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磷源对生物成因次生高铁矿物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黄海涛 伍贤辉 +3 位作者 魏陈 耿康慧 王崇 魏彩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9,共8页
为揭示不同磷源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Fe^(2+)和次生高铁矿物形成的影响,进而为酸性矿山废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摇瓶试验分析了pH值、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高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 为揭示不同磷源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Fe^(2+)和次生高铁矿物形成的影响,进而为酸性矿山废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摇瓶试验分析了pH值、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高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ferrooxidans对不同磷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在试验结束时,以NaH_(2)PO_(4)、Na_(2)HPO_(3)、NaH_(2)PO_(2)作为磷源的反应体系pH值分别为2.02、2.12、2.11,Fe^(2+)平均氧化速率分别为1.04、2.08、1.04 h^(-1),总铁(TFe)沉淀率分别为33%、30%、28%,收集的矿物质量分别为1.58、1.34、1.17 g,对收集的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可知,以Na_(2)HPO_(3)、NaH_(2)PO_(2)作为磷源的反应体系生成的矿物主要为施氏矿物,以NaH_(2)PO_(4)作为磷源的反应体系生成的矿物主要为黄钾铁矾和施氏矿物的混合物,其中黄钾铁矾所占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磷源 生物氧化 次生高铁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解-Fenton法处理垃圾膜浓缩液试验
2
作者 王潇潇 钟溢健 +3 位作者 李金城 陆祖贤 罗雪静 朱红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提高膜浓缩液处理效果,采用三维电解-Fenton法研究了电解时间、电压、pH、极板间距、亚铁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为120 min、电压为14 V、pH=3、亚铁投加量为0.9 ... 为了提高膜浓缩液处理效果,采用三维电解-Fenton法研究了电解时间、电压、pH、极板间距、亚铁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为120 min、电压为14 V、pH=3、亚铁投加量为0.9 mmol/L、极板间距为10 cm的试验条件下,TOC的去除率达59.71%、UV_(254)的去除率达90.46%。通过对膜浓缩液的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腐殖酸、富里酸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经三维电解-Fenton法处理后转化成为小分子,使膜浓缩液可生化性得到改善,说明三维电解-Fenton法对膜浓缩液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解-Fenton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难降解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
作者 潘家媛 彭芃 +2 位作者 农接亮 申泰铭 解庆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方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从天津大港油田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3株石油烃降解菌(J1、J2和J3),将其构建为高效降解菌群,通过生物强化(BA)和生物刺激(BS)对污染土壤进行10个月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BA法中3个不同深...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方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从天津大港油田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3株石油烃降解菌(J1、J2和J3),将其构建为高效降解菌群,通过生物强化(BA)和生物刺激(BS)对污染土壤进行10个月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BA法中3个不同深度的土样BQ1、BQ2和BQ3中总石油烃(TPHs)的总降解率分别为86.05%、61.91%和43.87%;BS法中TPHs的总降解率分别为75.76%、58.91%和38.48%。结合土样中石油烃各组分的降解情况发现,相比于BS法,BA法不仅对TPHs表现出更好的降解效果,还对高分子量组分表现出更好的降解能力。经过生物修复后,土壤中Salegentibacter sp.、Halomonas sp.和Bacillus sp.3个菌属的总丰度最大增加了47.87百分点,成为土壤中的优势菌属,这说明两种生物修复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并增加与石油降解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强化 生物刺激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体水化学特征多元统计分析及成因解析
4
作者 张晓文 靳振江 +4 位作者 朱虹颖 秦广法 王诗萱 罗婷 李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4,共13页
研究漓江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可以为漓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022年5月-2023年4月,采集漓江12个断面一个水文年的水体样品,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分析了16个水化学指标特征,并用因子分析对水化学特征成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漓江... 研究漓江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可以为漓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022年5月-2023年4月,采集漓江12个断面一个水文年的水体样品,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分析了16个水化学指标特征,并用因子分析对水化学特征成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漓江水体的无机碳(IC)、总碳(TC)、Ca^(2+)、Mg^(2+)、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_(4)^(+)-N)、总磷(TP)、硝酸盐氮(NO_(3)^(-)-N)和总氮(TN)的平均值分别为17.41、20.54、32.74、4.24、1.91、0.19、0.07、1.60和2.10 mg/L,电导率(EC)和pH的平均值分别为222.19μS/cm和8.07。良丰河全年水质类别为Ⅲ类(中等),桃花江全年水质为Ⅳ类(差)和Ⅲ类(中等)各占50%,其余10个断面水质类别以Ⅱ类(良好)为主,占比58.33%~83.33%。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漓江水化学特征66.66%的变异,其中第一主成分中IC、TC、Mg^(2+)、Ca^(2+)和EC的载荷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冠岩地下河断面、遇龙河断面和良丰河断面的这5个指标的数值最高;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中高锰酸盐指数、NH_(4)^(+)-N与TP和NO_(3)^(-)-N与TN的载荷较高,聚类结果显示,桃花江断面和良丰河断面这5个指标的数值最高。综上所述,冠岩地下河、遇龙河和良丰河受岩溶作用影响最强;漓江水质整体良好,但桃花江和良丰河存在污染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水体 水化学特征 岩溶作用 污染源识别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介导生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
5
作者 黄海涛 王崇 +2 位作者 耿康慧 魏彩春 靳振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3,180,共6页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a^(2+)确实具有提高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能力。低质量浓度(0.2 g/L)的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0.4 g/L)的富里酸具有抑制作用,而增加Ca^(2+)反过来能够减弱高浓度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对形成的次生高铁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富里酸促进了另一次生高铁矿物草黄铁矾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富里酸 CA^(2+) 次生高铁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对A.ferrooxidans活性和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黄海涛 耿康慧 +2 位作者 伍贤辉 王崇 魏彩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52-2659,共8页
通过摇瓶试验模拟富铁富硫酸盐环境,研究了在0.03%(空气中CO_(2)含量),3%,6%,9%和12%浓度的CO_(2)条件下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活性及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pH值,Fe^(2+)氧化率及氧化速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铁矿物... 通过摇瓶试验模拟富铁富硫酸盐环境,研究了在0.03%(空气中CO_(2)含量),3%,6%,9%和12%浓度的CO_(2)条件下对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活性及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pH值,Fe^(2+)氧化率及氧化速率,总Fe沉淀率以及次生铁矿物矿相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O_(2)浓度为3%时,菌氧化Fe^(2+)能力最强,72h时Fe^(2+)氧化率达到100%,试验结束时总Fe沉淀率最高,为42.8%.随着CO_(2)浓度增加,各体系A.ferrooxidans活性受到抑制.不同CO_(2)浓度体系最终获得矿物均为黄铁矾类矿物混合少量施氏矿物.适当提高CO_(2)浓度,有助于提高A.ferrooxidans活性,并促进水解成矿增加矿物产量.本研究为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氧化 次生铁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秋虹 孙晓杰 +4 位作者 胡心悦 韦筱曼 农捷 黄双菊 朱红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2-958,共7页
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理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经验模型,分析了2003—2020年中国垃圾填埋、焚烧和堆肥的碳排放变化趋势。结合垃圾分类实施状况,评估预测了原生垃圾零填... 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理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经验模型,分析了2003—2020年中国垃圾填埋、焚烧和堆肥的碳排放变化趋势。结合垃圾分类实施状况,评估预测了原生垃圾零填埋、厨余垃圾实行厌氧消化条件下MSW的碳排放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9年中国MSW总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从2.37×10^(7)t/a(以CO_(2)为当量计,实现碳规避,下同)增加到6.51×10^(7)t/a;因垃圾焚烧比例持续增加,2020年中国MSW总碳排放量降为5.99×10^(7)t/a;根据预测,2021—2025年中国MSW总碳排放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022年降至最低(4.06×10^(7)t/a),2025年升至5.56×10^(7)t/a。原生垃圾零填埋、厨余垃圾实行厌氧消化情景下,MSW总碳排放量可减少32%~35%。研究结果可为优化MSW的处理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碳排放 排放因子 焚烧 填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膜耦合系统(MBR-MBfR)处理低碳氮比污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玉荣 董堃 +3 位作者 陈宇超 张毅 张英慧 李海翔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为解决实际低碳氮比废水高效脱氮问题,以MBR-MBfR双膜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C/N双膜系统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C/N=2时,其对NO_(3)^(-)-N、NH_(4)^(+)-N、TN及COD的协同去除效果最好,COD、NO_(3)^(-)-N、NO_(2)^(-)-N、NH_(4)^(... 为解决实际低碳氮比废水高效脱氮问题,以MBR-MBfR双膜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C/N双膜系统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C/N=2时,其对NO_(3)^(-)-N、NH_(4)^(+)-N、TN及COD的协同去除效果最好,COD、NO_(3)^(-)-N、NO_(2)^(-)-N、NH_(4)^(+)-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9.16%、78.40%、88.41%、77.04%和77.31%,是适合MBR-MBfR双膜耦合系统的最佳碳氮比。用于处理实际废水经过20 d的运行,结果表明,COD、NO_(3)^(-)-N、NH_(4)^(+)-N、TN去除率分别达到75.88%、80.02%、76.42%和80.92%。达到较好的双膜耦合效果,为反应器高效脱氮以及去除含有有机碳的低C/N废水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作为氨氧化菌(AOB)的亚硝基单胞菌属和作为潜在反硝化菌的脱硝单胞菌在MBR中同时富集;(2)在属水平上,在MBR的三个阶段中,起主要作用的氨氧化菌是Candidatus_Kuenenia,丰度比例分别为9.97%、12.50%和4.25%,对MBfR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菌属为Hydrogenophaga(氢噬胞菌属)为氢自养反硝化的优势菌属,其在三个阶段所占丰度比例分别为2.50%、12.47%、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MBfR双膜耦合 厌氧氨氧化 氢自养反硝化 低碳氮比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