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瑞 赵君 焦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87-89,共3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强化理论学科意识,完善导师评聘制度,提升科研创新素养,落实导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促进学科发展,实...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强化理论学科意识,完善导师评聘制度,提升科研创新素养,落实导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促进学科发展,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导师队伍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琳庆 焦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3-144,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文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从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文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从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载体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校园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基于默会知识理论的视角
3
作者 阳倩倩 罗法洋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9期96-97,共2页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默会知识理论视角出发,审视校园文化默会维度具有非逻辑性、生活情境、熏陶感染等特征,探析其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激活校园文化默会维度,可以...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默会知识理论视角出发,审视校园文化默会维度具有非逻辑性、生活情境、熏陶感染等特征,探析其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激活校园文化默会维度,可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校园文化 默会知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4
作者 郭德钦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8,共4页
延安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汇聚到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开始学习、研究、翻译、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实践上培养了广大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延安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汇聚到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开始学习、研究、翻译、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实践上培养了广大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今天,无论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我们都面临着十分紧迫的形势,借鉴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用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来整合和引导观念上层建筑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知识分子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学习参与的行为特征与类型研究——基于全国30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5
作者 潘炳如 顾建民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19,共7页
数字化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模式以及信息获取途径,成为塑造其学习行为特征的重要因素。基于全国30所本科院校的2427名大学生调查数据,从网络参与、课程参与、实践参与和科研参与四个维度分析大学生学习参与的行为类... 数字化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模式以及信息获取途径,成为塑造其学习行为特征的重要因素。基于全国30所本科院校的2427名大学生调查数据,从网络参与、课程参与、实践参与和科研参与四个维度分析大学生学习参与的行为类型与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参与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类,且在群体中表现出较强的集中性和一致性,尤其体现在浅层信息获取方面。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课程为主型”“实践—课程并重型”“学术—课程并重型”“网络参与型”“全面积极参与型”和“消极参与型”六种学习参与类型。“社交互动型”和“信息接收型”是网络参与型中的两种子类型,反映了大学生网络参与行为的不同方式与特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可从拓展多元参与路径、加强实践与课程的融合以及优化科研支持等方面实施优化策略,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参与 网络参与 行为特征 学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工共生:后发国家的法团主义实践
6
作者 韩虓宇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9期32-33,共2页
频繁的劳资冲突迫使工会考虑转变,多元主义在中国并无太多现实价值,具有法团特征的新加坡党工共生模式不仅有效缓解劳资矛盾,更使政府在处理劳资关系、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上居于积极、主动位置,其中,加强国家力量、明确建制目标是发挥... 频繁的劳资冲突迫使工会考虑转变,多元主义在中国并无太多现实价值,具有法团特征的新加坡党工共生模式不仅有效缓解劳资矛盾,更使政府在处理劳资关系、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上居于积极、主动位置,其中,加强国家力量、明确建制目标是发挥法团结构效能的关键。新加坡党工共生模式对于当下中国工会的转型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工共生 法团主义 劳资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大学生精神生活世界 被引量:8
7
作者 金飞 冯正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49,共2页
精神生活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大学生成长成人的核心标志。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大学生精神生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大学生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价值、优势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桂源 王璐 《广西糖业》 2024年第5期402-407,共6页
青年大学生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结合项目实施,深入分析青年大学生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价值、优势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青年大学生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结合项目实施,深入分析青年大学生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价值、优势和面临的现实困境。其中,优势表现在青年大学生能以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务实的生态素养、良好的文明素质、开阔的视野服务民族地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现实困境表现在青年大学生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强、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及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针对青年大学生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构筑完善物质保障机制及搭建长效人才培养体系等路径,激发大学生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服务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协同递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2-65,共4页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积极抓住新形势下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大思政课”建设新目标新任务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新要求等机遇,通过聚焦多元课程实践协同、多情境实践场域协同、多...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积极抓住新形势下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大思政课”建设新目标新任务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新要求等机遇,通过聚焦多元课程实践协同、多情境实践场域协同、多样态实践资源协同和多层级队伍建设协同等具体举措,构建思政课“协同递进”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牟艳娟 杨程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178,共3页
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面对就业时所表现出的价值选择。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今时代,大学生中出现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兴趣化、理想化以及稳定化等趋势,这种趋势变迁给高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面对就业时所表现出的价值选择。就业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今时代,大学生中出现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兴趣化、理想化以及稳定化等趋势,这种趋势变迁给高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探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带来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实现高校育人目标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被引量:19
11
作者 牟艳娟 林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微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它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显隐性转变、提升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并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沟通平台。但微博这把双刃剑也给思想... 微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它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显隐性转变、提升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并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沟通平台。但微博这把双刃剑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主客体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凌婷 蒋晓俊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2,共3页
农业绿色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推进固碳增汇的关键途径。对此,我们通过了解农业碳排放的基本情况,清楚地认识到农业在“双碳”目标贯彻中的定位,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面临的... 农业绿色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推进固碳增汇的关键途径。对此,我们通过了解农业碳排放的基本情况,清楚地认识到农业在“双碳”目标贯彻中的定位,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紧张、产业结构失衡、制度欠缺、技术薄弱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污染治理能力,推动低碳化绿色农业产业升级,完善“双碳”农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业绿色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农业 发展定位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志强 张瑞 +1 位作者 刘辉 钱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87-89,共3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应以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为目标,构建“...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应以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为目标,构建“一目标两平台四机制十引领”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高质量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立德树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育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建设基本经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邱杰 赵君 张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2,共2页
载体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从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学习研究、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社团组织和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来讨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建设的基本经验,旨在通过建设和创... 载体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文章从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学习研究、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社团组织和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来讨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建设的基本经验,旨在通过建设和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来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提高学生党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建工作 载体建设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6,共2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高校党建是全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发展稳定的政治保证。新的历史时期,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提升党员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高校党建是全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发展稳定的政治保证。新的历史时期,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提升党员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理论研究,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 科学化 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被引量:13
16
作者 梁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0,75,共3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之间的契合性及中国梦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之间的契合性及中国梦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可以紧紧抓住中国梦的主题学习教育的时机,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资本的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阳胜权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110,共3页
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内涵,阐释了缺乏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贫困大学创新能力的挑战性、好奇心、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等四大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论述了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挑战性,训练乐观解释风格培养贫困大学... 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内涵,阐释了缺乏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贫困大学创新能力的挑战性、好奇心、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等四大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论述了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挑战性,训练乐观解释风格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好奇心,拓展韧性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冒险精神,激发希望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想象力等培养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贫困大学生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现实梗阻与优化向度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博 刘术刚 《乡村论丛》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之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之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但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组织建设不到位、干部队伍不过硬、统筹协调不彻底、群众监督不顺畅等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需夯实组织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聚焦能力淬炼,建设过硬干部队伍;坚持协调各方,凝聚多元力量共治;恪守人民立场,健全群众监督体系,进而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强基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乡村治理 现代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抗战文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德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134,共6页
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并注重繁荣文化事业,抗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得益彰。在总... 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并注重繁荣文化事业,抗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得益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中共无论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注重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文武两个战线"的配合作用,更加充分发挥中共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渗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抗战文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文化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青年引领脱贫攻坚的何以可能与以何可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劲彪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青年是巩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动力,而青年人才则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式发展中的原生动力。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构建共同富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因城乡在教育、医... 青年是巩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动力,而青年人才则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式发展中的原生动力。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骨干力量,是构建共同富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因城乡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乡村空心化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乡村振兴的发展。面对城乡差异化发展,乡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