(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在x=0.07时获得最强发射,且衰减时间从1.92 ms缩短至1.30 ms。在滑动摩擦激发下可获得Ca_(5-x)Ga_(6)O_(14):xSm^(3+)的应力发光发射带,且应力发光强度与施加应力满足线性增长,表明该材料在应力传感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发光 Ca_(5)Ga_(6)O_(14) S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夏永鹏 崔韦唯 +6 位作者 张焕芝 徐芬 邹勇进 向翠丽 褚海亮 邱树君 孙立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9,21,共6页
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对比了各类相变材料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强化传热途径、性能进展和发展方向。展望了开发新型高性能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 对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进行了介绍,对比了各类相变材料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强化传热途径、性能进展和发展方向。展望了开发新型高性能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制备方法 强化传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焕芝 崔韦唯 +2 位作者 夏永鹏 徐芬 孙立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38,43,共5页
相变材料能够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余热回收的有效方式。复合相变材料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高的储能密度,成为近年来新材料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复合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多孔基体吸附法、微/... 相变材料能够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余热回收的有效方式。复合相变材料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较高的储能密度,成为近年来新材料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复合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多孔基体吸附法、微/纳胶囊包覆法、溶胶-凝胶法、高分子复合共聚法和静电纺丝法,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势及不足。着重分析了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性能、热循环稳定性及导热性能的研究进展,为新型高性能复合相变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制备方法 热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沉淀法制备铝酸锶发光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国华 刘心宇 陈丽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3-1118,共6页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铝酸锶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用热重分析仪(TG)、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前驱体沉淀产物和焙烧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沉淀产物主要是SrCO3和无定形Al(OH)3。经过...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铝酸锶基质长余辉发光材料。用热重分析仪(TG)、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前驱体沉淀产物和焙烧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沉淀产物主要是SrCO3和无定形Al(OH)3。经过熔烧后,未添加硼酸的样品为单一的SrA12O4相;添加0.3mol硼酸的样品为SrA12O4和Sr4Al14O25相共存;添加0.8mol硼酸的样品中,SrA12O4相消失,仅有Sr4Al14O25相存在。与不加硼酸的样品相比,添加硼酸的样品的焙烧温度降低,晶粒长大,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强度增强,并且发射光谱发生了蓝移,余辉强度和时间也明显增加。但是过量的硼酸加入会降低材料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均匀沉淀法 尿素 硼酸 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Al-LiBH_4-Bi铝基复合制氢材料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昊 孙立贤 +2 位作者 徐芬 李志宝 曹忠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09-2411,2432,共4页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高活性的铝基复合制氢材料,以Al-5%Li BH4为研究对象,采用Bi部分取代Al制备了Al-5%Li BH4-Bi三元体系。并且讨论了球磨时间、球料比、球磨速度分别对Al-5%Li BH4-3%Bi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料比为30...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高活性的铝基复合制氢材料,以Al-5%Li BH4为研究对象,采用Bi部分取代Al制备了Al-5%Li BH4-Bi三元体系。并且讨论了球磨时间、球料比、球磨速度分别对Al-5%Li BH4-3%Bi复合材料的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料比为30∶1、球磨速度为500 r/min球磨3.5 h的复合材料的产氢量最高为1 480 m L/g,最大产氢速率较低为975 m L/(g·min)。若降低球料比20∶1、球磨速度400 r/min、球磨时间2 h,可大幅提高材料的最大产氢速率,但会降低材料的氢气产量。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镜(SEM)对所得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Al、Li BH4、Bi三者只是机械混合,没有形成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Al-LiBH4-Bi 机械球磨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储能密度玻璃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涛涌 陈国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7-41,57,共6页
介绍了电介质材料储能密度的概念,综述了陶瓷及玻璃陶瓷用于储能介质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影响介质材料储能密度的若干因素,展望了玻璃陶瓷电容器在军事、混合动力汽车及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前景,指出了今后高储能密度介质材料的发展... 介绍了电介质材料储能密度的概念,综述了陶瓷及玻璃陶瓷用于储能介质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影响介质材料储能密度的若干因素,展望了玻璃陶瓷电容器在军事、混合动力汽车及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前景,指出了今后高储能密度介质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密度 介质材料 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堇青石玻璃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国华 刘心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和AIN含量对AIN-堇青石玻璃复合材料烧结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热压方法在900-1000℃低温烧结制备AIN-堇青石玻璃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阻抗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和AIN含量对AIN-堇青石玻璃复合材料烧结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热压方法在900-1000℃低温烧结制备AIN-堇青石玻璃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阻抗分析仪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压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减少;在一定的热压温度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着AIN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从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结构角度对以上结果予以解释,提高热压温度和增加α-堇青石数量均有利于降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低的介电常数(5.6-6.5)和低的介电损耗(≤10^-3),有望用于微电子封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N 堇青石玻璃 复合材料 真空热压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SiO_4:Eu^(2+)发光材料的燃烧法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希 陈国华 +3 位作者 朱归胜 杨云 魏亚楠 周昌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92-3697,共6页
采用燃烧法制备Sr2SiO4:Eu2+发光材料。采用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荧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谱特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的α′-Sr2SiO4,掺杂Eu2+对晶体结构没有影响。荧光光谱测... 采用燃烧法制备Sr2SiO4:Eu2+发光材料。采用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荧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谱特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后样品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的α′-Sr2SiO4,掺杂Eu2+对晶体结构没有影响。荧光光谱测试表明:Sr2SiO4:Eu2+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为宽带谱,激发和发射主峰分别为335 nm和493 nm,分别对应于Eu2+的4f7→4f65d1和4f65d1→4f7跃迁。随着点火温度的增加,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点火温度750℃时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峰强度最大。随着Eu2+掺杂量的增加,Sr2SiO4:Eu2+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强度均先增大,在掺杂0.01 mol Eu2+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随着Eu2+掺杂量的增大,激发和发射峰强度减小。制备的Sr2SiO4:Eu2发光材料有望用于白光LED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法 白光LED Sr2SiO4:Eu2+ 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及其衍生材料在有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青峰 朱钰漕 +3 位作者 张焕芝 夏永鹏 徐芬 孙立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6-60,67,共6页
综述了生物质基有机相变储能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质基相变材料的分类及特点,指出了该领域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发重点。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生物质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超高介电常数的海绵/炭黑-硼酸盐/硅橡胶复合材料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红 马传国 +2 位作者 黄婷 戴培邦 张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13-6018,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密胺海绵(MS)/导电炭黑-硼酸盐(CB@B)复合物,并进一步真空灌注硅橡胶(SR)后制备了MS/CB@B/SR复合材料。使用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导电与介电性能、压敏特性和吸波性能。研究发现,CB@B...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密胺海绵(MS)/导电炭黑-硼酸盐(CB@B)复合物,并进一步真空灌注硅橡胶(SR)后制备了MS/CB@B/SR复合材料。使用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导电与介电性能、压敏特性和吸波性能。研究发现,CB@B复合物利用MS模板在复合材料内部构建了三维逾渗网络,其导电逾渗阈值为1.48%(体积分数),CB与B对提高复合材料性能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随着CB浓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逐步提高,当CB浓度为14mg/mL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最低可达到6.7×10^4Ω·cm,介电常数在1kHz时高达1.67×10^4,当样品厚度为3mm时,在30.97GHz处出现最低反射率(RL=-33.17dB),吸波带宽(RL<-10dB)为5.38GHz。当CB浓度为10mg/mL时,复合材料的电阻和介电常数还表现出较高的压缩应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网络 功能材料 协同作用 介电常数 压阻性能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PEDO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忠峰 朱归胜 +1 位作者 徐华蕊 陈一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1-205,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活性碳(AC)颗粒上生长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来制备活性碳/聚3,4乙烯二氧噻吩(AC/PEDOT)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并研究不同配比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等技术对样品进...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活性碳(AC)颗粒上生长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来制备活性碳/聚3,4乙烯二氧噻吩(AC/PEDOT)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并研究不同配比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傅里叶红外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C与PEDOT的复合可大幅度提高比容量,当n(AC)∶n(PEDOT)=10∶1,电流密度为1A/g时,比容量可达250F/g,比AC的比容量提高了95.3%,经1 000次充放电后,电容保持率为80.4%,具有循环稳定性能好,低内阻0.29Ω等优点,有望实现碳基超级电容器的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活性碳 复合材料 电化学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与动力电池的研究进展--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议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新 张哲泠 +1 位作者 雷刚铁 李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综述了2015年7月17-19日在桂林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的会议情况。会议围绕"材料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展示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领域的研发进展及... 综述了2015年7月17-19日在桂林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的会议情况。会议围绕"材料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展示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领域的研发进展及产业化成果,重点介绍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储氢材料、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 镍氢电池 超级电容器 储能 动力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Bi_(19)Br_(3)S_(27) S型异质结的高效界面电荷转移用于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
14
作者 李朋 崔元映 +3 位作者 王中辽 Graham Dawson 邵春风 代凯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4,共12页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增强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光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CeO_(2)/Bi_(19)Br_(3)S_(27)S型异质结催化剂,旨在提升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CeO_(2)/Bi_(19)B... 提高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增强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光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CeO_(2)/Bi_(19)Br_(3)S_(27)S型异质结催化剂,旨在提升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CeO_(2)/Bi_(19)Br_(3)S_(27)复合材料的合成不仅改善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还赋予了催化剂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更大的驱动力,显著提升了其光催化表现。实验结果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在CO生成方面的产率达到了13.5μmol g^(-1)h^(-1),远高于单一Bi_(19)Br_(3)S_(27)和CeO_(2)催化剂的产率,分别是单独Bi_(19)Br_(3)S_(27)和CeO_(2)催化剂的5.19倍和2.81倍。这一显著的提升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在CO生成反应中展现出了更强的催化能力。此外,CeO_(2)/Bi_(19)Br_(3)S_(27)催化剂在CH_(4)生成方面的产率为4.3μmol g^(-1)h^(-1),较单独CeO_(2)催化剂高出3.1倍,较单独Bi_(19)Br_(3)S_(27)催化剂高出2.7倍,进一步证明了其在CH_(4)生成反应中的优越表现。这些结果表明,CeO_(2)/Bi_(19)Br_(3)S_(27)复合催化剂不仅在CO和CH_(4)生成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提升,而且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表明其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改进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未来开发高效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构建S型异质结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光催化反应的效率,从而为可持续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S型异质结 CeO_(2) Bi_(19)Br_(3)S_(27) 内置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掺杂调控钛酸铋钠铁电陶瓷带隙的实验与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晓宇 黎清宁 +3 位作者 周昌荣 胡朝浩 袁昌来 许积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98-3104,共7页
为改善钛酸铋钠基无铅陶瓷的铁电光伏特性,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位Mo掺杂的Na_(0.5)Bi_(0.5)(Ti_(1-x)Mo_(x))O_(3)(BNT-Mo_(x),x=0~0.02)无铅铁电陶瓷。通过XRD、拉曼光谱、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为改善钛酸铋钠基无铅陶瓷的铁电光伏特性,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位Mo掺杂的Na_(0.5)Bi_(0.5)(Ti_(1-x)Mo_(x))O_(3)(BNT-Mo_(x),x=0~0.02)无铅铁电陶瓷。通过XRD、拉曼光谱、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结合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Mo掺杂对BNT陶瓷体系带隙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Mo掺杂量的增加,光学带隙值先减小后增大,当x=1.0%时带隙达到最小值2.33 eV,并且光吸收强度达到最大值69%;通过对能带和态密度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o掺杂BNT体系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出现由Mo的4d轨道所贡献的杂质能级,导致带隙减小。Mo掺杂导致的杂质能级与莫斯-布尔斯坦效应之间存在带隙调控相互竞争关系,可有效调控BNT体系能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钠 第一性原理 光学带隙 能带结构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序碳单层的电子结构及氢原子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颖 刘佳溪 +8 位作者 孙志海 黄强 夏永鹏 李彬 邹勇进 张焕芝 黄鹏儒 徐芬 孙立贤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2,共9页
本研究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无序碳单层材料不同位点的电子结构及其析氢性能.计算结果显示无序结构中的C-C键相比于石墨烯中的C-C键在26.7%的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使得C原子电荷在-0.17~+0.16个电子范围内变化... 本研究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无序碳单层材料不同位点的电子结构及其析氢性能.计算结果显示无序结构中的C-C键相比于石墨烯中的C-C键在26.7%的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使得C原子电荷在-0.17~+0.16个电子范围内变化,导致部分C原子电子局域化.电子的局域化增强了C原子的化学活性,从而表现出了较强的吸附性能.我们发现H原子与C原子的键合及析氢性能与C原子间的键角相关.对于三配位的碳原子,其中三个价电子通过sp^(2)杂化轨道与最邻近的碳原子结合形成较强的共价键,而余下的一个p^(z)轨道电子可以与H原子在垂直于原子层的方向形成较弱的化学键.无序结构可以打破三个sp^(2)杂化轨道的对称性,进而影响p^(z)轨道与氢的成键.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单层无序碳材料结构-性能的构效关系,为实验上设计特定性能的无序碳功能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无序碳 电子性质 氢吸附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Fe三元合金显微组织、氢传输行为及耐蚀性能研究
17
作者 马东帅 闫二虎 +8 位作者 白金旺 王豪 张硕 王艺豪 李唐卫 郭智洁 周子锐 邹勇进 孙立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198,共7页
Nb-Ti-Fe双相合金已被证实具有优异的渗氢性能,有望成为替代传统Pd膜的渗氢材料。V和Nb同属于5B族,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V-Ti-Fe双相合金组织转变规律和渗氢性能至今无人研究。基于此,本工作对V-Ti-Fe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渗氢... Nb-Ti-Fe双相合金已被证实具有优异的渗氢性能,有望成为替代传统Pd膜的渗氢材料。V和Nb同属于5B族,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V-Ti-Fe双相合金组织转变规律和渗氢性能至今无人研究。基于此,本工作对V-Ti-Fe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渗氢行为开展了详细研究,并探索了热处理和电化学腐蚀对改善渗氢性能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V-Ti-Fe三元合金体系中存在一个包共晶凝固反应,即L+TiFe_(2)→Bcc-(V,Ti)+TiFe(1626 K)。液相面投影图中存在三个相区,分别为TiFe相区、TiFe_(2)相区和Bcc-(V,Ti)相区。其中,TiFe相区合金室温组织由初生TiFe相和{Bcc-(V,Ti)+TiFe}共晶结构组成,TiFe_(2)相区合金室温组织由初生TiFe相、TiFe_(2)相和Bcc-(V,Ti)相构成,Bcc-(V,Ti)相区合金室温组织由初生Bcc-(V,Ti)相和TiFe相组成,渗氢性能测试证实了该系合金抗氢脆性能较弱。具体来说,上述三区域内部铸态合金在渗氢实验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碎,仅V_(2.5)Ti_(62.5)Fe_(35)合金能够渗氢,不过,该合金在渗氢后期发生断裂。最后,本工作采用电化学腐蚀和真空热处理两种方法改善该合金体系的渗氢性能,其中,V_(2.5)Ti_(62.5)Fe_(35)合金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经热处理后该合金的渗氢性能明显提升,其在623 K下的氢渗透性能为1.03×10^(-9)mol H_(2)m^(-1)·s^(-1)·Pa^(-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Fe合金 显微组织 热处理 耐腐蚀性能 渗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腐蚀对不同热处理状态7055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文博 刘心宇 +2 位作者 刘胜胆 陈慧 张新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55-1861,共7页
通过室温拉伸、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晶间和剥落腐蚀对T6态、RRA态和T73态7055铝合金板材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后板材的强度和伸长率均降低,但伸长率的降低程度比强度的降低程度更大;剥落腐蚀后的性能降低程度... 通过室温拉伸、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晶间和剥落腐蚀对T6态、RRA态和T73态7055铝合金板材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后板材的强度和伸长率均降低,但伸长率的降低程度比强度的降低程度更大;剥落腐蚀后的性能降低程度大于晶间腐蚀后的;腐蚀后,RRA态板材的强度最高,T73板材的伸长率最高;剥落腐蚀后的T6态板材拉伸时发生脆性断裂;T6态板材腐蚀后拉伸性能的降低程度最大,RRA态的其次,T73态的最小;板材腐蚀后,表层产生大量腐蚀缺口和沿晶微裂纹,增大拉伸过程的裂纹源数量,降低拉伸性能;晶界上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分布状态影响板材腐蚀后的损伤程度,进而影响拉伸性能的下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5铝合金 晶间腐蚀 剥落腐蚀 拉伸性能 晶界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V、Mo、Ti、Zr元素对AlFeCrCoCu-X高熵合金组织与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谢红波 刘贵仲 郭景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利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技术,研究等摩尔Mn、V、Mo、Ti、Zr元素对Al Fe Cr Co Cu多组元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硬度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组合金都是典型的树枝晶结构,合金组织成分偏析严重,Cu元素大量聚集在晶间,其中,Ti和Z... 利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技术,研究等摩尔Mn、V、Mo、Ti、Zr元素对Al Fe Cr Co Cu多组元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硬度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组合金都是典型的树枝晶结构,合金组织成分偏析严重,Cu元素大量聚集在晶间,其中,Ti和Zr元素对合金的组织影响最大,两组合金都伴随富Cr组织析出。合金具有较强的硬度,其硬度均与添加元素原子半径成正比。热重分析实验表明:合金具有较强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在加热到700℃以前,质量几乎保持不变,Al Fe Cr Co Cu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最好,而第6元素的添加对合金的抗高温氧化能力不利。其中,V和Mo元素的加入导致其产生的对应氧化物具有易挥发特性而严重地恶化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热分析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云祥 张继华 +4 位作者 吴艳花 王红航 易子川 张小文 刘黎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采用溶液旋涂法在平面异质结型钙钛矿电池中引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制备了GO、GO∶(PEDOT:PSS)复合薄膜和GO/PEDOT∶PSS双层薄膜作为空穴传输层的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86%、7.35%、7.69%,基于PEDOT∶PSS空穴传输层... 采用溶液旋涂法在平面异质结型钙钛矿电池中引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制备了GO、GO∶(PEDOT:PSS)复合薄膜和GO/PEDOT∶PSS双层薄膜作为空穴传输层的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86%、7.35%、7.69%,基于PEDOT∶PSS空穴传输层的对照电池的效率为7.38%.主要原因是GO具有绝缘性,作为阳极界面层时,随着GO薄膜厚度增加,器件的串联电阻增大,从而降低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效率.为提高GO导电性,并改善其功函数,将GO氨化改性后与PEDOT:PSS组合构成双空穴传输层,所得电池取得了7.69%的较高效率,表明该方式是GO用于钙钛矿电池空穴传输层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溶液旋涂法 光电转换效率 空穴传输层 PEDOT∶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