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夸张辞格与翻译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永冠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夸张是英、汉语中很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按意义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大类;按构成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一般性夸张和借助性夸张两大类。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夸张手法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其共同... 夸张是英、汉语中很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按意义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大类;按构成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一般性夸张和借助性夸张两大类。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夸张手法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其共同点在于:两种语言都可以利用数字来进行夸张;在语义上进行夸张;与其它修辞手法相结合的夸张。不同之处:汉语中有超前夸张。英语夸张倾向于写实,汉语的倾向于写意。夸张辞格的翻译有直译;意译;根据句意,作模糊处理;根据语言习惯,变通翻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夸张分类 表达方式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康德理性自由与海德格尔“此在”意义的关系
2
作者 肖福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基于康德的先验哲学,自由源于理性存在的必然,其"实在性"的体现依托于理性存在者或人的"此在"事实;自由的"实在性"不是作为物的经验对象,而是作为经验对象之规定的纯粹形式存在;自由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 基于康德的先验哲学,自由源于理性存在的必然,其"实在性"的体现依托于理性存在者或人的"此在"事实;自由的"实在性"不是作为物的经验对象,而是作为经验对象之规定的纯粹形式存在;自由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其"实在性"既指向理性原则的存在,又指向理性原则作用的存在,并必然地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的统一;任何在自由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和突破都是新的路径的选择和对以往方法的解构,而非对自由和存在本身的改变,康德哲学的建立是如此,海德格尔的存在体系也不例外;因此,在不断面对困惑、重释自由之际,我们也在凭借自由的问题而进入自身存在之路,并获取人的"此在"之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自由 存在 此在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腐朽为神奇的Zeugma
3
作者 赵永冠 《钦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9-41,共3页
轭式搭配是经常出现在日常谈话、商业广告及故事、小说中的一种修辞格。它的运用形式通常有6种,轭式搭配的修辞特色非常新颖独特,运用得当可使文笔简洁凝炼、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并由此而产生出一种耐人寻味的逻辑力量。
关键词 轭式搭配 运用形式 修辞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